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神探貝斯特

正文 226 占星術 下 文 / 月之輪迴

    中國的占星術

    在東方,人們早在新石器時代就進行占卜了。與此同時,中國的宇宙起源體系也隨著它(特別是醫學方面)的應用而形成。占卜者使用的是一些事先在幾個確定點上挖空

    的牛肩胛骨或烏龜(以智慧著稱,壽命很長,因此通過它可得到好的建議)的甲殼。在向國王的一位祖先提出一個問題後,他們把一根灼熱的小棍放進一個個空洞裡。對在勢力作用下產生的裂痕或圖形(甲骨,

    的前身)的解釋可以預言未來。在中國北方發現了公元前4000年進行占卜的最早的遺跡。

    在商朝(公元前1500∼1030年),一些占卜者常年在國王身邊效勞,以便確定政策和管理政權,瞭解狩獵是否適宜以及下次的食將有利還是不利。同樣的問題被刻在甲殼或骨頭上,如按照一邊正面一邊反而的方式。人們發現上面有如此細小的字,以為是秘密的檔案資料。現在清點出來的神論字有100,000個以上。

    甲骨引起了中國當局的注意,他們決定在商朝最後的首都安陽(河南省)進行發掘。探索工作從1920年開始,一直進行到1937年日本侵略中國為止,懼到的殘片共有150,000件以上,在骨頭上占卜的方法,隨著商被西周(公元前1050-771年)推翻而消失了。《易經》成了新的神諭,人們用蓍草這種神聖植物的莖來向它提問。這部分充滿智慧的獻,以陰陽的配合為基礎,其組合可以創造萬物。

    從在中國發現的殘片來看,亞洲占卜的史料也在**這個戰亂較少的地區保存下來。在那裡發現了中國神秘的國王伏儀(公元前2852-2738年)的教導,他寫了一本關於占卜術和占星術的書。根據傳說。在他統治的時代,國內來了一個馬身體頭的妖怪,背上刻著八卦。都是由三根線條組成的符號,這就是

    的基礎。

    八卦:與方位基點相聯繫的八卦。每一卦都像征一種行動方式、一種態度、一種特徵、一種神諭。

    中國的占星術叫七政四余,用於觀天。如是用於星命占卜一般更多叫果老星宗,還有星命術,五星術,七政四余等叫法。

    西洋占星術起源占星學的起源為何?因年代久遠已不可考,但從古老的傳說及流傳下來的獻,可追溯至上古時代。紀元前三千多年前,在幼發拉底與底格里斯兩河。所沖積出來的美索不達米亞大平原上。當時的古代遊牧民族,把對天體的觀察,像太陽、月亮及其他五大行星,和天體的崇拜,以及人類原始的信仰結合起來,發展出一種占卜的形式,形成今日占星學的基礎。當時利用占星學來占卜天氣、農作物的收成以及大自然和人類的一切變化。一直到了紀元前六百多年前,占星學才由以巴比倫為都建立美索不達米亞大王國的迦勒底人作有系統的歸納及整理。當時是用肉眼來觀察天體的運行,而迦勒底人對於數學及曆法有其獨到的成就,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曆法就是當時迦勒底人的占星師所創製的。現代西方化中。結婚典禮之後的蜜月旅行,也是他們首先採行的,這是一種占星學的儀式。意義是共同開創幸福之門。紀元前五世紀,巴比倫人把黃道分成十二個30度的宮位,而目前已知最早的占星圖出現於紀元前409年。後來希臘人將太陽,月亮及太陽系諸行星應對於古希臘神話中的神祇。而後來這些希臘天神的拉丁名字成為後世占星學所採用。占星學家根據天學家提出的宇宙模型,定義了諸星運動間的相互關係與地球的假想距離。占星學家把行星、黃道十二星座與世間諸物建立一個完整的對應關係,於是占星學的應用就愈來愈廣了。簡單地說,占星學的理念是將代表人間世界的微觀宇宙與代表天上世界的宏觀宇宙合而為一,也就是指「天人合一」的觀念。@有趣的新發現星座的發源似乎更為久遠,它也許是上古明的遺留物。從人面獅身所代表的獅子座與春分點的移動配合。星座告訴了我們時間,一萬多年前。某些人建造了人面獅身像,有趣吧!@原始時代的神話及天之女神努(nut)。她伸長嬌軀,橫跨過她丈夫地神賽(seb)的地平線。身上點綴這耀眼繁星,背上浮著太陽神瑞(ra)乘坐的船,從日出航向日落。每天瑞早上誕生為嬰兒,中午成長為偉大的神,到黃昏衰老死去。因此,所有的占星術都將太陽每天的日出到日落的過程看成人生初生、成年、晚年的過程。@行星、相位與宮位佔星術定義出十二星座各自不一樣的性格特徵,然後以當事人的出生時間、出生地點(經緯度)來推算出以當事人所在位置為原點來看當時太陽系各行星所在於黃道十二宮的位置,但其中相位及各星間的交角隨時都在改變而各有不同的解釋,所以即使同一天出生的人命盤也不會相同,地球本身也會自轉,每四分鐘就差一個經度,依出生時之東方地平線決定命宮,再依此劃分出人生12個宮位。占星術本身就像計算題,數據愈精確愈好(最好能夠到秒),這樣的話占星的結果更具參考價值。占星術牽扯到複雜的天體運算,所以古代的占星家都懂一點天學也是這個原因。@12星座與88星座的由來古代為了要方便在航海時辨別方位與觀測天象,於是將散佈在天上的星星運用想像力把它們連結起來,有一半是在古時候就已命名了,其命名的方式有依照古明的神話與形狀的附會(包含了美索不達米亞、巴比倫、埃及、希臘的神話與史詩)。另一半(大部是在南半球的夜空中)是近代才命名,經常用航海的儀器來命名。在古代因地域的不同,所以連看的方式也就不一樣!而現在世界已統一星座圖為將天空劃分八十八區域八十八個星座。我們一般談論的「星座」(sign),指的是「太陽星座」(sunsign);亦即以地球上的人為中心,同時間看到太陽運行到軌道(希臘zodiac:意即∼動物繞成的圈圈,又稱\『黃道\『)上哪一個星座的位置,就說那個人是什麼星座。二千多年前希臘的天學家希巴克斯(hipparchus,西元前190∼120)為標示太陽在黃道上觀行的位置,就將黃道帶分成十二個區段,以春分點為0°,自春分點(即黃道零度)算起,每隔30°為一宮,並以當時各宮內所包含的主要星座來命名,依次為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獅子、室女、天秤、天蠍、人馬、摩羯、寶瓶、雙魚等宮,稱之為黃道十二宮。總計為十二個星群。在地球運轉

    轉到每個等份(星群)時所出生的嬰兒,長大後總有若干相似的特徵,包括行為特質等。將這些聯想(豐富的想像和創造力)串聯起來,便使這些星群人性的具像化了;又加入神話的色彩,成為化(主要指希臘和羅馬神話)的重要部份。這套命理演進、流傳至今至少五千年的歷史,它們以這十二個星座為代表。但這些星座並非是某一個\『星星\『的意思,只能視為「名稱相同的一種代表標記而已。」(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