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兵甲武經

正文 第一百九十四章 東方城 文 / 廈門郎君

    東方城自從接任了王位,總是將大部份的時間用來理政,雖然大多數的老臣都在,但這些可以算是蛀蟲,他不知道為什麼先王,也就是自己的父親為何要重用這些人,整日只知道勾心鬥角,卻不思親民愛政,先王就是用上了這些人,搞得民不聊生,好在還有一些真正的忠臣在幫他理政,而且他也打算招些有用的人才來壓制這些蛀蟲,一想到了這裡,他連忙叫侍衛長招集所有的大臣到大殿商議此事。

    半個時辰後,所有的大臣都來到大殿上,東方城便開始說道:「諸位愛卿,本王打算三個月內就招來博學鴻儒,廣納經天緯地之才,不知道諸位愛卿有沒有什麼得意人選沒有。」

    東方城的意途很明顯,他的話意是想告訴所有人,他就是想收納人才,而且是不管他們願不願意都要招納,而這些大臣們一聽,絕大多數人都開始反對了起來,為首的左丞相張天啟更是在大殿之上說自己老了,沒人管了,一心想要求死追尋著先王,東方城也不與他計較,看向了右丞相左明權,在東方城的眼裡左明權算是個不忠不奸的老傢伙,與張天啟也不太合,左明權也是老眼一閉沉思了一會兒,接著問道:「王上,敢問王上要做此事是何用意?」

    「沒有什麼用意,本王近來感覺自己的身心疲憊,理政之事多有出錯,因此我打算招收這些人為我所用,我也可以用多餘的時間去安心的練武。」

    「王上的意思老臣明白,只是老臣身邊並沒有可用之才啊,不過倒是可以通過舉試來招納士子。」

    「左相說的不錯,這是個方法,但許多有名的士子,酸味很重,都不願出仕,不知道你有何看法。」

    東方城問道,而這時張天啟卻反對的說道:「王上,可曾還記得先祖東方原的教訓?」

    東方城知道張天啟所說的先祖東方原的事情,許多年前,東勝國並沒有這麼大的版圖,東方原先祖通過漢江之水將南昭國的部份土地通過戰爭納為已有,而當時南昭國的王闇弱無能,便打算從此割地讓與東勝國,而這些地區的仕子們卻是通過各種言論來進行反抗先祖,先祖為了安撫民心,於是就在當年展開了博學鴻儒的舉試,邀請四面八方的才子,他的這個想法是好的,但是細節上並沒有想到,當年監考官們也算公正,當選定的人員都選好並發下公佈之時,卻沒有人知曉這榜上的人名產生了一次巨大的危難,榜上面所有人名之中竟然沒有一個是來自漢江以南的仕子,這並不是說江南的仁子學問差,而是存在著兩個問題,其一,戰爭剛過,許多仕子仍對先祖的政策有所懷疑,因此不願出山為官,其二便是漢江之水那時正好是大漲時期,大漲的漢江十分的凶險,就連再好再大的船都不敢下水,因此耽擱了時間,沒來得及應試,而只有少數的仁子前來,只是這些仕子都是半桶水水平,難登大,因此才沒有被選上。

    那些江南的仕子一見榜上並沒有他們江南仕子的人名,都認為這是王在故意挑釁,於是就在王城裡鬧騰了,當王知曉這件事情後,也是震驚,暗怨著自己的過失,而就在大家沒有任何對策之時,卻聽見身邊的一名侍女想要說些什麼,但是依照規矩,內侍之人是不能參與政事的,只要一參與將是殺頭的罪名,而當時王並沒有這麼做,卻是讓這名侍女說了出來,這名侍女則告訴了王,說此次舉試仍是針對江北(漢江以北)的仕子所舉行的例試,江南仕子的例試將在三個月後舉行,等江南仕子選定人選後再同時登殿比試。

    那名侍女一說完,大殿上靜寂如絲,沒有人說話,就連王也沒有吭氣,所有人都看向了這名侍女,這侍女很是害怕,生怕因為這樣遭到王的罪責,但是沒過多久卻聽到了王的鼓掌聲,侍女不敢抬頭,接著又聽見大殿上所有人都在為她鼓掌,而這時王卻用手抬起了她的下巴,說道:「沒想到我身邊竟然有如此智慧的女子。」

    此侍女就是曰後的和碩王后,和碩王后的這一方法,成為了當年的美談,但是這些江南的仕子入官後,卻與著江北的產生了分歧,一開始大家還禮讓了三分,但是時間久了就成了兩個黨派,從此日爭夜鬥,直到有一天,終於暴發了一些官宦被暗殺的事件,這些事情一查出發現是兩個幫派暗鬥的關係,王當時身體就不太好,結果痛心,從此一病不起,不久便離開了人世。

