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星術不正

正文 第86節陣法優勢 文 / 字愚自樂

    從干將到純均這十把寶劍被辛宇的精神力拖在空中,緩慢而又穩定地移動著方位,試圖尋找最契合的位置,以達到最省力的起點。

    要說吧,其實把精神力分成十份,同樣可以達到*控寶劍形成類似劍陣的目的,甚至在打鬥的過程中,還能因敵因地制宜地變化,使得更符合當時的情況,發揮出最佳的威力模式。

    而真正的劍陣,似乎又有些格式化招式化的弊端,遵循特定的軌跡和特定的頻率運轉,看上去好像很容易被敵人識破,從而導致威力不足。而且,在敵人沒有「就位」的情況下,還必須把劍陣運行的步驟調整到合適的階段。

    不過,事實上來說,其實並非這樣。因為劍陣劍陣,既然名為劍陣,也就是說,這是個陣法。而陣法這種東西,不是排列成特殊形狀,按照固定的軌跡運轉,就能稱得上是陣法的。

    只有排列以及運轉的時候,能夠產生對力量的增幅以及其他特定的效果,才能算得上是陣法。比如說陣法中有種叫做加速陣,在運轉的時候,可以把陣法內的物體移動速度加快到極限的速度,也就是說,如果施加的力量足夠或者施法者本人的實力足夠,就是突破光速都有可能。根本不用擔心被人窺破陣法的軌跡,從而讓敵人逃脫或找到針對的方法。

    另外,陣法的功能,其實是可以疊加的。假如辛宇能夠琢磨出許多的陣法套路,那麼劍陣不僅可以加速,而且可以增加其他的功能。譬如*、捆綁等等,這就有利用精神力對敵甚至可能觸摸到了靈魂的層次,遠比單純地用物理攻擊更要來得強大。

    當然,這種摸索是很困難的,沒有名師指點和前人的積累,哪怕讓辛宇琢磨個一萬年一百萬年時間,都未必能琢磨出幾個陣法來。當然,如果幾萬年後他能達到靈魂法則化的境界,就可以根據法則推算出一些陣法來。不過,現在可不行。

    畢竟,陣法除了利用精神力和靈魂之力,本身已經解除到了法則的層次。沒有任何經驗和理論基礎,想要琢磨出陣法,簡直是瞎貓碰到死老鼠一般,完全是憑運氣。

    這麼看來,辛宇根本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典型,因為他本來就是想讓本命星寶能夠遇到大力不被破壞,需要堅固陣法、閃避陣法、加速陣法等等一系列功能,想要達到更完美的效果,那麼疊加陣法的數量就必須越多。

    如果說瞎貓碰到一隻死老鼠,那麼還是有可能的。可要想碰到很多的死老鼠,那麼就有些強人所難了。而陣法疊加可不是在原來的陣法上在運行其他的陣法,而是相處的方位和運行的軌跡都需要符合所有陣法的要求,那難度,根本就是幾何級增加。就好像瞎貓想要一下子碰到很多的死老鼠……這幾乎就是不可能的。

    辛宇當然知道琢磨陣法的困難,可以說,如果真的一點底氣都沒有,他寧願枯坐在實驗室裡研究沒有任何丹毒的凝神丹,也不會力求完美地琢磨陣法該如何運轉。

    因為能夠成功的概率實在太低了。如果僅僅是琢磨一個陣法,或許還能有成功的希望。當然,這個希望也很渺茫。且就算他能成功吧,如果這個陣法不是那種逆天的效果,那麼還不如觀想一把寶劍成為本命星寶,藏起來不用呢。

    所以說,沒有基礎就想研究陣法,就像還沒學會一加一那麼簡單的加法,就像要做四則運算,不,根本就是做微積分的題目,那根本就是做無用功而已。

    如此說來,看官大概是看明白了,辛宇必定是有底氣的,所以才能研究陣法的野望,否則那根本就是在蹉跎歲月浪費青春。

    事實上也是如此,辛宇本身確實是擁有陣法基礎的。而他還掌握著一種最簡單也最基礎的陣法,那就是兩儀陣法。這個陣法是他從太極拳中領悟出來的,從理論上說,太極本身其實就是從陰陽兩儀中領悟出來的,所以,反過來說,能夠把太極練習到領會意境的層次,也基本上可以說,能夠了悟兩儀陣法的奧秘了。

