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神探貝斯特

正文 272 閃電學 2 文 / 月之輪迴

    當第一個先導即階梯先導到達地面後,立即從地面經過已經高度電離了的空氣通道向雲中流去大量的電荷。這股電流是如此之強,以至空氣通道被燒得白熾耀眼,出現一條彎彎曲曲的細長光柱。這個階段叫做「回擊」階段,也叫「主放電」階段。階梯先導加上第一次回擊,就構成了第一次脈衝放電的全過程,其持續時間只有百分之一秒。

    第一個脈衝放電過程結束之後,只隔一段極其短暫的時間(百分之四秒),又發生第二次脈衝放電過程。第二個脈衝也是從先導開始,到回擊結束。但由於經第一個脈衝放電後,「堅冰已經打破,航線已經開通」,所以第二個脈衝的先導就不再逐級向下,而是從雲中直接到達地面。這種先導叫做「直竄先導」。直竄先導到達地面後,約經過千分之幾秒的時間,就發生第二次回擊,而結束第二個脈衝放電過程。緊接著再發生第三個、第四個…。直竄先導和回擊,完成多次脈衝放電過程。由於每一次脈衝放電都要大量地消耗雷雨雲中累積的電荷,因而以後的主放電過程就愈來愈弱,直到雷雨雲中的電荷儲備消耗殆盡,脈衝放電方能停止,從而結束一次閃電過程。

    閃電頻率

    就在你閱讀這篇章的時候,世界各地大約正有1800個雷電交作在進行中。它們每秒鐘約發出600次閃電,其中有100次襲擊地球。

    閃電可將空氣中的一部分氮變成氮化合物,借雨水沖下地面。一年當中,地球上每一公頃土地都可獲得幾公斤這種從高空來的免費肥料。

    烏干達首都坎帕拉和印尼的爪哇島,是最易受到閃電襲擊的地方。據統計,爪哇島有一年竟有300天發生閃電。而歷史上最猛烈的閃電。則是1975年襲擊津巴布韋鄉村烏姆塔裡附近一幢小屋的那一次,當時死了21個人。

    主要類型

    最常見的閃電是線形閃電,它是一些非常明亮的白色、粉紅色或淡藍色的亮線。它很像地圖上的一條分支很多的河流,又好像懸掛在天空中的一棵蜿蜒曲折、枝杈縱橫的大樹。線形閃電的「脾氣」早已被科學工作者摸透。用連續高速的照相機可以完整地記錄線形閃電的全過程,並能在實驗室成功地進行模擬實驗。

    除了線形閃電,另外還有球形閃電和鏈形閃電,這兩種閃電都比較少見。

    球形閃電多半在強雷雨的惡劣天氣裡才會出現。在線形閃電過後,天空突然出現一個火球,火球沿著彎曲的路經在天空飄遊,有時也可能停止不動,懸在空中。這種火球喜歡鑽洞。有時會從煙囪、窗戶、門縫等竄入屋內,然後再溜出屋去。

    比起球形閃電,鏈形閃電的蹤跡更難尋覓。目前,人們只知道它也是出現在線形閃電之後,與線形閃電出現在同一路徑上,它像一排發光的鏈球掛在天空,在雲層的襯托下好像一條虛線在雲幕上慢慢滑行。

    閃電對人類活動影響很大,尤其是建築物、輸電線網等遭其襲擊,可能造成嚴重損失。保護建築物免受閃電襲擊的最切實可行的辦法是安裝避閃器(避雷針),把閃電中的電引向地面事先選好的安全區。

    線狀閃電、帶狀閃電、片狀閃電、火箭狀閃電、球狀閃電、聯珠狀閃電都可以對人類進行傷害。因此不能出門。

    我們常見的通常是線狀閃電,猶如枝杈叢生的一根樹枝,蜿蜒曲折。帶狀閃電與線狀閃電相似。只是亮的通道比較寬,看上去好像一條較亮的亮帶。球狀閃電一般發生在線狀閃電之後,它是一個直徑為20厘米左右的火球,發出紅色或桔黃色的光,偶然發出美麗的綠色,一般維持幾秒鐘。火球在空中隨風飄移,喜歡沿物體邊緣滑行,還能穿過縫隙進入室內,當它行將消失時會發生震耳的爆炸聲。

    各種閃電中。最罕見的是聯珠狀閃電,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未曾見過它。這種閃電形如一串發光的珍珠從雲低伸向地面(1916年5月8日在德國德累斯頓城市的一所鍾樓上空。曾發生過一次聯珠狀閃電,並作了記載。人們首先看到一個線狀閃電從雲低伸下來;其後。人們看見線狀閃電的通道變寬,顏色也由白色變為黃色。不久閃電通道漸漸變暗,但整個通道不是在同時間均勻地變暗,因此明亮的通道變成一串珍珠般的亮點,從雲間垂掛下來,美麗動人,人們估計亮珠有32顆,每顆直徑為5米。之後,亮珠逐漸縮小,形狀變圓;最後亮度愈來愈暗,後完全熄滅。)由於聯珠狀閃電出現的機會極少,維持的時間也極短,因此人們對這種閃電的成因研究得很少,形成的原因尚不清楚。