    東方城一想到了這裡,問起了張天啟:「先祖的事情我是知道的,但當時是因為南北兩仕的不同才引起的事情,如今事隔多年,我東勝國的風俗禮節也都融通,何來如此之說。」

    張天啟則笑道:「王上誤解老臣的意思了,老臣想說的是,當年之事不單是因為風俗禮節的不同,而且還在於仕子飲讀詩書,多有想法,這萬一有人與他的想法不同,會不會發生當年之事呢。」

    東方城早就知道這個張天啟會這麼問,於是說道:「敢問張相的老家在哪?我說的是先祖時期!」

    「這……」

    張天啟被東方城問了個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張天啟的祖籍並不是東勝國的任何一寸土地,換句話說,在他還未進宮當官時就不是東勝國的人,而為什麼他會來東勝國當官的,主要還是在於先王的原因,雖然東方城不知道自己的父王為什麼要招納這種人進來,但是一定雙方有什麼協議的存在。

    東方城見張天啟沒有半點話要說,於是便下令當天的朝會結束。

    回到書房後,沒多久就聽見侍兵稱國師龍涎平在屋外等候著,這個國師龍涎平對他來說,可是算是再生父母,也算是他的師父,如果沒有他的幫助,他也不可能短短的十幾年內就將實力提升到武尊,當他命士兵傳國師進來後,將自己的衣領整理了一下,接著只見一人輕揚的走了過來,身穿著一件乳白色的長衣,身後繡著道家的陰陽八卦圖,黑白參雜的頭髮繫著一根烏玉簪,臉上的容顏如同年輕人一般的細膩。

    龍涎平,龍虎道家門人,傳聞卦術十分精贊,所算之卦無遺,武

    功聽說與東方霸實力相當,但沒有人見過,不知道真假,當年應邀東方霸的請前來當國師,與龍虎山宗門的掌門顏真圭是師兄弟。

    龍涎平可以說是三朝元老了,但是他從不問政,而且許多人都曾經記得一件事情,這件事情更讓他淡出了宮門,當年東方霸被人暗殺一事,有人曾經推測出他也有參與此中,但是據他所說,當年那時他正在閉關,有許多人可以作證,而且他也沒有理由去殺東方霸等人,東方霸對他來講可以說是生死兄弟,更不可能痛下殺手,而且當年東方霸被暗殺之後,他怎麼不通過卦術來尋找對象,這讓人很是可疑,而且此事發生後,他也並沒有急著去追查真兇是誰,反倒是在推崇東方豹當王時卻積極,疑點重重讓人對他產生了不信任,而他本人則清心寡慾,似乎與他無關一般。

    東方城對此事也是默不作聲,對於上一代的恩怨他本身就頗為反感,因此才有了十多年前離家出走的事情,若不是因為父親的去逝,他真想就這麼一輩子流落在外。

    龍涎平走進書房後就連忙拱手拜道:「臣龍涎平見過王上。」

    東方城連忙上前將他扶起,說道:「國師不必如此,本王說過,除了在他人面前你我行君臣之禮,其他時間你我不必如此,更何況國師也算是我的恩師,徒兒若不是王也禮當叩拜恩師才是。」

    「王上謬讚了。」

    「對了國師,不知道這些時日你外出雲遊,可曾知道或是聽到些什麼。」

    「王上,自從您當政後,百姓的生活日漸富裕,他們都說您是位明君呢。」

    東方城一聽,知道是龍涎平恭維,笑道:「國師莫非也學會了恭維的話了!」

    「不然,王上的善政實確令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這是眾人目睹的,若不是王上您太忙,就可以到民間去看看,如今的東勝國比起先王來有過之無不及。」

    「呵,不提這個了,還有沒有其他的事情?」

    東方城又問,龍涎平在書房內走了幾步又道:「還有三件事。」

    「哦!」

    東方座連忙坐在了龍椅上,接著手意示著龍涎平也坐在一旁的位子上,龍涎平謝過後坐了下來,又道:「一者,臣不久前去過東渤島,此島雖然不是很大,島上的居民也頗為清苦,但他們卻安居樂業,只是臣在當中卻發現了有東瀛人出沒,而且實力不俗,臣擔心……」

    東方城聽到東瀛人的再次出現,一顆心再次提高了起來,自從一萬多年前先王就與東瀛人時常征戰,雖然屢屢戰勝,但是所戰之處,百姓皆是極苦,而且東瀛人不知道為什麼屢戰屢敗仍是心不死,多次騷擾沿海村鎮,其中最為嚴重的正是東渤島,東渤島離東瀛人所居住的日狗島很近,東瀛人更是認為這東渤島是它們的,強行霸佔,先王一怒之下,大舉進兵,將這些東瀛人趕出東渤島,並且進發日狗島,無耐,日狗島周圍的海域十分凶險,氣候無常,大軍在海中多次遇了難,從此先王便停下了征服日狗島的念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