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都市傲風塵

正文 第0007章 如來佛祖的指點 文 / 羅田村人

    「弟子,謹尊佛祖教誨,願入佛門潛心修佛,事奉佛事。」上官塵雙手緊合,匍匐在地。

    「不可,不可,你乃異靈轉世,已是我佛門中人。無論在家出家,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當今末法時期,那些修仙未能成道的仙、神還有一些魔,在塵世中興風作浪,弄得凡塵間世風日下,人與人之間不相互信任,快喪失了做人的最低道德底線了你當入世救瀆,指點迷津,從善人心,恩澤百姓,淨化一方。」佛祖緩緩說道。

    釋迦牟尼佛稍稍停頓了一下又繼續說道:「特別是魔王波旬,要在這末法時期,讓他的徒子徒孫混入我佛門中去,穿我佛袈裟,妄圖壞我佛法規戒律,又利用眾生*之心,蠱惑人心,以達到滅我佛門之野心。你此番下山,是要擔起宏揚佛法之重任,救萬民於水火,打造一個清明的世界,一個朗朗乾坤。」

    其間,你肯定會經歷很多的磨亂和坎坷,或許會像當年玄奘西天取經一樣,會經歷九九八十一次的磨亂。會跟那些妖魔鬼怪產生一場場你死我活的較量,你得有這個心理準備。」

    釋迦牟尼佛說完,便垂下了雙眼,顯得有點憂心重重。

    他提到的這個魔王波旬,上官塵是知道的。

    當初釋迦牟尼佛在未成道之前,在菩薩樹下參悟,並發下願:不成正覺不離此座。釋迦牟尼佛的參悟,驚動了魔王波旬,於是派出自己的三個女兒念欲、貪慾、樂欲前去魅惑,試圖讓釋迦牟尼佛放棄參悟,然而釋迦牟尼佛不為此動心,依然心無雜念地繼續參悟。

    後來釋迦牟尼佛最終夜睹明星而悟宇宙真諦,成就了宇宙中最完善慈悲和智慧。

    在佛界流傳了這樣一個有爭議的故事,說是魔王波旬與釋迦牟尼佛展開了一場曠世之戰,結果魔王波旬大敗。

    魔王波旬臨走前跟釋迦牟尼佛有這樣的段對話:魔王波旬說:「你涅磐之後,我一定要打敗你的佛法。」

    佛祖說:「佛法是無邊的正法,不是什麼力量就能破壞了的。」

    魔王波旬說:「正義與邪惡總是並存的。信仰你的人很多,但我的徒子徒孫也不少,人性本惡,學壞容易學好難。你涅槃之後,信仰你的人會越來越少,信仰我的人會越來越多。」

    佛說:「你破壞我的佛法對你沒好處。佛光普照,照耀著善良的眾生,也照耀著如你這般的邪惡之人。如果正法時代一旦結束,等待你的將就是阿鼻地獄,你會在地獄中受無量種種苦。」

    魔王波旬:「我知道你不會說謊,但是,你也知道命由心造。我會想盡一切辦法避免地獄之苦的。」

    佛說:「多行不義必自斃,佛法無邊,你避免得了嗎!」

    魔王波旬:「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波旬亦無常心,亦以百姓心為心。在順應眾生方面,你是比不上我的。你戒律森嚴,極力強調貪慾的危害,教人遠離貪慾。而我順應眾生的*,滿足眾生的*。眾生沒有了貪慾哪裡會有我波旬呢?」

    佛說:「我有佛經無數部,還怕了你不成?。」

    魔王波旬:「佛經是死字,要教化眾生,還是需要人來做的。」

    佛說:「我有僧寶留世。」

    魔王波旬:「你要教化眾生得引進新人吧。我想,你不會拒絕我的弟子接受你的教誨吧。」

    佛說:「不會。」

    魔王波旬說:「到你末法時期,我會叫我的徒子徒孫,混入你的佛門內,穿佛門的袈裟,破壞你的佛法。叫他們曲解你的經典,破壞你的戒律,以達到我今天武力不能達到的目的……」

    佛祖聽了魔王波旬的話,久久無語,不一會,兩行熱淚緩緩流了下來。

    魔王見此,率眾狂笑而去。

    「佛祖,弟子明白了,可是我只是一個凡人,如何能鬥得過他們?」上官塵抬頭看向佛祖。

    「這正是讓你下山的目的,你以凡人的身體下山,不會引起他們的注意,正是你悄悄展開行頭的所在。心在一切在,心空一切空,一切由心生,一切由心滅。記住:戒急,戒躁,少說,多做,立於行。你應該先去最艱苦的地方去,宏揚佛法,救贖眾生,造福百姓。」

    釋迦牟尼佛說完,拋出一根金光閃閃的繩索,和一隻金缽,說:「這條金光琉璃繩和這只玲瓏伏魔缽你拿去當法器吧。」

    上官塵連忙用雙手接過這兩件法器,仔細地端詳著,心裡無比激動,能得到佛祖踢的法器,該是多麼無上榮耀的一件事啊!

