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炮灰手札

正文 第九十章 去私塾 文 / 七懶

    三郎上午回來,吃了響午飯,桂長生拿上銀錢,領著三郎去了趙家村。

    昨兒回來,桂長生去買了筆墨紙硯,還真是貴實的很,那毛筆,最差的都要二十錢一枝,還是瞧著散毛的。

    拿了回來後,桂長生又修剪了一番才覺著像樣,起初用便宜點的也無礙,等日後學的字多了,再買好的。

    除去毛筆,紙張更貴實,又不是像現代那般的紙張,糙的很,都是發黃,瞧著是放的久了,可轉而瞧去,都是一個色兒,再貴的,也是光滑些罷了。

    再來就是墨塊可貴,一塊半個巴掌大不到得一角銀錢,硯台倒是能用的久,貴就貴一回,攏起來也花了將近一兩銀錢。

    桂長生花的手軟,可也是非花不可,她若是識得這邊的字,還真是能省下一筆銀錢,偏偏連她自個都不識字,也是沒法子了。

    三郎頭一回去私塾,往回想都沒想過有一日會踏進私塾裡邊。

    在村裡沒少聽人說道誰家的娃兒送去私塾了,畢竟方圓十幾里都只有趙家村有私塾,有閒錢的也只是將娃兒送去,鎮上也有私塾,可鎮上的私塾,那都是大戶人家才去的起的,鄉下莊子的更是想都不敢想了。

    大年初三就有了人送娃兒來拜見老先生,初六開學堂,三郎這會來的算晚了,人家送了娃兒上私塾的,巴不得娃兒能在私塾多學上一會,那是一刻都不耽擱。

    私塾的院門是敞開的,今兒剛開學堂,自然也有來的晚的學生,此時私塾大堂裡邊已經坐著不少娃兒們在嬉笑打鬧。

    也有的在認真練字的,規規矩矩的坐在桌前。

    剛吃了響午飯是午休時分。三郎瞧著裡邊人這般多,和他年歲相仿的也不少,桂長生帶著三郎進院子。正在午休的娃兒們便瞧了過來。

    三郎雖比同齡人成熟穩重的多,頭一回來著。難免有些緊著。

    桂長生倒是沒覺著有啥,不過相對的,她在現代上學時,沒有熟悉的同學們,也會覺著陌生,見到三郎面色有些尷尬,便道。「別怕,嫂子在呢!」說著。便進了院子。

    三郎聽了這話,非但沒覺著寬心了,反而又是覺著丟臉了一番,頓時挺直了身子,大步跟著桂長生身旁。

    老先生此時在後院歇息,桂長生和三郎進了後院便見著了上回來買門聯開門的婦人。

    婦人對桂長生是有些印象,那都是大年三十當日才來買的門聯,還問了學費的事兒,自是記得。

    見著她是帶了屋裡娃兒來了,面帶笑意道。「是送娃兒來識字呢!」說罷。領著他們二人進了偏屋,讓他們稍稍的坐等會。

    桂長生坐了下來,在偏屋仔細瞧了瞧。果真是教學的夫子,屋裡的擺設頗有涵養,即便是在鄉下莊子這等地兒。

    婦人去與老先生說道了一聲,過來時,卻沒說讓他們二人去見見老先生,而是率先說了銀錢,又是拿了書名冊出來。

    桂長生倒是不介意,連忙將備好的銀錢遞了過去,婦人問道了三郎的名兒。桂長生脫口而出道。「楊三郎。」

    婦人聽了這話,不覺眉頭輕皺。「這三郎三郎的叫著。可不是屋裡叫的小名。」送這兒來識字的娃兒不少,叫楊三郎的更是有好幾人。那都是自家的小名,自然不能記名冊。

    聽的這話,桂長生一愣,她還真是不知曉三郎這是小名,末了瞧了瞧三郎,三郎抿了抿嘴。「楊杉」

    說著,又怕婦人聽不清實,解釋道。「俺屋裡往回有顆杉樹,就是杉樹的意思。」

    婦人點了點頭。「這般便好,今日雖來的晚,今日倒是沒教上甚,等會子便是聽先生講堂,若是沒別的事兒,姑娘可是得先回了?」

    桂長生微微頷首,將手裡的包裹起來的物什遞給了三郎,三郎垂頭腦袋,默默的接了過來。

    「晚點嫂子再來接你。」說完便抬步出去,卻聽身後三郎道。「俺自個回去。」

    「成。」桂長生應了話便直接回了村子去。

    三郎心裡有些忐忑,嫂子直接回去了,他一人在這,婦人領著他這才進了後院去拜見先生。

    桂長生想著三郎帶物什沒個布袋也不成,屋裡可沒找出啥布袋子,回到院子後,便翻出幾塊還用得上的布塊,喊了四妮來幫襯一番。

    四妮的針線活路可比她好看多了。

    「嫂子,趙家村那私塾是啥樣?」四妮聽著嫂子說要做個布袋子給三郎裝物什,心裡又有些好奇那私塾的模樣。

    「啥樣,還不是個院子。」桂長生回了一句,將剪好的布塊遞了過去,又瞧了四妮一眼。「等明兒三郎去私塾,響午飯你送去給他,順道的瞧瞧。」

    「唉!」四妮歡喜的應了下來,五郎坐在門口,有一搭沒一搭的拿著手裡木棍子在地上比劃著,今兒墩子沒來找他玩耍,他去墩子屋裡跑了一趟,瞧著墩子都哭紅眼了,沒敢進院子去。

