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大漢雄風川軍威

正文 第七十八章 李宇有不臣之心 文 / 小黑可可

    書接上回,卻說李宇親筆休書漢興王劉備,此時八百里加急,那是什麼速度啊!在我們中國的古代八百里加急那是最快的送信方式了!我記得在古代有位詩人叫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流星。平明發咸陽,暮及隴山頭」。在這裡他把驛騎比做流星。按唐政府官方規定普通驛馬要求一天行一百八十里左右,最快的則要求日馳六百里。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六天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消息,當時的傳遞速度就達到了每天五百里。並且在我們中國的古時候的件傳輸主要就是靠的是驛站,一般每隔二十里有一個驛站,一旦需要傳遞的公上註明「馬上飛遞」字樣,按規定要求每天最少三百里的速度,如遇緊急情況,可每天四百里和六百里裡,最快的也就是八百里加急了。傳遞緊急件時,每個驛站都用快馬,而且撞死人不負責,「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來表示情況緊急程度。可見李宇此時是多麼著急,將這些事情稟報給漢興王劉備了!

    正所謂所謂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我們不說江東軍的秘密準備和李宇此時兵進長安的近況,卻說此時川蜀政局內層,也發生著關於這場如今劉備軍最大的戰鬥還要不要打下去的激烈討論!這一日漢興王劉備升座成都城銀安殿之中!下面武百官朝拜已畢,官在右丞相陳宮的帥令下位於左側。此時劉備軍的高層名將盡出,此時武官則在王太子劉嬋和勇武公車騎將軍張飛的二兒子張紹兩人的帶領下位列兩邊!說實話李宇最看不上的就是張飛這個二兒子,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張紹這個人是在蜀國滅亡時候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一個人!張紹此人在川蜀政權的後期仁蜀國侍中、尚書僕射。其父親為川蜀正確的車騎將軍張飛。景耀六年,魏國大興徒眾,征西將軍鄧艾親帥大軍親臨成都城下。張紹向蜀漢後主劉嬋獻計投降曹魏!蜀漢後主劉嬋遣私署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駙馬都尉鄧良奉繼印緩,請命告誠,敬輸忠款,存亡敕賜,惟所裁之。張紹和登良與艾相遇於雒縣。鄧艾得書,大喜,即報書,遣張紹和鄧良兩人先還。後來蜀漢及歸了曹魏政權,張紹受封為列侯。

    而張飛有兩個兒子。長子張苞和二兒子張紹!長子張苞年輕英雄,有張飛之無敵之姿!歷史傳記中記載《三國誌·卷三十六·蜀書六》:張飛字翼德……長子苞,早夭。次子紹嗣,官至侍中尚書僕射。

    張苞是張飛的長子,並與關羽次子關興結義,並使用父親的家傳蛇矛為兵器,他和他父親一樣勇猛,剽悍。可惜正當風華正茂之時,卻死於腦外傷。蜀漢建興七年夏四月,諸葛亮二出祁山伐魏,攻破陰平、武都二城,又派王平、姜維、關興、張苞四將前後攻殺魏將郭淮、孫禮。魏兵大敗,郭、孫二人棄馬爬山而走。張苞望見,驟馬趕來,不期連人帶馬,跌入澗內。後軍急忙救起,頭已跌破。孔明令人送回成都養病。不多日,忽報有人自成都來,說張苞身死。孔明聞知,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眾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臥床不起。後人有詩歎曰:悍勇張苞欲建功,可憐天不助英雄!

    而張苞的子張遵為蜀漢政權的尚書,跟隨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於死守綿竹,與鄧艾決戰,他身為皇室的外戚,在劉禪任內官至尚書。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攻入蜀國,張遵在行都護衛將軍諸葛瞻麾下防守綿竹關,諸葛瞻出擊陣亡之後輔佐其子諸葛尚,諸葛尚出擊陣亡之後在與同僚黃崇、李球等人對抗鄧艾旗下鄧忠、師纂時被俘斬首。可以說張尊死的是轟轟烈烈不想他那個二叔,最後賣主求榮!貪生怕死,拱手將蜀漢政權交給了鄧艾!

