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炮灰手札

正文 第八十一章 拜年 文 / 七懶

    大年初一,才是熱鬧。

    起早後,便是先給長輩拜年,桂長生給楊氏拜了年便去忙早飯,三郎幾個給了楊氏拜年,又給桂長生拜年,桂長生瞧著幾個小的,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紅包一人給了一個。

    初一除了給屋里長輩們拜年,就是去村長屋裡拜年了,再過後就是走走村裡走的近的人戶去喝杯熱糖水。

    桂長生也備了不少瓜子花生零嘴,吃了早飯就先去了村長屋裡一趟拜個年。

    村長屋裡人來來往往的也多,進門的無非都是來拜年的,桂長生見著了大伙,也都道一聲新年好。

    從村長屋裡拜了年,也顧不上坐下喝杯糖水,來的人實在是太多,人家也忙活不過來,大多的人都是來走一趟,桂長生自是不會例外留下來。

    回了屋裡沒多久,墩子娘帶著墩子和二娃就來串門了,墩子和二娃瞧著桂長生便喊了嫂子,嘴裡一溜的吉利話,聽的桂長生直樂。

    「給你們倆一人一個紅包,好生拿著去買零嘴吃。」桂長生說完拿出了包好的紅包塞給了他們倆。

    墩子和二娃卻是看了自個娘一眼,桂長生會意過來,道。「瞧你教的,進門連紅包都不收了。」

    墩子娘努了努嘴。「收收收,俺可沒備紅包給三郎他們。」

    「說道這些做啥。」桂長生塞了紅包,連忙讓人進去吃零嘴坐著,又趕緊去了廚房泡了糖水端出來,糖水就是燒開了的水裡邊撒些糖粉,甜滋滋的,也是讓人一年裡吃甜不吃苦的意味。

    這墩子娘凳子都還坐熱乎,胖嬸和燕兒就來了。

    「喲。墩子娘還早來了呢!」胖嬸進屋見著墩子娘來了,先是打了個招呼,道了一句新年好。

    「嬸子。俺這給你拜年了,祝闔家歡樂萬事如意。」桂長生笑盈盈道。請了胖嬸和燕兒坐下,便緊著去廚房去又備了糖水過來。

    燕兒還是頭回給桂長生拜年,是嫂子定是要有禮的,桂長生也準備了燕兒的紅包,直接塞給了她。

    燕兒哪裡敢收,她長到十歲就沒收過紅包了。

    「還給啥紅包,燕兒都快及笄的人了。」這鄉下莊子,小娃兒收紅包。也就過了十就是大娃了,自是不興再收。

    桂長生笑了笑。「燕兒,甭聽你娘的,及笄了又不是出嫁了的姑娘,人家出嫁了,回來還得收紅包呢!」說完,將燕兒推回來的紅包又推了回去。

    墩子和二娃在屋裡坐不住,便和五郎去了院子裡玩耍,三郎和四妮給胖嬸和墩子拜年後,四妮拉著燕兒直接進了裡屋去說道話。

    「咋的沒見著三郎娘呢?」胖嬸進門還想給楊氏拜個年。就是沒見著人在屋裡。

    聽的這話,桂長生朝裡屋揚了揚下巴。「在裡屋呢,今年不拜年。明年再拜,反正都一樣。」今兒早她給楊氏拜年,楊氏便拒了,說是明年才能拜年,後兒一聽才知曉,這白髮人送黑髮人的頭幾年是興了這個規矩。

    過年了,也就坐在屋裡,哪兒都不去。

    「嗨,得了。俺們就不提這茬。」四人坐在堂屋吃著零嘴,五郎和墩子時不時從外邊進來拿些零嘴出去吃。

    「桂長生。你這衣裳不錯啊!」墩子娘進屋就見著桂長生穿的新衣裳,雖和她穿的相差不大。可也大了去了,瞧瞧那衣領子邊兒,還描上了呢,衣擺下邊還有繡花。

    聽的這話,桂長生笑了笑。「這三郎上回去陳家館子賺了銀錢給俺買的,俺本是想省了,倒是讓他費了心思。」換做平時,這話桂長生可不會說。

    桂長生這般直道的說了出來,三郎坐在一旁喝糖水的動作一頓,腦袋快埋進了碗裡,咕嚕嚕幾下的將糖水喝完。「嫂子,俺去瞧瞧楊二娃他們玩耍些啥。」說完,逃似的去了院子。

    見著三郎紅著個臉跑出去,真是像極了動了春心的毛頭小子,本也是毛頭小子,人還未長成呢!

