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哉大明

正文 第14章 好事兒偏錯過 文 / 風中枯籐

    純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

    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雖然與皇后娘娘同為萬曆三十九年生人,但是因為有著將近四百年的閱歷,況且還是一個男人,因為皇帝陛下認為自己應該成為遮風擋雨的那堵牆,那堵高大堅固的牆。

    記憶中,成親之後在信王府中的那一年多時光,是他們最快樂、最無憂無慮的日子。

    可自從進入皇宮入承大統之後,不要說日日事務纏身,就是那每時每刻提心吊膽的感覺,也是不堪回首。

    本想閹黨覆滅之後,終於能夠過上舒松熨帖的生活,可接連不斷的國事操勞也隨之日漸繁重,過舒心日子的念頭恐怕又要無限期後延了。

    望著懷中皇后娘娘那張安詳的面容,皇帝陛下內心滿是歉疚,「還是個十七歲的小姑娘,」別人家的十七歲小姑娘還是撒嬌耍賴的年齡,可吾妻卻要陪著過忙碌緊張的日子。

    他撮起唇,充滿愛憐地在皇后娘娘那吹彈得破的臉蛋兒上輕輕一吻……皇帝陛下本來是想與皇后娘娘共效于飛,可看到懷中的玉人兒已經沉沉睡去,儘管心中有著些許的遺憾,也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然後身子向旁邊一歪,也很快進入夢鄉。

    哪知道感到遺憾的並不僅是皇帝陛下一人。

    臉蛋兒上被一吻之後,皇后娘娘雖然仍然閉著眼睛,可心兒卻已經「怦怦」地急速跳動起來。她也悄悄微微撮起了雙唇,準備迎接皇帝陛下的恩賜……可,這是什麼聲音,啊,竟然是……鼾聲。

    皇帝陛下也是十七歲的年紀,按說睡夢中不會發出鼾聲的。可或許是這幾日一直沒有停歇,身體已經極度勞累的緣故,才在熟睡中發出了與年齡不相稱的粗重的呼吸聲。

    心中有事睡不沉。

    其實,皇帝陛下也沒有沉睡多長時間,就因為感到有樁心事總是未了而又醒轉。

    瞪著眼睛看著帳頂,在床上想了好一陣,才終於找到了自己所掛念的所為何事。

    「難道就讓徐老大人扛著一張嘴去解決陝西的災情嗎?!」皇帝陛下暗叫一聲慚愧,竟然把這件事兒忘記了。

    按照君臣往來函商的約定,徐光啟一到陝西就要馬上開始「以工代賑」,組織收攏流民展開墾荒。君臣商議的是,不管有多少流民來投,都要悉數安置,而這安置是要以充足的糧食做為後盾的。總得讓他們吃飽吧,要不然食不果腹的流民聚攏一起,那可是隨時都會爆發民變的。

    因此,糧食必須早早備下,並且要盡可能地多多儲備。而因為連年歉收,陝西一地的糧食並不充足,恐怕主要還得從外省購入。所以糧食方面更要提前準備,否則屆時肯定會措手不及。

    雖然手裡拿著皇帝陛下的諭旨,陝西地方官府不敢不應付一二,可盞盞之數根本無濟於事。徐光啟只是搞搞起復的老臣,按照他一貫的為人,此前在官場中也不會有什麼「呼應」,等於是他自己一個人單打獨鬥。地方官府自然不好明著抵抗聖旨,可陽奉陰違暗中做些手腳卻是肯定的。

    如此一來,開頭必然會有眾多窒礙,而踢不好頭三腳勢必影響接下來的措施,進而很有可能導致今年的春耕無法順利進行。

    誒,自己真是糊塗了!不是剛剛有了一大筆進項了嘛!自己處心積慮費盡心思搞來的這一注,不就是要為陝甘地區準備足夠的底貨嗎!

    沒什麼好說的,皇帝陛下決定自抄沒閹黨的金銀中,先行秘密支解銀一百萬兩,令錦衣衛秘密陸續運往陝西,交給徐光啟支用。

    只要有益於陝甘地區災情,這百萬兩白銀徐光啟可全權支配,任何人等不得干預。

    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皇帝陛下認為很有必要事先有所防備。

    其實不止陝西一省,大明王朝地方官員的貪婪那是眾所周知。如果讓他們得知欽差大人徐光啟攜帶著百萬銀兩,他們還不像蒼蠅一般「轟」的一下就圍上去……他們肯定不會明目張膽地直接索要,而是左一個奏章右一個條陳,向皇帝陛下「獻計獻策」,目的無非就是分一杯羹。到時候,皇帝陛下也肯定不會冷落了臣下的「憂國憂民」之心,多少總是要安排她們一些差事。而那些安排下去的差事,自然少不了銀兩的支撐,可天知道,那些銀兩,有多少會落入他們自家的腰包。

    因此,為避免陝西地方官府對這百萬銀兩生起覬覦之心,皇帝陛下遂決定不將這一消息形諸筆墨,而是專門另派錦衣衛給徐光啟帶去口信。

    對於錦衣衛的忠誠問題,皇帝陛下很有信心。不只是因為錦衣衛向來就是天子親軍,而且經過抄家行動之後,皇帝陛下認為錦衣衛再次經受住了考驗。

    「必須有這麼一支完全聽命於自己的武裝力量,」不要說那一世「什麼什麼出什麼」的至理名言是如此的深入人心,如果沒有一支如臂使指的武裝力量,那這個皇帝……真是不做也罷。

    「只是,這到底是一百萬兩啊,」皇帝陛下又有些遺憾。

    不要說陝西一干臣武將接到全力配合徐光啟陝西賑災的聖旨之後相繼錯愕,就是徐光啟自己開始時也是不明所以。

    徐光啟倒不是驚愕於皇帝陛下口中的陝甘地區災情如此緊急,他對此早有預感。

    做為一個以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協理詹事府事而被先帝以「冠帶閒住」罷斥歸家的老叟,徐光啟卻也並非「兩耳不聞窗外事」了,心繫國計民生的他始終無法徹底淡漠下去。

    上海離杭州不遠,來往的客商很多,教中也有許多人往來盤桓,因此他雖然「冠帶閒住」,可消息並

    並不閉塞,陝甘地區的災情他也早有耳聞。

    徐光啟感到納悶的是,自己與當今的皇帝陛下從未謀面,此前也沒打過任何交道,可因何得到皇帝陛下如此的信任,竟將陝西一省數百萬生民托付於己……徐光啟真要「不勝惶恐之至」了。

    哪知道皇帝陛下是有機會閱盡徐光啟一生「履歷」的,根本毋需任何旁證,就認定了他就是大明王朝足可倚重的干城。

    儘管如此,皇帝陛下拍出這一百萬兩銀子的時候,也很是猶豫、很是遺憾了一番的。

    別說是百萬兩白銀,就是百萬rmb,就這麼輕飄飄地轉手而出,那一世於他也是不敢想像的事情。

    不過,皇帝陛下的猶豫,倒不完全是因為捨不得,而是因為本來自己要親自體會一下「流水般」花出去百萬兩白銀時的那種豪氣干雲、氣衝霄漢的感覺呢。

    唉,又錯過了一次好事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