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大漢雄風川軍威

正文 第二十七章 生死一線 文 / 小黑可可

    書接上回趙雲和甘寧兩人展開大戰,這一場大戰殺得昏天黑地,這個甘寧和趙雲這場對決,真如同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一般。但甘寧的武藝畢竟不如我們的虎威公驃騎大將軍趙雲。當兩個人堪堪大戰到了七八十個回合的時候,趙雲看準時機,而此時甘寧也是一個稍不留意,趙雲的龍膽槍直奔甘寧面門扎來。甘寧見趙雲的龍膽槍咋來,急忙將自己的頭一擺,嗖的一聲趙雲的龍膽槍的槍尖貼著甘寧的耳根紮了過去。甘寧還在慶幸自己躲過了趙雲的這一槍,可他甘寧哪裡知道趙雲的龍膽槍槍纓裡暗藏五把鐵鉤,只見此時趙雲見此,急忙將手中龍膽槍一轉,前面的槍尖一翻,怒吼一聲道:「甘寧你給我下來吧!」而此時的甘寧見他趙雲的槍尖一抖,就知道此時不好,忙又急忙一擺頭,但見趙雲的龍膽槍的槍尖裡的欽鉤沒有鉤住甘寧的頭,卻把甘寧的束髮金冠給鉤住了,再見趙雲雙臂一用力就聽「卡嚓」一聲,把甘寧的束髮金寇拽了下來,甘寧的頭髮「刷拉」就散開了。而此時的甘寧亡魂皆冒,知道自己萬萬不是眼前這個趙雲的對手,心說自己能堅持一百招!可是哪裡有啊,最多不到八十個回合,自己甘寧就險些喪命了!此時此刻的甘寧冷汗都流了下來!但見甘寧一撥馬跳出圈外,此時此刻的嚇出一身冷汗都來不及擦。而此時的趙雲把馬轉回來,用龍膽槍的槍尖挑著甘寧的的柬發金冠,哈哈大笑說道:「甘寧啊甘寧!你不是要我趙雲的人頭嗎?今日怎麼了,差點丟了腦袋,讓這個束髮金冠作了你的替死鬼。給你,還給你吧!」說著把龍蛋槍一挑,把柬發金冠對著甘寧扔了過去。此時甘寧一進身把自己的束髮紫金冠接住,此時甘寧不得有心的說了一句:「這趙雲果真是好厲害啊!昔日長阪英雄之威風今日甘興霸領教了,我甘寧自歎不如也!請虎威公驃騎大將軍趙雲多多保重,我甘寧去也!」甘寧剛剛這一誇趙雲,趙雲以為甘寧認輸了,但沒有想到甘寧此時驟馬而去,江東軍的士卒也開始玩命逃生,而此時趙雲這一愣神的工夫,甘寧都已經跑出去了百米開外,趙雲見此不禁怒喝道:「好你個甘寧,竟敢當眾使詐,不要走,與我趙雲決一生死!」趙雲說完催馬掄手中龍膽槍槍直奔甘寧殺來。

    雖然甘寧*的也是寶馬良駒,但是此時甘寧還有顧及自己身後所部的江東軍將士,不得驟馬而去!甘寧見趙雲殺來,只好在此與趙雲交戰!但此時趙雲是越戰越勇,而甘寧呢?上次一敗之後,就更加是膽戰心驚,小心防守!但見趙雲是左一槍右一槍,槍槍不離甘寧的庚桑咽喉等要害位置!而甘寧呢揮舞手中點鋼槍也是盡力防守,但見這把點鋼槍上下翻飛上護其身下護其馬!這番交戰甘寧在二十幾個回合,便已經開始漸漸抵擋不住,甘寧見此知道自己所部兵馬已經去遠,並且此時甘寧也已經抵擋不住,知道在這麼打下去,自己就真的命懸一線了!但見此時甘寧一想到此便虛晃一槍趙雲見甘寧的槍來,急忙躲閃!但趙雲不知道甘寧這一招是一個虛招,假把式!而等趙雲反應過來,但見甘寧撥馬往山谷谷口就跑,趙雲見此心中大怒,怒吼一聲說道:「甘寧匹夫,你上天我就追你到凌霄殿,你下海我就追你到水晶宮.,你鑽地我就追你到閻羅府你西行我就追你到大雄寶殿,今天必要取你甘寧的項上人頭!」趙雲的一聲怒吼說完,不等劉備軍的大隊人馬過來,便驟馬舞動手中龍膽槍朝著甘寧逃下去的方向追了下去!此時此刻的趙雲怎麼了,難道是動了真怒嗎?不然也!趙雲見甘寧武藝如此高強,知道必是江東軍一員悍將!如此悍將身在江東吳候孫權處,日後必然是劉備軍的一個勁敵!可以說周瑜一個人就夠讓漢興王劉備和丞相諸葛亮、護國公大將軍李宇頭疼的了,今天若是甘寧還在,必然讓周瑜猶如虎生雙翅,日後必會在此進犯荊州,若是甘寧能夠投降那時固然最好,若是不然!趙雲確實在此時此刻動了殺機,想要根除甘寧這個後患!而此時甘寧驟馬在前面跑,趙雲驟馬在後邊就追。兩人一直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而劉備軍的大部人馬見趙雲一個匹馬單槍追甘寧而去,也不敢怠慢急忙撒開戰馬驟馬追趕趙雲而來!