    李宇來到這個亂世,是瞭解歷史走向的,所以李宇很討厭張紹這個人。曾經又一次張飛和李宇商量,想讓張紹以後接替自己的勇武公爵位!但李宇立刻出言制止了張飛!可以說這是張飛的家事,李宇本不應該管這件事情的!可是李宇特別討厭張紹這個人,所以李宇制止了張飛繼續說下去!但張飛還是很喜歡這個老兒子的。正所謂老小子大孫子,這個觀念在我們中國人心裡根深蒂固。就連勇武過人,讓敵軍膽寒的猛張飛也不能免俗!

    書歸正傳,卻說此時漢興王劉備升殿議事!此時右丞相陳宮出班說道:「稟報我王千歲。如今護國公李宇大將軍在涼州連戰連捷,近日攻克了長安古都,此時中原震動,但我軍府庫也已經空虛。若是在打下去恐怕就給用國庫的壓庫銀的一千萬兩了!我軍如今有需擴建新軍,還需要支援護國公李宇大將軍在前線的戰事,如今國庫確實是已經入不敷出了!臣陳宮有言,大王若是選擇戰,臣陳宮必將責令六部全力配合護國公李宇大將軍一戰!若是罷戰臣陳宮也會做好有功將士的封賞和陣亡將士的撫育工作!到底是戰是和,請大王明斷!」

    而就在此時戶部尚書糜竺也出班對漢興王劉備進言道:「稟報我王千歲,如今就光陣亡將士家屬的撫育金,就足足超過了兩百萬兩白銀!如今若是在打下去,國庫真的恐怕要支撐不起了。此時國庫存糧只夠李宇大將軍在打兩個月了!畢竟此次我軍前前後後所調集的部隊,再加上參戰的忠義公大司馬關羽將軍所率領的荊州軍二十五萬和勇武公車騎將軍張飛所率領的三十萬大軍,和征東將軍徐晃和兵部尚書徐庶所率領的十五萬大軍!一共出動了進八十萬兵馬!這八十萬兵馬,每天的人吃馬嚼可都是真金白銀啊!國庫從未有過如此大戰,國庫所有存銀。今年因為我們和曹*的交戰,水泥和混凝土的生意都沒有與曹*進行商貿,就是和江東軍的孫權,今年的貿易往來也只有不足八百萬兩白銀!黃金不足三萬兩!再加上大王愛民如子,我軍之賦稅始終是最低的。今年賦稅的收入只有不足一千五百萬兩,商貿所收取的稅收也不足一千兩百萬兩!而此時戰場之上,李宇大將軍金戈鐵馬,雖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連戰連捷!但此時大戰所用去的軍需糧草已經遠遠超過了預支!此時國庫是真正的入不敷出。是前所未有的空虛啊!若是這場戰鬥在打下去,國庫只能動用一千萬兩的壓庫銀了!請我王千歲三思啊!早早召回護國公李宇大將軍吧!」

    糜竺的話剛剛說完,但見劉備軍中伊籍與荊良、荊越、郭優之四人組成

    成檢察院也紛紛開口說話!此時伊籍出班說道:「稟報我王千歲,因為此戰調用大軍高達七十餘萬,造成國中空虛。右丞相陳宮只能招募新軍!這樣一來使得多處莊稼無人種植,造成了國庫糧草的收入減少了足足一成啊!在這麼打下去,大王還敢想以後的事情了嗎?」

    荊良此時也說道:「稟報大王,古語有言「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以一國之大而窮兵黷武,大起干戈,於內不平於外不和,最後必然是民生凋敝,百業凋零。所以不管為政者如果善用將,將如何善用兵,如此下去只能是國貧民弱!此時我軍雖然連戰連捷,但國庫已經空虛!臣近日得聞護國公大將軍進來還在請戰,要率軍出潼關攻打洛陽!此事主公萬萬不可啊!如今國庫已經空虛,若是動用了國庫之命脈壓庫銀!十年都不見得能夠恢復國庫的元氣啊!請大王三思而後行啊!萬萬不要,准了護國公李宇大將軍之所請啊!速速罷兵吧!」

