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2章 悔不當初 文 / 風中枯籐
其實,趙彥和趙章都是經歷過數十年官場生涯的人精,其見識肯定超過大多數人,也並非就不如大管家趙榮。只是因為兩人深陷局中,一時不能清醒地認識面臨的形勢而已。
好在老哥兒倆總還算是及時醒悟過來,若不然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那位也許會問了,既然明知道朝廷是在留有餘地,不會趕盡殺絕,那麼趙家不是也可以沉住氣,與朝廷慢慢地講斤頭嗎?
不錯,一般情況下,的確可以如此。
但是,目前的雙方並非處在完全對等的條件之下,趙家是有著很大顧忌的。
信息的極端不對稱,實際上就是目前對於趙家來說,是最大的不「公平」,也是趙家感到恐怖的根源。因為那些在各地做官的趙氏子孫只知道趙家受到了朝廷不公正的對待,可具體詳情卻是一無所知,也不知道趙家已經被蹂躪到了什麼地步。因此,時間拖的越長,很有可能就會有越多的趙氏子孫失去理智,進而做出自投羅網的愚蠢行為。
目前來看,朝廷似乎並沒有趕盡殺絕的意圖。可趙家也不會天真地以為,朝廷就是那麼的寬宏大度,就是那麼的不計前嫌。那些暴露出來的趙氏子孫以及姻親死黨,即便僥倖逃脫朝廷的殘酷打擊,可若想得到重用,那也是妄想了。
這是老哥兒倆最為擔心的地方。其實即便在此次事件中,陝西趙家損失一些實際的利益,也並不是最可怕的事情,只要陝西趙氏子孫那些開出去的枝散出去的葉仍然「健康地」生長著,陝西趙家恢復起來也是指日可待之事。
可情勢若是反過來,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不要說徹底連根拔起,就是那些在各地做官的趙氏子孫元氣大傷,對於陝西趙家來說也是不能接受的。
因此,在這種「不公平」的情勢之下,趙家是耗不起的。如果不盡快妥協,等待著趙家的,很可能就是滅頂之災。
當晚,趙章的那個院子裡書房的燈光,又是一夜未息。
次日一早,還是趙彥和大管家趙榮一前一後地來到了趙府大門處門房。碰巧的是,在門房裡坐鎮的,還是手臂吊在胸前的王柏年王百戶。
還得說趙彥的確是個人物,別的方面不敢說,至少「忍」之一字,他比其老弟應該有更多的心得。
前一天,對於趙家的主動示好,朝廷給予了嚴詞拒絕,這不啻於生生打臉。可是,僅僅隔了一夜,我們在趙彥的臉上,看不到半點兒沮喪。或許對趙彥的這項「技能」最為瞭解的,就是那位趙家的族長趙章,要不然他恐怕不會付出那麼大的代價,也要請回這位兄長來主持妥協之局。
這次趙彥要王柏年王百戶轉交的,是一份稟帖。或者,換句話說,是一份降書順表。
在稟帖中,趙家直接給出了輸誠的價碼——為陝西賑災捐助糧食五千石,白銀八千兩,另有數量不等的牲畜和農具。
王柏年沒有當場給予答覆,只是收下趙家的稟帖,表示要向上司匯報。
但是,令趙家感到失望的是,不到一個時辰,趙家的稟帖就被退了回來,答覆是:知府大老爺公務繁忙,沒有工夫看這些無關痛癢的勞什子。
看,肯定是看過的,要不然也不會就認準了這「勞什子」就是真的「無關痛癢」呢。
接到這次的答覆之後,趙氏兄弟幾乎要抱頭痛哭。想像一下都已六七十歲的兩位鬚髮皆白的老叟相擁而泣的慘象,令人不勝唏噓。但是,一想到今天這種局面都是咎由自取,恐怕就無法令人生出半分的同情。
稍微鎮定下來之後,他們更加篤定,朝廷的目的,並不僅僅是陝西延安府的趙家人,而是有著更加深遠的險惡用心。可偏偏趙家卻連一點兒反抗的能力都沒有,只能任人宰割。
唯一能夠自救的措施,就是向朝廷表示出趙家最大的「誠意」,希望以此打動朝廷。
因此,當天下午,趙彥再次交給王柏年一份稟帖。稟帖上註明趙家報效朝廷糧食五萬石,白銀十萬兩,牲畜和農具種子若干。
大明王朝時期的一石糧食,合後世九十四公斤,五萬石就是四百七十萬公斤。若是摻加上其他一些可食用的野菜之類的東西,這些糧食足夠數萬人食用一年。這些糧食,一部分是趙家收上來的地租,另有一些,就是前段時間趁糧食處於相對低價時,從各處收購而來。
應該說趙章也是「別具慧眼」的,他也已經看出,未來的一段時間,陝甘地區要經受災荒的蹂躪,因此從那時他就開始大量囤積糧食,準備大賺一筆。
在那個時代,像趙府的這種行為,並不鮮見,實為「正常」之舉。若不然,難道你還真的就以為,他們那上千數萬畝良田,就真的是開荒而來?
往往是經歷過幾個災年之後,小康之家也會饘粥不繼,只得出賣祖上遺傳下來的祖田以求度過面臨的饑荒。土地越來越集中到少數人手裡,絕大部分人都被趕上絕路。後果顯而易見,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何如殺官造反,總算是出口鳥氣也是好的。
那些都是後話,在此不多言表。
五萬石糧食,十萬兩白銀,雖然肯定不會是趙家的所有,可也應該幾乎達到極限。
稟帖送出去之後,老哥兒倆也一直忐忑不安,生怕朝廷還是不依不饒,那可真是要把趙氏一族往絕路上趕了。
朝廷的答覆,依然很快就做出。申正(下午四點)時分,王柏年就給趙府帶回了話,其實就是一個問題——如何報效?
趙家稟帖上註明的是報效五萬石糧食,這「報效」二字可
是有些講究,朝廷最為關心的是,趙家如何將這「報效」二字落到實處。
接到這個訊息,趙彥和趙章都不由同時大大地舒了一口氣——至少朝廷與趙家開始討論細節了,說明最嚴峻的時刻已經過去,趙家可以保有最起碼的尊嚴了。
大大地長舒一口氣的,並不只是趙家的這老哥兒倆,皇帝陛下同樣也是如釋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