    而此時甘寧和趙雲兩個人一前一後,有在此追上了甘寧所部江東軍了,甘寧見此命令所部江東軍將士即可往山谷谷口而逃,甘寧在此擺開手中點剛與趙雲的龍膽槍廝殺一團!但見此時甘寧也是別無辦法了,而此時趙雲動了殺念,所以但見趙雲手中的龍膽槍是一槍快過一槍一槍恨過一槍!而此時趙雲這條龍膽大槍在他趙雲的手裡真是如同神出鬼沒,變化無窮。而此時甘寧也是疲於應付,只有招架之功,卻無還手之力了!兩個人轉眼之間在此激戰了二十多個回合!此時的甘寧已經是兩臂酸麻,鬢角流汗了!甘寧心說,真是的一點也看不出來眼前這個如同白面書生的趙雲,會有如此大的力量!甘寧不得不佩服趙雲!而此時趙雲和甘寧兩人打著打著趙雲突然之間把馬冷不定的撥了回來,但見此時趙雲手中的龍膽大槍直奔甘寧的面門點來,趙雲此時怒吼一聲道:「錦帆賊甘寧招槍吧!」甘寧見趙雲的龍膽槍咋來,趕緊將自己手中的點剛大槍雙臂用力橫著往上一架,而就在此電光火石之際,甘寧萬萬沒有想到,但見此時那趙雲手中龍膽槍的槍招突然一變,說時遲那時快,趙雲根本沒等甘寧的的點剛槍架上自己的龍膽槍,就把後把一立,前把往下一沉,龍膽槍尖直奔甘寧的前心而來。趙雲是出了名的神槍快搶啊!趙雲的槍法,防守如泰山、攻擊入雷霆、快如閃電一般!並且槍法刁鑽,很難讓別人吃透趙雲的槍法套路!甘寧見此也是玩玩沒有想到趙雲會有這麼一招!趙雲的這一槍是他自己九探盤蛇槍的一招!這一招叫做「追命連環槍」,這是絕招,來的快,來的准,此時此刻龍膽槍冷森森三稜槍尖眼看就紮著了鎧甲。而就在此時也是甘寧他命不該絕,怎麼了甘寧的戰馬突然受盡,馬失前蹄栽了下去,幫助甘寧躲過了趙雲的這一招必殺!而此時甘寧可以說狼狽之際,冷汗都流了下來了!現在的甘寧可以說是亡魂皆冒!他沒有想到趙雲此人的槍法會是如此,當代槍王,何人能擋住趙雲之奉命!甘寧不是沒和江東名將東萊太史慈交過手,雖然也戰敗了。但是沒有今天這麼狼狽!雖然和江東軍大將軍,江東小霸王長公子孫策也交過手!甘寧確實也敗了!但是甘寧也沒有今天這般無力!但此時的甘寧也是頗有大將之風,他知道自己是在鬼門關上走了一趟的人。不能久留此地!此時甘寧單臂抓住自己的套馬韁繩,啊!的一

