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星術不正

正文 第37節夯基築礎 文 / 字愚自樂

    p.s.:厚顏無恥地尋求支持中……

    「雖然理解各位對國家前景的熱忱和擔憂,但還請諸位能耐心聽完本座的奏本,然後再按照朝堂的秩序表述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這樣沒有理性地打斷他人發言,還毫無理由地根據臆想發表不符合實際的言論。這次本座就不計較了,但希望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辛宇說完就轉過身面對王座,繼續通稟:「啟奏父王,這次和崔家達成的合作意向內容是……」

    聽完太子通稟的條約內容,身後的臣工們都舒了一口氣。不過,他們沒敢再喧嚷,可不能再被國王和太子認為他們不能擔當起國家的重擔,畢竟官場可是能上不能下的圈子,不考慮王室給出的優渥薪俸和福利,要是被一擼到底,就是面子上的損失,也不是這些剛剛告別草根品嚐過權力滋味的朝臣能接受的。

    辛宇明顯聽到身後的張清揚悄悄地大鬆了一口氣,知道他對這個合作意向還是滿意的。與崔家交易大量糧食,對海洋國來說雖然也有些為難,但並不是很苛刻的條件,相反還很公平。隨著國家對農業的重視,大量荒田被開發出來,加上先進農具的應用,今年的糧食產量比往年要富餘多了。再加上海洋漁業的發展,海洋國的食物供應還是比較寬裕的。拿出來交易雖然會影響到國家的糧食儲備計劃,但也不是不可接受。而且,如果第一次交易崔家就拒絕付款,這個合作也不可能再繼續下去,就算損失也只是一次而已。而如果能夠繼續長期交易,即使賺不了錢,起碼也不可能折了本,頂多就是浪費一些運輸力量罷了。

    「和崔家的交易就交由太子全權處理,諸位可有需要補充的?」辛大強很果斷地避免與星術界的接觸,這大概就是草根出身的局限性吧,反正他是沒有一般開國帝王那種大無畏勇氣的。

    朝會之後,辛宇就忙碌開了。賺錢當然是最重要的,辛宇前世的二十一世紀,只要有錢,不管是否缺胳膊少腿,有錢的人都會擁有力量,都能獲得社會的認可、尊重,甚至獲得一切他想要的。不過在這個世界,金錢的力量或許也很龐大,但要想保住自己的財富,卻需要真正的力量,可不像前世的他,即使天生帶病還能享有相當的地位。

    原先以為有陳麟強這個金大腿抱著,海洋國可以沒有波折地平穩發展下去。可崔明的到來讓辛宇明白,想要發展,想要快速地發展,不和星術界接觸是不可能的。畢竟就算沒有崔家出現,等和其他國家進行貿易的時候,起碼也要和其他國家的星術師供奉產生交集的。

    星術師們或許會顧忌大星術師的面子,但卻未必真的就樂意公平公正地和海洋國交往。到時候也不要星術師們出面,直接用俗世的手段就能對海洋國造成利益損失。就算陸地上有大梁國作為前線肉盾,不可能有割地的威脅,但海洋國要發展海運、貿易,怎麼著都要到人家地盤上去的。也不需要用扣押、打劫那麼沒技術含量的手段,只要提高進出口的關稅,就能保證海洋國未來的支柱產業發展的道路變得無比坎坷艱難。到時候即使以陳麟強的強大,也不可能不講理地去壓服一個個世俗政權吧?

    所以相應的武力威懾還是必要的,擴軍計劃也是必須盡快進行的。不過,建軍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君不見集合海洋國所有軍隊衙役,加起來也不過才一千來人。

    一方面,自然是辛家這個王室沒有幾代人的積澱,金錢倒在其次,關鍵是沒有可靠的人手。作為國家武力,沒有可靠人手幫著掌管是很可怕的。這也是辛宇遲遲不給軍隊裝備先進武器的原因,因為真正能被他認可為可靠的麾下,大概也就是陳家撥給他的那百來個苦力和奴隸。

    另一方面,還是由於海洋國沒有深厚底蘊,也不是在戰爭中浴火浴血建立起來的。組建一支有戰鬥力的部隊不是照著過家家,那是需要相當專業的知識和人才積累的。尤其是在這個冷兵器時代,更不是憑借辛宇腦子裡的皮毛見識,就能天馬行空地發揮出水平來的。這可比平地起高樓要難得多了,起碼辛宇在這個世界複製了龐大的紫禁城,也沒覺得有多大困難。

