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八千里雲和月

正文 第六十二章 誤打正著 文 / 農夫王子

    所有人都運起內力和這寒冷抵抗起來,元儼內力最弱,拉著楊鵬舉的手都有點發抖。這點楊鵬舉到不怕,他的龜息功最初級的都可以憋氣一個小時。沉入水底,楊鵬舉為了不讓元儼消耗體力,拉著她前行。水裡的游魚眾多,不時從楊鵬舉身邊掠過。慢慢的,水裡的光亮越來越弱,也越來越冷。楊鵬舉好幾次把元儼往向面拉,想把她拉出險地,見元儼固執地往下沉,不想回去,他也只得作罷。繼續拉著抖得越來越厲害的元儼隨著眾人前進。到了後面,楊鵬舉只能運足目力才能隱隱看到前面的人。

    十多分鐘後,楊鵬舉看見前面的人慢慢消失不見了,他游過去,看到果然有個大洞穴,他拉過元儼推了進去。這時的元儼一張臉憋得很是難看,看樣子好像撐不了多久了。楊鵬舉只得加速把她往裡推,正不知道如何幫忙,元儼猛然往外吐了兩口氣。楊鵬舉明白他這是憋不住了,如果不急時幫她換氣,她就得死在這裡面,於是把嘴貼上去,往元儼的嘴裡輸送空氣,這樣一來,元儼的狀態馬上好轉。

    這個洞好似不短,由於腳可以著地,到沒有先前在潭裡那般難過,楊鵬舉感覺這是向上的洞。又過了十多分鐘,終於出了水面,楊鵬舉出來一看,原來是一條暗河。大家穿著濕濕的衣服走過暗河邊的亂石,又走了十多分鐘,眾人才看到洞口的亮光。楊鵬舉看著元儼的師傅、那個叫清雲的尼姑,這一路上就根本沒有關心過自己的徒弟一下,如今她的徒弟渾身打抖也不過問下,她心也夠狠的。

    出得洞來,別有洞天,這是峽谷中間的一處凹陷,上下齊整,谷內籐樹虯生,要從上面發現這裡或是從上面下來都不太可能,只能說這地方真的是不易找到的。裡面全是半人深的雜草,可以看得出人跡罕至。楊鵬舉見眾人評論著留在壁上的武功招式,什麼「張飛舉鼎」、「猛虎掃地」、「童子拜佛」,但是眾人對這些武功並不感興趣,就問元儼是咋回事?

    元儼說:「這是岳元帥的武功沒錯,早就流傳廣泛的的岳家拳,如今軍隊練習的就是這種武功,實用,沒有多大的威力。」

    楊鵬舉「哦」了一聲說:「怪不得這些武林高手一點都沒有看到眼裡。」

    因為他的武功低,又沒有更多的招數,加上又敬重岳飛,馬上學起來。

    只聽志慧禪師說道:「各位同道都看到了,就是這個樣子,下面是深淵,對面是峭壁,又相距二百步有多,相信沒有別的了。」

    只聽游於水說道:「不可能的,這些東西一定讓你們東林寺拿去了,如今卻帶我們來觀看。你哄鬼呢?如果今天你不給我們一個交待,我等不會放過東林寺的。」

    方子洞、趙姓幫主、完顏幫主都紛紛附和。張衝冠、世清和尚、志遠禪師、清雲神尼沒有說話,只是四處查看,可能在他們心中,他們都是持懷疑態度的。到是拓跋承德說道:「有沒有絕世武功又咋了?大家還不是過得好好的。要想打架,要想武功好,自己創套不就完了嗎?」

    方子洞說:「你以為你是誰呀?岳元帥千古一人,就你,可能連他馬前張保都打不過。」

    看樣子拓跋承德打不過方子洞,言語中都有點無奈,說道:「他不是在岳飛入獄後,去探監撞死在獄中了嗎?這樣的義士,不要說打,就是尊重還來不及。」

    方子洞激道:「你不是看到他的後人在這裡,你怕了吧?」

    拓跋承德說:「我拓跋承德這一輩怕過誰?我敬重岳元帥,如今在他生前的地方,我們得對他尊重。如果不服,我們上去打過。」這拓跋承德還發起狠來了,不過他的話到是有悖他以往的性格。楊鵬舉邊演練岳家拳邊問元儼:「誰是張保?他的後人是誰?」

    元儼輕聲說:「岳元帥的貼身侍衛,馬前張保、馬後王橫。張保的後人是南丐張衝冠。王橫的後人是北丐王衝冠。」

    楊鵬舉說:「原來丐幫都是岳元帥的部將後代些在掌控,怪不得那多義士。」

    楊鵬舉演練到最後,好像應該還有一招,但到凹陷最尾沒了圖像。這裡剛好能容一人,他聽那邊眾人還在理論,要把志慧禪師陷入不義。知道自己人小言輕,沒人可以聽,就站在那裡一招一式演練起來,「張飛舉鼎」的時候他努力往上伸手、「猛虎掃地」奮力向前、「童子拜佛」就只得停在裡面面壁,奇跡就是在這時出現的。

