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6章 文 / 風過葉落
說起來可能很不可思議,但事實還真就是如此,朝廷派去平叛的五萬大軍,竟然連那些造反者的影都抓不住。事情發生到現在已經四個多月了,那些大軍從集合到出發也有二個多月了。
一群兵馬糧草充足,將軍經驗豐富,士兵都是孔武有力的軍隊,竟然硬生生的在福建耗費了這麼長的時間,對此,皇上已經是雷霆震怒了。所以,在此情況下,四皇子的倒台才會那麼的迅速,實在是皇帝非常需要一個出氣筒,四皇子是正好趕到了這個時間段。
其實這件事情也不能怪皇帝會震怒,任何一位君主面對造反者都是不可能仁慈的,務必是以最快的速度把他們消滅在萌芽之中的。這也是為了殺一儆百,要不然,人人遇到點事情就不顧一切的造起反來,那這大好的江山還能不能要了。
所以,對於這麼長時間還未收拾得了一群要什麼,什麼都沒有的農民,皇上是真的著急了,一道道的聖旨不斷的快馬加鞭的送到了福建那些將軍的營帳之中。
甚至要不是考慮到現在臨陣換將有些不合適,皇上連把那帶兵的將領換了的心思都有了。
不過,那些將領也是有苦說不出啊,他們是經驗豐富沒錯,他們是身經百戰也沒錯,可是他們從未面對過這些造反的百姓啊。
那些造反的百姓人數本就不多,再加上他們原本就是流民,不動刀動槍的時候,他們的樣子跟流民沒有一點的不同,這讓他們如何分辨啊。
再加上他們這些大部隊的行動浩大,根本就隱藏不住行跡,而那些造反的百姓又都是本地人,熟悉地形,再加上一些流民的掩護。那真是把曾經某個人說過的十六字方針給發揮了個徹底。
說道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福建那邊的地形了,崎嶇難行,多是山區,根本就不適合大部隊的排兵佈陣。
這場農民被逼的造反的規模雖然不大,但因為事件的嚴重性,已經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廣泛關注。各方勢力圍繞著這件事情已經展開了相當激烈的討論,但大多數的看法都是認為這場叛亂,必須要立刻快速的平息掉。
除了這些大臣們要快速平息戰亂的想法外,自從四皇子倒台之後,就隱隱開始對峙的兩位皇子對於此事的關注程度也是異常的高。這倒不是因為擔心自家的江山,而是因為他們都很清楚的明白,雖然現在朝廷的軍隊還奈何不了這些地方的叛民。但只要時間一久,朝廷加大力度,那些叛民自然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而且就算是朝廷不加派人手,只要時間一長,等到那些造反的人的糧食用盡,他們就不能在實行著現在的策略了。必須要出來尋找糧食,而福建因為大旱的緣故,顆粒無收,那些造反的人想要尋找到糧食就必須長期的在外面。
到了那個時候,就算那些領兵的將領在蠢,想要贏得勝利也是很輕鬆的一件事了。民間的百姓組成的隊伍,想要長時間的對抗朝廷的精兵,那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大家都很清楚這個道理,但卻不妨礙他們一起忽悠著皇上繼續的往那裡投入兵力。他們倒也不怕皇上會察覺到他們的心思,一則皇帝根本就不懂得軍事,所以才會對這些時日的沒有一點成效而著急上火。二來,便是皇上懂得這些,為了朝廷的顏面考慮,他也不可能再讓那些造反之人繼續悠閒。
有了三皇子和二皇子的推波助瀾,皇上很快就有了決議,加派兵馬前往福建平亂。而到了這個時候,三皇子和二皇子的競爭就開始激烈了起來。有一句話說的好,叫槍桿子裡出政權,平日裡這些皇子王爺的根本就沒有一點可以接觸到軍權的機會,那些軍隊全都在皇帝一個人的手裡握著。
此次可以算得上是三皇子和二皇子兩人唯一能把手伸向部隊裡的機會了,這也是他們兩人之前為什麼那麼賣力的推波助瀾的原因。
對於這些,皇帝有可能知道,也有可能不知道,但是不管他知不知道,既然沒有任何表現,那就可以說明皇帝這已經是在默許了。
