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純愛耽美 > 喋血乾坤

《》第七卷 一入崆峒歲月催 第九十三回 百家爭鳴 文 / 天涯蕭客

    教習婉兒公主書法的老師也是書法大家柳公權的後人柳如意。唐朝是我國書法藝術的高峰期,尤其以顏真卿、柳公權兩人最為有名,兩人有「顏筋柳骨」之美譽。

    還有草聖張旭和懷素和尚的草書,有「顛張罪素」之說,甚至連當年的太宗皇帝都是古往今來帝王書法家之中的翹楚,唐太宗一生愛書法如癡,甚至臨死之前將書聖王羲之的家傳之寶,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陪葬在自己長眠的墓中。

    柳公權天生神力,神勇鐵筆在頑石之上寫字,筆畫鋒稜鮮明,書法遒勁剛健,竟和用毛筆在普通宣紙上寫字並無二致。

    長年的刻碑生涯讓柳公權總結出來一套神秘莫測的武功招式,先是氣聚丹田,然後由任脈上行,經氣海、神闕、巨闕、膻中、天突等穴,再由天突轉入手太陰肺經,經雲門、中府、尺澤、列缺、太淵等穴,最後匯聚於拇指之端的少商穴。

    少商穴乃是人體末端之穴,是人體氣血的最後一道閘口,收集體表真氣回流到體內經脈之穴,然後由少商穴將內力傳透於筆尖,所以筆尖蘊存於無窮之力,削鐵如泥,寫之如鑿,剛勁遒猛,力道當世無敵,所以才會有柳骨傳著於世。

    柳如意雖然是名門之後,寫的一手當世無雙的好書法,但卻是樵夫打扮,滿臉橫肉,一把祖傳的鐵筆胡亂的別在腰間,渾身穿著土布衣服,穿一雙露著腳趾腳跟的破爛布鞋。

    如果在路間偶遇,便覺得他有山野村夫無異,韓全海本欲殺之,但看其有一技之長,而且看似忠厚老實之人,所以就把他留下以輔導小姐書法。

    書法的老師亦是名門之後,乃是王右丞王維之後王遠之。王維是詩畫名家,是中國田園水墨山水畫的開山鼻祖,畫作被人稱作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畫風清新雋永,餘韻徐歇。而且動靜相宜,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由於其人受家庭熏陶一生篤信佛法,所以其所作的畫作都是清淡靜謐,淡遠無窮。他常常在與少林高僧坐而論道,受高僧點化,其在內功方面也是不顯山不漏水的內功高手。

    尤其是內功定力方面無人能及,晚年隱居於鍾南山中,面對石壁七七四十九天巋然不動,心如止水,實乃冠絕當世。

    他將自己的畢生的絕世武功和內功心法都寫入了《王氏戒訓》中,由王家後人歷代相傳,還有一支玄石畫筆,削鐵如泥,在硬如金剛的石墨上做畫,猶如畫筆在泥面上游舞一般,筆走龍蛇,削鐵如泥,毫不費力氣。時人稱其為丹青畫筆,此畫筆也被王家後人當做傳家之寶歷代相傳。

    但王家後人歷來恪守王維低調曠達的處事之道,從來不張揚自己的線盒身世,是以到了唐朝末年,王家已經成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普通人家了。韓全海看中了王遠之乃名門之後,而且為人低調沉穩,也是飽學之士,所以也將他保留了下來。

    不僅是琴棋書畫,韓全海對全面培養這個唐朝末代小公主也是不遺餘力。

    揚州城當時有一個「名揚天下」的裁縫叫做羅一織,此君織出來的綢布細如髮絲,而且上邊繡有翔鳳游麟等瑞獸,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此君在絲綢上繡畫之時必先喝的酩酊大醉,在睡夢中構思好圖形,醒來後不假思索,一織而就,故名羅一織。

