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素手染春秋

正文 第四十六章 剃著光頭的道士 文 / 菜小小

    管仲很滿意這一拳頭的效果。

    樓中眾人早已看的目瞪口呆說不出話來,打架見過但堂堂大族子弟如市井無賴親自下場偷襲卻沒見過。

    這一場混亂局面就在管仲的一擊重拳之下草草結束,在眾人的目光護送下遙兒一行人走下了酒樓。

    那管仲似乎還有什麼隱秘的話想給遙兒說,但那姬在一旁,管仲似乎有所顧忌,於是相約下次見面。這姬與管仲兩家似乎是世交,不知為何這管仲有些不待見姬美女。管仲堪堪而去,姬緊跟其後。

    遙兒輕輕地歎了口氣,對虞七道:「虞哥兒,走吧,不要看了。」

    姬是三美之一,虞七多看了兩眼也很正常。但抬首迎面看見了小灼妒妒的目光,暗叫一聲:苦也。不由埋怨遙兒這大嘴巴。

    就在這時,一隊靈柩由十六個人用粗粗的木槓抬著,沿著青石條街緩緩而行,紙錢一把把地飛起,一片片地落下,一如深秋的落葉飄散。

    這白事一般人看見都要遠遠避諱的,遙兒三人剛要離開,忽然一陣馬蹄急驟,隔得還遠,那馬蹄就踏著青石大街的地面嘩嘩作響,一陣喧嘩笑語老遠傳過來,兩人不由站住腳步,循聲望去。

    遠處,足有十多匹肥壯的駿馬馳騁過來,馬上清一色都是頭頂光光的少年郎,這年月還未有和尚,不然遙兒一定會讚一句:好多俊俏清秀的小僧兒!

    這些光頭少郎,有的身穿灰色緇衣,有的身著大紅華衣,但不論是何種顏色的衣裳,都是道衫式樣,有的小郎手中還裝模作樣拿了一個道士撣子。

    原來這是一群另類道士。

    中間一匹雄駿異常的白馬,馬上一個大大的光頭道士,凜冽桀驁的眼神,細細長長的單鳳眼,高挺的鼻樑下是兩瓣噙著驕傲的薄唇,如果但看這些一定以為這是一個俊美的「謫仙人」一般的人兒。

    但看其穿著,大紅道衣半袒,露出結實健美的胸膛。這廝打扮一點也不像仙風道骨,倒像街頭的「古惑仔」老大。

    這大道士一手持韁,一手托著酒囊,一邊策馬而行,一邊仰起脖子大口大口地吞嚥著美酒,大紅道衣的兩隻寬大衣袖,像風中的兩朵紅雲,托得漫天飄落的紙錢也隨著他馳過的身影而飄舞起來。

    這十多匹壯馬一下子就把寬敞的大街佔去了八分,與出殯的隊伍迎面撞上了。出殯的隊伍停住了,等著那些放蕩不羈的野道士們讓路,雖然瞧這些道士放馬遊街,**狂飲,不是什麼好路數,可人死為大,他們再混蛋,怎麼也不至於跟死人搶道吧?

    「這群野道士怎麼還不給送葬的隊伍讓路?」

    「哈哈,你瞧,你瞧,有好戲看了……」

    人群中竊竊私語。

    「且住!道士仙家,死者為尊,你等跳脫俗世之人,怎麼見了我家出殯也不知避讓,還要硬闖上來?」

    一見那些縱馬的野道士狂奔而來,到了面前雖然勒住韁繩,卻依舊不給讓路,大模大樣地擺出一副等著出殯隊伍給他們讓路的架勢,出殯的家人很是憤怒,立即大聲呵斥,但語氣還算客氣。

    旁邊的幾個儒家子也過來幫腔了。

    「自古死者為大,就算是一支送葬隊伍和一支成親隊伍路上相遇,那也是成親的要給送葬的讓路。你們這些道人,怎該如此不懂禮路……瞧你們粗獷豪野的樣兒,不似正經路數……快快讓路……」

    這三個儒子敢跳出來「打抱不平」也是有原因的。一是這出殯的人家是曲宮的校郎中,校郎中是個官職,負責舉薦有才名德學之人入朝做官,能夠在這種官宦人家面前露露臉是極好的;二來「死者為大」,佔了此種理兒,說到哪裡都是不會吃虧的。

    那些道人本待戲耍一番,就讓開道去,不想先被這些儒子訓斥了一通,不由怒極反笑。其中一人向那中間的紅袍大道士笑嘻嘻地道:「師傅,這幾個小兒要咱們給他讓道兒呢!」

    「啊……哦……嗯?」

    大紅道衣,打扮風騷的道士打了個酒嗝兒,醉眼朦朧地向前看來,瞧見眼前的情形,頓時把眉頭一皺,連聲道:「晦氣,晦氣,怎麼碰到送葬的了,出門見棺材,陞官又發財,無上天尊,百無禁忌!」