    只見「嘩嘩」一聲響,一道石壁緩緩開啟,原來這裡有一道暗壁,因為多年來的無人開啟,和所有的石壁一樣,因為楊鵬舉的無意之舉,觸動了機關。這樣一來,大家都又圍過來,志慧禪師也因此之故脫了嫌疑。這是一間石屋。裡面沒有打鑿過的痕跡,應該是天然而成,只是那道門才是人為的。進得來,裡面有石桌、石椅、石床,還有筆墨紙硯,最為顯眼的是,石床上邊掛著一張弓、箭袋裡只有三支箭。志慧禪師上前拿起石桌上已經快要風化的紙,上面的字依稀可見,大意是:本想在此過完此生,可是有人不放過他。如果以後有人可以進來,用恩師的弓箭可以得到我的遺物。大家都可以想得到,當年岳元帥請辭回到這裡後,心情何等的難過。他遇難後,廬山籠罩在痛苦的雲霧之中,萬花紛謝,山泉失聲。岳飛,這位中華民族的英雄,祖國河山的忠良赤子,從此和他無限眷戀的廬山永別了。但是,他一生為祖國的安定、統一、進步而征戰的高大形象,卻像五老峰一樣直插雲天,他御強敵,反投降的戰鬥精神和民族氣節,卻像飛瀑噴泉一樣,萬古流芳。志慧禪師話還沒說完,游於水馬上躍過去,取下弓,拿下三支箭,不想從箭袋裡掉出一張紙條。這紙條和先前那紙條一條,嚴重風化。志慧禪師上前一看,上面的意思是:用三支箭同時射對面三個眼洞,如果有一支沒中,這個洞和回去的路都得炸。本來大家欲上前搶弓的人聽此一說,都呆在當場不動。眾人又一起出來看,對面峭壁上果然有三個眼子,因為是上凸下凹,植被也不是太多,還能看得清楚。這就成了擺在大家面前的難題,楊

    鵬舉是玩箭的高手,他一看就知道那弓不是一般的弓,應該是三石弓,而這裡到眼子的距離約二百步,如果是一支一支地射,他到是有把握全中,可是要一次全中,他沒有一分把握。志慧禪師說:「這裡面有沒有人可以一下全中的?如果沒有,我看我們還是不要冒這個險吧。」

    這下志遠禪師說道:「讓狼孩試試吧。我看這裡面應該他的箭術最高。」

    狼孩的故事在場眾人都聽說過,沒有想到卻是這個愣頭愣腦的小子,還是他才打開了這石門的。

    見大家的目光如炬樣盯著自己,楊鵬舉心裡打鼓地說:「如果是一箭一箭射,我還有這把握,可是三箭同時中,我沒試過。」

    大家見楊鵬舉都說沒把握,頓時心灰意冷。

    元儼對楊鵬舉說:「當今可以三箭同時發的只有蒙古哲別一人,我想當初岳元帥也可以三箭齊發,可是他不一定會這樣做,因為他知道可以三箭齊發的人不一定會覬覦他的治武功,而連珠箭是許多人都可以做到的。你何不試試用連珠箭。」

    元儼的話提醒了楊鵬舉,可是疑問又來了,楊鵬舉問:「可是誰知道從上面開始還是從下面開始?」元儼說:「如果用連珠箭時間相差的時間不長,就是機關,也不會有這樣高的靈敏度,從那裡開始我看都差不多。」

    楊鵬舉說:「你這樣一說,我到可以試試。」

    趙幫主說:「你沒有金剛鑽,千萬不要攬這瓷器活呀,這可是當今江湖上有頭有臉的人物些。」

    楊鵬舉說:「我只是說試試,如果怕的人,現在走還來得及。」

    趙幫主見沒有人響應,往邊上一站,不再說話。楊鵬舉到游於水面前要弓。

    游於水把弓往後一放。元儼說:「游幫主,現在只是借你弓用用,用了就還你。再說了,你又不敢射。」

    大家紛紛附和,在這樣的情況下,誰都怕孤立,如果大家群起攻之,那是死路一條。游於水只得把弓交給楊鵬舉。楊鵬舉接過弓一試,比自己用過的弓都沉,用力一拉,真是三石弓。

    只聽元儼說道:「當年岳元帥的恩師周同教他射箭的時候,岳元帥也是射的三箭,後來周老前輩才把弓給他,並傳他箭術。我在想這弓定是周同的金胎弓,江湖中人誰不知道,『神弓出,天下驚』,應該就是指這柄弓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