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3 文 / 丁白
秘密基地李睿來到這個世界已經7年多的時間了,通過他的不懈努力,他現在已經牢牢的掌控了緬甸地區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下的人口有2100多萬。華夏明的跟開始在這裡生根發芽。他李睿終於小小的改變了歷史,也改變了華夏明的運動軌跡。現在祖國的內陸地區革命黨不斷的發動起義,天災*接連不斷,人民的生命朝不保夕。李睿現在能夠保證其下1000多萬華人的生命安全,並讓他們安心的從事生產,他現在感覺很自豪,很驕傲。李睿知道一個人的能力和責任是相等的。他自覺沒有那個能力去管理祖國那個龐大的國家,他只是個有點幸運的人,意外的得到祖先遺留下來的修真功法,有意外的來到這裡。
李睿知道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的時間裡,以西方為首的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的科技發展向吃了春藥一樣是越來越快,向材料工程,是新材料越來越多,加工的精度是越來越高,難度是越來越大。不管是在前世還是在現在,都是以材料為王的時代。任何一種新材料、新配方都不是憑空捏造和想像出來的,它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人力的投入才能產生。西方國家通過幾百年的前人積累,才有了此後百年的快速發展。李睿估計西方人並不怎麼聰明,他們就是善於大膽的實驗罷了,這些成果都是他們在試驗中無意得到的。或許他們也有一些黑科技的資料,但是李睿認為並不會太多,這些黑科技只是給他們的發展方向指引了道路,就像李睿手上現在戴的空間戒指一樣。現在李睿有這一百年來的科技發展方向。接下來就是通過大量的實驗來得到李睿想要的東西,這個時間將會很漫長,也許幾個月,幾年、幾十年都有可能,畢竟實驗都是偶然性的,什麼結果都會出現。
李家堡這個李睿起家的地方,雖然在秦國建立以後,各種工廠都先後搬離了李家堡,但是李家堡現在的工業實力還是很強,現在李家堡所有的工廠都是屬於技術比較高的工廠。但是最重要的是李睿的秘密基地0521也在這裡,是以前的一個峽谷改造而成的軍事重地。不過這裡的面積畢竟有限,李睿又在距離京城東北200里的地方有一片小平原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的平原,這裡原來幾百戶的居民,不過他們早已經被遷移走了,現在正在大規模的動工,不過部分建築已經建好,圍牆是厚達1米高達15米的鋼筋混凝土和石頭砌成的城牆,還有5米高的電網,裡面的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李睿想把這裡打造成一座大型的秘密軍事科技研發和人員生活的基地,代號0522,他計劃在0522中從事科技研究的人員在10萬規模以上。不過現在還在建設當中。現在0521基地已經出具規模,像一個山間小鎮,只是這個小鎮是只需進不許出,估計在今後的50年內是這樣的,應為這座基地裡所研究生產的東西都是李睿從後世帶回來的科技,研究人員都是華人,他們大致都在12至20歲之間,都是李睿這幾年培養的人員,而且還是孤兒,有很聰明。這一批人現在又1500人左右。現在這些人被分為材料組、電學組、機械組、醫藥組。現在先這麼大致的劃分。情報部門現在還在祖國收羅比較聰慧的孤兒,想想祖國幾億的人口,十萬的聰明人還是有的。李睿就是想用他們的智慧來發展自身的科技實力。將來0521將是華夏民族強勁動力的引擎。而0522這是華夏民族的發展驅動力。
李睿已有時間就會乘坐飛艇來到0521給這些人講課,今天又來到這裡,經過嚴格的檢驗手續,才進入到這個50萬平方米的山谷內,地上兩層的建築。現在研究所的這1500名研究員都是讀過李睿編寫的《普通物理學》、《工科數學分析基礎》、《電子線路》、《化學原理》、《機械原理》、《量子力學》。
李睿還有一個目標,就是研製出原子彈。雖然原子彈的研製,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鈾礦的尋找、鈾235的提純、鏈式反應的啟動等等,但他自信在正確的理論指引下,集中一到兩代人的智慧,完全可以成功。美國不才花了十幾年時間麼?我們沒有經驗,人才也是從零培養起,那就十年教育,十年教育與科研結合,十年科研攻關。三十年間,相信自己能夠成功!
