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百二十七章 佛說——因果輪迴 文 / 問道玄明
佛經萬萬卷,依經不依論,依法不依人,人天導師,三界內第一位佛是眾生共同的本師「釋迦牟尼」,亦即漢地民間與顯教、藏區密宗共同尊崇的如來佛祖,
他十九歲捨棄皇位,離開皇宮,獨自一人去尋找解脫生、老、病、死的修行之路,遍訪古印度當時的名師隱士與修行智者,進行艱苦卓絕的修行實踐,深入荒郊野外森林或人煙稀少不毛之地,
用三年時間修得「無想定」,即思想完全靜止、關閉,整個大腦呈一片空無狀態,但他卻並未獲得解脫與智慧之道
於是他毅然決然「知非即捨」捨棄此修行方法,繼續前行尋找,又花了三年時間習成「非想非非想定」,即既不是在想,又不是不想的禪定狀態,還是沒能發現徹底解脫根本之道。
於是他又捨去此法門,跑到深山老林,每日只吃一枚野果(一說堅果,而非水果),親身踐行「苦行」修持,這樣一過六年,餓得皮包骨頭,未老先衰,卻還是沒能如願,他慨然發出這樣的歎息:「苦行非道也!」
最後他跑到恆河邊上,癱倒在地上,接受了牧羊女的牛奶供奉,於菩提樹下,發下誓願「不證菩提,不起此座!」就是說如果還不得道,哪怕死在這裡,也不罷休了!
於是佛經上說釋迦本師打坐七七四十九天,睹明星而悟道,中間過程描述很多,如頭個七天證得什麼神通,然後七天又具備什麼神通,其實就是他功能全部打開,看透宇宙無量空間世界與生命,終於開悟明白了佛法真理是什麼!
然後他老人家又花了七七四十九年,辛辛苦苦在人間**說道,教化萬民棄惡從善,一點也不比他悟道修行的時間短而且困難。
重溫這段故事,其實有人會認為老生常談,但是現在知道其中真義的人,卻越來越少,以至於認為全是紙上談兵,虛無縹緲,也不相信了,這也就是佛所早已預見與所說的末法時代。
其實不管佛經出了多少卷,佛法的根本都是建立在:「三世因果與六道輪迴」之上的,不承認因果與輪迴,就是根本不承認佛法與佛陀,也就是說根本不能皈依,不能修行的!
姜然是林皓然的前世,秦婉是水如煙的前世(然後成了夫妻),秦驍是楚雲飛的前世,姜瀟是玉無瑕的前世(然後也成了夫妻),
九轉靈童男孩是蕭嘯雨的前世,女孩是江心月的前生,至於江心亭是誰的前世,這個暫且不說,賣個關子,以上種種這就是輪迴!
素貞是玄明的一世,而李兆廷後來轉世成了建文帝的皇后,這些彼此有緣的人,不論年紀、地域、時間、地位、出身怎麼間隔重重,但是最後還是會走到一起來,有恩報恩,有怨償怨,或為朋友愛人,或作親人仇人,這就是因果!
且說素貞一行,在秋風清施以道法,將流星趕月馬的血脈潛能全部打開激發,於是素貞他們在短短時日內,便趕到了京城,大大縮短了中間路途的顛簸勞頓,真有如天馬行空,好似馬踏飛燕,足不點地,離塵飛行一樣暢通無阻。
來到繁華京城,六朝古都,令姜然、秦驍都興奮不已,彷彿鄉下人初次進城,看什麼都新鮮,玩什麼都有勁,吃什麼都有味
更別說素貞、秦婉、姜瀟三個女孩子,女人天生的一大愛好,便是逛街,這也是天性,有錢也逛,沒錢也逛,沒錢逛叫窮逛,但窮逛也照樣快樂無窮。
大伙找了個不太貴的客棧旅店安頓下來,然後一行結伴出行同游,人生在世,青春年少,志同道合,情投意合,正所謂:莫負韶光好年華,青春作惜流年!
他們泛舟於有如漿聲燈影裡的秦淮兩岸,躑躅於彷彿三潭印月的西子湖畔,彼此間孤獨無依無靠的心,相互慰藉,情根不由深種,只差心跡未有表明。
卻說因眾人到得早,月初至京,離科考還有一段時日,大約要等到月末,才能揭曉具體是哪一天開考,於是素貞選了個月中一個吉日,沐浴齋戒七日,打掃乾淨客棧庭院,
然後淨手濯足,靜心調息,寫下一篇禱告之文,於酉時,戶外園中露天,恭敬焚香,誠心實意發願,心裡默誦祭文,誦畢虔誠施禮,將祭文以火化燼,自始自終,素貞都不敢有半點馬虎與懈怠,總算沒有差錯。
是夜,安然入睡無恙,大約睡到夜半子時,忽然聽到,室外有人敲門,於是她起身,打開門,一看,只見星辰滿天,風清月明,四周無人,一片靜寂,但院內停著那匹流星趕月馬車,
但是駕車的是一位青衣女婢,看不清面孔,只是依稀面善,似曾相識。
青衣女施禮,道:「素貞姑娘,我家主人請你去飲杯美酒,多年不見,一敘舊情!」
素貞道:「多謝相邀,實感榮幸,只是不知你家主人是何方高人,如何認識我呢?」
青衣女,笑道:「素貞姑娘,休要見外,我家主人昔年曾與你一見如故,相見恨晚,酒逢知己,相談甚歡,那時姑娘還親手將自己的詩文贈給我家主人,我家主人將流星追月馬送給你,可曾記得?」
素貞聽了,便詢問道:「是何詩呢?姐姐可曾記得,念與我聽好嗎?」
青衣女,檀口輕啟,有如天籟之音,念道:
無名無利無世情
心空有樂任富貧
內有祥和常自在
向外求福總不平
素貞聽到這首詩,好像朦朦朧朧記得自己是寫過,但是努力去想是何時於何地寫的,就毫無頭緒了,不由得
一片茫然。
青衣女,笑道:「當年我家主人大大誇獎姑娘寫的詩,禪機深蘊,淡泊寧靜,勝過世間無數尋章摘句的腐儒與自命不凡的臭男人,還有附庸風雅的酸秀才,真的是冰雪聰明,不讓鬚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