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江南好 第135章 謀略天下(下) 文 / 基本是骨頭
章惇是不折不扣的改革派,很受哲宗的賞識,他就乘機推薦了許多志同道合的門生故吏擔任要職。為顯恩寵,哲宗基本都同意了。如今朝中大臣都清楚,想要往上爬,就得討好章相。
哲宗雖心有顧忌,但為了改革敝政,不得不倚重於他。
乘著范純仁還未到,徐誠忻將募捐籌款之事向他說了一下,以徵詢他的意見。章惇聽了大為讚賞,並承諾本人也要捐款一千兩銀子,以表心意。徐誠忻本就想讓他帶個頭,這樣一來那些大臣們估計不得不跟風了。
但一千兩銀子有點少,堂堂宰相只捐了一千兩,下面的官豈敢超過這個數。但為官者都不敢露財,免得受人非議,徐誠忻也清楚他的心思。
便說:「章大人為官清廉,這一千兩銀子已是傾囊。但為了順利募得災銀,下官有有個不情之請:將大人的一千兩銀子記為五千兩以示天下。這樣只怕會有損大人的清譽,不知章大人……」
章惇一怔,隨即明白了他的意思。暗想:只要聖上明白,下面的人再怎麼說也不礙事。這可是表忠心的機會,忙道:「有何不可,只要能籌得災銀救民於水火,本相就是受天下人唾罵,也是受之如飴。」
哲宗聽了十分欣慰,讚道:「章愛卿如此高風亮節,實是我朝楷模、國之柱石啊!」
章惇連稱不敢,隨即又開始向哲宗奏請政事。徐誠忻聽了一會,基本是一些變法內容,如果真按他所設想的實施下去國力必會大大增強。
那天在刑部大牢與徐誠忻一番長談,讓章惇對他另眼相看。所以時不時的會向他詢問,並認真聽取他的建議。三個人志趣相同,不同的只是一些方式方法和先後的秩序,再經過討論、取長補短,倒落實了許多懸而未決的決策。
聊了一會兒,范純仁終於到了。哲宗自然將話題轉移到女真人,現在內賊是誰已經清楚,哲宗終於可以將此事跟第三個人說了。
章范二人一聽大為震驚,特別是章惇,他對外一向強硬,對歲幣之事更是深惡痛絕。
章惇對著徐誠忻深深一揖,正色道:「此計絕不亞於「三分天下」的隆中對,若此事能成,徐大人居功至偉,實乃我大宋第一功臣。」
范純仁也道:「小,徐大人實是天縱奇才,我朝能得徐子,真是大宋之幸、萬民之幸啊!」
徐誠忻被他們誇得不好意思了,道:「過獎了過獎了,其實我也是瞎貓碰到了死老鼠,湊巧給遇上了。倒是那個馬植身在曹營心在漢,這樣的忠勇之士一定要好好嘉獎才是。」
哲宗連連點頭,道:「有機會就知會他一聲,就說朕明白他的心意,甚是欣慰,待事成之後必有重賞。」又轉頭對范純仁說:「范愛卿,與女真人之諸事就交於你來辦,可有什麼難處?」
范純仁在京城被閒置多年,哲宗親政後連連重用,哪有不高興的。忙道:「臣領旨,聖上將如此重任交給微臣,微臣必竭盡所能不負重托。不知聖上對此事還有什麼交待?」
「你最主要的任務就一件事:易馬。朕需要大批的良馬,建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軍隊不能再老是打敗仗了!」
范純仁點頭稱是,章惇眉頭一皺提醒道:「陛下,如今戶部虧空,賑災尚不能湊齊銀兩,這易馬之款項如何處理?」
「這事你們去問他。」哲宗指了指徐誠忻笑著說:「當初他用短短四十餘天將朕的十萬兩銀子變成了二十萬。」
章范二人大喜,忙來請教。徐誠忻笑道:「其實也並不是什麼高招,不過是做點生意罷了。若一般人做生意決不可能有此收穫,咱們的優勢在於有聖上支持,所以要賺些買馬的錢還是不難的。()」
「劾裡缽惜售良馬,但苦於沒有銀子,只得低價拋售人參等物。他要銀子做什麼,還不是想購置軍備糧草,發展武裝,用來對付遼人。我們就賣軍械給他們,一方面讓他們有實力對付遼人,另一方面將銀子賺回來。而牧民想要的是日常用品,不僅僅是茶絲瓷,什麼好賣就賣什麼,把另一部分銀子也賺回來。」
「當初我答應每月出十萬銀子收購他們的特產,但你們想想,人參、珍珠、裘皮這三樣東西哪一樣不是天然產出,得來並不容易。我估計不出三個月,他們絕無可能再湊齊十萬銀子的貨物。」
「不錯。」范純仁恍然大悟,道:「徐大人這人情賣得很值啊,呵呵。」
「不過三個月的貨也有不少,而且隨後又源源不斷地送來,放著也不是個辦法。」哲宗提醒道。
