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文 / 玉寒雨
兩日後,司馬凌玉帶著三姐為她準備的皇太后的壽禮進宮面聖。
司馬凌玉穿著一身紫色的華美衣衫,腰間一塊精緻的翡翠掛鏈,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價值連城。她的肩頭縫著一塊黃色的鷹狀錦緞,格外引人注意,這是皇親國戚的身份象徵,其他人,哪怕官位再高也不得用鷹狀來做任何裝飾。
阿越打扮成書僮跟班的模樣,走在司馬凌玉身後不遠處。皇宮深院不許佩戴兵器,但阿越的武器都秘密地藏在腰間,一把上好的軟劍和一些細小的銀針,巧妙地埋在他的腰帶裡。宮門的侍衛根本查不出來。
前面由一個小太監帶路,後面跟著阿越還有兩個壯丁,抬著給皇太后進獻的壽禮。
皇宮富麗堂皇,比起敦親王府大了不知多少倍,司馬凌玉卻無心欣賞,身後的阿越也很警惕,無論在何時何地,他的中心任務就是保護主子的安全,不惜一切代價。
司馬凌玉的心情有些低落,進宮前,他收到一封均離帶來的司馬凌雲的親筆信,信中只有一句問話,「你,可還是姐姐原來的玉兒?」
司馬凌玉知道雲姐姐肯定是也聽到了京城裡的傳聞,她很想到雲姐姐面前,親口告訴她,這些天她無時無刻不想著她,可是一是時間不許,二是心裡對那晚與柳香怡的那個吻,也很有些說不清的情緒。當時並沒有任何人在場,用不著作給任何人看,可是她還是吻了她。
那麼,這樣,她還是雲姐姐原來的玉兒嗎?她也親筆匆匆給雲姐姐寫了張字條,「姐姐信我,見面詳談。」等賀完皇太后的壽宴,要盡快去向雲姐姐解釋清楚。
想到柳香怡,司馬凌玉的眉頭皺得更緊,她終是辜負了她!她還清楚地記得兩日前那晚,柳香怡面對她的問話,那麼喜悅又那麼羞澀,她是以為她會帶她走,沒想到她又說,會給她足夠的錢,要她自己去開始新的生活。
柳香怡淚眼婆娑的問她為什麼不要她,是不是嫌她身在青樓?這要司馬凌玉如何回答呢,她心裡說,在青樓的柳香怡,比起好多其他女子都要優秀,她司馬凌玉才不在乎她是否出身青樓。可是,她的心裡是早已有了雲姐姐的啊,她不可以辜負雲姐姐,況且柳香怡也並不知道她本是女子。
於是,司馬凌玉只是說,「我們遇到的時間,不對!」她不能明知道自己承諾不起,還要讓她抱有希望。柳香怡聽到她的回答,哭著又笑了,原來一切都是她一廂情願的。她拒絕了司馬凌玉慷慨的施捨——「替她贖身」。司馬凌玉原本也只是認為一切都只是逢場作戲,可是,誰能告訴她,為什麼她看到柳香怡黯然流淚的樣子,心會很痛?
司馬凌玉一路若有所思,直到前面帶路的小太監突然停下,司馬凌玉由於想著心事,沒有注意小太監突然站住,差點撞在他身上。
小太監向對面的人跪了下去,「奴才叩見長公主!」
只見一個衣衫華美的女子站在離司馬凌玉不到一丈遠,此女子相貌上佳,但據司馬凌玉目測,年紀大概已及桃李,可是頭髮卻沒有上梳,很顯然仍是待字閨中。長公主?莫非此人就是當今皇上的姐姐?
還沒等司馬凌玉開口,對面的女子先發制人,「你是何人,見了本公主,為何不跪?」
小太監忙回到,「長公主,這位是敦親王之子,特來賀皇太后的壽宴。您沒看到貝勒爺肩上的鷹標?」
司馬凌玉注意到,雖然小太監見了長公主是行了跪拜大禮,但回話的語氣,並不恭敬。
長公主沒再說什麼,只是盯著司馬凌玉看。她的身上倒沒有什麼鷹標,但是眼睛卻如鷹一般敏銳,看得司馬凌玉好不自在。
她曾聽人說過,這位長公主小時乖巧伶俐,但長到十幾歲,竟得了怪病,性情大變,有時癡傻,有時瘋癲,甚至連皇太后都敢頂撞。沒人知道為什麼長公主突然就變成這樣,只是從那以後,她失去了皇太后的寵愛,雖和皇上都為皇太后親生,但是待遇卻千差萬別。皇太后和皇上一心想將她和親到邊疆外族,沒想她卻幾次偷跑回了宮。這讓皇家顏面盡失,也惹怒了皇太后,下令因長公主病情嚴重,除非特許,否則長公主不得踏進她的延壽宮,亦不可出皇宮半步。
司馬凌玉拱手附身,剛要開口說話,沒想到這長公主卻跑開了。
小太監見狀,搖了搖頭,「貝勒爺,您別見怪。宮裡人早就習慣了長公主的脾氣,皇上皇太后也都交待過,禮儀待遇都按長公主位份走,但實際上已經沒人在意她了。她已經好幾年都沒有見過皇上和皇太后了。」
司馬凌玉聞言,心下生出一絲憐憫,更多的是疑惑。剛才那雙鷹一樣的眼睛,讓她過目不忘。
說話間已來到延壽宮外,按規矩要先拜見皇太后,然後再參加晚宴。聽回報的人說,皇太后正在偏殿禮佛,讓貝勒爺在正殿稍候,阿越則在殿門口等著。
司馬凌玉被請入內,由宮女太監奉茶侍候著,心想皇太后居然還每日吃齋念佛、捻香供奉?怕是壞事做得太多,不得不抱佛腳吧!當年皇太后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當上皇帝,排除異己,害了不少人。
過了差不多半刻鐘,皇太后從正殿內間走了出來,走上主位。司馬凌玉趕緊起身,走至殿中央,拂袖,雙膝跪地,俯身叩首,「玉兒參見皇太后,恭祝皇太后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特此送上薄禮,望皇太后笑納!」
司馬凌玉的三姐幫她準備了一幅純手工繡的巨幅的「千壽圖」,長十米寬七米,全部展開,剛好可以掛在皇太后座椅後側的牆上,貴重大氣。細細觀看,每個壽字各有千秋,針腳精緻,完美無瑕。
皇太后看著這巨幅的「千壽圖」,很是高興,走上近前觀看,忍不住讚歎,「這
般精細,怕是宮裡的繡娘也沒有這樣好的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