    當然,如果認真地去算,太極陣法也只需要兩個單元配合,也就是說,如果辛宇想要把十把寶劍都當成星寶胚胎,就會浪費了其他八把寶劍。而辛宇只是了悟太極陣法這個基礎,就像在數學的海洋裡,他只學會了一加一等於二這個基礎的知識,擁有向更高境界進發的基礎,在陣法行業裡入門而已。

    畢竟,陣法中的單元每增加一個,難度就會相應地提高要一個等級。如果說兩儀陣法的難度是一的話,那麼三才陣法的難度就是十,而不是做加法。如果上升到十把寶劍,那麼劍陣的難度,就是十億。而這只是難度的倍數關係,並非是計量單位。

    如果要感性地認識這個難度有多大,那麼就可以用一個很恰當的比方。如果一個人想要從一無所知琢磨出兩儀陣法,那麼,就好比一個剛出生在原始部落裡的嬰兒,琢磨出相對論或時間空間那麼困難……前提還是這個嬰兒還不能是穿越者。

    在結繩記事的原始部落,想要自己想出相對論,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辛宇不是對前世跟著老中醫學了一些半吊子的華夏古化和些許皮毛的道家化,這輩子又修行了那麼長時間的太極拳,並能達到領會太極意境的程度,想要懂得兩儀陣法的邊角,根本連想都不用想。

    當然,起始難度因為一些原因降低成了零點一,但這並不表示下一階段的難度會順延成一,就像闖關一樣,三才陣的難度,依舊是十,只不過,因為瞭解了兩儀陣法的運行規律後,可以根據這個規律整理出一些思路。而不用像不懂陣法的人那樣,茫無頭緒地亂碰運氣。只不過是因為需要試驗的次數太多,龐大到繁複的程度才增加了難度而已。

    當然,辛宇想要把十把寶劍都變成劍陣的命星寶,難度雖然大,但卻還是有比較令人振奮的優勢的。因為辛宇領會的初始陣法是兩儀陣法,或者說太極陣法,那麼這個陣法本身在攻防方面,都具有太極的特性。

    />也就是說,不管是攻擊,還是防禦,甚至還有一些精神影響功能,都能在太極陣法中體現出了。而如果以太極陣法為基礎,在單元數量上再向上增加,琢磨更高層次的陣法,那麼最後十把寶劍形成的劍陣,的也同樣具有這樣的特性。

    對於太極陣法的能耐,辛宇還是很滿意的,如果十把寶劍最後構成的劍陣能夠保持這種特性,那麼基本上就達到了完美本命星寶的要求。

    就在辛宇思考關於最終劍陣的問題時,被精神力拖在空中的十把寶劍,終於兩兩形成一個太極魚眼的旋轉圓圈,在空中自動轉其了圈圈。這不是辛宇控制的,而是陣法本身吸取游離能量,利用陣法本身轉化能量的能力,推動寶轉動的。

    看到這個現象,辛宇激動地精神力一抖,於是十把寶劍紛紛兩兩對旋著落向地面。又因為碰撞震動,最終失去了陣法的狀態,變成了死物躺在了地上。

    不是辛宇定力不夠,實在是這個功能他從來沒有奢望過。在運轉太極功法的時候,那個漩渦雖然也是從身體裡吸取龐大的能量。不過,那也是自己身體裡面的能量而已,另外,漩渦吸收的能量也是被功法轉化成真氣能量積存起來,而不是像這般,對寶劍進行做功,形成一種類似能量轉換並及做功機械的功能。

    這個現象,讓幸宇感到很振奮。由不得不振奮,如果忽略空氣中的游離能量,陣法簡直是違背科學的永動機的存在。即使考慮吸收了游離能量,不是什麼違背客觀規律的東西,但也是逆天的功效啊。

