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大漢雄風川軍威

正文 第一百七十章 曹操封王 文 / 小黑可可

    書接上回卻說曹操帥令北方軍和江東吳候孫權、大都督周瑜兩人帥令的江東軍在濡須口激戰了兩個多月,彼此之間損失無數!勝負各半,並沒有分出勝負!最後因為曹操擔心漢興王劉皇叔的方面,不想把這場戰役在打的曠日持久下去而那邊江東吳候孫權這段時間所損失的江東財力、物力、兵力無數也不想繼續與曹操的北方軍交戰下去!最後吳候算從長史張昭其言,令步騭往曹營求和,並且攜帶吳候孫權寫給曹操的書信!曹操見江東求和,並且打開書信觀看,但見吳候孫權的書信之上寫著,「春水方至,公宜速去」,又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這幾句話說的不卑不亢,隱約可見孫權豪爽幽默的性格。曹操看後書信,登高遠眺,但見對面將士嚴明整肅,不禁脫口歎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並且吳候孫權還許下曹操年納歲貢。曹操如今見江南急未可下,乃從之,並且跟江東使者說道:「讓你主吳候孫權先撤人馬,吾然後班師。」步騭回覆,吳候孫權見此和大都督周瑜兩個人商議之後,只留蔣欽、周泰兩個人率軍十萬鎮守濡須口,然後盡發大兵上船回秣陵。曹操見江東軍退了,便將手中四十萬大軍,各自發付原地鎮守!並且曹操仍然留下徐州大都督車騎將軍張合鎮守合淝,然後曹操班師回國都許昌。一場大戰終於落幕了!此時此刻曹操的北方軍和江東吳候孫權的江東軍兩軍講和,彼此罷戰!各守邊境!

    曹操班師回國都許昌,為了表示自己的哀痛,曹操親自扶著已經去世的跟隨了他曹操多年的軍師,一代名臣荀彧的靈柩返回許都。天子漢獻帝劉協也讓曹操要求,讓漢獻帝劉協親自出城迎接,說實話漢獻帝劉協對荀彧的印象很好,如今荀彧的去世,也讓漢獻帝劉協心裡十分難過,也是淚流不止。並追諡為敬侯。消息傳入江東吳候孫權的耳朵裡,吳候孫權修書給漢興王劉皇叔,無中生有的說道:曹公使荀彧謀害伏皇后。荀彧不從,故而自殺了。漢興王劉皇叔得書,歎道:「老賊不死,禍亂不止!」甚至漢興王劉皇叔立刻就有舉兵北方,討伐曹操的意思!後來護國公大將軍李宇也出面了,勸說漢興王劉皇叔說道:「荀彧之死,乃是曹操自斷臂綁,對我們有力,不應有恨!如今之勢,唯有沉浮隱忍!積蓄國力,恢復國力然後等天下有變之時,數路大軍同時北方討伐曹操恢復漢室才可!」漢興王劉皇叔見此,只好將此事暫且擱置!

    正所謂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卻說此時此刻曹操班師回國都許昌,武百官迎接!為曹操歌功頌德!如今的曹操貴為當今大漢朝廷的丞相大將軍,可以說是已經是富貴之際,無人可比!甚至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如今除了封王,曹操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足可以說明曹操如今的權勢,雖然曹操這段時間在漢興王劉皇叔的四弟護國公大將軍李宇的手裡,連吃敗仗連續丟失了涼州、直隸、河內、宛城等地!但是曹操畢竟是財大氣粗,家資雄厚無人可比!當今天下漢興王劉皇叔和江東吳候孫權也不能與曹*肩!並且此時此刻曹操的地位也確實是高的不行了!很多曹操手下的臣武將,都希望曹操能進一步登基為帝,執掌乾坤。能夠廢漢自立!

