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大漢雄風川軍威

正文 第一百六十四章 荀彧之死 文 / 小黑可可

    書接上回卻說丞相大將軍曹操聞聽江東吳候孫權起兵來犯,徐州合肥門戶大急!一時之間曹操便急忙召集手下的武大臣們前來商議對策!最後曹操決定起兵與江東吳候孫權決戰合肥!同時聽從了軍師荀彧的計策,便命令大都督夏侯惇從汝南一線,趕奔國都許昌鎮守許昌,留大將於禁率軍鎮守陳留、派大將聘鎮守濮陽。其餘軍兵拔寨都起,並且以荀彧為軍師殺奔濡須塢來。

    而就在曹操大軍出發不久之時,荀彧便開始患病!並且病情逐漸發生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曹操得知荀彧病了,並沒有像昔日對待荀彧一樣尋寒問暖,只是將荀彧安排到了壽春養病!然後曹操便以軍情萬分緊急為理由,繼續帥令數十萬曹軍出發直奔江東吳候孫權集兵之所在一一濡須口而來!

    而此時此刻的荀彧病情逐漸加重起來!可以說荀彧與曹操是當今天下的一對有名的君臣,一個是當時的名士,一個當世的英雄。荀彧能主動投靠曹操,除了曹操能力過人之外,還一個是重用原因,就是曹操的對漢王朝的態度。當時董卓作亂,曹操能首倡義兵起兵伐董,並在各路諸侯觀望不前的時候,能夠主動出擊董卓。這些也是荀彧對曹操產生好感的原因。而曹操一見到荀彧,就馬上說出了:「吾之子房也。」並委以重任,荀彧遇見曹操,有了更大的表演舞台,他也為曹操集團的發展,立下了不朽的功業。

