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古墓蠻腰·千年洞天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三章 逆血隋朝——藥王13 文 / 魔吟七曲

    回到自己的玄門道觀,見門沒掛外鎖,在前的道長們便用力去推門,可試了幾次總也推不開。

    他們起疑道:「咦,是妙應已經回來了麼?」

    有道長開始喊門,「妙應,妙應……騸」

    孫思邈不可能這麼快就回來,孟贏溪記得門是自己走前從裡面反鎖的,於是道:「道長,別喊了,門是我從內裡鎖的,請稍等一下。」

    「呼……鉿」

    說完話,人影已是不見。

    道長們自己也會幾下道家的拳腳功夫,也聽過少許江湖高手的身法,但他們哪裡見過和聽過眨眼便在面前消失的人。

    「酥!」,他們的頭皮麻了一下;「嗖!」,他們的後脊樑跟著涼了一下。乖乖,這個貌美若仙的贏溪姑娘不會真的是化作人形的千年妖精吧?

    「卡啦,咯……」

    門開了,令人畏懼的她笑道:「大家進來吧。」

    道長們戰戰兢兢地進入了道觀,因為好幾日都沒睡好,眼下走了這長遠的山路更是又困又乏,不長時間後他們就拋棄驚慌紛紛起了睡意,可是這個贏溪姑娘非但一直留於道觀不走,倒還像個主人一樣忙於燒水沏茶,他們不知該如何是好。

    一位老道長實在挨不住眼皮子打架,就出口道:「感謝贏溪姑娘一路相伴,這茶水就不勞煩姑娘費心了,你回去歇息吧。」

    有人先出了頭,眾人便跟著嚷嚷:「就是,有勞贏溪姑娘了,你趕快回去休息。」

    見眾意難違,她只好順從,「那好吧,道長們自便,我就先歇息去了。」

    道士們鬆脫了一口氣,滿臉的歡欣,皆欲隨步相送,他們還連言別的說辭都打好了腹稿,只等著人行出道觀。

    可是,這贏溪姑娘走是走了,她卻是往裡走的,並且直奔妙應的房間。

    「咯吱……」

    竟然把門給關了!

    道長們的心裡脆脆地「咯登」了好幾次,這下才真遇到了大麻煩!該如何是好?攆人走……不妥當!留女病人宿於道觀……更不妥當!

    一頓熱鍋上的螞蟻行走之後,最年長的老道揚了揚手勢,叫大家別管了,都回去房間睡覺,他們這才散了。

    贏溪姑娘依舊在道觀裡走來走去,不是打掃衛生就是燒水做飯。道長們的尷尬她是知道的,她留下來的目的只是想等孫思邈。

    一連等了七日,孫思邈仍然沒有回來。

    疲於等待的孟贏溪開始思考自己的行為是否妥當,道觀是出家人所在的地方,自己與孫思邈之間彷彿因接吻之事而造就了無形中的親密,而這種無間的親密感必然會在舉手投足間透露出自己不容易察覺的微妙信息,旁人很輕易就看出來,並淪為敗俗之據。

    她暗道:「屆時,藥王的良好聲譽恐怕難保,再則自己離月下的時日已無多,何必為了一段不可能圓滿的交情憑添枝節,多此一舉?唉……走便走吧,否則我一個孤女子留在這裡,道長們也是極不舒服,日日坐臥不安。」

    贏溪姑娘向道長們辭別了,她一走,道長們才算恢復到了正常的生活。不過,她才走了不到半日,孫思邈便回來了。

    見到道兄們個個都安然無恙,妙應居士開懷大笑,「哎呀,妙應深為想念道兄們,你們被惡人劫了去,叫人擔心了許久。」

    道長們駭然看見孫思邈他真的如贏溪姑娘所言,變成了居士打扮,他們在感激其搭救之餘紛紛表示不解。

    「妙應啊,你原本好好的,是因何事或什麼變故而還俗?」

    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簡單,但很難啟齒示人,道兄們的問話令他想到了贏溪。孫思邈左顧右盼找了半天不見贏溪姑娘,他有種不詳的預感,慌亂自起。

    妙應居士緊張萬分之下唆使自己不答反問:「贏溪姑娘她人呢?」

    「她走了。」

    猶如當頭棒喝的話叫他墜入冰窟,其勃然震驚道:「什麼,走了!為何?」

    「贏溪姑娘她什麼也沒說,是直接辭別的。」

    他開始顫慄,並冒出冷汗,「什麼時候走的?」

    「幾個時辰以前,今天早上。」

    情急之下孫思邈大聲怒怨道:「哎……冤孽呀!你們還算行道之人麼,平時習悟的道義都丟到哪裡去了,怎麼不強留住她?!贏溪姑娘可是諸位道兄的救命恩人,若非贏溪姑娘出手相助,別說各位吉凶難測,就連妙應也不免自身難保。」

    道長們被素來溫爾的妙應真人嚇了一跳,一個個理虧著不敢再言語,全都鴉雀無聲。

    「唉……」

    孫思邈悲歎一聲衝出道觀,他奔向山中刨心呼喚,其叫人心酸的嘶啞聲響徹雲天:「贏溪……贏溪……贏溪你在哪裡?快回來……」

    妙應居士邊跑邊喊邊,並不時行以回頭張望,他渴望象上次一樣,她會突然出現在身後,然後突然出聲來嚇唬自己。

    他非常非常期盼她這樣做,屆時不再是莫名的心驚,而是萬分的心喜。

    只可惜……形單影隻,傾耳無風,奇跡始終沒有出現。

    無語靈犀,心有歸宿,一份相依已見。天長地久有時盡,思念

    綿綿無絕期,敢問世間情為何物?