    最後漢獻帝劉協沒有辦法在當年年五月,復《禹貢》九州。漢獻帝劉協正式冊封丞相大將軍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於鄴城。魏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軍等百官。漢獻帝劉協還准許曹操「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大漢丞相蕭何故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具體解釋起來應該是:臣子朝拜帝王時,贊禮官不直呼其姓名,只稱官職。這是皇帝給予大臣的一種特殊禮遇。比如:本來是」大丞相曹操求見「。有了贊拜不名的恩寵之後,就只能這樣通報」大丞相求見」,而不能提曹操兩字。入朝不趨,謂入朝不急步而行。古代臣子入朝必須趨步以示恭敬,入朝不趨是皇帝對大臣的一種殊遇。劍履上殿則是說古代得到帝王特許的大臣,可以佩著劍穿著鞋上朝,被視為極大的優遇。一般人上朝(特別是三國)都要去掉佩劍,脫掉鞋子,這點可以從吳大導演的《赤壁》看出來。如今曹操可以說是已經到了富貴之際,無人能比的地步了!

    但是就是這樣曹操手下的武百官仍然還是不滿足,甚至有很多曹操手下的武百官跳出了進諫曹操說,當今大漢天下早已經名存實亡,希望曹操能夠廢漢自立,登基為帝執掌乾坤!但是無奈曹操每一次都是婉言謝絕了,廢漢自立之心!逐漸的讓曹操手下的這些臣武將都感到意外,難得曹操不想當皇帝嗎?曹操當然想當皇帝了!但是曹操看問題很遠,曹操如今是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曹操覺得還沒有到廢漢自立的最佳時機!而此時此刻曹操手下的武眾官見曹操不願廢漢自立,登基為帝執掌乾坤!也只能退一步而求其次了!曹操手下的武群臣皆議立曹操為魏王,為天下第一異姓王。尚書崔琰覺得此時此刻不應是曹操為魏王的最佳時機。而曹操手下眾武官員見此接說道:「汝獨不見荀若乎?」崔琰聞聽此言大怒說道:「時乎,時乎!會當有變,任自為之!」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事情發生,才造成了崔巖的去世!如今的崔巖為當朝尚書,尚書這個官職在戰國時亦作掌書,齊、秦均置。秦屬少府,為低級官員,在殿中主發佈書。秦及漢初與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稱」六尚」。武帝時,因系近臣,地位漸高。和御史、史書令史等都是由太史選拔。在漢宣帝時期權勢就已經很高,《漢書》蓋寬饒傳記載,擔任衛司馬的蓋寬饒向尚書投訴衛尉不合理差遣,尚書責成衛尉廢除弊端。衛尉是中二千石,僅次於三公的品秩,尚書在當時已經是有實權的職務了。《後漢書》光武帝本紀註解:《漢官儀》曰:「尚書四員,武帝置,成帝加一為五。有常侍曹尚書,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尚書,主刺史、二千石事。戶曹尚書,主人庶上書事。主客尚書,主外國四夷事。成帝加三公尚書,主斷獄事。」成帝置尚書五人,秩六百石,分掌三公曹、常侍曹、二千石曹、戶曹、主客曹,職權始重。東漢政悉歸尚書檯,各曹尚書地位更見重要,其主客尚書令至成為總攬事權的貴官。時尚書分掌各曹,官名只稱尚書,不冠以某曹名義。漢靈帝任梁鵠為選部尚書,始用曹名。魏有五曹,晉增為六曹。後尚書檯改名尚書省,曹改稱部,列曹(各部)尚書

    書遂為貴官!從這個記載之中就可以看出尚書位高權重,僅次於三公甚至在有些時候尚書的權利都要比三公大上一些!也正是因為崔巖身為尚書位高權重,所以得罪了很多曹操手下的武大臣們,如今崔巖的話剛剛說完,就有與尚書崔琰不和者,秘密的告知了魏公曹操。曹操聞聽尚書崔巖之言大怒,立刻命人收尚書崔琰下獄審問之。崔琰虎目虯髯,只是大罵曹操欺君奸賊。廷尉見此不敢隱瞞急忙告知魏公曹操,曹操大怒,見此立刻命令廷尉杖殺尚書崔琰在獄中。後人有贊曰:「清河崔琰,天性堅剛;虯髯虎目,鐵石心腸;奸邪辟易,聲節顯昂;忠於漢主,千古名揚!」可以說曹操還沒有到廢漢自立,登基為帝執掌乾坤的地步!只是一個小小的封王,就已經跳出了跟隨曹操多年的一代軍師,曹操誇讚過的吾之子房的荀彧和尚書崔巖跳出來反對,足可見曹操手下雖然有很多臣武將跟隨與曹操,但是還是有一部分是忠於大漢王朝的!