「當然不能放著不動,賺銀子全靠這些貨物了。」徐誠忻便把自己與項鍾父子商討的法子跟他們說了一遍,然後說:「我大宋百姓富庶,天下皆知,這點東西只需撒在江南各省便綽綽有餘。關鍵是來往運送的費用較大,主要的還是路經各地繳納的稅賦。北地商人常說:經過一地便要剝去一層皮。這也是這些東西不能南下的主要原因。」
「這個好辦,」哲宗馬上說:「朕立即讓三司發下文書,凡此商隊一律免稅。」
章惇也同意,道:「這樣也好,省得這些銀子落到他們手裡,也不知有多少可以歸於戶部名下。」
徐誠忻想不到哲宗這麼乾脆,來個直接免稅,估計他也是急著想銀子。這樣一來,項興泉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壟斷這個市場,這銀子賺起來不要太輕鬆。落實了這件事,徐誠忻就放心了大半,至於整頓榷場、鼓勵私人販馬等項,本來就是章惇等人想要辦的。
新榷場地選址,最後定在易州境內的廣信,這也是徐誠忻提議的。畢竟那一片是他比較熟悉的,再加上有欽差老范長期鎮守,應該不會出什麼問題。
等一切商定完畢,哲宗又拿出一道奏章,說:「這是杜中師派人送來的折子,遼人屢次催促我軍北上攻打西夏,讓朕拿個注意,這仗是打還是不打。正好今天你們都在,朕想聽聽你們的建議。」
章惇略一思考,說:「以臣之見,這仗可以打。西夏小人蛇鼠兩端,毫無信義,時而稱臣,時而攻宋。不如趁此機會一舉將其殲滅,也是為我大宋免去一個禍害。」
「不可。」范純仁忙阻止道:「聖上,我朝大戰剛止,國力空虛、兵憊民疲,禁軍又不適城外迎敵,恐得不償失。」
哲宗猶豫不決,道:「倆位愛卿說得都有道理,西夏小兒欺我太甚,不僅對宋用兵,而且也學遼人討要歲幣。朕早有心除之而後快,這次機會難得……偏偏碰上個多事之秋,心有餘而力不足啊。」突然想到徐誠忻還沒有發表意見,便對他問道:「以你之見,朕應該如何處置?」
徐誠忻早就料到遼人會來催,還好他有充分的時間來考慮此事。
「臣以為可用三把火來應付。」
「哪三把火?」眾人均好奇。
「第一把火叫『火上澆油』,陛下你想,他們打得越厲害,最得利的是誰?」
哲宗微微一笑,道:「第二把火呢?」
「第二把火叫『隔岸觀火』,當然我們不能只觀不語,動靜可以鬧大一點。該調兵的調兵,該進攻的進攻,只是能不能與敵軍、或者大部敵軍相遇那就是指揮上的事了。我軍的意思很明確,那就是:正在非常努力的向西夏進攻,只是實在因為不熟悉草原地形,主帥又常常指揮失誤,所以……」
范純仁笑道:「出工不出力。此火大妙,不僅可以應付遼人的催促,又可讓遼人誤以為宋軍兵弱,將來與之對陣,其必輕敵。那麼第三把火呢?」
「第三把火叫『趁火打劫』,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將來不管是誰佔了上風,我們都可以從中分一杯羹。」
哲宗搖頭笑道:「難怪胡人都言我南人奸詐,徐愛卿此計真名符其實配得上『奸詐』二字。哈哈……准了!」
章惇又想起一事,道:「陛下,既然大軍必須在草原耗費糧草,不如乘此機會好好練一下兵。」
「不錯。」哲宗一想起這些老是打敗仗的禁軍就頭痛,道:「讓杜中師好好練練,讓他們好好跟鐵衛營學學,不稱職的軍官讓他們直接回家,朕不養庸才。章惇,讓『二府』擬旨,措詞可以嚴厲一點,以示朕之決心。」
「陛下,」徐誠忻乘機問道:「鐵衛營的火器對遼軍有很大的殺傷力,而且士氣高漲。能不能乘此機會擴大規模,以便將來更好的對付遼軍。」
哲宗略一猶豫,對章惇道:「章愛卿,你怎麼看?」
章惇瞥了一眼哲宗,謹慎地答道:「鐵衛營雖打了勝仗,但對其獨立於兵部與樞密院,朝中一直頗多非議,陛下應謹慎決斷。」
哲宗點點頭,略一沉思對徐誠忻道:「徐愛卿與鐵衛營乃朕之親衛,朕沒有什麼不放心的。只是眾臣的意見也不能不顧,再說你又要替朕巡視地方,放手給你的部下管理可有什麼不妥?」
「陛下放心,他們都與我同生共死的兄弟,我絕對信得過他們。」
「那好,」哲宗下定決心,道:「先擴招至一萬五千人馬。待以後立了新功,再壯大鐵衛營,想來也不會有什麼人敢多嘴了。」
才增加一萬兵力,徐誠忻多少有些失望,想來哲宗還是有些不放心。也罷,總比沒有好,趕緊謝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