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神探貝斯特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七章 閃亮的燈光室 文 / 月之輪迴

    哈姆雷特院長帶著貝斯特和兩個手下來參觀了第一個房間,第一個房間是美杜莎的燈光室,這裡燈火通明,美杜莎開始介紹起了燈光室的作用。

    電影院拍攝的光分為很多種。

    主光能渲染畫面效果氣氛,塑造人物形象,達到造型美的要求;同時主光能造成主要的陰影,表現出外部形態、表面結構和質感。主光可以實際上或者表面上來自局部光源(比如透過窗戶的晝夜、陽光、燈光等)或者來自一個不具體的但是能接受的發光體。面光的作用與側光一樣,是消滅畫面中照射不到的死角,取得正面的全面照度,同時和別的光混合運用,調整光比,減少或增大亮度反差,使人物面部的陰影得到較好的質感表現。亮度反差大可以形成一些夜景等效果;反差小位置低又可使較瘦的人面部顯得豐滿,還可消除一些老人面部的皺紋。

    輔助光:也稱為補助光、副光。它是一種無陰影的軟光,用來調整光比,減弱主光投射的粗糙的陰影(減低光亮部分與陰影部分的反差比)和表達出陰暗面的細部。理想的情況是,副光最好不改變曝光,或者造成雜亂的陰影,或者破壞主光的效果。此外,副光應與所有燈光一樣,應能在單獨打開時,不會造成妨礙畫面的陰影或造型,強烈的副光經常用來彌補缺陷掩飾主光位置不當所造成的醜陋或不適當的造型。副光在畫面中還起到修飾作用,在主光和全光的基礎上進行修飾,加工突出被攝體的全部或部分的表面結構、立體和空間。在階調配置上,他的主要作用在於,加強大畫面中的亮度間隔及豐富畫面層次,在彩色中,副光是彩色平衡的主要手段。

    修飾光就是原來主光、副光、逆光等基本光種確定後,有了一個基本的光調效果,但由於人物、服裝、道具的性質、顏色、形狀不同,還需要一些補助的光,在不影響基本調子的基礎上突出一下服飾和道具的特徵,這種光稱為修飾光。眼神光就是通過反射關係,在人物眼睛的瞳孔上造成一個光斑,使得人物神采奕奕,感情逼真。因為主持人有神無神在於目。有了眼睛,才能表現出形象的神態感,所以眼神光是非常重要的。正側光在人物面部形成75%:25%的明暗分配比例,較理想的表現出人物面部的立體形態和角度。人物較瘦可降低高度,減少燈位角度,向攝像機靠近,使兩額都得到較豐富的表現;人物面部較平,可增大角度,使面部輪廓和立體層次增強。通過角度調整可以彌補一些拍攝對象的生理欠缺。

    側光使人物面部形成明暗各半的亮度,突出勾畫人物前額、鼻樑和唇部的輪廓線條,造成明顯光斑,使人物面部立體形態表現得很強烈,給人以深沉、堅毅、有力的感覺。在新聞照明中常在工廠對工人布這種光。

    逆光和攝像機處於相對方向,從背面照射到被攝對像身上,這樣就能夠把前景的人物和背景分開來,烘托出人物頭、肩部,勾畫輪廓線條,突出主體與背景之間的空間深度,使人物顯得有生氣,不呆板,畫面很透亮。尤其在近、特寫鏡頭時,可在光部呈現一種光暈,增加形象美。因此在拍攝物體尤其是人物時基本上少不了逆光。逆頂光主要烘托人物頭部頸和肩部,勾畫出人物的立體輪廓,具有立體感,與背景分隔開,具有空間感。如果人物少側向側逆光方向,可在人物前額,面頰上形成鮮明光斑,造成強烈的陽光效果。當人物連續轉動與攝像機成了90度,它又可作為主要光種來突出面部的立體線條,光比運用合適,可給人以剛毅堅強的感覺。

    背景光就是佈景光線處理的綜合(即背景全光-環境和天片、主光、裝飾光、輪廓光四種光線)。

    環境光的主要任務是表現出時間、地點和特定氣氛、烘托人物活動。背景的階調和色調對於人物起烘托作用,特別是在人物近景和特寫中,佈景的背景作用以退為其次,而在光調的背景上描繪前景而人物的作用卻突現了出來。燈具設置為冷光燈具:新聞和訪談節目燈具採用國際最先進的三基色冷光燈,功率低、色溫穩定。

    貝斯特聽著美杜莎講解的這拍電影的燈光效果,不禁嘖嘖稱奇,想不到電影中也有如此博大精深的學術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