正文 第171章 龍翔潛邸2 文 / 風中枯籐
若是早知有朝一日自己會回到幾百年前,在那一世時王復徟肯定會選擇做一個煉鋼工人之類的技術人員,而不是去做一個什麼半饑半飽的縣城公務員。真的,即便是那世的土法煉鋼,恐怕也比眼下的冶煉技術高著不止一個等級。
但是,皇帝陛下此刻卻不是為此感到懊悔。
他是在考慮一個問題:既然現有的技術無法達到鑄造精良的紅衣大炮之類超級武器的程度,那為何不將有限的物力財力用於製造次一級利器方面?
比如說,四磅炮,甚至更小一些的三磅兩磅炮……誠然,這等級別的火炮,殺傷力是遠不如那些八磅、十二磅火炮的,可若是輔以靈活性和機動性,那威力豈不是可以無限制地擴大嗎?
重炮的作用,無疑是在攻城拔寨、攻城略地方面,可在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大明王朝最主要對手就是後金,而就目前來看,後金所處基本都是苦寒之地,那些地方,又有多少大城可以攻陷?
那麼,問題就只剩究竟是否可以給予小型火炮以足夠的機動性了,而這能夠實現嗎?
重型火炮需有專門的炮台,而小型火炮只需一個牢固的支架就可以了。而若是這個支架能夠拆卸拼裝,搬運起來似乎也是輕便的很。再有就是後坐力問題了,這……難道還是問題?
給支架按上輪子,再挖一個帶有坡度的溝槽,火炮發射之後產生的後坐力,可以借用整個炮身的後退爬坡來卸掉。如此也可以減輕支架所受的火炮發射所造成的震動,支架所受到的破壞也會大大減輕。
在皇帝陛下的記憶中,曾經在某個電影或紀錄片中,看到過類似的畫面。
「孫愛卿,咱們回去,」想到就做。皇帝陛下馬上就要回去與孫元化好好商談一番。
「哦,是,臣遵旨,」剛才皇帝陛下一直沉吟不語,孫元化也只得「靜陪」。而此時皇帝陛下好歹醒過來了,卻又忽然要回去……孫元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也只得隨駕。
回去之後,經過皇帝陛下的一番解說,再配以簡單的草圖,孫元化不禁茅塞頓開。而且,因為要便於軍兵快速地挖掘溝槽,皇帝陛下索性還將弧形工兵鏟的專利也一併奉送。
孫元化如獲至寶。
皇帝陛下已經把大意都講解清楚了,剩下的具體問題,像支架如何設計才既保證足夠的牢固性又便於拆卸,支架下的輪子用什麼材料最為合適,輪輻多大才能既方便搬運又不影響火炮的發射等等技術性的問題,就需要他們這些人下去發揮聰明才智了。
這些東西的最關鍵、最可貴之處就在於創新思維,而真正的技術含量卻並不一定有多麼高深。只要有了提點,孫元化手下的那些人,雖然囿於冶煉技術的落後無法鑄造出重型火炮,可設計和打造這些東西,應該還是非常輕鬆愉快的。
孫元化剛剛樂顛顛地出去召集手下佈置,負責研製火銃的畢懋康卻愁眉苦臉地來找皇帝陛下了。
原來……本來畢懋康是要來向皇帝陛下報喜的,可這喜事……卻因為一粒老鼠屎給攪合成苦事了。
研製火銃的關鍵,在於擊發裝置和銃管的質量。
將燧石和搓輪利用起來,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和反覆改進,擊發裝置已經非常接近成功了。這是喜事。
經過反覆試驗和精心錘煉,銃管的質量和標準化也有了非常明顯的提高。這本來也是喜事。
但是,問題就出在這「本來」兩字上。
前一段時間,朝廷向大明王朝治下所有的匠戶發出了徵召令,以極其優厚的待遇吸引他們中的佼佼者到京城來,為朝廷效力。凡是具有精良技藝的匠戶都可以應招,各地各級官府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加以阻攔。
此後就有很多很多的匠戶響應朝廷的號召,當然了,優厚的待遇肯定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誘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或許這裡面本來就是真有能人。
其中一人,就對銃管的打造別有心得。經過不斷的努力和改進,在製造出了無數的廢品之後,這個人的打造技術逐漸穩定下來。經他所打造的銃管尺寸固定,瑕疵最少,總之,質量是最符合要求。
