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八千里雲和月

正文 第四十九章 詩詞出處 文 / 農夫王子

    元儼說:「知道,這首詞我父親給我說過多次,我記得清清楚楚。我記得他給我說過,必須找到出處。《滿江紅》應該誕生在岳元帥於紹興十年七月下旬奉詔被迫班師到入獄之間的一年多時間裡。『怒髮衝冠』和『仰天長嘯』。此二句從未有人做過詳細考證,卻是界定《滿江紅》具體創作時間的重要依據之一。從字面看,顯示岳元帥的憤怒到了極致。在那段時間裡,岳元帥究竟何時最為憤怒?在班師途中,岳元帥撕心裂肺悲憤交加:『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隨後,岳元帥又被剝奪了兵權,聽命於可恥屈辱的和談。但真正令岳元帥『怒髮衝冠』的,當是得知對自己的陷害之時。有位好心的部將設法通知正在廬山的岳元帥關於王俊上告張憲『背叛』的消息。岳元帥立刻明白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從不許勝利到屈膝求和,再到陷害忠良,要加害自己,此時的岳元帥終於忍不住『怒髮衝冠』而『仰天長嘯』,應該是順理成章的。查張憲入獄應該是在紹興十一年九月上旬後,岳元帥是十月上旬下廬山的。因此,《滿江紅》的誕生理當就在其間的二十多天裡。『瀟瀟雨歇』。此句亦從未有人考證,詩詞是情景交融的,『瀟雨』一詞詩人總是用來形容秋天的冷雨,『歇』顯然是指雨的斷斷續續。於是此句也就清楚了:秋雨綿綿時斷時續。此句既點明了作者是在秋雨中創作,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鬱悶和沉重。『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人們歷來總是把『等閒』看作虛詞,其實不然,它應該是岳元帥當時真實處境的具體寫照。在此前數年岳元帥所作的詞中,已有『白首為功名』,表明岳元帥那時的頭髮已經斑白。在隨後軍事上指揮的一系列重大戰役,以及在政治上受到的一系列沉重打擊,顯然在催白岳元帥的頭髮。因此,岳元帥當然不甘心少年時就有的理想就此破滅。查岳元帥一生征戰,三十歲時正忙得不可開交,談何『等閒』?唯獨到快四十歲時卻成為一個無職無權之人而被迫閒散在野,其內心之悲切和壯志之不已的激烈衝突可想而知。

    上述考證表明,《滿江紅》的內容完全符合岳元帥入獄前的年齡、心情和處境。岳元帥創作《滿江紅》的具體地點是在廬山東林寺,解讀的密碼,就隱藏在詞的字裡行間東林寺建於東晉大元九年(384年),南面廬山,北倚東林山,環合四抱,有如城廓,是佛教淨土宗(又稱蓮宗)的發源地。岳元帥與廬山有不解之緣。紹興六年,岳元帥因母亡守喪,岳母墳就在廬山。紹興七年,也因故回到廬山。岳元帥與東林寺主持慧海關係非常密切,曾專門作詩《寄浮圖慧海》。《滿江紅》中有三處『密碼』可以用來界定其誕生地點就在東林寺。『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歷來都公認《滿江紅》是登高而作,卻不知岳元帥的具體所處,只得含糊解釋成某處高樓,其實當時岳元帥就在東林寺,因為《滿江紅》的開篇就隱藏著創作地點的秘密。廬山東林寺有一則著名的典故。東林寺門口有一條清澈的小溪,名虎溪,要進東林寺就必須經小溪上的虎溪橋。據傳說,東晉時東林寺主持慧遠在寺院深居簡出,人們稱之為『影不出山,跡不入俗』。他送客或散步,從不逾越寺門前的虎溪。如果過了虎溪,寺後山林中的神虎就會吼叫起來。有一次,慧遠與來訪的詩人陶淵明和道士陸修靜談得投機,送行時不覺過了虎溪橋,後山的神虎立刻就長吼不止,三人相視大笑。這個壇佳話,稱為「虎溪三笑」,一直流傳至今。由於此虎是守寺護僧之神,因此在虎溪橋畔有一頭石虎怒目而視憑欄而踞。瞭解了虎溪橋畔的神虎和這則典故,就很容易看出,岳元帥看著秋雨中威武不屈的石虎觸景生情,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了護國看家的神虎,眼看著趙構們『越界』而『仰天長嘯』,這才有後面的『饑餐胡虜肉』和『渴飲匈奴血』之詞。