    好在,海洋國是個沒有陸地壓力的國家,辛宇可以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海軍建設上。關於海軍建設,他還是比較自信的。雖然他在前世連偽軍迷都算不上,可架不住有眾多的關於航海的架空小說給他指引啊,風帆戰艦時代拼的無非就是船堅炮利,這些都是技術上的事情。至於說海軍人才所需要的素質更高,那也要看和誰比了。辛宇可不認為這個世界還與誰能比他更瞭解海軍的進攻思想和相關戰術,邊打邊練地提高也沒什麼問題。

    大力發展造船業、初級火炮製造;大力搜集糧食、發展捕撈業……這一項項一條條的規劃在辛宇的手中擬定,然後交由張清揚去實施。整個海洋國圍繞著崔家的大筆訂單,拉開了第一次的大發展的時代序幕。

    海洋國雖小,但舉國體制下能發揮出的力量,並不比那些大國差。尤其是在辛宇的指揮下,技術和組織生產的方式上要遠遠超出其他傳統的國家,比起崔家那種粗放式的管理就更不用說有多合理先進了。

    什麼流水線生產模式,什麼模塊化製造方式,什麼並行工程。再加上辛宇的金手指指點,讓生產工具也得到極大的改進,完全達到異界版大工業時代的初級階段。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第一批五十艘的新式海船就已經整裝待發。

    而且,在逐漸鍛煉出來的高效管理團隊的努力下,不僅是總排水量達到十五萬噸左右的快速海船,已經全部完成了驗收步驟,就是第一批和崔家交易的糧食以及其他一些貨物也準備妥當。

    當然,由於之前沒有建立糧食收購渠道,所以這一次主要還是以海魚深加工產品為主打糧食。至於其他貨物的種類,由於時間倉促,一方面準備不足,另一方面也不知道到底那些貨物在雪漠最暢銷,穩妥起見的結果自然就乏善可陳了,只有海洋國特產的精鹽,以及用機器快速生產的箭桿兩種。

    />本來,為了籌集這麼一大批貨物,以辛大強和他的臣工們的預計,恐怕要動用國庫絕大部分的存銀,可是結果卻讓他們大跌眼鏡。他們的天才太子不僅沒有花國庫一分錢,反而還給國家帶來了許多意外的稅收。

    其實說穿了一點都不稀奇,作為一個國家什麼才是最大的財富?有人說是人才,有人說技術,但那些都是太宏觀的。其實作為一個**政權來說,真正的財富就是,作為秩序規則的制定者,國家可以利用政策撬動整個經濟市場。前世地球最讓辛宇記憶深刻的,就是《廣場協議》對鬼子國的影響和華夏關於拉動內需刺激經濟的政策。

    作為在這個國家真正能說了算的存在,辛宇僅僅是發佈了一個在國家監督下,允許民營資本進入造船業、曬鹽業、海產品加工業等行業的法令,就將自己手上的技術打包拍賣了個天價格。

    而且辛宇可沒有完全壟斷國家經濟的想法,即使放出了那麼多的敏感技術,也不會失去對這些產業的控制。不說有關於技術封鎖的硬性規定,就是其他國家執政者的老舊思想也不可能適應大工業生產的要求。再說,即使這些低級的技術擴散出去,辛宇腦子裡可還有更先進的呢,只要產業工人的素質提升上來,到時候把現有的技術一升級,其他國家得到的技術也就過時了,和海洋國相比哪還有任何競爭力可言?

    當然,辛宇的手段可不止這些。他還在國家行政系統裡增加了一個外貿部,並組建了一個華夏商團專門針對對崔家的貿易,通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股權分配協議,幾乎將海洋國所有的民間資本一網打盡。

    本來,由於各個國家對商業的不重視,追根究底是因為各個政權需要有向肥碩的商人剪羊毛的理由,商人的社會地位普遍不高。原海州的那些商人或許還願意投資商業,可那些地主老財是不可能擁有什麼商業嗅覺的。而且剛剛建立的國家和王室也沒有建立起客觀強大的國家信用,想讓他們改變窖藏金銀錢貨的陋習幾乎不可能。