    若是陣法被觀想並具現化成星寶之後,能夠把劍陣的這種特性保留下來,那麼豈不是只要他稍稍地動動念頭,就可以把陣法永遠維持下去,而不用消耗多少的精神力,這對持久作戰可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相比於那些修行了數十上百的破空境界而言,幸宇雖然擁有宏觀觀想法這個利器,又具有觀想星空而不被反噬的能力,但這段時間積累下來,頂多也就是和破空境界的星術師精神力總量相當而已。和那些起碼百來歲甚而幾百歲的星空境界的高階星術師比起來,他的精神力質量或許還有超出,可精神力的總量卻要差上許多。

    這麼一來,如果和星空境界以上的星術師對陣,或許還能憑借自己的精神力質量,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獲得壓倒性的優勢,能夠佔據絕對上風和奠定勝局,可和入微境界比起來,不僅在戰鬥經驗上,和對自己每一點滴的實力地發揮上,都沒有任何優勢,甚至再總量上,也遠遠不如。

    一旦不能在一開始就把入微境界以上的星術師給壓制住甚至打敗,那麼再接下來的打鬥中,他連勉強維持平局的能力都沒有。就是因為他的精神力總量相對要少得多,故而持久力也就相差得太多。

    所以他一直預估自己可以在入微境界的星術師手上撐過一些時候,但卻沒有一點信心獲得勝利。

    而陣法的這個特性,卻給幸宇以極大的震撼,如果能夠把單位時間消耗的精神力降低,而相對輸出的傷害又沒有降低甚至還有提高的話,那麼入微境界的星術師對於幸宇來說,也不過是稍稍難纏的對手而已。

    像他這種宅男個性,沒有絕對把握,一般是不可能和別人發生爭鬥的,除非是被*到牆角。可是,要想獲得魂石,僅僅憑借凝神丹還是不夠的,起碼得讓星術聯盟知道他有一定的破壞力,才會履行約定。

    畢竟對單個星術師來說,魂石可要比凝神丹要有用得多。

    同理,在得到魂石之後,勢必也會有更多的星術師前來「騷擾」,可不是幸宇所想那樣,對整個星術界有用處,就沒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像散修那種獨行俠,不說唯恐天下不亂的亡命之徒,起碼也是了無牽掛沒有顧慮的存在。若是這類高手上門,幸宇勢必也需要有足夠的能力抵擋住。起碼要能拖到星術界反應過來,不能在一開始就被制住了。

    所以,幸宇越來越期待陣法的表現了。而且,貌似用劍陣尤其還是十把寶劍構成的十絕陣作為本命星寶,看上去比星空星寶,也差不到哪裡去。如此情形就堅定了幸宇研究陣法的意念,而且優先等級還要比凝神丹高上許多。

    凝神丹只是獲得魂石的基礎,而劍陣星寶卻是擁有魂石不被搶奪的保證,另外提高戰鬥力,起碼也能提高他在星術界的地位,對將來從琅邪世家迎娶藍可兒,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砝碼。

    如何從兩儀陣法延生出三才陣,還要保證兩儀陣法的特性不發生改變。對於幸宇來說,確實是個比較頭疼的問題,儘管有一些頭緒,但究竟沒有什麼推演經驗。這就比較苦惱了。

    一般來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如果幸宇願意浪費兩個能夠共振一體的寶劍胚胎,倒是能夠以此理論基礎推算出出八卦陣法來。而且,這也是和前世道家化甚至數學知識也是很符合的,難度或許就會因此下降個十多倍甚至上百倍。

    可是,幸宇實在捨不得這種難得的分隔開也能發生內部聯繫的材料,故此他一把也不想放棄。

    用精神力從地上拖其三八寶劍,幸宇先讓其中的兩把按照兩儀陣法的軌跡運轉起來,直到兩把寶劍能夠自動首尾相連地繞圈子,他才把注意力轉移到帶在一旁的另一把寶劍上。

    如何讓第三把寶劍完美地加入其中呢?幸宇從立體幾何、道家思想等等各個角度,開始構思起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