    墩子娘也想送了娃兒去私塾,可送二娃還是送墩子,兩口子早先就商量好了,又是先前聽了桂長生那番說道,自是送了大娃去好些,都還幾年就要娶媳婦了,能識字出去謀個好差事頂好的。

    墩子又還小,現兒不打緊。

    墩子一聽是送大哥去私塾,一下又是急的哭了,半點玩耍的心思都沒,在屋裡纏著自家娘嘟嚷了許久,墩子娘也是被嘟嚷的煩心,索性就教訓了墩子一頓。

    &nbsp

    屋裡倆娃兒,墩子又是小的,自是沒挨過打,墩子娘自個打的也是心疼,倒是瞧著墩子都這般大了,人家五郎在屋裡是聽話的很,啥活兒都能幹,又懂事。

    娃兒就是慣不得。

    楊二娃知曉自個娘要送他去私塾,早就去大伯屋裡串門子,和堂弟幾個說道了一聲,臉上的高興是沒遮掩住。

    墩子娘也就打算著先送了二娃去個半年,若是半年不上進,後邊也沒閒錢送。

    三郎在私塾裡,也沒和人說上話,聽的老先生講堂,書氣味兒濃,又不大能聽明白,學堂裡好一半的人都是從去年就學上了。

    這私塾有好幾十年,倒是沒見著走出去過一個學子,多半是這兒來,學個半年,一年,還沒超過兩年的娃兒。

    和三郎同齡的不少,能送來識字,屋裡日子都是過的寬鬆,自然不比三郎屋裡先前那般清苦。

    屋裡日子好過的,娃兒們心性也大不同,好事兒的也有不少。

    三郎聽了老先生講了許久,反而覺著腦袋裡面成了一團糊漿,越發的用心聽,越是到了後邊聽不大明白。

    好在,講了許久後,便教了字,這教字,起先便是教人學姓氏。

    老先生上了年歲,卻是嚴謹的人,頭天識字便讓人謹記,明兒一早來,便要點人認字。

    今日姓氏只學了十個,都是聽說過的姓氏,三郎倒是能記住。

    下學堂已經是快挨著天擦黑了,老先生再三交代後,才讓學子們都回去。

    桂長生給三郎備的紙墨筆硯今日是沒用上,老先生哪兒也沒得到書籍,這書籍卻是稀罕物什。

    書籍皆是摘抄的,一本傳一本下去,又有專門買書的人,做了這門營生的,請了那些秀才們抄書,才有書籍能賣。

    三郎回到屋裡,天色已晚,桂長生還打算去村口瞧瞧看三郎回來了沒,剛將吃食端上桌,三郎便回來了。

    瞧著他面色沒啥異常的,想必在私塾也算好。

    「快去洗洗手,吃飯了。」桂長生說了一聲又去了廚房,三郎悶聲點頭,將物什好生拿著去一旁擱放好,才去打水洗手。

    楊氏知曉今兒三郎是去了私塾了,就等著他回來問道一番,一家子坐在桌前,楊氏便率先開了口。「三郎,今兒去私塾咋樣?」

    聽了娘的問話,三郎點了點頭。「還成。」老先生說道的那些話兒,有些記著了,有些沒記著,多半是記不住,即便是記住了,又不知曉是啥意思。

    從私塾回來的路上,他還在默念著那十個姓氏,卻是記憶又有些模糊,不記得字樣是啥了。

    心裡的著急卻是被他壓在心底,不想讓屋裡人瞧了也替他著急。

    五郎眼巴巴的瞧了瞧自家三哥,夾了一塊臘肉放在饅頭裡半包著,咬了滿滿的一大口,鼓著腮幫子道。「三哥,二娃哥也要去私塾了,明兒早就會去。」

    聽了這話,三郎沒啥反應,桂長生不禁疑惑。「墩子娘說了要送二娃去私塾?」

    「說了,墩子為了這事兒,在屋裡還被嬸子給打了一頓呢!」後邊墩子出來找他玩,纏著問了好幾遍才吞吞吐吐的說了出來。

    桂長生一樂。「墩子娘也真是,打墩子做啥!」

    「墩子纏著也要去私塾,在屋裡說好久」五郎轉了轉眼珠子,抿著嘴,看向了三郎。「三哥,俺不去私塾,等三哥識字了,俺跟著三哥學。」

    三郎正吃著,聽了這話,也只是點了點頭,桂長生見著三郎回來就沒咋的開過口,忍不住問道。「今兒私塾教了啥?」(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