    郭優之此時也出班請奏道:「稟報我王千歲,如今護國公李宇大將軍連戰連捷敵軍膽寒!早在李宇大將軍出征之日起,便已經愁懷詳細!和大王做了周密的安排!此時直隸之戰我軍可以說已經勝利了一大半!此時若是守軍罷戰!則給了曹*喘息之機!到那時候我軍雖可退守潼關,穩固長安古都!但奪取洛陽逐鹿中原的天賜良機豈不是白白錯過!以後若是在想奪取洛陽,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不可!請大王千歲試著想想!此時吳候孫權的江東大軍雖然未攻克合肥,但卻也牽制住了曹*大部兵力!此時的曹*被我們護國公大將軍李宇在涼州和長安等地大規模攻打之下,曹*已經是亂了陣腳了!李宇大將軍先是取得隴西大捷先後兩次全殲了曹仁所率領的涼州主力五十餘萬大軍!而我軍的兵力呢?才僅僅二十餘萬,這是什麼比例!再往後來說於禁奉曹*之令率領的七十萬大軍,更是被李宇大將軍殺的全軍覆沒,取得涼州大捷!後來李宇大將軍集中手中優勢兵力,直取長安城!先是水淹涇陽君,然後兵奪長安城!李典所率領的三十餘萬的曹軍,有變成了飛灰!這前前後後曹*可就已經損失了不下一百五十萬的兵馬!絲毫不比赤壁之戰時候小啊!並且這還是我們李宇大將軍單身發起的戰鬥!取得如此輝煌的戰果!而此時我軍一共損失多少兵馬,不過三十萬左右之數,並且還有十八萬是平東將軍馬超所借來的羌族之羌軍!而我軍只損失了不到十二萬!請問這是什麼比例,誰能告訴告訴我郭優之!此時我郭優之力挺堅持護國公李宇大將軍打下去!打破洛陽,到時候罷兵休戰!則我軍逐鹿中原之勢成也!這難道不是大王所夢寐以求之事嗎?請大王千萬不要錯失如此天賜良機。若是錯過了悔之晚矣!請大王三思啊!此時乃是我們復興大漢的關鍵所在啊!請大王決斷!」

    郭優之的話剛剛說完荊越出班說道:「稟報我王千歲,郭優之之言大錯也!據臣之所知。此時護國公李宇大將軍,先後調走了漢中刺史閻噗和改任漢中軍副都督臧霸為涼州軍區暫代司令。這些可都是沒有請示我王千歲的啊!此時臣覺得,大王給予護國公李宇大將軍軍政要務之權太過!恐怕此時李宇大將軍已經把涼州當做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此時臣以為李宇大將軍權利太過會傷害到我王千歲啊!今應立刻調回李宇大將軍,李宇大將軍若是奉命而歸,則說明李宇大將軍沒有二心!若是抗拒大王之旨意!則說明李宇大將軍有不臣之心!則我軍應該立刻斷了李宇大將軍的糧道,然後關閉陽平關和岐山關兩處關隘!然後選派重兵!把守隘口!如此方可保證我王千歲之基業啊!請我王千歲三思而後絕啊!臣所說之言乃是一片肺腑之言,乃是拳拳報國之心啊!臣雖知護國公李宇大將軍與大王乃是桃園結義的異姓兄弟!也知道李宇大將軍為我千歲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我千歲復興大漢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自古國無二君啊,護國公李宇大將軍此事已經顯露出了他的不臣之心了!若是不然,怎能不請示不匯報便委任和調動漢中刺史和漢中軍副都督還有涼州刺史,和涼州軍司令如此重職呢?大王你要小心啊!萬萬不可有婦人之人啊!若是不然悔之晚矣,必會造成塌天之大禍的啊!臣荊越冒死進言,請大王三思啊!」

    此時檢察院的荊越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啊!荊越的一番話,把滿朝的武大臣全部都驚呆了!荊越的話可以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了滿朝武大臣的深思!而此時漢興王劉備聞聽荊越之言後,竟然拍案而起!哈哈大笑不止!到底漢興王劉備心裡是怎麼想的,請看下章分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