    柔情似水未逝去,愛戀磨石未成粒,數日前的嶄新記憶不肯消弱地翻騰著暴突湧上心頭……痛無再痛!

    孫思邈心如刀割,淚如雨下。

    為了尋找贏溪,孫思邈秉著掛念之心曾一度四處遊走,他走遍了終南山附近的所有深山老林,人沒找到,卻找到了不少的奇珍草藥,包括十數株其朝思慕想的創傷神藥——靈霧。

    藥王這一次遍佈周領,半徑達百里之遙的尋人之行在身體上十分地艱辛和苦難,但卻在無形中成就了他作為一個道家居士和濟世郎中的美好夙願。

    孫思邈尋人的同時,也順便在其所經過的或偏僻或繁鬧的村寨中行醫施道,他那高超的醫術拯救了沿途的無數患者,使其頓時聲名鵲起,享譽四野;藥王趁此機會還與各地的名醫、奇醫進行推心置腹的探討與切磋,使其意外收穫了他人自創的諸多醫療經驗與校驗秘方,醫術大為精進。

    數年之後,藥王在行醫過程中偶遇一位相貌和名字皆與贏溪極其相似的女子,於是他便與這位名為顏熙的美貌姑娘結為了百年之好,夫妻倆十分地恩愛。孫思邈由此對男女陰陽調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是為房中術的開山鼻祖。

    唐貞觀年間,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后懷孕已十多個月不能分娩,反而患了重病臥床不起。雖經不少太醫醫治,但病情一直不見好轉。

    危急之下,大臣徐茂功向太宗皇帝推薦了隱居終南山的道家名醫孫思邈。

    因身份的貴賤尊卑之分,以及男女授受不親的禮教束縛,身著粗布衣衫的藥王被迫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懸絲診脈,他僅憑著一根紅細線的傳動就診斷出是胎位不順致使皇后難產,並引發了關聯重病。

    孫思邈請求靠近竹簾,然後叫采女將皇后的左手扶出,他於病人的左手中指穴位猛紮了一針。

    本來人事不醒的皇后跟著渾身一陣顫抖,不一會兒,只聽得嬰兒呱呱啼哭之聲,皇子順利產下,上苑桃花朝日明的觀音婢也甦醒過來,鳳體還春。

    唐太宗狂喜,欲留他在朝執掌太醫院,並賜他「沖天冠」一頂、「赫黃袍」一件、金牌一面、良馬一匹和千兩黃金、綢緞百尺,可是這一切都被藥王婉言謝絕了。

    太宗李世民無奈之下只好同武百官一道將他送出皇城,並史無前例地昭告天下,誰若是膽敢阻礙妙應真人孫思邈行醫訪藥便是忤上,殺無赦。

    藥王終身不仕的原由很複雜,其中最為主心的是,他堅定地認為贏溪可能會在某個時間悄然回訪玄門道觀,這份深深的守侯即便是成了家也毫不動搖,即便是黑髮變為了白髮也沒有哪怕一絲的改變。

    年輕的堅持沉澱為年老的固執,他牢牢地一直落隱於終南山。

    孫思邈在數十年的臨床實踐中,深感醫方的散亂浩繁和難以檢索,因而博取群經,勤求古訓,並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編著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千金要方》喻意人命重於千金,此書包含了醫學總論及本草、製藥;婦科病;兒科病;七竅病;諸風、腳氣、傷寒;內科雜病;消渴、淋閉等症;疔腫癰疽;痔漏;解毒並雜治;備急諸術;食治並養性;房中術;平脈;針灸孔穴主治。總計233門,合方論5300首,可謂是醫家自古以來不可或缺的聖書。

    降龍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的孫思邈懸壺行醫無慾求,施醫無類(包括動物),師承董奉為人治病不收錢,不受謝。

    尊為百代之師的藥王卒於唐永淳元年,享年一百四十一歲,藥王佩逝,杏林中被其首創的「虎撐」之法治癒了金簪卡喉之疾的靈性山虎繞寺哀嘯三日,然後才不知去向。

    時光流逝,滄海桑田,歲月雖然催人老,可贏溪的音容笑貌依舊揮之不去,尤其是她那一低頭的百般溫柔與風情。根據藥王的遺囑,家人將他歸葬於故里,位置選擇在憑借贏石溪水而著稱的京兆華原孫塬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