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神探貝斯特

正文 240 十二生肖的由來 文 / 月之輪迴

    古獻記載並沒有解決十二生肖的化源頭問題。南宋理學大家朱熹曾向大弟子蔡元定詢問,」十二相鼠,起於何時,首見何書?」蔡元定膛日結舌,不知如何作答。事實上,古今學者對此問題,一直是眾說紛紜。?

    二八星宿說

    古人將黃道與赤道附近的恆星分為二十八個星座,即「二十八星宿」。二十八宿也分別代表一種動物。中國古代有十二辰之說,將周天等分為十二分,用十二支來表示,而十二支又有生肖屬配,有人認為生肖與二十八星宿存在對應關係。?明代大學士王鏊認為,以二十八種動物配屬二十八星宿,並「以七曜統之」,所成「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子也」的格局,是十二生肖的起源。?清代李長卿在《松霞館贅言》認為,二十八宿配動物「即前十二屬加一倍者也「,「亢金龍,辰官也,角木蛟附焉。蛟,龍類也」的句式,也體現十二生肖作為基礎,湊齊二十八種星宿動物。?但該說難免有附會成分,因為二十八星宿配動物的記載要晚於十二生肖的記載。

    歲星說

    木星在黃道上運行,每十二年為一周天,只要看木星所處的位置,便可確定年度的支序。按照《玉函山房輯佚書》記載,每十二年中,「三歲穰,三歲毀,三歲康,三歲旱」,即三年風調雨順,三年水災,三年風調雨順,三年旱災。還有一種說法是「天下六歲一穰,六歲一康,幾十二歲一饑」。?人們又進而研究出在不同年份造成地球上某種動物適宜的環境。使地球上的植物形成週期性的興衰,從而使食草類動物(鼠、牛、馬、羊)和肉食類、雜食類動物在不同年份的生活條件大不相同口」,並認為。「如果不同年份出生的人能夠模仿當年適於生長的動物,便有益於他的成長。」而這些動物便成為他的生肖動物。並以此推定各種動物的興衰與木星年有關,十二生肖、十二辰、十二地支三者是統一的。?

    圖騰說

    在原始社會中,先民常用某種動物、植物、無生物或某一自然現象的圖形作為本氏族的保護神和標誌,即稱之為圖騰。《山海經》中所記述的諸如人面馬身、人面牛身、人面羊身等神抵形象,就是遠古時代各個地區的圖騰神。?一般認為,夏族的圖騰是熊或魚,商族的圖騰是玄鳥,周族的圖騰則有龍、鳥、龜、犬、虎諸說。不一而足。?縱觀十二生肖,除龍為虛幻之物,其他十種皆是人們日常所不難見到的。這其中有可分為兩類,即「六畜」(馬牛羊雞狗豬)和「六獸」(鼠虎兔龍蛇猴),前者是人們為了經濟目的而馴養的獸類和鳥類,後者則是與人類聯繫密切,一定程度騷擾人類生活,先民對其心生畏懼的動物。?因此人們把這些動物作為本氏族的名號、標記,進行祭拜、崇拜。

    民族學學者劉堯漢從彝族的原始圖騰遺跡,反推所謂「十二獸」曆法的來源。桂西彝和毛道彝的十二獸曆法不約而同地皆將人與紀歷十二獸同列,認為「是原始人人獸不分的思想意識在現實的遺留」。至今我國彝族仍用十二獸歷紀日並且具體用於集市、集場之名(如虎街、兔街)的習俗。?《史記.五帝本紀》記述黃帝「教熊羆貔貅軀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中所言是各部落圖騰的名稱。絕非真有降龍伏虎的本事。十二生肖來源於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並非無稽之談。

    外來說

    郭沫若有《釋干支》一,他認為中國的十二生肖源於巴比倫人的黃道十二宮,具體途徑就是漢代西域諸國仿照十二宮而造十二生肖。?而古希臘、古埃及、巴比倫等古國,也有類似的十二生肖,只是動物不同,由此證明中國的十二生肖也許並非首創。但隨著秦簡的出土,該說法不攻自破,且世界各國都出現類似的動物崇拜。反過來加強了圖騰說的合理性。

    我國古籍中記載,古代的中原地區。最初使用的是「干支紀年法」。同時,也有採用地支配合十二種動物來簡單紀年。到隋朝時中原曆法傳至中國西北地區的遊牧民族。他們在曆法的紀年上僅吸收了十二種動物紀年法。因此才有《唐書》中記載:「黠戛斯國以十二物紀年,如歲在寅,則曰虎年」。另外,《宋史.吐蕃傳》中也記載說,吐蕃首領在敘事時,以物紀年,所謂「道舊事則數十二辰屬日,兔年如此,馬年如此」。正像清代趙翼在《陔余叢考》中指出的那樣,「蓋北俗初無所謂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這種關於12生肖來歷的解釋,已經被許多人認可。

    另外,關於12生肖來歷的說法還有:洪巽的《陽谷漫錄》中說,12地支中位居奇數者,以動物的指或蹄也為奇數相配,如子位居首位,與它相配的鼠為5指,地支中居偶數位的,則取相屬之偶數以為名,如牛與丑相配,為4爪。

    明朝葉世傑在《草木子》中,把12生肖的來歷解釋為:術家以12肖配12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無齒(無磨牙)、牛無牙(無尖牙)、虎無脾、兔無唇、龍無耳、蛇無足、馬無膽、羊無瞳、猴無臀、雞無胃、犬無胰、豬無眉、人則無不足」。它們最大特點都看不到眉毛。

    明朝大學者胡儼撰寫的十二生肖詩,不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頗有情趣。詩云:鼷鼠飲河河不幹,牛女長年相見難。赤手南山縛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驪龍有珠常不睡,畫蛇添足適為累。老馬何曾有角生,羝羊觸藩徒忿嚏。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雞空自老林邱。舞陽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東頭。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間牛郎織女的傳說。五句的「驪龍」是龍的一個種類,其頦下有寶珠一顆,故謂之驪龍。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觸藩」指羊角觸籬笆。十一句的「舞陽」指漢高祖劉邦封名將樊噲為舞陽侯,他曾在江蘇沛縣以宰狗為生。最後一句是指漢武帝丞相公孫弘,當年曾在東海放過豬。(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