    上官塵看著釋迦牟尼佛說:「佛祖,這法器如何用之?法力如何?」

    上官塵是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法器,更不知道怎麼使用和它的法力了,所以才開口一問。

    釋迦牟尼佛微閉雙眼說:「金光琉璃繩你只要在適當的時候拋向空中,就能捆住那些妖魔,它還有另一個功能就是,可以變化成各式各樣攻擊的法器;玲瓏伏魔缽一可以用來隱藏東西,你只要把它拋向空中,便可以把你要隱藏的東西遮蓋住,並且能改變外面的環境。

    目前以你的修為功法,暫時是不能用的,否剛會有性命之憂;它的另一個功法是用來盛裝妖魔鬼怪,把他們裝在裡面,外人是不可能找不到,你可以度化他們,讓他們修成正果。成正果的越多,你的功德就越多,功德多了,你的法力就越大。不過……」

    釋迦牟尼佛停頓了一下又說:「不過,這些法器,不到萬不得已之時,不能隨便拿出來使用,更不可對凡人使用。」

    &nb

    sp;隨後,釋迦牟尼佛又教了上官塵使用這些法器的咒語。教完咒語,釋迦牟尼佛又說:「你的天耳現在開了,天目也開到了慧眼通的析眼了,以後,你要廣佈施,廣結緣,積功德,你的天目會一步步遞增開的。不同層次的天目,你的法力也會發生不同的變化,有朝一日你會功德圓滿,如果此次下山,能圓滿完成你的使命,圓滿之後你就可以跳出三界了。」

    「在適當的時候,會派鬥戰勝佛去做你的護法,這要看你的表現了。」

    這鬥戰聖佛是誰呀?鬥戰聖佛是佛教裡面著名的「三十五佛」中的一位。《西遊記》中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的孫悟空最後被封為鬥戰聖佛。

    上官塵聽了釋迦牟尼佛的一番話,頓時感動得無以復加,想不到今天這番際遇,竟讓他有了如此大的收穫。能得到釋迦牟尼佛的垂青,聆聽佛祖的教誨,更讓上官塵想不到的是,佛祖竟然踢給他兩件法器,而且功德圓滿後,直接可以跳出三界,立地成佛。這是多大的福份啊!

    儘管上官塵知道未來的路肯定不會一帆風順,但為了成立地成佛,跳出三界,他也要奮力拼博一番。

    上官塵會成功嗎?他在成功的道路上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呢?

    上官塵激動的說:「弟子謹記佛祖的教誨!」

    隨著釋迦牟尼佛的大手一揮,說:「去吧!」。眼前的一片景象驟然變得漆黑一團。

    上官塵緩緩睜開雙眼,剛才發生的一切,彷彿在夢境中一般。

    一直在旁邊為上官塵護法的永釋大師,看到上官塵的動態表情,他意識到,些番上官塵打坐,肯定遇到了一些驚人的際遇。看著上官塵慢慢睜開了雙眼,他微笑著問道:「一塵,說說你剛才的意境。」

    於是上官塵就把剛才的情形仔仔細細地向永釋大師說了一遍。

    永釋大師聞言感歎道:「一塵,能見到釋迦牟尼佛祖,聆聽佛祖的教誨,還能得到佛祖的法器,這是你幾世修來的福報啊!可見你的功德修為不淺了呀。我觀你的天耳通了,天眼也達到了慧眼通的第二個層次,到了析眼層次了。」

    析眼前面已經講過了,析眼就是能夠將看到的東西加以分析,一看就知道是什麼東西。

    「是啊,大師,這還得感謝大師您呀,要不是您當初的點化,沒有您悉心教我修佛,哪有今日之福啊!」上官塵無不感概的笑了,朝永釋大師拜了又拜。

    「當初我就說過,你是靈童轉世,慧根不淺,與佛有緣,加之你幾年來的潛心修佛,廣結善緣,才得以成就你今日之福報。你且謹記佛祖之教導,造福百姓,淨化一方。要心量大,智慧大。他日有了功德,且莫學昔日的梁武帝啊!」

    梁武帝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皇帝,他非常信佛。當時達摩祖師從印度渡海來到中國傳教佛法時,梁武帝派人把他接到了都城南京。

    梁武帝問達摩: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證,有何功德?

    達摩說:並無功德。

    梁武帝問:何以無功德?

    達摩回答說: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行,雖有非實。

    梁武帝又問:如何是真功德?

    達摩回答道:淨智妙圓,體有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上官塵聽了永釋大師的話點頭說道:「我會牢記大師這番話的。」上官塵說完,又想起了什麼的,又問道說:「大師,我的天目的層次到了慧眼通的析眼,什麼時候能達到追眼和預眼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