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神探貝斯特

正文 350 五行之土 3 文 / 月之輪迴

    物質成分折疊

    一般包括粒度成分、礦物成分和液相成分。?

    1粒度成分。土粒按粒徑大小及其性質的近似性歸並成粒組,用各粒組占總土重的百分數表示土的粒度成分。粒度分析結果用累積曲線圖和分佈曲線(柱狀)圖(圖1、2)表示。據累積曲線可圖解出d10、d30、d50、d60等特徵粒徑值。d10為有效粒徑,累積百分含量為10%的粒徑,是土的有代表性的粒徑,常用於計算潛蝕、透水性和毛細管性的經驗公式中;d50為平均粒徑,指累積含量為50%的粒徑;d30、d60為限制粒徑,指累積含量分別為30%和60%的粒徑。此外,不均勻係數cu=d60/d10和曲率係數也是表示粒度成分的定量指標。分佈曲線圖中具有一個較窄的峰者,稱單分散土;具有兩個峰者,稱雙分散土;峰多而平緩者,稱多分散土。2礦物成分。土中的粗碎屑顆粒多由石英、長石、雲母等原生礦物組成。原生礦物經風化,可溶物被溶蝕後形成不溶於水的次生礦物。其顆粒很細小(小於0.001毫米),是構成粘土的主要成分,故稱粘土礦物。主要代表性粘土礦物是高嶺石、蒙脫石和伊利石。它們的比表面積大、陽離子交換吸附能力強,是控制粘性土產生塑性、膨脹性、收縮性等特殊性質的主要因素。?

    3液相成分。土中的液相成分通常不全是自由水。根據水分子的活動性可分為毛細管水、結合水、結構水等類型。結合水是土粒與水發生複雜物理-化學作用的產物。土粒表面常分佈有具游離電價的原子或離子,它們能吸引極性水分子形成水化膜。在水化膜中直接與土粒相接觸,並牢固被吸引的水稱吸附結合水(強結合水)。遠離顆粒表面的水構成濃差滲透吸附結合水(弱結合水)。結合水形成的形式如圖3。強、弱結合水構成土粒表面雙電層的反離子層,其中弱結合水大體相當於擴散層。結合水的發育是決定粘性土工程性質的主要因素。土中存在一定數量的可溶鹽(naa2so4、cacl2)。土中的水是水溶液。粘土膠粒從介質水溶液中吸附和交換分子、離子的能力稱土的吸附能力。吸附有物理吸附(無極性吸附)和物理-化學吸附(極性吸附)。後者對土的工程性質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影響。在自然條件下,土粒表面荷負電,故陽離子吸附最普遍。吸附陽離子可與其他陽離子按化學當量進行離子交換。100克乾土能吸附陽離子的最大量稱交換容量,以毫克當量表示。粘土膠體通常呈兩性膠體,在等電點以下荷正電,將吸附交換陰離子(cl、po麗等),在富含鋁及水鋁英石的粘土中常見此種情況。

    結構特徵折疊

    土的結構是土的存在形式。是土中礦物顆粒的相互關係。土的結構特徵除土顆粒的大小、形狀、表面特性及粒度級配特徵外,還包括顆粒間的排列與集合關係,孔隙的大小。顆粒間聯結的特點等。?

    土的結構類型有下列幾種:1散粒結構,為粗粒土所特有。其特點是土粒大、比表面積小、粒間無結構聯結。只靠重力相互堆砌而成。按排列程度又可分為疏鬆與緻密兩種。經洪水快速搬運堆積的砂土易於形成疏鬆結構。其特點是孔隙度高,經動荷載作用後易產生壓密變形。海岸帶磨圓度好的砂多具緻密結構。其特點是孔隙度低,經動、靜荷載作用均不易產生重大變形。2團聚結構,為粘性土特有。其特點是粘土粒子很少單獨存在,而是彼此結合成團聚體。按粒度和團聚體排列的形式此類結構又可分為蜂窩狀、骨架狀、基質狀、紊流狀、層流狀、疇狀、偽球狀和海綿狀等8種類型(圖4)。前5種為沉積粘土的典型結構,後3種則為殘積或熱液成因粘土的典型結構。蜂窩狀結構是靜水環境中新近沉積粘土的典型結構。它的特點是孔隙度大(60∼90%),濕度高(55∼300%),強度低,壓縮性強和各向同性。骨架狀結構比蜂窩狀結構密實,富含粉粒(40∼60%),且多處於粘粒包裹之中,具觸變性。基質狀結構以粘粒團聚體為基底。粉砂粒鑲嵌其中,具弱、中等壓密性,是沖積土的典型結構。紊流狀結構系蜂窩狀結構或基質狀結構經成巖壓密形成的,具明顯各向異性,各向異性剪切係數達2.5。在已固結的海積粘土中常見層流狀結構,淡水湖相粘土經後生成巖壓密,亦可有這種結構,它比紊流狀結構的定向程度更高。疇狀結構是殘積高嶺土的典型結構,與長石風化密切相關,在花崗岩風化土中最常見。偽球狀和海綿狀結構是熱液成因粘土的代表結構。物態特徵折疊

    由於土的各物質組成之間的比例和排列不同而表現出的土的輕重、乾濕和松密等自然屬性。表徵土的物態特徵的指標如下:1土粒密度,土中固體顆粒的質量與其體積之比,即土粒的單位體積的質量;2天然密度。天然狀態下,土的總質量與總體積之比;3干密度,土的孔隙中完全沒有水時。土的單位體積的質量;4含水率,土中所含水分的質量與固體顆粒質量之比,常以百分數表示;5孔隙率:土的孔隙體積與土的總體積之比,常以百分率表示;6孔隙比,土的孔隙體積與土粒體積之比,常用小數表示;7飽和度,土的孔隙中水的充填度,即土中水的體積與孔隙體積的百分比值。

    土的分類折疊

    地殼上的土,種類繁多。為便於研究與實際應用,可按土的工程性質近似地歸類。粒度組成一直是土的分類的基本依據。世界上幾個國家的土的粒組界限值見表。

    按粒度,土首先分為顆粒直徑大於0.074毫米者占50%以上的粗粒土和顆粒直徑小於0.074毫米者占50%以上的細粒土,粗粒土再細分的標準仍是粒度組成。顆粒直徑大於2毫米者占50%以上的為礫石類土,否則為砂類土。但細粒土的性質與粒度的關係不如其與水的關係密切,故世界各國普遍採用塑性指標作為劃分細粒土的標準。分類方法是將實際測得的塑性指標值點在塑性圖上,據其位置歸類。此外,還有以地質成因或礦物成分為劃分標準的分類法。

    水理性質折疊

    土的水理性質一般指的是粘性土的液限、塑限(由實驗室測得)及由這兩個指標計算得來的液性指數和塑性指數。這幾個指標也是工程中必需提供的。對於飽和粘性土還有靈敏度和觸變性。?

    &n

    bsp;粘性土由於含水量的不同,分為固態、可塑狀態和流動狀態,這即是粘性土的稠度狀態。各稠度狀態間的臨界含水量稱界限含水量,界限含水量隨粘粒含量和礦物成份的不同變化較大,也反映出工程地質性質的顯著差別。因此界限含水量及界限含水量與天然含水量的關係,即塑性指數和液性指數,往往作為土的分類和確定地基承載力的重要參數。?

    天然狀態下的粘性土具有一定的結構。當受到外來因素的擾動時,土粒間的膠結物質以及土粒、離子、水分子所組成的平衡體系受到破壞,土的強度降低和壓縮性增大。土的結構性對強度的這種影響,一般用靈敏度來反映。(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