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神探貝斯特

正文 第一百六十五章 20年前的夜晚 文 / 月之輪迴

    南京「1·19」碎屍案,又稱南大碎屍案、刁愛青案,案發於1996年1月19日,地點為江蘇省南京市,受害人為南京大學成人教育學院一年級女學生刁愛青。受害人遺體碎片在其失蹤9天後,也就是當年1月19日清晨,被一名清潔工在南京華僑路發現。兇手為消滅作案痕跡,將其屍體加熱至熟,並切割成2000片以上。案發後,南京市公安部門內運用警力進行大規模搜查,但至今仍未找到兇手。

    死者刁愛青,女,生於1976年3月,遇害時為南京大學鼓樓校區信息管理系現代秘書與微機應用專業成人教育脫產班專科一年級學生,在鼓樓校區學習和生活,遇害時不滿20歲。她住在鼓樓校區南園四捨,該宿舍樓當時人員複雜,流動性大。其父刁日昌,住在江蘇省姜堰市沈高鎮刁捨村四組。

    刁愛青是一個從蘇北農村剛剛來到南京僅百日左右的年輕少女,很難說有什麼仇家,抑或是情敵,也並沒有多少積蓄,因此兇手的動機受到了廣泛猜測。在廣為流傳的《關於南大碎屍案的一點想法》一中,作者黑彌撒猜測死者是在重金屬搖滾、甚至某種宗教儀式中被殺害的。然而,許多人表示質疑,他們認為碎屍僅僅是兇手為了毀滅可能的線索與證據,而且兇手一定是擅長屠宰、烹飪或者是醫術的人。

    據刁愛青生前的好友回憶,刁個子高約1.65米,身材適中,長相普通。短髮,單眼皮,眼睛稍有些近視,看書寫字時會戴上眼鏡。在嘴角的右上方有顆痣,如菜籽般大小。說起話來,嗓音稍啞,語速偏快。一個細節是,這個字跡娟秀的女孩,有時候會故意把自己的名字複雜化為「刁愛卿」。

    1996年1月10日夜間,刁愛青吃完晚飯出走,據稱是由於當時同宿舍女生違反學校規定使用電器,導致擔任宿舍長的刁愛青也受到處罰後,心情不佳賭氣外出散心,此後再未回到宿舍。死者離開時,鋪平了自己的被子,似乎表明死者一開始並無外出打算。目擊者最後看見死者的地點是青島路,死者當時身穿紅色外套。

    1996年1月19日,一場大雪之後,刁愛青的屍體被發現。一名打掃衛生的婦女在南京新街口附近的華僑路撿到一個提包,包中裝有500多片煮熟的肉片。後來她在清洗肉片時發現有3根手指混在其中,隨即報案。之後屍體另外的部分在水佐崗路和龍王山被發現,均被包在提包以及一條床單之中。屍體在煮熟後,估計總共被切成了2,000多片,刀工十分精細,碼放整齊,可見兇手的殘忍與超強的心理素質。

    案發後,南京市警方高度重視,並成立了專案組進駐南京大學,當時附近幾乎所有居民都受到了盤查。直到案發之後3個月,專案組才撤離南大。

    2008年7月1日,一位當年參與偵查「1·19」碎屍案的警官,雖然已經過去12年,但他對於這一碎屍案仍然記憶深刻。該資深警官表示兇手確實很殘忍,我們發現的屍塊竟達到2000多塊,並不是民間傳說的1000多塊。每塊都切割得很小很整齊,從兇手碎屍的手法來看,應該是比較專業的,對解剖知識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我親眼看到過死者的手腳,肢解得很整齊。而且死者的頭和內臟都被煮過。

    由於當年還沒有dn技術,法醫只能通過屍塊上的體毛特徵、肌肉纖維組織等確認死者為女性。據這位警官回憶當年南京警方為偵破此案,發動了「人海戰術」,進行了廣泛細緻的排查。當時南京幾乎所有的警察都不同程度地參與了這起案件。有的是被抽調到專案組直接參與,更多的則是在所轄片區進行排查工作。當年兇手的拋屍地點大多集中在鬧市區,多達五六個地方。凡是在拋屍現場出現過的人,比如說垃圾箱,只要倒過垃圾的人,我們都會逐一進行排查,當時確實很緊張,因為每個人都有可能是嫌疑人,生怕漏掉每一個線索。根據兇手拋屍的地點以及相關調查情況,我們推測兇手應該就住在大學校園附近,而且很有可能是騎自行車進行拋屍。

