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瀟湘風雲

正文 ,毛澤東:具有探索與創新精神的哲學軍事家 文 / 天宇星

    杜魯門:具有一定理論素養的三軍總司令抗美援朝戰爭有它獨有的、不同以往中國**經歷的戰爭的特點:其一,這是一場在規模的現代戰爭。其二,這是一場在異國戰場上進行的現代戰爭。它不同於國內的人民戰爭,有人民的直接支持,有根據地,籌糧、籌款方便,信息靈通,攻退自如,這些優勢在朝鮮戰場上都沒有了。而美國,一直沒有在本土上打過仗,在異國打仗是他的拿手好戲。其三,這是一場與世界老大在異國戰場上進行的現代戰爭。美軍是一支鋼鐵攢成的這軍隊,飛機、大炮、坦克、裝甲車,鐵流滾滾。最可怕的,他還有100多枚令人談之色變的原子彈。不要說中國,就是當時的老大哥蘇聯,就是斯大林,也是盡量避免與美國交手。現在美國仍然是世界老大,你看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有哪個敢打美國啊!可見,在當時條件下,敢和美國較量已屬難能可貴,而敢打並能打勝之,它的軍事奧妙又是什麼呢?它體現了什麼樣的軍事辯證法思想呢?這裡面需要總結和挖掘的內容實在是太多、太豐富了,不但我軍一直在研究,就連我們的對手美**隊,也一直在研究。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時,**57歲,幾十年的戰爭經歷,極為豐富的經驗,使**領導軍事和指揮戰爭正處於最爐火純青、最成熟的階段,展示了高超的戰爭領導藝術。一、不做辦不到的事:具有創新性的戰爭指導原則。**一生最擅長的,就是做事;但他又擅長不做事--那就是絕不做辦不到的事。在制定抗美援朝戰爭指導原則上,就非常明顯地看出這一特點。在戰爭即將打響的時刻,**為抗美援朝制定了戰爭指導原則和作戰方針,他在10月21日給彭德懷的電報中指出:我們「不做辦不到的事」,並強調,「應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這一點,成為志願軍具有指導意義的作戰原則。為什麼這個「不做辦不到的事」成為這場戰爭的具有指導性的原則呢?筆者理解,這正是**在中美軍隊相差懸殊的力量對比中得出的正確結論。不畏強敵,藐視強敵,向來是**面對威脅時作出的反映,但在與對手過招時,恰恰相反,**是力避硬拚,只做力所能及的事。從哲學意義上講,這一指導原則非常精妙地反映了**的哲學思想。實事求是是**哲學的精髓,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在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帝國主義」的戰爭條件下,「不做辦不到的事」,就是最好的實事求是,就是從戰爭實際出發而得出的最好的戰爭指導原則。二、制定「突然性」的作戰方針:初戰勝利之關鍵。戰爭機器一旦開動,作為統帥的**是晝思夜想、殫精竭慮,多次起草電報,制定作戰計劃,發往朝鮮戰場。在10月21日凌晨不到1個半小時內,**連續起草、發出了3封電報,修改作戰方針,指導作戰。在致彭(德懷)、高(崗)的電報中,為這次戰役明確了作戰方針,**在電報中稱一定要「利用敵人完全沒有料到的突然性」。事實證明,這一方針成為志願軍初戰勝利的關鍵,是不可替代的高招,美英等國的軍事家將此舉稱為「當代戰爭史上的奇跡」。中國要出兵,事先已經向美國發出了警告,並且是多次警告,可杜魯門、麥克阿瑟們就是不聽。「兵者,詭道也」,你既然不信,**就充分利用你這個不信,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採取秘密出兵的方式打你。於是,按照主席的要求,26萬中**隊悄悄度過了鴨綠江,開赴了朝鮮戰場。當時,敵人的偵察機在天上飛,地面有先進的電子偵察,可就是沒有發現中**隊的蛛絲馬跡。可以說,這麼大規模的兵力調動,美國人竟然沒有偵察到。當時**致電各中央局說明此事,說我們採取秘密出兵的方式,「在目前幾個月內,只做不說」。我們參戰十幾天,也不在報紙上必消息,直到11月7日,新華社才首次報道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志願部隊」參戰的消息,也只是輕描淡寫,不進行大張旗鼓地宣傳。甚至對作戰戰報,**都作了明確細緻的要求。他在11月5日指示彭德懷:「為了迷惑敵人的目的,目前還是不宜以聯合司令部的名義發表戰報」。到11月18日,**又專門致信新聞總署署長胡喬木:「一切有關朝鮮主力戰場的新聞,都應將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聯在一起說。」直到第二次戰役取得重大勝利,朝鮮戰局得到了根本扭轉,才於12月5日我國正式對外宣佈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番號及出兵作戰的消息。可見,這種「突然性」,成為聯合**與志願軍交手首戰失敗的主要因素。正如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馬歇爾說的:「我們認為什麼都知道,而實際上什麼也不知道。而對方卻一切都知道,於是,戰爭開始了。」這也正是過後美國人一直感到惱悶的重要理由--為什麼就不聽聽中國人的話呢?正因為這樣,在越南戰爭中,當中國再說什麼話的時候,美國人就認真了,不讓他過北緯17度線,他就不敢過。三、「零敲牛皮糖」:相持狀態下志願軍的成功戰法。入朝初期,**和**曾設想集中優勢兵力一次戰役全殲敵人一個師,結果證明不符合實際,志願軍只有在第二次戰役時候,27軍利用特殊條件一次殲滅敵人一個團。第五次戰役中志願軍動用了100萬部隊,敵人也是100萬,在第一階段曾在夜間進攻中包圍了多個「聯合**」團、營規模的兵力,結果無一全殲,遠遠小於計劃設想。這種情況下,**又集中精力瞭解研究這場戰爭的新特點、新規模。當時,他從前線召回志願軍副司令鄧華、參謀長解方及4個主力軍的首長,有38軍政委劉西元、39軍軍長吳信泉、40軍軍長溫玉成、42軍軍長吳瑞林。**先與鄧華談了一天,又與4個軍長進行長時間面談,詳細詢問瞭解戰場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其中他特別關心的一個問題是,志願軍為什麼一次難以殲滅敵人的一個團。當時的基本情況是,志願軍的火力太差,對敵實行穿插包圍後,如果當夜不能結束戰鬥,天一亮,被包圍的敵人就會在飛機、坦克的救援下逃跑。主席意識到,這並非打得好不好的問題,而是軍力限制問題,是客觀能力問題。於是,富於求實和探索精神的**就提出,我軍一個軍一次消滅不了敵人一個師,就消滅敵人一個團,消滅不了一個團,就消滅一個營。後來,**還在電報中要求志願軍「每次作戰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軍每一個軍在一次作戰中,殲滅美英土一個營」。**給這個新戰術起了一個通俗的名字:「零敲牛皮糖」。「零敲牛皮糖」是湖南人對牛皮糖的吃法,牛皮糖很硬,只好一小塊、一小塊地敲下來吃。**用它來比喻我軍對美軍作戰不貪圖大,要量力而行,打殲滅占。從此以後,志願軍就也再也沒有組織打過大