    「嘖,三郎對你這嫂子也是上心,平日裡瞧著沒啥話兒說,比起同齡的娃兒穩重懂事的多。」墩子暗想,索性是她沒多嘴跟桂長生扒啦這些話兒,若不然真是跟自家男人說道的那般,三郎可得惱她了。

    先前還以為物什是送給燕兒的,畢竟楊三郎也過兩年就該說姑娘了,這年歲有點心思也是常理。

    胖嬸是瞧著笑瞇瞇的雙眼,也不知曉是在樂呵些啥。「你是不知曉,三郎對長生還真是上心的很呢,俺聽俺家大山說道,在館子裡邊去忙活,可是求了人家掌櫃的說了好一陣的話才答應下來,後邊掌櫃的瞧著三郎年歲不大,做事倒是牢靠,若不是三郎後邊不去了,巴不得三郎留在館子裡邊忙活。」

    聽的這話,墩子娘覺著胖嬸說這話是有別的意思,見著她又是一臉笑盈盈的模樣,心裡嘀咕了一番,難不成是有別的事兒?

    桂長生聽的明白,胖嬸這話不就是故意說給她聽,早前跟她提了三郎的事兒,胖嬸瞧著還是沒打消心思,也不知曉是胖嬸想的,還是楊氏想的。

    「這事兒俺男人說過。」墩子娘接了話,卻是見著桂長生沒開口,朝她看了一眼。「想啥呢?」

    「沒啥。」桂長生喝了一口糖水,道。「墩子娘,開了年,你不是要送了墩子和二娃上趙家村老先生那邊去識字,俺昨兒去買門聯,也是問道了,一年學費一兩銀錢,俺也想送了三郎和五郎去私塾。」

    聽的這話,胖嬸奇怪道。「三郎不小了,五郎還成,你還打算將三郎送去私塾呢?一兩銀錢可不少啊,這還是學費

    ,後邊用的筆墨紙硯哪樣不花錢,俺回老娘家那邊,人家送一年就花了十兩銀子,筆墨紙硯貴的很呢!」

    「十兩?」桂長生不知曉在這邊筆墨紙硯可不是在現代,在這,那可是珍貴的物什,不然,一般人屋裡,哪能不捨得送個學子出來。

    「可不是,俺老娘家那邊,也是瞧著日子過的寬鬆,但送娃兒去私塾一年,後邊也供不上了,再如何節省下來,筆墨紙硯是費上,你倒是好心思,要送了三郎和五郎一塊兒去。」胖嬸知曉桂長生想讓三郎和五郎出人頭地,這也是頭年才花費十兩銀錢。

    「聽老一輩的人說道,後邊沒個兩三百兩銀錢哪能送得出一個學子來,想想兩三百兩銀子,俺活了大半輩子都沒見著過,砸鍋賣鐵的都湊合不上十兩。去送一年,後邊送不上了,倒不如不送,後邊再識字出去謀個賬房先生做,十兩銀錢,得攢多久。」

    胖嬸這話著實是嚇著了桂長生,哪裡知曉在古代送個學子出來這般貴,可心思卻是沒打消。

    她覺著,沒學問走到哪兒都一樣,男子無非是靠手藝和體力謀賺頭,他們這一沒手藝,三郎和五郎又還小,體力更是算不上了。

    未來的日子還那般長,若是日後屋裡做上了生意,沒個識字的也容易吃虧。

    不管是哪方面,桂長生都想送了三郎和五郎去私塾去。

    墩子娘也是如此,被胖嬸的一番話說的訝然不少。「這般貴啊,俺還想著送了墩子和二娃去私塾,再咋的,識些字總比不識字的強。」但現兒一聽說一年一人就得十兩,她屋裡總的銀錢攬起來都不夠五個手指頭,果真是送一年倒不如不送了,若不然非得砸鍋賣鐵不可。

    心裡一番作想,墩子娘又打消了這個念頭,她原本也是聽了別人念叨,村裡人先前有人送了娃兒去私塾識字,後面去了縣城謀了賬房差事,可聽的讓人羨慕。

    見著桂長生不吭聲了,胖嬸又道。「長生啊,你這打算是為了三郎和五郎好,不如先送了他們倆小子其中一個去私塾,也沒那般費銀錢不是。」

    桂長生點了點頭,的確是這樣,等再有了銀錢送也是一樣的,不過這樣一來,定是要先送了三郎去私塾,現下五郎還小,等日後銀錢足夠了,再送也不遲。「嬸子說的是,俺過了年關先送了三郎去私塾,五郎年歲還小,也不著急。」

    看桂長生聽勸,胖嬸這才放下了心,知曉桂長生是做了泡菜生意,但這花錢容易賺錢難的道理誰都知曉著。

    墩子娘和胖嬸也沒在桂長生屋裡多待,還得回去整午飯吃,大年初一,可不能在外留飯。

    桂長生也沒留她們,等她們帶著娃兒一走,屋裡又沒方纔那般熱鬧了。

    楊家這般沒啥親戚,也走不上親戚,但是初二卻是要回娘家走行禮的,桂長生想到大年初三又得去鎮上,陳家館子開門生意早,就定在了大年初三。

    先前就有了囑咐,初三又是大年,她這和陳家館子做生意,少不得親自去一趟給人拜個年,若不然,也讓人覺著不懂行情,行情固然重要,最主要的是,初五那日,陳家館子擺酒,是鎮上的大戶人家,一擺就是十來桌。

    那大戶人家是做生意的,掌櫃的讓她去,估計也是有介紹的心思。(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