    可辛宇是誰?雖然他沒有前世的那些精英的忽悠口才,但他有精英沒有的權利啊。僅僅是通過建立以向國家稅收多寡來決定授予勳爵的爵位政策,並且,第一個作為典型被授予了男爵的,還只是個小藥材商人余近常。不考慮辛宇照顧熟人降低了評判要求,所謂發財立品,不管這個爵位的授予存在怎樣的內幕,頓時就激起了人們從商的積極性。

    畢竟靠土地產出繳納的賦稅,怎麼也比不上商業來的多來得快,何況未必會虧本不是?實在覺得和王室合股做生意不保險,也可以投資實業嘛,或則存到銀行吃利息也是比較划算的。

    辛宇一直是相信資本的力量的,所以海洋國第一個正式成立並遍佈國內的組織機構,既不是官府也不是學校,而是中央銀行。第一個落成的官方建築物也不是紫禁城,而是遍佈全國的銀行大樓。

    雖然辛宇所組建的銀行,只比原始的錢莊多了異地存取款業務,但就是這個還很簡陋的金融工具,讓海洋國的民間資本有了流通的渠道。體現在這次大筆資金運作中,短短一個月時間就將國內絕大部分的彙集起來,就是銀行強大的吸取和調度資金的能力表現。

    這樣一來,別說需要動用國本儲備金了,海洋國的稅收收入一時間內還上了好幾個台階。雖然看上去似乎不能通過壟斷產業和外貿渠道賺取其中的最大利潤,但從生產和資金利用效率上來說,國企是永遠拼不過民企的。從長遠來看,有限制的開放市場政策,對整個國家的經濟也是有好處的。並且,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辛宇腦子裡可是許多用經濟槓桿和政策微調進行宏觀調控的案例,根本不擔心在自己放出的資本巨獸會帶來什麼樣的不良後果。

    畢竟掌握著這個國家最高武力的只有王室,所謂後膛槍時代無革命,代差起碼一百年的先進武器,絕對能夠保證王室對國家的掌控力。況且他早就已經未雨綢繆,和整個秘書團日以繼夜地制定一部詳細到令人髮指的商業法典,相信只要考慮到大部分資本的利益,而且王室的資本總量在總體上佔據絕對優勢地位,是沒有那個不開眼得小商人能夠同時與王室資本和強權對抗的。

    再說,這裡可是類似武俠仙俠的世界,具體點說就是風評不好的星術師或者說掌握超自然力量的群體,才應該是最吸引普通人仇恨的存在,相對來說,海洋國的政策可不要太溫柔了。加上海洋國還沒建立起來時,辛宇就注重對普通民眾利益的政策保障,就算有那麼一小撮不安分的商人,以王室能夠獲得的軍心民意,他們也可能有太大的號召力。

    第一次交易就派出這麼大規模的船隊,不僅為了向崔家展現華夏商團的雄厚資本,也是為了增加第一次遠洋航行的安全係數。畢竟數萬里的海路,即使是近海航線也不可避免會遇到風浪之類的危險,規模龐大的船隊抵禦風險的能力畢竟比小規模的要強。

    當然,作為一次試水性質的交易,一下子投入這麼大的資金規模,即使為了抵禦海路的風險,也是很不穩妥的做法。若是崔家真的耍起星術師的無賴嘴臉,雖然不至於讓海洋國的工商業從此一蹶不振,也會對王室的威信和海洋國新的經濟秩序造成極大的打擊。

    所以,對於這次遠途外貿交易,辛宇執意要求親自帶隊,因為也只有他的存在,才能稍稍彌補一些船隊的高端武力的缺失。而且,有著陳麟強這個大星術師的隔代徒孫身份,怎麼著也能讓崔家稍稍忌憚一下吧?

    出海那天,海洋國唯一建成投入使用的皇家港碼頭邊,可謂是人山人海人群密集。這些貨物可是寄托了不少商人的希望,他們自然是要前來送行的。不過主力軍還是來那些湊熱鬧看稀奇的醬油眾。畢竟如森桅帆和如牆的船體,怎麼看都不厭,還能提震民心士氣,吸引眾多的民眾圍觀就可以理解了。何況還有平常如在雲端的國王前來為未來的國王送別,即使再不關心時事政治,能看看頂頭大老闆也是必須的嘛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