    甚至可以說沒有荀彧極有可能就沒有今天的曹操,我們也可以說沒有幾個人能像曹操一樣這麼對荀彧禮遇!接下來我們看看荀彧的比較大的功績。第一個,是保全兗州三城。當時曹操為報父仇,出兵討伐徐州的陶謙,山東張邈、陳宮等人聯合呂布叛亂,整個山東地區僅剩鄄城等地。荀彧在曹操大軍未到之際,和程昱等人設計保住三城,穩定了局面,保住了曹操的根基。並在山東局勢不明朗,曹操想先奪取徐州的時候,主動向曹操勸諫,勸其效仿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鞏固關中、河內的基地,而曹操也採納荀彧的意見,放棄進攻徐州的企圖。抓緊戰機,收割熟麥,儲存糧秣,積蓄實力,並最終打敗了呂布,有效控制了山東的地盤,這也為曹操後來爭霸天下打下了基礎。第二,迎奉天子,以尊王室。當時,李傕、郭汜作亂關中,漢獻帝被迫逃亡東方。當時曹操許多部下認為局勢不明朗,迎奉天子會帶來麻煩,多數人不同意迎接獻帝,理由是「山東未平,韓暹、楊奉新將天子到洛陽,北連張楊,未可卒制」可荀彧卻高屋建瓴地從大局出發,勸說曹操迎奉漢獻帝,他說「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雖有逆節,必不能為累,明矣。韓暹、楊奉其敢為害!若不時定,四方生心,後雖慮之,無及」,他從道義、戰略、人心等諸多方面分析了迎奉天子的利害,曹操最終採納了荀彧的建議,親率大軍進抵洛陽,奉迎獻帝遷都許縣。荀彧勸說曹操迎奉漢獻帝,讓曹操政治上佔據了主動權,為曹操之後進一步爭霸天下,打下了可靠的政治基礎。從另一個側面,也體現荀彧興復漢室的理念,客觀上延長了東漢王朝的壽命。第三,官渡一役,堅固軍心。當時,袁紹勢力強大、人才濟濟,許多曹操部下都認為打不過袁紹,可荀彧卻從袁紹與曹操各方面的比較,和袁紹內部人員的逐一分析,提出了袁紹必敗的理由。特別是在官渡激戰的關鍵時刻,當時兵微糧少的曹操,幾次想撤軍。而荀彧卻在關鍵時刻,向曹操進言,「公以十分居一之眾,畫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進,已半年矣。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曹操採納其建議,堅固戰鬥到底的決心。繼續堅守待機。果然,後來許攸來投,曹操用其謀,火燒烏巢,大破袁紹,為日後統一北方打下了可靠的基礎。第四,獻計伐荊,劉琮投降。平定北方後,曹操積極準備南征,他問計於荀彧,荀彧說:「今華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曹操採納荀彧的計策,果然曹操大軍出其不意地到達荊州地區,迫使劉表的幼子劉琮,望風而降,荊州不戰而定。此外,內政方面,荀彧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等大量人才,這些人都為曹操集團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並且這些人無不是一時之人傑!足可見荀彧能慧眼識人,反應了他過人的眼光,另一方面,人才的聚集也是曹操能統一北方,爭霸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荀彧後來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曹操每次出兵,荀彧都鎮守許昌處理軍政大事,他也為漢朝廷和曹操集團的穩定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然而,就當荀彧屢次為曹操作出重大貢獻的時候,成為曹操倚重的重臣時,他們卻於此時此刻開始與他的主公曹操兩個人之間產生了不可磨滅的間隙,在曹操欲進位魏公的時候,產生了重大政治分歧,最終也導致了荀彧的神秘死亡。整個事件發在建安建安十七年,當時曹操的權勢越來越大,他手下的董昭等人,就向朝廷建議曹操應當稱魏公,加九錫。親進曹操的臣子董昭自去詢問荀彧的建議。之所以要先詢問荀彧,是他們想爭取荀彧為代表的士族勢力支持,畢竟荀彧是曹操的老班底的人馬之一!再加上荀彧在很多時候說出的話,有定層度上可以代替曹操的!所以讓荀彧這個重臣挑頭幹這件事情,由他上表朝廷,會讓曹操稱魏公事情更為穩定,反對意見也就越來越少。可一向以興復漢室為己任的荀彧,聽到曹操稱魏公的事情,馬上回應董昭說道:「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明確表示了反對意見。荀彧為什麼會如此反對曹操稱魏公呢?因為他是十足的擁漢派。他認為曹操一但稱魏公,就不是當初與漢獻帝之間的君臣關係了,而是國與國的關係,有朝一日曹操沒準就會取而代之,自己當皇帝。問題是相當嚴重的,這也是與他興復漢室的理想,謬以千里。得知荀彧明確反對後,曹操很生氣,他沒想到荀彧會如此反對,由是心不能平,並開始不信任荀彧了。此時,權傾朝野的曹操,早已不是讓稱那個首倡義兵的熱血青年了,也許曹操一開始也有興復漢室的想法,但局勢的變化,漢王朝的急劇沒落,以及自己的在權力道路上的急劇膨脹,都讓他讓為漢王朝早已不重要了,不過是自己手中利用的政治工具。他認為自己功蓋寰宇,稱個魏公沒什麼了不起的,是理所當然。而荀彧如此表態,是明

    白的唱對台戲,以後自己再還想進位加爵,荀彧更是一塊絆腳石,他們之間也完全沒有當初的默契了,反而越走越遠,而且荀彧本事大,能力強,又是士族代表,日後注定是自己在權力道路上升上的最大阻礙,沒準還會到威脅自己的安全。於是,曹操開始準備處理荀彧了。

