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古墓蠻腰·千年洞天

正文 第二百五十五章 逆血唐朝——《西域記》42 文 / 魔吟七曲

    唐僧鄭重其事地引入高昌國的使者歡信,以及自己的五位弟子前來覲見,隨後,他拿出高昌王麴泰專門寫給葉護可汗的信,並雙手呈上,「可汗尊王萬福,這使王兄托貧道帶來的親筆信函,敬請尊王觀閱。」

    「哦……還有信吶!」葉護可汗浮笑接信,「我這個千里之外的高昌老友倒真是很上心,又是禮物又是信函,還隨了使者,不錯不錯,確實招人喜歡。」

    「哈哈哈哈……」突厥的貴族與眾臣隨著主子一起肆無忌蕩地開懷大笑。

    這番笑聲很張揚,毅然有種高高在上的味道,誰叫唐僧一行低聲下氣有求於人呢。孟贏溪小有不爽,她心道:「哼,被人供著的感覺就是好,這麼囂張,小心得意出面癱。」

    但凡雄主,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四夷賓服、海內來朝,葉護可汗自然也不例外,麴泰千里來信和信中那近乎卑躬屈膝的措詞讓突厥王非常高興,於是他滿心歡喜地盛情款待了玄奘及弟子們一行,還有高昌使者歡信。

    事實就如孟贏溪與唐僧預想的一樣,以勇武和擴張聞名的突厥人並不像西域國家那般信佛,在隨後的時間裡,葉護可汗也只是象徵性的請玄奘講了幾次經,還是禮節性的,聽經的貴族和官員們明顯不耐煩,完全是捧個人場。

    聽者無心,說者卻不介意,唐僧根本沒有敷衍一過的想法,他照例認認真真,一字不漏地說法講經窀。

    事後,孟贏溪於私下與他道:「玄奘,你在台上講得滋滋有味,而台下的人卻昏昏欲睡,這樣的講經說法有何意義?」

    唐僧笑了笑,回道:「菩提之果其味甚苦,但踴躍採摘者會發現它實則苦盡甘來,就算無人願意嘗試這苦果,但菩提樹有可供路人小息片刻的影,至於有沒有人來納涼這就是不是樹所能掌控的。向佛不可強求,但弘揚佛法卻一刻也不能停,風過之處即便不落葉,起碼也晃動了它,不會絲毫無用的。」

    孟贏溪苦笑,「難為你這陣東風了,對沒有樹的荒蕪之地也煞是有恆心。」

    唐僧愉悅地回道:「仙子的話總是很奇異,看來天界也妙趣橫生。」

    玄奘是個頭腦非常清楚的人,他知道對於一個馬背民族來說,讓他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不可能的事情,群狼一旦沒了殺氣,那離滅族也行將不遠;他要的不是對方的信仰,而是幫助,葉護可汗的一句話、一道命令、一件信物,就足以讓自己平安無事的通過整個突厥所掌控的勢力地盤,有此便夠了。

    之後的幾天,唐僧的隊伍一邊休息,一邊補充給養。

    葉護可汗雖然不十分看重所謂的大唐高僧玄奘法師,但因突厥民族習性中的氣概使然,他做事也很夠意思,其不但提供給玄奘大量沿途所需物資,還高昌王麴泰一樣寫下幾十封國書讓玄奘帶上,分別送給沿途各國國王。

    玄奘與葉護可汗相處的日子很短,卻非常重要。這次會面既得到了物資補充,確保了沿途安全,更是一次成功的鋪路。高昌王麴泰的書信能在半個西域起作用,葉護可汗和他的數十萬騎兵卻能保證玄奘在整個西域通行無阻。

    玄奘臨走時,葉護可汗帶著貴族大臣們一直送出十餘里,這才依依惜別。

    這一次告別的人還有歡信,他是多送了數里才駐足,這位領路人完成了它的使命,該回去向麴泰覆命去了。長日裡來的朝夕相伴以及九死一生的經歷使人產生了深厚的情感,萬般的不捨叫雙方都濕了眼眶,「高僧」難自定,「妖精」也不能倖免。

    歡信哽咽道:「玄奘法師多多保重,悟空師父好生護佑好大家,高昌的侍衛們,盡心保護好法師,自己也保重,我等著你們回來……」

    「路有頭,樹有尖。」唐僧僧禮一別,同樣哽咽著聲音道:「御史大人莫再相送,請回吧。你自己多保重,保重。」

    孟贏溪心下感慨:「御史大人算是一位好人,我與他雖然很少交談,只是普通的熟人朋友,但這麼一別心裡空落落的,還真是捨不得。」

    歡信的此番離開引申出了別樣的滋味,它嚴重刺激了悟智、悟淨、悟能、悟真這四個前高昌侍衛們,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對方是完成使命幸福安然地回家,而自己則是更遠地別家,何年何月能回去,還有沒有命回去,這一切都是遙遠的未知數,他們四人緊緊抱著御史大人痛哭不已。