    線狀閃電

    線狀閃電與其它閃電不同的地方是它有特別大的電流強度,平均可以達到幾萬安培,在少數情況下可達20萬安培。這麼大的電流強度,可以毀壞和搖動大樹,有時還能傷人。當它接觸到建築物的時候,常常造成『雷擊『而引起火災。線狀閃電多數是雲對地的放電。

    片狀閃電

    片狀閃電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閃電形狀。它看起來好像是在雲面上有一片閃光。這種閃電可能是雲後面看不見的火花放電的回光,或者是雲內閃電被雲滴遮擋而造成的漫射光,也可能是出現在雲上部的一種叢集的或閃爍狀的**放電現象。

    球狀閃電

    球狀閃電是閃電形態的一種,亦稱之為球閃,民間則常稱之為滾地雷。是一種十分罕見的閃電形狀,卻最引人注目。它像一團火球,有時還像一朵發光的盛開著的『繡球『菊花。它約有人頭那麼大,偶爾也有直徑幾米甚至幾十米的。球狀閃電有時候在空中慢慢地轉游,有時候又完全不動地懸在空中。它有時候發出白光,有時候又發出像流星一樣的粉紅色光。球狀閃電『喜歡『鑽洞,有時候,它可以從煙囪、窗戶、門縫鑽進屋內,在房子裡轉一圈後又溜走。球狀閃電有時發出『絲絲『的聲音,然後一聲悶響而消失;有時又只發出微弱的辟啪聲而不知不覺地消失。球狀閃電消失以後,

    ,在空氣中可能留下一些有臭味的氣煙,有點像臭氧的味道。球狀閃電的平均直徑為25厘米,大多數在10∼100厘米之間,小的只有0.5厘米,最大的直徑達數米。球狀閃電偶爾也有環狀或中心向外延伸的藍色光暈,發出火花或射線。顏色常見的為橙紅色或紅色,當它以特別明亮並使人目眩的強光出現時,也可看到黃、藍和綠色。其壽命只有1∼5秒,最長的可達數分鐘。

    球狀閃電的行走路線,一般是從高空直接下降,接近地面時突然改向作水平移動;有的突然在地面出現,彎曲前進;也有沿著地表滾動並迅速旋轉的;運動速度常為每秒1∼2米。它可以穿過門窗,常見的是穿過煙囪後進入建築物,它甚至可以在導線上滑動,有時還發出「嗡嗡」響聲。多數火球無聲消失,有的在消失時有爆炸聲,可以造成破壞,甚至使建築物倒塌,使人和家畜死亡。遇人遇物後即發生驚人的爆炸,產生刺鼻的氣味,造成傷亡、火災等事故。

    預防球狀閃電的辦法是,在雷雨天氣,緊閉門窗,避免穿堂風。如果遇到飄浮的「火球」,輕輕的避開它,千萬不要去碰它。

    科學家推測,球狀閃電是一種氣體的漩渦產生於閃電通路的急轉彎處,是一團帶有高電荷的氣體混合物,主要由氧、氮、氫以及少量的水組成。通常發生在枝狀閃電之後,似乎枝狀閃電是產生球狀閃電的必要條件。球狀閃電較為罕見,因而研究它十分困難,至今仍然是自然界中的一個謎

    帶狀閃電

    帶狀閃電是由連續數次的放電組成,在各次閃電之間,閃電路徑因受風的影響而發生移動,使得各次單獨閃電互相靠近,形成一條帶狀。帶的寬度約為10米。這種閃電如果擊中房屋,可以立即引起大面積燃燒。

    聯珠狀閃電

    聯珠狀閃電看起來好像一條在雲幕上滑行或者穿出雲層而投向地面的發光點的連線,也像閃光的珍珠項鏈。有人認為聯珠狀閃電似乎是從線狀閃電到球狀閃電的過渡形式。聯珠狀閃電往往緊跟在線狀閃電之後接踵而至,幾乎沒有時間間隔。

    火箭狀閃電

    火箭狀閃電比其它各種閃電放電慢得多,它需要l∼1.5秒鐘時間才能放電完畢。可以用肉眼很容易地跟蹤觀測它的活動。

    黑色閃電

    一般閃電多為藍色、紅色或白色,但有時也有黑色閃電。由於大氣中太陽光、雲的電場和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天空中會產生一種化學性能十分活潑的微粒。在電磁場的作用下,這種微粒便聚集在一起,形成許多球狀物。這種球狀物不會發射能量,但可以長期存在,它沒有亮光,不透明,所以只有白天才能觀測到它。(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