    根據兇手的碎屍手法,南京警方曾一度認定兇手的職業是醫生或屠夫,並對符合作案條件的這兩類職業的人群進行了廣泛排查。由於被害者是大一新生,交際並不廣泛,而且這名女生比較內向和單純,這給警方的調查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雖然到目前為止,「1·19」碎屍案尚未能破獲,但南京警方從沒有放棄過對此案的偵破,據介紹該案已被移交至南京市公安局專門負責積案的部門,繼續進行調查。而對於網絡上眾多網友的分析與猜想,這位警官表示只要推理過程符合邏輯,警方一定會關注的。

    通過各種搜索引擎,可以發現十多年來,一直有人在關注著這個案子,2007年3月便有題為《96南大碎屍案》的帖子見於網絡。而在2008年5月28日,在中突然有人建立了「刁愛青吧」,首篇帖子內容只有一句話:「真的好想你,希望你過得很好」。經轉載,這個貼吧的建立者立刻引起諸多猜測。但不久這個貼吧即被刪除。

    2008年6月19日21:49分,天涯社區出現了一篇署名「黑彌撒」的《關於南大碎屍案的一點想法》的帖子。作者以極其縝密的語言對兇手的樣貌、性格、作案手法和動機甚至是心理活動等進行了大篇幅的敘述。黑彌撒的章發出後並未引起太多關注,但在6月20日14:12分,有id為「很多的」的用戶,對黑彌撒的章進行了長達幾千字的回復。從多個角度對黑彌撒原的用詞、某些語言細節和寫作歷程進行分析,強烈暗示黑彌撒與案情有關。之後,這篇建立在一起塵封12年之久的現實懸案基礎之上,兼有驚悚、恐懼、懸念等各種元素的主題帖的熱度不斷升溫。在天涯社區天涯雜談版面,不斷出現與本案的相關討論。但在6月27日,所有與本案相關的帖子均被天涯社區版主刪除,在28日有過短暫恢復,但不久就再度消失。天涯社區執行總編宋錚承認,刪除帖子是「應警方要求」,但「具體情況不能對媒體講」,「有些事情不方便解釋……」

    之後,有網友分析發貼id及帖子內容,認為「很多的」和「黑彌撒」實際是同一個人,且認為二人都有軍方背景,可能是**。發貼的動機,是為了炫耀自己的成功。但據鳳凰網轉述南京當地媒體,稱警方曾接觸過「黑彌撒」。黑彌撒的父親是一名警察,黑本人1982年出生,南京人,法學專業出身,曾在法院和律師事務所工作過,現在一家銀行供職。警方的結論認為黑彌撒發帖並無惡意,對案情的分析也多是主觀猜測。

    另有一個名叫悼紅軒主人的網友2008年7月4日從山東赴南京和姜堰,尋找刁愛青的父母並自費調查此案,但被姜堰警方帶走盤問,並採集了掌紋和血樣。另有網民指案發後一位叫王大進的作家曾在1998年的收穫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紀念物》的中篇小說,小說裡寫到的碎屍案與刁愛青案極其相似。悼紅軒主人本人則在其博客中描述一個作家身份的兇手**了崇拜他的刁愛青並將其殘忍碎屍的過程。這篇博甚至指出,王大進很可能就是知**。王大進案發當時曾在南京大學作家班學習,他本人承認是借此案為靈感創作小說。

    警方至今尚未宣佈從網絡上發現對此案有價值的線索。

    網絡上的關注引起的其他媒體的報道,2008年6月24日南京的《現代快報》用一整版報道了此案以及網絡上的關注。7月下旬的《南都週刊》,也以《南大碎屍案的網絡與現實》為題報道了此事,並附有受害人刁愛青的照片。但在網絡上,此事已經在12年後再度沉寂。

    另有南大校友傳言稱,此案警方在1996年已經鎖定嫌疑人,但因涉及南京軍區高層,被迫放棄調查,這也是2008年此案的相關網被迅速和諧的原因。但此傳言除自稱知情的校友的證言外,並無確鑿證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