    終於分別了……終於,歡信的身影消失於頻繁的回頭顧盼中。自此,師徒六人邁向了新的征途。

    為了打破沉悶無比的氣氛,孟贏溪按過去的老習慣行事,不失時機地又向玄奘討教了兩門外藩語,其中包括了突厥語。不管是說些什麼,有聲音就能調節心情,她果然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還是兩個。

    有了葉護可汗國書的庇護,玄奘一行的行途果然變得容易了許多,經過的幾個小國無不是盛情地來款待他們,馬隊隨後來到了颯秣建國(現在的烏茲別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撒馬爾罕)。

    悟真笑道:「師父快看,前方有座城池,我們又到了一個新的落腳處。」

    「哈哈,今夜可以睡個舒服覺了。」悟能隨笑,「不用說,我們又會得到很好的照應。這葉護可汗威名不小,一封書信就叫它國的國君顫慄,師父又將當貴賓了。」

    「好暖心的感覺!」悟淨樂道:「我以前不時感到路途的艱苦,因為不知道自己接下來將要面對的是什麼情況,很苦惱;現在不同了,每前進一步,就離美味大餐和軟床近一步,這跟著師父向西再向西,彷彿就是在不同的樂土中奔波,沿途儘是悅目的風景,好不快活!」

    「哈哈哈哈……」悟智策馬貼過來,敘道:「不愧是好兄弟,悟淨說出

    了我的心裡話,我也深有同感。」

    「呵呵」孟贏溪也很高興,她跟著打趣道:「我說師弟們,你們到底是兢兢業業來護送師父的,還是來跟著師父大吃大喝,外帶遊山玩水的?」

    師徒眾人一起歡笑……

    颯秣建國方圓一千六七百里,東西長,南北狹窄,境內土地肥沃、樹木繁盛,盛產花卉水果和上等戰馬。

    該國的都城方圓二十多里,城池堅固、地勢極為險要,城中不但雲集了從各地運來的無數奇珍異寶,手工藝水平在周邊地區是首屈一指。

    颯秣建國這裡氣候溫和、四季宜人,但是民風卻十分彪悍,其軍隊大多由赭羯族人組成。這些被稱為赭羯武士的戰士性情暴躁,打仗拚命,因此所向披靡,再加上有一位驍勇善戰的國王帶領,所以領國都不得不順從於它,紛紛學習颯秣建國的舉止禮儀,不論交好與否,也不論它們離颯秣建國有多遠。

    連西突厥都不敢輕易與之開戰的颯秣建國它國力強健、極具特色,是為一方霸主,不過,這個國家從君王到百姓都不信佛教。

    強悍的赭羯族人和突厥人一樣崇拜火,信奉拜火教,事火為道。城中雖然有兩座寺廟,卻沒有僧人居住,如果有外來的僧人前去投訴,當地人就會放火把他們趕走。在他們眼中,佛教就是愚昧邪惡的化身,只有用火才能驅走邪惡重歸光明。

    當唐僧師徒一行來到颯秣建王城時,迎接他們的只是官職卑微的寥寥數人,可見這位與佛疏遠的國王根本沒把玄奘放在眼裡。玄奘畢竟是葉護可汗關照過的人,所以颯秣建國王無論如何地不屑,還是勉為其難地接待他。

    這突然間撲來的冷遇叫人百般不解,先前憑經驗一廂情願的構想被現實摔了個粉碎,是葉護可汗的威名抵達不了這個國度,還是兩國之間有什麼不愉快的舊事?

    唐僧牽著馬,一言不發,默默地隨帶路官員走著;悟智、悟淨、悟能、悟真替師父打抱不平,暗下恨恨地小聲嚼著舌頭;孟贏溪則不同他人,天性使然,她的眼睛被街市兩旁目不暇接的精美工藝品所俘虜,簡直是愛不釋眼。

    悟智瞥眼觀到她那癡迷的神情,於是問:「大師兄,我看你有些魂不守舍,是特別喜歡這些陳設玩物嗎?還是……」

    「沒錯。」孟贏溪悄聲回他,「這颯秣建國好特別,建築特別,人特別,東西也特別。首先,君王對我們很冷淡;其次,這裡百姓的長相也與眾不同;再則,這裡器物的風格完全是自成一系,造型奇特,做工細膩,令人愛之不已。」

    「哦……」悟智點點頭沒有再說話,因為他此前注意到,這大師兄看的儘是些女人喜好的玩物,屬於怪癖,實在不好加以評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