    他所織的繚綾有詩讚歎曰:「應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前」,是說其所織的繚綾猶如天台山上的瀑布在明月下飛洩,美不勝收。

    最令人嘖嘖稱奇的事,他可以指出一種「劍布」,可以以布御劍,以柔克剛,層層裹纏於寶劍之上,寶劍卻割之不斷。使劍之人越是用力,那布便是纏的越緊,最後寶劍被牢牢纏住,只能被使布之人收了去。

    還有茶道、花藝等奇門異術的高手也是被韓全海盡數搜羅了來。而唐朝國力強盛,與漢朝並稱為「漢唐盛世」,都是我國封建王朝發展的高峰,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在美國等地至今對華人仍有唐人之稱,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唐朝也是茶道大發展時期,有詩讚美曰:「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這是說茶有著無窮的魔力,飲一口便可以是人清除倦意,精神抖擻。

    再飲可以使人神清氣爽,猶如雨後清風撲面。

    三飲可以使人看破紅塵,變成得道高人,忘卻人世間一切煩惱憂愁。

    韓全海所請的茶道老師是茶道高僧皎然的後傳法師雲贊,皎然與茶聖陸羽乃是莫逆之交,對茶道也是有著極深的研究,皎然的最厲害之處在於皎然能夠根據茶之十法炮製出七七四十九種不同毒性,不同效力,針對不同人的毒藥。

    茶之十法之一茶之源,根據茶葉的產地,年限,是否生長在背陰處等辨別茶葉。

    茶之十法之二而茶之具,就是采制、貯藏茶葉的十多種用具,分為如採茶籃、蒸茶灶、焙茶棚等。

    十法之三茶之造,就是茶葉的加工程序,分為蒸、搗、拍、焙、穿、封等程序。

    茶之十法之四茶之器,就是飲茶、煮茶的各種器皿,如風爐、茶釜、紙囊、木碾、茶碗等。

    茶之十法之五茶之煮,即煮茶的方法和水的品等,燃料最好用木炭,好茶需要用好水煮,水以山水為上,江水為中,井水為下。水有三沸,一沸如魚目微有聲,二沸如湧泉連珠,三沸如騰波鼓浪。過了三沸,水便老了,不可再飲用。

    茶之十法之六為飲茶風俗和飲茶方法,即全國各地的各異的茶道文化。

    茶之十法之七為茶之事,即與茶有關的名人軼事以及以茶為藥的藥方等等。

    茶之十法之八為茶之初,即各地名茶的產地和茶葉品質的高低,其中武夷山的雲霧茶,因產於雲纏霧繚的山頂絕欒處,飽吸天地之精華,日月之榮光,存世又極少,難以採摘,所以被視作茶之極品。

    茶之十法之九為茶之略,大道至簡,省略一切繁文縟節,追求樸質無華之茶。

    茶之十法之十為茶之圖,將茶理寄托於圖畫之中。變無形為有形,變抽像為具體,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妙用。

    而雲贊法師恪守祖師的教誨,一心推行茶道。待雲遊至南詔和大唐邊境之時被韓全海所擒獲,因在其身上搜到一本手抄本的茶經,他便被當做為小公主婉兒教授茶道之人,而得已在韓全海的毒爪下倖存。

    其實韓全海不知道的是,雲贊法師的製毒功夫已經是登峰造極,想要殺那些虜獲自己的人輕而易舉,只是向佛之人慈悲為懷,不忍心大開殺戒,所以才沒有疼下殺手。

    總之,韓全海傾盡全力,要在這個與世隔絕的世外王國之中把小公主婉兒培養成為一個面面俱到的文武天才。

    但是在他的心中,仍然有一個無法彌補的傷痛,雖然他一直不遺餘力的尋找那個被獨臂老尼搶走的小公主玲兒,絕不放棄任何一絲機會,但是她們就像一起人間蒸發了一般,一次次的找尋如同泥牛入海,沒有找到任何的蛛絲馬跡。

    本書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