    一聲怒吼硬生生的將自己*的寶馬良駒提了起來!然後甘寧頭也不回驟馬而去!此時此刻的甘寧再不敢和趙雲交手了!因為甘寧知道若是自己再和趙雲打下去,這條小命可就真的沒了!剛剛開始多虧了自己*的寶馬良駒幫忙,來了一個馬失前蹄,栽了下去!要是不然甘寧根本沒有辦法躲開趙雲剛剛九探盤蛇槍法力的追命連環槍」!甘寧此時頭也不會的就跑了下去!而同時趙雲見此也是心中一緊,知道甘寧此人此時是命不該絕!但是趙雲也給繼續追啊!不過此時不一樣了,甘寧開始玩命了的跑,並且剛才虎威公驃騎大將軍趙雲遲疑的片刻,江東名將錦帆賊甘寧少說也給跑出去了兩三百米了!雖然趙雲*的寶馬良駒小白龍也是日行千里的寶馬良駒!但是甘寧*的寶馬良駒也是不遑多讓!這一下子,趙雲追趕甘寧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而此時劉備軍的大隊人馬在後僅僅追趕趙雲,生怕自己的主帥趙雲會落入甘寧的陷阱之中!而同樣前面的江東軍人馬,也是走走停停,開始等待自己的主帥甘寧,趙雲的名聲是太大了,他們怕自己的主將甘寧有不測之危險!所以他們只能是走走停停,一遍走一邊等待自己的主將錦帆賊甘寧甘興霸!甘寧此人對自己所部的江東將士非常非常的好,並且甘寧在軍中只要是答應了所部將士們的事情。甘寧是絕對不會食言的,所以甘寧在江東軍中的威望也是十分的高,這些年來甚至有些蓋過江東第一悍將周泰的趨勢!所以甘寧所部的將士都願意與甘寧同生共死!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甘寧此人用兵有方,帶兵有道!確實是當代難得的大將,是江東軍的一個頂樑柱一樣的人物!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趙雲的想法沒有錯,若是讓甘寧逃出去日後甘寧成長起來,在配合周瑜的統御全軍萬馬的能力和智慧!必然和周瑜兩人會配合的天衣無縫,必然是日後劉備軍的心腹大患!並且江東軍將士的韓不畏死,比之劉備軍也是不遑多讓的!如此精兵,在加上絕無僅有的統帥周瑜和如此悍勇的猛將錦帆賊甘寧甘興霸,必然會使得江東如虎生翼,劉備軍的荊州時刻都有可能生活在江東軍攻擊範圍之內!豈不是寢食不安嗎?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趙雲的顧慮是正確的,並且此時此刻的趙雲不僅僅是當代絕無僅有的名將和槍王,更是已經從無數次的戰火洗禮中成長起來的統帥千軍萬馬的名將了。對戰場的分析和未來的走勢有了自己的分析能力,所以趙雲確實是國士無雙了!

    言歸正傳卻說此事甘寧見到身後趙雲緊緊追趕自己,心中發了狠了!知道若是讓趙雲追上自己,他錦帆賊甘寧的這條小命就要交代在這片荊州的土地之上了!甘寧見此,更加玩命的逃了!甘寧不想死,最起碼不想死在此刻,雖然死在虎威公驃騎大將軍常勝將軍趙雲趙子龍的手裡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但是人都是有求生*的!俗語有言好死不如賴活著呢?甘寧此時放著有條生路,豈會自尋死路呢?甘寧此時見此趴著自己的寶馬良駒之上,輕聲對自己的寶馬良駒說道:「老夥計對不起了!今天讓你遭罪了!」而此時好像這匹寶馬良駒也通人性一般!竟然默默地點了點頭,甘寧見此虎目含淚,為何會如此啊!古時候的名將對自己的戰馬就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甚至有的人愛馬勝過愛自己的老婆!所以甘寧此時心中豈能好受,但見甘寧用自己的點鋼槍猶豫再三突然下手,在自己寶馬良駒的馬屁股紮了一槍!這一槍恰到好處,不深不淺!正好讓自己的寶馬良駒受驚吃疼了!但見甘寧*的寶馬良駒更加迅速,四蹄踏風一般而去!和趙雲的距離瞬間拉大了起來!此時甘寧*的寶馬良駒可是在玩命啊,屁股上可都是留著血呢?甘寧用一隻手摀住自己寶馬良駒屁股上的傷口!一隻手緊緊拽住自己寶馬良駒的韁繩,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會掉落馬下!而此時甘寧的這一招是真好使啊!但見這匹馬,的速度陡然而生,若是以前是日行千里的速度,此時此刻的速度估計要在日行一千五百里左右了!可見速度提升之快!但這一招也是很危險的,一但要是戰馬的鮮血流盡了,或者累死了!也是極有可能的事情!而甘寧到底能否逃出生天呢?請看下章分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