    這道士一身大紅,顯見是個很有身份的大道士,可他不但縱馬飲酒,這一說出話來,就是「陞官又發財」之類,與市井小民無異。

    只聽紅袍大道士說:「嗯?剛才似乎隱隱約約聽見『野道士』『不似正經路數』的話語,是誰說的?」

    旁邊一個道士一指:「正是那三個小廝。」

    紅衣大道士笑罵道:「紫菜娘娘皮!敢罵道爺我?」說著一偏腿兒,腰桿一挺,也不扶鞍,就從那馬上跳下來,動作竟是極為矯健利落。

    大道士肆無忌憚地闖進人群,盯著三個一臉正氣的儒子,高聲問道:「就你們三個小傢伙,辱罵於道爺我呢?

    這時候,出殯家一位長輩想要上前斥責,旁邊卻有個人突然拉住了他,對他低低耳語幾句,這人臉色一變,竟然退了幾步。

    遙兒在一旁看得分明,對這大道士的身份不禁更加好奇。

    虞七對遙兒小聲道:「這大道士是什麼人,怎麼如此囂張?」

    遙兒搖了搖頭,心中卻已隱隱猜到了幾分,不禁輕笑道:「你仔細瞧著,怕是有熱鬧看了。」

    三個小廝儒生被這大道士的氣勢所逼,一時倒退了幾步,但也硬著頭皮回

    答道:「是又怎樣?『死者為大』,本就是你不對,就算鬧到女王殿前,我們也佔一個理字。」

    「女王殿前?」大道士似乎聽見了最好聽的笑話,居然哈哈大笑起來。

    再讓這三個無知小子鬧將下去,不知又要生出什麼禍端。這時那出殯隊伍中的主事之人出面了。

    那人四旬上下,一臉尷尬,見了散著衣襟的大道士,上前稽首一禮,說道:「下官曲宮校郎中趙太乙,見過上玄觀主。」

    大道士哈哈大笑道:「你認得我麼?」

    趙太乙說道:「觀主名滿臨安,下官怎麼能不認得?」

    對趙太乙此言,上玄大道士很是滿意,仰天打個哈哈,甚是得意地問道:「那個什麼閬中,剛才幾個豎子說什麼『死者為大』,叫我讓路;而按我說,無上天尊護佑,神鬼辟易,你們應該讓我道家天尊才對……那麼你說,是這幾個儒子小兒說得對,還是道爺我說得在理呢?

    「這……這……」

    趙太乙聽了甚是為難,他知道這豪放野道士的真正身份,哪裡敢得罪他,可是他這一問,就不僅僅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的事了,而是關乎儒、道之爭。

    趙太乙是官場老油子了,對於這事兒很是清楚,哪敢隨便應答。

    齊國一直以來都是崇奉儒教,都是以儒家學說治理國家。雖然在這幾百年間,也有其他學派,諸如法家,陰陽家想取而代之,但都被儒家學派擊退,儒教也牢牢佔據齊國的正統地位。

    齊公病逝後,田七娘當朝,廢黜長子,牡雞司晨。這離經叛道的舉動,與儒教學說是格格不入,滿國儒子與田七娘嚴重對立。

    田七娘何許人也?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是可以舉起屠刀的絕世凶人,還怕這些手無寸鐵的儒生鬧騰。於是對於敢詆毀自己的儒生有一個殺一個,有兩個殺一雙,史稱「田氏滅儒」,這一殺戮,讓儒家在齊國元氣大傷。

    這個時候,道教不僅僅是宗教,它也是一個學派,也有自己的政治主張。道教趁著儒家被滅的契機,主動靠近田氏,尊她為「聖天至上女天尊」。有道教的主動靠攏,田氏便隨水推舟,大力拉攏道教,信道崇道,任命道家之人為國師,地位比之上卿大夫,道教的地位日益高漲……

    儒教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們吸取教訓,放棄了與田氏對抗。同時,田氏的兩個侄兒對這儒家是不惜血本的支持。因為儒家講究倫理綱常,那如今田七娘是齊國大王,那麼她百年之後,就應該傳位於姓田之人,那也就是這兩個侄兒中的一位。

    這幾年,儒教復甦,與道教鬥得如火如荼,田七娘出人意料的保持了沉默……

    此時這個大道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趙太乙雖然懼怕他,但作為儒家人,卻也不敢讓步。想了想,便硬著頭皮道:這個麼,似乎都對……都對……」

    「哦?」大道士挑了挑眉,滿臉邪笑著,不知又在打什麼壞主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