    《滿江紅》的詞韻隱藏著其誕生地點的第二個秘密。唐朝大詩人李白在游東林寺時有一首詩,名為《廬山東林寺夜懷》:我尋青蓮宇,獨往謝城闕。霜清東林鐘,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虛空,天樂鳴不歇。冥坐寂不動,大千入毫髮。湛然冥真心,曠絕斷出沒。李白寫詩是抒懷,岳元帥作詞也是抒懷,而且《滿江紅》正是步了《廬山東林寺夜懷》的韻,特別是『闕』、『月』和『歇』這三個押韻的字都是來自李白的詩。更能說明問題的是《滿江紅》中有『壯懷』與『壯志』。按理說,同一首詩詞中用兩個相同的字是犯忌的,因此比較少見。但李白的詩卻有『天香』與『天樂』。兩個『壯』對兩個『天』,顯然絕非巧合。而且,還能明顯看出《滿江紅》的『天闕』也應該是受到了李白兩個『天』的影響。李白在東林寺還寫過另一首詩,名為《別東林寺僧》:『東林送客處,月出白猿啼,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滿江紅》中也可以看出追隨這首詩的痕跡。『憑欄處』正是『送客處』的模仿,『長嘯』無疑是『猿啼』的翻版。《滿江紅》中的神虎精神更是與李白『過虎溪』的畏懼形成鮮明比照。『朝天(金)闕』。此句隱藏著解讀《滿江紅》誕生地點的第三個秘密。此句自《滿江紅》現世以來從未見有人作出過合乎邏輯的解釋,因為不瞭解其中也隱藏著一個東林寺的典故。一般寺院的主殿稱為大雄寶殿,但東林寺的主殿稱『神運寶殿』。相傳慧遠初到廬山選擇結廬之處,認為東林寺址在叢林之中,無法結廬,打算移到香谷山去結廬。夜夢神告:『此處幽靜,足以棲佛』。是夜雷雨大作,狂風拔樹。翌日該地化為平地,池中多盛良木,作為建寺之材。『神運』之名,由此而來。有了這則典故和前述的鋪墊,此句就能理解了,其實很簡單,也很直白,就是在功成之日再來朝拜東林寺的『神運寶殿』,因為神是天神,『神運寶殿』就象徵著天上的宮闕。岳元帥自比神虎,理當朝拜天闕。還要解釋一下,此句為何歷來有『天』與『金』二說。很可能岳元帥在奮筆疾書一氣呵成《滿江紅》之際,於最後收筆時有了點猶豫。他先用了『金』字,當然決不是朝拜皇帝的金鑾寶殿,而是朝拜金碧輝煌的神運寶殿。岳元帥在詩詞中把佛像稱為『金仙』,如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廣德軍金沙寺壁題記》中的『陪僧僚謁金仙』。畢竟是身在佛寺,理當朝拜佛祖金身。但岳元帥繼而又改為『天』字,一來以避深惡痛絕的『胡虜』之『金』,也就是我們金國,二來受李白的影響以映

    映襯東林寺神運寶殿的典故,三來更能暗合自比的神虎形象。由於『天』與『金』在詞中的基本含義相通,就不能排除岳元帥原作中的修改,而抄者忠於原詞照錄的可能。由於後來者在謄抄或刻錄時只能二選其一,於是有了『朝天闕』與『朝金闕』兩種版本。《滿江紅》蘊含的典故,清楚地表明其誕生地就在廬山東林寺。」

    志遠禪師說:「裕之先生既然破解了《滿江紅》的秘密,他為何不到東林寺?」

    元儼說:「我父親去過,在那裡呆了好幾個月,他給我畫了一張地圖,並標上位置。回來時他讓我師傅轉交給我。說是以後如果有個叫楊鵬舉的人來,帶他到此。別的沒有多說。」

    志遠禪師問:「你父親和你說過和楊鵬舉的關係沒有?」

    元儼說:「沒有,他除了給我說這首《滿江紅》和他的《雁丘辭》外,不曾和我說別的。別的都由我師傅代勞,我師傅說我父親把我許配給這個楊鵬舉,我不願意。」

    志遠禪師問:「為什麼?」

    元儼忿怒地說:「誰願意嫁給一個賣國求榮、認賊作父的敗類?我這次聽說他到洛陽了,就是來誅殺他的。」

    志遠禪師說:「阿彌陀佛,事情不是你想像的那樣,他和你一樣是個小孩子,有時不能辨別是非也情有可原,加上他又失憶,以前的事情也無法記起。」

    元儼說:「看大師如此維護他,他是不是就是楊飛?」

    志遠禪師說:「不是。楊鵬舉已經死了。」

    元儼問:「死了?如何死的?」

    志遠禪師道:「就連你都要殺他,他能逃得過嗎?大金人人得而誅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