    建安二十一年夏五月,群臣表奏天子漢獻帝劉協,頌魏公曹操功德,極天際地,伊、周莫及,宜進爵為王。漢獻帝劉協,剛剛開始還拿出了列祖列宗的詔書,說不可封異姓王!但是那些曹操的臣武將能同意嗎?差一點將漢獻帝劉協身脫活剝了!最後漢獻帝劉協無奈即令鍾繇草詔,冊立丞相大將軍魏公曹操為魏王。魏公曹操見此假意上書三辭。詔三報不許,曹操乃拜命受魏王之爵,冕十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用天子車服鑾儀,出警入蹕,於鄴郡蓋魏王宮,議立世子。曹操大妻丁夫人無出。妾劉氏生子曹昂,因征張繡時死於宛城。卞氏所生四子:長曰曹丕,次曰曹彰,三曰曹植,四曰曹熊。於是黜丁夫人,而立卞氏為魏王后。第三子曹植,字子建,極聰明,舉筆成章,操欲立之為後嗣。長子曹丕,恐不得立,乃問計於中大夫賈詡。賈詡教如此如此。自是但凡曹操出征,諸子送行,曹植乃稱述功德,發言成章;惟曹丕辭父,只是流涕而拜,左右皆感傷。於是曹操疑植乖巧,誠心不及曹丕也。丕又使人買囑魏王曹操近侍,皆言長公子曹丕之德。魏王曹操欲立後嗣,躊躇不定,乃問賈詡說道:「孤王欲立後嗣,當立誰?」賈詡不答,曹操問其故,賈詡進言魏王曹操說道:「正有所思,故不能即答耳。」曹操見此問賈詡說道:「愛卿何所思?」賈詡對答魏王曹操說道:「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魏王曹操聽賈詡之言哈哈大笑,遂立長子曹丕為王世子殿下。

    而此時此刻公元二百一十六年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一年夏六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鄴城。王子皆為列侯。他名義上還為漢臣,實際上已是皇帝。七月,南匈奴單于呼廚泉來朝賀,被扣留在鄴城,曹操藉機南匈奴分為五部,選漢人為司馬加以監督。冬十月,漢獻帝又賜予魏王曹操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曹操以五官中郎曹丕為魏太子。當年十月,丞相大將軍魏國公曹操被封為魏王之事,天下皆知!天下震動,漢興王劉皇叔當日便召集護國公大將軍李宇準備拜護國公大將軍李宇為兵馬大元帥,率軍出征北上討伐魏王曹操!最後護國公大將軍李宇推脫說,時間還未成熟!此事只能作罷,但是劉備在同年,在曹操四處出擊極少勝三十餘次,殲滅曹操三萬多人!曹操北方之民,數十萬回歸漢興王劉皇叔境內!曹操震怒不已,同年江東吳候孫權率軍繼續北上,以大都督周瑜為帥,屯兵三十萬於濡須口!魏王曹操見此,只好繼續死守防線,未與漢興王劉皇叔和江東吳候孫權兩人交戰!

    而此時此刻大漢王朝的遺老遺少們,人心思動。更多的忠於大漢王朝的遺老遺少,紛紛想方設法,舉族入漢興王劉皇叔境內,護國公大將軍李宇見此,特意命其長子安東將軍李傲天率軍五萬深入曹操境內,保護那些遷入漢興王劉皇叔境內的氏族大姓!一時之間曹操人口外流十分嚴重,為此魏王曹操真怒,命令虎侯許褚和古之惡來典韋兩人率領虎豹騎四處堵截安東將軍李傲天,但無奈李傲天用兵多與其父護國公大將軍李宇相似,神龍見尾不見收,虎侯許褚和古之惡來典韋兩人率領虎豹騎一時之間四處撲空,沒有抓得到李傲天的蹤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