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萬千寵愛

正文 第二十九章 文 / 讀讀

    朝中眾臣皆以打量的目光側瞄這粗布麻裳的婦人。

    「你是何方人氏?」

    沈寧頭一低,道:「民婦也不知自己是何處人氏,民婦自襁褓時被遺棄山野,幸得膝下無子的老農夫撿回家中,撫養成人。因家貧無貌,無人保媒,蹉跎了年華,恰逢李府大公子病重買女沖喜,民婦便入了李府,如今既為李家婦,民婦也應為中州人氏。」

    瞧瞧這多水靈一人兒,他問了一,她就答了十。「那末李大公子可是無恙?」

    明知故問。「夫君不敵病魔,已於一年前去世。」

    寡婦!此女竟是個寡婦!朝中人心浮動。

    皇帝面不改色,淡淡繼續道:「朕聽游卿所言,李夫人是救了雲州的功臣。」

    「民婦惶恐,不敢居功。雲州之變,是游大人與雲州百姓齊心合力的成果。」沈寧語調平平地道。

    「哦?」戴著玉石寶戒的修長食指輕點鎏金龍頭,皇帝似笑非笑地看著她,「朕卻是聽聞李夫人智勇過人,除盜匪,練民兵,挖地道,布陷阱,樁樁令朕喜出望外。」他原以為她只有些武藝膽識,不想竟有如此作為。

    除盜匪!練民兵!挖地道!儘是這一寡婦所為?大臣皆驚,神情各異。

    「聖上容稟。」沈寧垂頭望著鋪著平滑地面,「除盜匪一事確為民婦與韓震韓少俠領家丁所為,起因卻是那流竄響馬搶了李府商貨,民婦仗著些皮毛功夫,又請了隱居雲州的韓少俠,才領了李府家丁上山剿匪,韓少俠武藝超群,以一敵十,盜匪貪生怕死,因而舉了白旗。練民兵與挖地道一事全仗先夫智慧,夫君生前洞悉克蒙動向,擔憂雲州安危,因此叫民婦將計謀與游大人韓少俠商議,才有今日雲州。」

    沈寧所言半真半假,一時游知淵竟也探不清虛實。

    「如此說來,是李家大子之功?」

    想來朝臣也是頗為接受這一說法,一時惋惜英傑早逝。只是有心之人卻別有深意地看向了沈寧。這個婦人在金殿之上,至尊面前,竟還言語通順,有條不紊,怕是果真不是尋常民婦。

    「李府不敢邀功,不過獻計罷了。」沈寧輕描淡寫。

    「那為何游卿說是你的功勞?」

    「夫妻本是一體,夫君憐愛,知道自己不久於世,便不讓民婦說出真相,如此民婦往後便可在李府,在雲州留得一席之地。」沈寧的聲調變低了,似是帶些感傷。

    「大膽婦人!竟敢欺騙朝廷命官!」一朝臣喝道。

    沈寧身子抖了一抖,不聲不響地跪了下來,「都怪民婦一時鬼迷心竅,騙了游大人,還望陛下恕罪。」

    這三言兩語,就將自個兒撇得乾乾淨淨。東聿衡勾了勾唇,只是這番話說得合情合理,他也信了八分,不過……幽光掩在長長睫毛之下,他看一眼伏地不語的沈寧,怕是她騙是沒騙,不過少說了許多罷。功績全數推了亡夫身上,賞賜也不過體恤亡者,她似是只要那一塊小小的貞節牌坊便已足夠。一個小小婦人,竟會如此明哲保身,究竟是無慾無求,還是別有隱情?

    這婦人,果真恁多樂趣。

    東聿衡勾起一個意味莫明的笑,過了一會才緩緩開口,「朕向來求才若渴,昨日聽聞游卿稟有奇女子,朕也很是好奇,如今聽你所言,朕頗為失望。」

    沈寧幾不可聞地鬆了一口氣。

    「然而瑕不掩瑜,誠親王已向朕稟明你在雲州之戰的英勇之舉,已然不負女傑二字,朕將擇日賜賞,退下罷。」

    「謝主隆恩。」沈寧心中一顆大石總算落地。

    沈寧安分地在官肆待了幾天,賞賜還沒等到,卻等來了皇后的召見。這兩天怕節外生枝的她連門都沒出,不料意外之事還是自動找上門來了。

    眼下也沒有選擇的權力,她只得稍作打扮,隨著女官再次進了宮。

    「民婦參見皇后娘娘,娘娘千歲千千歲。」沈寧在昭華殿給皇后請安。

    沈寧活了二十年六,跪天跪地跪父母,到景朝三年,一直在李子祺的庇護下生活在雲州,除了給李府老爺夫人跪下外,就沒有給旁人跪過——游知淵那兒她也是裝糊塗地半禮而過的,因此直到現在還不適應給同齡人跪下磕頭。