默許什麼,其實已經很清楚了,他是在鼓勵著這兩位皇子開始在軍中安插一些人手。這在以前,那是不可想像的,當今的這位隆慶皇帝是極為重視自己手中的權利的,根本就不會主動的發散權利,更別說分散到那些個皇子的手上了。
可是現在的情況和以前已經不一樣了,以前皇帝的身體一向很好,便是在做個十幾年的皇位也是沒有問題的,在那種情況下,他自然不肯分散自己手中的權利。但是現在,這位隆慶皇帝已經可以清晰的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不如從前了。
也許是感覺到自己的大限快要到了,隆慶皇帝對於諸位皇子已經不再像是以前那樣苛刻了,以前若是有皇子敢把手伸到軍隊之中的話,那隆慶皇帝是絕對不會姑息的。可是現在隆慶皇帝不僅默認了,甚至一開始三皇子和二皇子有膽子這麼做,也是因為皇帝的那一點點具有明顯暗示意味的話語。
二皇子和三皇子在朝廷上的一番龍爭虎鬥,並沒有蓋過之前甄家倒台的事情,畢竟,甄家也是百年世家,甚至在這之前,很多朝廷裡的要員做事情都不得不考慮到甄家的想法。
尤其是那些與甄家藕斷絲連,關係緊密的家族,都連忙的與甄家劃清了界限,生怕會被甄家的事情給連累到。
除了這些落井下石,忙著與甄家劃清界限的人外,還有一部分人看上了這件事情裡面隱藏著的利益。
那是什麼呢,當然就是既可以豐收國庫,又可以稍微的充實一下自家小金庫的抄家了。
要說抄家這件事,只要不發生在自己家,那還真是一件好事,首先,國庫被填滿了,大臣就不用天天發愁朝中無錢,其次,這前去抄家的人按照慣例都是可以得到一些好處的。而其他的那些朝中要員,也會在前
去抄家的隊伍回來之時得到一份不菲的禮物。
這在大周朝已經是一種慣例了,就像每年地方官員回京述職,都會給朝廷裡的官員送上冰敬和炭敬是一樣的。其實從這點也可以看出來,因為當今皇帝的縱容,朝廷上的風氣到底變成了什麼樣子。
總之,對於前去甄家抄家這件事情,很多一些品級不是很高的官員,都是非常喜歡的。要知道,這樣做既可以短暫的避開二皇子和三皇子這場龍爭虎鬥,又可以免費的去公費旅遊,還有外快可以撈,這誰會不喜歡呢。
可是還沒等那些官員想辦法爭奪,皇上就已經下了聖旨,任命秦王世子李弘和新科探花林軒兩人為欽差,前往甄家進行查抄等一系列的事宜。還沒等眾位大臣從這道聖旨中回過味來,皇上就又頒布了一道聖旨,其中命令三皇子的世子為監軍,隨軍前去平叛。
這樣的兩道聖旨,又把所有的大臣都給砸蒙了。這算是個怎麼回事呢,首先說這第一道聖旨,不就是抄個家而已嗎,還用得著派兩個人去嗎。這又不是什麼多大的事,更何況,這派去的兩個人身份都還不低,一個是秦王的世子,一個是秦王的女婿,這到底是要鬧那樣啊。
再說這第二件事吧,雖說三皇子現在跟二皇子爭得火熱,為的就是想要在前去平叛的軍中安插些自己的人手,想要自己再軍隊中可以有點影響力。可那並不代表著,為了這個目的,二皇子就想把自己的兒子派進去啊。
雖然二皇子不是只有這一個兒子,可想一想也就知道了,能被二皇子請命立為世子,那肯定不是他最出色的兒子,就是他最優秀的兒子了。這戰場上刀劍又不長眼睛,雖然說對付的只是一群普通的百姓,沒有什麼戰鬥力,可是萬一要出了點什麼事,那對三皇子的打擊就絕對是非常巨大的了。
要知道,早從大周朝的老祖宗開始,皇室考察子嗣能否繼任皇位,那看得可就不只是兒子輩的了,孫子輩的也在那嚴格的考察範圍之中。
這也是為什麼二皇子其實不怎麼喜歡李弘,還要立他為世子的原因,不只是因為李弘長得像當今聖上,很得皇上的寵愛,更重要的是他本身的能力和才華。
同理,作為有志於皇位的三皇子,他所立的世子自然不會是那種草包,也是有著真才實學的。
能夠在軍隊中安插自己的人手固然是非常重要的,要不然,三皇子也不會和二皇子爭得那麼厲害,可要是相比起於自己的繼承人,那其重要程度就要打好多個折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