    大的戰役。事實證明,這一戰法非常有效,一次「吃掉」敵人一個連,一個營,我軍「吃得」得心應手。這樣積累下來,數量就不小了,我軍還不吃虧。可見,不拘泥於經驗、客觀判斷武器裝備在現代戰爭條件下的作用,「零敲牛皮糖」,實現打大殲滅戰向打小殲滅戰轉變,實現主觀與客觀的結合,是**對現代戰爭的新探索。對**的戰法,美國人在戰場上領教過了。曾任美國國防部部長助理的戴維遜說:「根據情況正確地改變戰術和手段,這一點他在朝鮮做得很出色。」「如果你對**的一切都記不得,那麼你只要記住,他是一切戰略家中最重實效,最主張批判地接受經驗的一個。」美國西點軍校一個軍官說:「西點軍校崇敬的中國的也是全人類的兩個兵家泰斗,一個就是**。還有一個是孫武子。**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善於以弱擊強、以弱勝強的軍事家。」再看杜魯門總統,他在軍事方面不值得一提,確實沒有什麼可寫的。他在老家當過中尉,不過那是民兵連的中尉,相當於副連長;他後來當過幾個月的炮兵連連長,不過沒有真正打過仗。但因為他當了總統,美國總統就是理所當然的三軍總司令。在朝鮮戰爭中,他更是當甩手掌櫃,重大軍事決策交參謀長聯席會議議定,他點頭就是了。不過也有一條值得肯定,就是他非常癡迷戰爭史。因此,與其說他是有一定軍事素養的三軍總司令,不如說他是一個軍事「粉絲」。可見,他與**根本就不具有可比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