    現代人的驕傲讓她越發覺得自己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皇后孟是景朝最尊貴的女人,十五歲入中宮,嫁與初登基的少年天子,實為少年夫妻,生下皇長子。她長住深宮,深諳後宮之道,對往後陸續進宮的妃嬪一視同仁,將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東聿衡雖自長子出生後少入中宮,卻依舊對她敬愛有加,因此即便寵妃一時得寵,她在後宮之尊也是無人可比。此刻的她盤著嫻祥雲髻的頭上戴著鳳舞釵,端莊秀麗的臉上帶著微笑,抬了抬精心保養的玉手,「李夫人請起。」

    沈寧起身,又在命婦的眼色下再次跪下,「民婦給娘娘們請安。」

    原來殿中不僅皇后,還有當朝賢貴妃、德妃與珍美人麗美人。賢貴妃入宮多年,乃當今右相長女,為皇帝育有一子一女;德妃乃王太妃的侄女,素有京師第一才女之稱,進宮不到一年,不久前誕下了東聿衡的第七皇子;而珍美人麗美人是和安公主府中歌妓,因能歌善舞被皇帝看中的,近來頗為得寵。

    賢貴妃叫了起身。

    皇后賜坐,沈寧輕緩地坐了末座,不抬頭都知道視線齊齊朝她而來,個個都是帶了些許女性本能的審視。她甚至聽見有鬆一口氣的聲音。

    &nbs

    p;沈寧怒了,姐不過沒打扮而已!

    「雁夫人,你可知本宮今日為何喚你入宮?」皇后輕輕柔柔地道。

    沈寧想說話,被背後站著的女官戳了一戳,才無奈地站起來,「回娘娘話……」

    「坐著說罷。」

    「謝娘娘。」分明是走個過場,非得要皇后說了這話,沈寧表情淡淡地再次坐下,說道:「回娘娘話,民婦不知。」

    孟微微一笑,道:「本宮聽聞你在雲州立了戰功,挽救我雲州百姓於水火,一時激動難忍,總想看看你這巾幗英雌。」

    「娘娘過譽了,民婦不過只會點花拳繡腳,大難不死罷了。」她的確是大難不死,那一晚只要隨隨便便出點岔子,她就一命嗚呼了。

    賢貴妃道:「妾身見你弱不勝衣,不想竟有如此手段?」

    ……她是瘦了點,但也沒到弱不勝衣的地步……

    「那一日究竟是如何凶險,可否說來本宮聽一聽?」孟道。

    「說詳細點兒。」珍美人接了句嘴。

    敢情她們把她當說書的了。沈寧笑容不變,現在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她想了一想,真個兒為這些深宮貴婦說起那日之事。

    她也是這兩日旁敲側擊才知道,後宮並不知道廣德帝微服易容去了雲州,皆以為他去了宜州巡視河工。這皇帝看來是對克蒙積怨已久,無論如何也要去雲州走一遭。並且不論計劃變化,喀城一事恐怕都是他……算了,想太多對她也沒好處哩。

    於是她清清嗓子,從努兒瓴進城之時說起,才說到與黃陵匯合,皇后的貼身女官走了進來,稟道:「娘娘,戲園子已經準備好了。」原來今日宮中戲班將為後宮娘娘演一出新戲。

    皇后與妃嬪們正聽得聚精會神,聽得來報才記起這事兒,孟心中雖憾,但有幾位太妃今日也有興致聽戲,她這做皇后的不能遲了。她笑笑道:「既如此,姐妹們便先準備著去聽戲罷,明個兒再聽李夫人講下回。」

    明個兒……沈寧認命,「那末,民婦便告退……」

    「既來了,你便一同去聽戲罷。」

    在這皇權至上的地方,沈寧就如木偶一般被拉著去了在御花園搭的戲檯子,戲台搭在低處,兩座一桌的看台擺在三面圍繞的寬闊石階上,位兒上坐的都是後宮中大小主子,見皇后進來,連連跪拜恭迎。沈寧掃視一眼,暗暗咋舌,這數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