    而同年也就是此時此刻,江東吳候孫權舉兵來犯合肥,而正好此時此刻荀彧有進言曹操舉兵與江東吳候孫權交戰!所以曹操親征江東吳候孫權,也正是這樣他曹操處置荀彧的機會到了!他曹操先讓荀彧為軍師,而等荀彧到譙縣勞軍,等荀彧到達以後,曹操乘機把他留在軍中。並封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把他控制在自己身邊。之後,曹操軍至濡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今安徽壽縣),不久憂慮而死。而關於荀彧的死,史書上還有另外一種的說法是:當時曹操贈送食物給荀彧,荀彧打開食器,見器中空無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盡。還有可能是荀彧見到曹操送給自己的空食盒,自己心中自思:莫非這件事情傳到了曹公的耳朵裡,對我不滿意,故而送我個空盒子,暗示讓我自裁的意思。轉念又想,曹公平時待人,寬容豁達;言談戲笑,盡無所隱。再加上往日待我推心置腹;若是對我有不滿意的地方,必有顯露。哪能一無所示便賜我去死?左思右想不得要領,更加覺得寒氣襲人。便命侍從禁閉門窗,添炭取暖。不多時候就昏昏睡著了,從此卻再也沒有醒過來。等到侍者進室發覺,已經冰冷去世多時了。時人不知道真相,以為荀彧服毒自盡。按照今天猜測,實在是炭火攻心而亡,說白了就是煤氣中毒。荀彧到底是病亡,還自殺,目前我們已經無從考證了。但有一點可以說明,死也許是荀彧唯一的選擇了。因為荀彧先死不是*而是精神上的,他興復漢室的理想,完全被當初那個自己信任的曹操破滅了,看著曹操一步步要取漢室自立,荀彧也完全束手無策了,他陷入了空前的絕望,精神上的折磨比*的更為痛苦,那個興復大漢王朝的志向也只能化為南柯一夢,再也無法實現,而他認為他再在曹操身邊多停留一天,就會在多助紂為虐一天。他現在是不能幫曹操也不能不幫曹操,既不能背叛曹操又不能不背叛曹操,完全是進退失據,而且只有死路一條,所以不管他是憂鬱而死,還是服毒自殺,都在精神折磨後痛苦的離世。也許,他是用自己的死亡,死來告訴曹操,我絕不能贊成你這做下去,就是強烈表明自己這樣一個反對曹操竊取大漢王朝權力的態度。而就在荀彧死後的第二年,曹操就順利地當上魏公,從此一步一地走上取代漢室的道路。

    就這樣,一代名士荀彧以神秘的死亡,結束了自己的一生。而他的死,是那個時代所造成的歷史悲劇,是理想破滅帶來絕望的死亡。但他敢於堅持理想,敢於反抗現實的精神,卻是我們後人值得尊敬的。後來曹操得知荀彧去世後,大哭不止,並對屬下說:「荀令君啊!德行周備,名重天下。百十年間的賢才也沒有人能夠趕得上啊!君與我相處二十了余栽,所進奇謀最多。沒有荀令君我得不到今天啊!我失去荀令君,既喪良師,又折益友,損傷股肱!」確實在此時此刻曹操以數十萬雄兵來與江東吳候孫權決戰之時,自己一向儀仗的大臣當今名流荀彧病亡,是對曹操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甚至可以說是對曹操軍隊士氣上一個不小的打擊!我想就算是曹操想要斬殺荀彧,也自然不會讓荀彧在這麼關鍵的時刻死亡!因為這樣對全軍的士氣打擊太大,極有可能會影響到曹操於江東吳候孫權的這一場大戰!所以可以說荀彧的死,也漸漸讓曹操趕到了在戰場之上的無力!而此時此刻的曹操從心裡厭惡司馬懿,雖然讓他留在軍中聽用,但司馬懿的官職卻是極低的!並且此時此刻曹操出征並沒有將一代智者,足可於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和江東軍的大都督周瑜一決雌雄的司馬懿帶在身邊!所以荀彧的死,讓曹操十分的難過!曹操知道大戰在即,很多事情並不能急著去處理!便在軍中為荀彧出喪,然後講荀彧的屍體暫時留在了壽春等曹操凱旋而歸的時候,在做處理!並且曹操還親自祭奠了這位為自己鞠躬盡瘁二十餘年的軍師荀彧!而此時此刻曹操於孫權的這一場大戰馬上就要開始了,到底曹操最後勝負如何呢?請看下章分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