第二,是醫藥技術。自己只知道一些皮毛,但用來指引方向是沒有問題的。只要自己的學生按部就班,進行各種嘗試,就一定會取得成功。醫學方面的,比如器官移植手術和輸血理論。科學史上,1900年蘭斯坦納研究人體血型分類,並先後發現a、b、ab、o四種主要血型,但還沒有應用到實際的醫療中。而沒有輸血,很多病人的手術很難成功,甚至於因為流血而死在手術完成之前。藥學方面,重點在抗生素、維生素和一些特效藥上面,比如青黴素、青蒿素。這為挽救國人的生命,塑造健康的體魄,以及為學校建立穩定的經濟來源,都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是化學工程,就是化學肥料的研製和使用,比如碳酸氫銨、尿素、磷肥、鉀肥,對於中國農業生產、農民收入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是機械重工業,目前是空白,但不能否能這方面的重要性,以後從汽車、飛機的研發,到槍炮、坦克的製造,都要形成自己的技術力量。好在這些技術,目前都處於起步階段,可以有側重地培養他們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術。
還有兩個重要的方面:計算機理論和網絡技術,遺傳理論和基因技術。就更超前了,這是二十世紀下半葉的科技熱點,孫元起打算先讓0521接觸性研究二十一世紀的學生都是網絡生物,從中小學就接觸計算機,一直到準備參加工作,天天如此,因而這方面的知識非常豐富。李睿也不能免俗。如今寫起這方面的東西得心應手,只花費了一個多月的功夫,便攢出了一本關於計算機原理的專著,內容包括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組成、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指令系統、總線系統、典型微處理器、存儲器系統、輸入輸出以及中斷等,取名為《電子計算機原理與設計》。
李睿就是想要集中秦國的人力物力加快華夏民族的科技發展。還好是現在這個混亂的時代,民主的自由之聲還沒有傳播開來。輿論還不發達。這個時代是最適合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高發展的時候。
李睿首先是在其他的實驗室參觀並指導這些人,並一起做實
實驗。
下午李睿來到大教室開始給電學組的成員開始授課。
李睿看著教室了坐著孜孜不倦努力汲取知識的一百名學生很是欣慰,他們都是民族的希望。穩了穩心緒說道:「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講訴無線電。」
「意大利科學家馬可尼在1895年發明了天地線裝置,改進了發射機和接收機,有效地增加了無線電傳輸距離。在1896年,電報已經能飛躍英吉利海峽。1899年德國人布勞恩研發出了一套能夠調諧的接收系統,既能排除干擾,有大大提高了靈敏度,從根本上改進了馬可尼的無線電系統。1904年,世界上第一隻電子管在英國物理學家弗萊明的手下誕生了。弗萊明為此獲得了這項發明的專利權。人類第一隻電子管的誕生,標誌著世界從此進入了電子時代……」
李睿一邊講述無線電的發展史一邊想,電子學是一門龐大而艱深的理工專業和學科體系,在這個體系裡包含有無數分支學科,它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電子學的統一整體。這些分支,按性質可劃分為四大類,即:系統與大系統技術;基礎理論與基礎技術;元件、器件、材料與工藝;交叉專業和學科類。具體有通信、廣播、電視、雷達、導航、電子對抗、計算機、能電子系統、電子線路與網絡分析、微波、天線、電波傳播、測量、電源、顯示技術、信號處理、信息論、自動控制原理、可靠性理論、固態電子器件與集成電路、真空電子學、電子元件、電子材料及有關生產技術、量子電子學、核電子學、空間電子學、生物與醫學電子學、射電天學與雷達天學……現代電子學猶如一株枝葉繁茂的大樹,深深地扎根於應用物理、應用化學、應用數學等基礎學科的沃土之中。
「說起電子管的發明,我們首先得從「愛迪生效應」談起。愛迪生這位舉世聞名的大發明家,在研究白熾燈的壽命時,在燈泡的碳絲附近焊上一小塊金屬片。結果,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金屬片雖然沒有與燈絲接觸,但如果在它們之間加上電壓,燈絲就會產生一股電流,趨向附近的金屬片。這股神秘的電流是從哪裡來的?愛迪生也無法解釋,但他不失時機地將這一發明了專利,並稱之為「愛迪生效應」……」
電子管除應用於電話放大器、海上和空中通訊外,也廣泛滲透到家庭娛樂領域,將新聞、教育節目、藝和音樂播送到千家萬戶.就連飛機、雷達、火箭的發明和進一步發展,也有電子管的一臂之力.李睿對無線信號發送、傳輸、接收等技術,很熟悉,只是以前沒有一個穩定的基地,一些比較超前的東西他可不敢隨便拿出來,也因為種種原因,沒有付諸實驗證明。無線電廣播等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最困難的是相應設備的製作——其實,設備的製作也不是很困難,關鍵在於電子元器件的製造……
李睿在電學組的基礎上組建了電子學實驗室,與其說研究無線電技術,不如說是研發電子元器件…
實驗室分為四個分室,一個繼續探索無線電相關理論,一個負責研發相關設備;另外兩個專門研發新型電子元器件,一個負責電子管,一個則是嘗試晶體管……
為了讓這些人能夠全面的瞭解無線電技術,李睿寫了一本《無線通信系統概述》。全書『用精湛的理論和超前的眼光,集中討論了蜂窩的概念、移動無線電傳播、調製技術、多址技術及無線系統與標準,並結合理論對無線通信系統的各個方面進行精闢的論述和獨到的預言,為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引,堪稱無線通信領域的『聖經』。』到後來只要是進入該領域的所有從業人員必須也必然要通讀該書……
有了李睿所帶了的後世的設備,李睿所想到的收音機項目進展很是迅速,半個月後,一款木質的原始插電式收音機誕生了,李睿現在所研究的收音機是直接跳過礦石收音機,不過李睿不會傻的把這款先進的收音機推向市場,他也要學習英美,一代一代的更新。李睿讓研究人員簡化和優化礦石收音機,用來發展和改變秦國的化娛樂事業。讓秦國的民眾的娛樂更加豐富多樣性。之後在李睿的大力支持下華信集團所生產的龍騰牌礦石收音機開始在秦國銷售,有線廣播開始在李市的各個工廠、街道鋪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