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神探貝斯特

正文 249 物理學之力學 上 文 / 月之輪迴

    力學是**的一門基礎學科,主要研究能量和力以及它們與固體、液體及氣體的平衡、變形或運動的關係。現代的力學實驗設備,諸如大型的風洞、水洞,它們的建立和使用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性的科學技術項目,需要多工種、多學科的協作。

    力學不僅是一門基礎科學,同時也是一門技術科學,它是許多工程技術的理論基礎,又在廣泛的應用過程中不斷得到發展。?當工程學還只分民用工程學(即土木工程學)和軍事工程學兩大分支時,力學在這兩個分支中就已經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工程學越分越細,各個分支中許多關鍵性的進展,都有賴於力學中有關運動規律、強度、剛度等問題的解決。

    力學和工程學的結合,促使了工程力學各個分支的形成和發展。現在,無論是歷史較久的土木工程、建築工程、水利工程、機械工程、船舶工程等,還是後起的航空工程、航天工程、核技術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都或多或少有工程力學的活動場地。

    力學既是基礎科學又是技術科學這種二重性,有時難免會引起分別側重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力學家之間的不同看法。但這種二重性也使力學家感到自豪,它們為溝通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兩個方面作出了貢獻。

    學科分類

    力學可粗分為靜力學、運動學和動力學三部分,靜力學研究力的平衡或物體的靜止問題;運動學只考慮物體怎樣運動,不討論它與所受力的關係;動力學討論物體運動和所受力的關係。

    力學也可按所研究對像區分為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和一般力學三個分支,流體包括液體和氣體;固體力學和流體力學可統稱為連續介質力學,它們通常都採用連續介質的模型。固體力學和流體力學從力學分出後,餘下的部分組成一般力學。

    一般力學通常是指以質點、質點系、剛體、剛體系為研究對象的力學。有時還把抽像的動力學系統也作為研究對象。一般力學除了研究離散系統的基本力學規律外,還研究某些與現代工程技術有關的新興學科的理論。

    一般力學、固體力學和流體力學這三個主要分支在發展過程中,又因對像或模型的不同出現了一些分支學科和研究領域。屬於一般力學的有理論力學(狹義的)、分析力學、外彈道學、振動理論、剛體動力學、陀螺力學、運動穩定性等;屬於固體力學的有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塑性力學、斷裂力學等;流體力學是由早期的水力學和水動力學這兩個風格迥異的分支匯合而成。現在則有空氣動力學、氣體動力學、多相流體力學、滲流力學、非牛頓流體力學等分支。各分支學科間的交叉結果又產生粘彈性理論、流變學、氣動彈性力學等。

    力學也可按研究時所採用的主要手段區分為三個方面:理論分析、實驗研究和數值計算。實驗力學包括實驗應力分析、水動力學實驗和空氣動力實驗等。著重用數值計算手段的計算力學,是廣泛使用電子計算機後才出現的。其中有計算結構力學、計算流體力學等。對一個具體的力學課題或研究項目,往往需要理論、實驗和計算這三方面的相互配合。

    力學在工程技術方面的應用結果形成工程力學或應用力學的各種分支,諸如土力學、岩石力學、爆炸力學複合材料力學、工業空氣動力學、環境空氣動力學等。力學和其他基礎科學的結合也產生一些交又性的分支,最早的是和天學結合產生的天體力學。在20世紀特別是60年代以來,出現更多的這類交叉分支,其中有物理力學、化學流體動力學、等離子體動力學、電流體動力學、磁流體力學、熱彈性力學、理性力學、生物力學、生物流變學、地質力學、地球動力學、地球構造動力學、地球流體力學等。

    20世紀以來,力學有了很大的發展,創立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概念、新理論和新方法。力學與其它學科的交叉和融合日顯突出。形成了許多力學交叉學科:力學與物理學的交叉形成了物理力學,與生命科學的交叉形成了生物力學,與環境科學和地學的交叉形成了環境力學,以及爆炸力學、等離子體力學等都形成了力學的新的學科生長點,不斷地豐富著力學的研究內容和方法,並使力學學科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同時,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更高需求將不斷促進力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促進力學交叉學科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主要理論

    1.物體運動三定律。

    2.達朗貝爾原理

    3.分析力學理論

    4.連續介質力學理論

    5.彈性固體力學基本理論

    6.粘性流體力學基本理論

    研究方法

    力學研究方法遵循認識論的基本法則:實踐——理論——實踐。

    力學家們根據對自然現象的觀察,特別是定量觀測的結果,根據生產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和數據。或者根據為特定目的而設計的科學實驗的結果,提煉出量與量之間的定性的或數量的關係。為了使這種關係反映事物的本質,力學家要善於抓住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屏棄或暫時屏棄一些次要因素。

    力學中把這種過程稱為建立模型。質點、質點系、剛體、彈性固體、粘性流體、連續介質等是各種不同的模型。在模型的基礎上可以運用已知的力學或物理學的規律,以及合適的數學工具,進行理論上的演繹工作,導出新的結論。

    依據所得理論建立的模型是否合理,有待於新的觀測、工程實踐或者科學實驗等加以驗證。在理論演繹中,為了使理論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更廣泛的適用性,往往採用一些無量綱參數如雷諾數、馬赫數、泊松比等。這些參數既反映物理本質,又是單純的數字,不受尺寸、單位制、工程性質、實驗裝置類型的牽制。

    &

    nbsp;力學研究工作方式是多樣的:有些只是純數學的推理。甚至著眼於理論體繫在邏輯上的完善化;有些著重數值方法和近似計算;有些著重實驗技術等等。而更大量的則是著重在運用現有力學知識,解決工程技術中或探索自然界奧秘中提出的具體問題。

    現代的力學實驗設備。諸如大型的風洞、水洞,它們的建立和使用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性的科學技術項目。需要多工種、多學科的協作。應用研究更需要對應用對象的工藝過程、材料性質、技術關鍵等有清楚的瞭解。在力學研究中既有細緻的、**的分工,又有綜合的、全面的協作。(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