可是,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
不管是再怎麼努力,他也僅是從每天打造一支,慢慢提高到每天兩到三支。這種產量,別說是配裝一支部隊了,若是真要打起仗來,根本連戰場上的消耗都彌補不過來。
因此,畢懋康就承諾給他更加優厚的待遇,條件就是讓他把技術傳遞更多的工匠。
但是這個人卻死活不同意。
其實,要說他不同意將自己的技藝傳給別人,也是不符合事實,但是他也是有著自己的條件。而這個條件,卻是畢懋康不敢、或是不願意答應,甚至連對皇帝陛下提起的膽量都沒有。
經過多次勸說,後來甚至都許可他只要放棄那個條件,其他的方面他可以任意張口,要多少錢、要多少地、要多少賞賜都可以的地步。
可那個人對此都是不屑一顧,堅決不肯改變自己的條件。
更令畢懋康感到有些後悔的是,前期在與皇帝陛下互通信函的時候,已經將「銃管打造技術終於取得突破」做為一個喜訊,通報給了皇帝陛下。
如果沒有這一出,畢懋康或許會在皇帝陛下的面前求求情——當然了,是在隻字不提那個人的情況下——皇帝陛下一高興,或許就能答應了他。
&nbs
p;可做過的事情,如今已是無法更改。
得知聖駕駐蹕西山,畢懋康就去找那個人,想做最後一次努力。可是結果仍然令人失望,因此他就悶悶不樂地回來見駕了。
「這個人的打造技術確實精湛?別人確實無法模仿?」最後,畢懋康不無遺憾地說道。
等畢懋康期期艾艾、支支吾吾地竟事情的來龍去脈講述一遍,皇帝陛下對於這麼一個強種也是充滿了好奇——竟然多少錢、多少地都滿足不了他,那他的條件肯定不會低。
「確實如此,別的工匠打造出來的銃管應該也算是可以了,但是……試射的效果卻是差別很大,」畢懋康一邊回著話,一邊窺視著皇帝陛下的表情。
畢懋康不知道眼前的皇帝陛下可是多著幾百年的見識。在那一世,這種情況視同平常,並不鮮見,「以技術入股」就是最通行的一種做法。
而在眼下的大明王朝的這個時代,這就是幾近要挾了。要挾的對象若是喚做了其他人也還罷了,可要挾到了大明王朝皇帝陛下的頭上,豈不是活得不耐煩了。
現在看皇帝陛下的表情,並不是要怒髮衝冠的樣子,畢懋康的心思就活動了一下:八成有門兒。
「這個人叫什麼名字?」
「這個人……就是陝西的軍匠劉宗敏,」
「啊!是他?!」皇帝陛下幾乎失聲。
畢懋康一看,壞了,剛剛燃起的那絲希望瞬間就消失無蹤。皇帝陛下可能還認識或聽說過劉宗敏這個人,而且很可能印象還不是多麼的好,這下別說是答應他的什麼條件了,恐怕連他這個人都要遭殃。
「天子一怒,浮屍百里,血流漂杵。」在畢懋康的意識裡,皇帝陛下的虎鬚是絕對不敢輕捋的。
若是你有本事,把一國之君侍候的高興了,任何賞賜、就是金山銀海也不在話下。可是,若要激怒了皇帝,別說什麼皇親國戚,就是天王老子也別想消停。真以為離了你,朕就束手無措了?!那好吧,我就殺了你看看,究竟朕能不能找到其他辦法。卡嚓一聲,玩兒完。
畢懋康之所以不敢將劉宗敏的條件向皇帝陛下提出,就是生怕這幾近要挾的情狀令皇帝陛下無法接受,因此才畏首畏尾不敢輕言。
「皇上,既然這個劉宗敏冒犯過皇上,臣這就去重重地處罰他,」皇帝陛下愕然不語,畢懋康就以為是因為震怒而失言,因此就想趕緊閃人。
其實像畢懋康這種技術型的人,還是非常愛才的。因此雖然劉宗敏的做法有令人不可接受之處,失言畢懋康還是想「得留人處且留人」,不要因為皇上的一怒之下,讓這個劉宗敏枉送了卿卿性命。
因此,畢懋康想避開,不在皇帝陛下面前再提及劉宗敏了,皇帝陛下的怒火或許就會消解許多。若是再過上一陣子,很可能就徹底遺忘也說不定。
「等等,畢愛卿,別急,還沒說說這個劉宗敏到底提出了什麼條件呢?」
「啊,皇上,這……」畢懋康心裡不禁打鼓,「別回頭弄不利索……連我也捎進去,」他這樣想著,神色就有些異樣了。
「怎麼?畢愛卿以為朕要……」
「臣不敢,臣是去……是去……」到底還是方正之人,畢懋康的「隨機應變」能力也著實不敢令人恭維。
「誒,說完了再去不遲,」
「臣……要不這樣,臣將劉宗敏叫過來,讓他自己親自跟皇上回稟?」
「畢大人,這恐怕不大合適吧!」一直在旁一言不發的張玉此時卻開口勸阻了畢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