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大漢雄風川軍威

正文 第五十九章 周瑜陰謀 文 / 小黑可可

    書接上,卻說魯肅作別了李宇和諸葛亮二人後,下船而回直奔江東而去!但魯肅卻並沒有直奔建業而是先到柴桑郡面見江東軍大都督周瑜周公瑾。周瑜得知魯肅前來,命人速速請入魯肅!魯肅進府後,先對周瑜拱手施禮,周瑜見了魯肅問道:「子敬此去荊州辦事如何?」魯肅說道:「有書在此。」說完魯肅便將書呈與周瑜,周瑜接過書看罷!立時頓足說道:「子敬有中諸葛之謀、李宇之計也!李宇名上雖說是看在子敬薄面上,實是在混賴。樊城之戰,如若沒有我軍在合肥與曹*決戰!他李宇焉能佔得半點便宜!奪取了樊城!今他說要取西涼,如何能信!誰知他李宇幾時去取西涼之地?等糧食到手之後,他不去取西涼我江東有能如之奈何?子敬啊!這等書,要他何用,子敬你真是有中了諸葛孔明之計、李宇之謀了!如今你子敬卻又與他李宇做保!你進回見主公吳候,吳候必然震怒!到時候怎能不連累足下,主公見罪如之奈何?」魯肅聞聽周瑜之言大驚,只見魯肅呆了半晌如同木雞一般,周瑜見此也不在多言!魯肅前思後想後說道:「恐他李宇和諸葛亮不會負我魯肅這忠厚之人。」周瑜聽此說道:「子敬啊!你乃是誠實忠厚之人也。但他漢興王劉備乃是不世出之梟雄也,更有諸葛亮奸猾之徒,李宇如此胸懷鬼神不測之智!他們恐不似子敬你如此心地。」魯肅聽此急問周瑜道:「若此公瑾,我當如之奈何?」周瑜聽此沉思半響說道:「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贈之情,公瑾如何能不救你?你且寬心住在柴桑數日,待江北探細的回來後,我周瑜自別有區處。」魯肅見此跼蹐不安,輾轉難眠。有人問我什麼是指囤相贈!這是一個歷史典故!指囷相贈的歷史典故出自」三國誌」。魯肅魯子敬家道殷實,存糧兩囷各有萬斤之數。周瑜在江東起兵,一無軍糧二無兵器,遂向魯肅求援。魯肅即指一囷相贈,又以另一囷做保,雇工開始為周瑜打造單刀五千口。周瑜命兵卒取來麻袋二百個,每袋裝糧食五十斤,將糧食搬回營地。為擴大招兵影響,周瑜向魯肅借得紙筆,大書「興復漢室」四字,親手貼於糧囷牆上。之後就有這個典故了。

    過了數日,細作過江直奔柴桑回報周瑜道:「回稟大都督!今李宇回軍荊州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進行各種改革!李宇先是把所有荊州的醫生集中到一起進行集中學習,並且建立了大型的醫院!並且成立了荊州醫學院和大漢醫學院二院!小的已經探明大漢第一醫學院是在川蜀,並且李宇從川蜀之中調來川蜀醫學總院副院長當世名醫華佗任荊州醫學院院長之職!李宇又命令把荊州所有鐵匠鋪集中到一起,成立荊州後勤部,打造盔甲刀槍和武侯戰車、投石車、五排弩炮等,但是後勤部因有重兵駐守,小的實在是混不進去,沒有得到李宇武侯戰車和五排弩炮還有投石車的圖紙!李宇又命令從川蜀之地調來工匠,開展了荊州的沙發廠、啤酒廠、飲料廠、棋牌廠。最重要的是他李宇在荊州開創了水泥分廠!用水泥來修建新野和樊城的城牆和箭樓!並且李宇還命令改造農業工具,李宇更是親筆所書,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此時大都督李宇的呼聲很高,非常得民心!就連水鏡先生也被李宇請出,任大漢教育總部部長!現就在荊州任職!李宇還在荊州之地,廣造招賢館招攬天下賢才!開戰大考和科舉,從內部開科取士!另外李宇又在荊州之地開創了軍校,進行軍隊將領的培訓!並且李宇還傳令招募新軍,如今荊州新近招募之軍不下五萬之數!李宇有命令從新修建上庸和新野城、樊城三地城牆!和用水泥從新修建荊州所有屬地城牆!另外小人在李宇大將軍府邸的大門上,看見一副對聯!上書能提筆安天下,下書武能單戟定乾坤!」

    周瑜聞聽細作之言大驚說道:「什麼?李宇此人有如此之才華!我一直只以為李宇只不過是一代將才,往最大了說不過是一個帥才,但今看來,九州之才!無一人能除其左也!九州之才,八州在李宇之身!其餘天下人公分一周之才,李宇此人必是我江東之心腹大患!」魯肅在旁邊聽得也是讚歎不已!其實魯肅也沒有想到李宇會有如此大的才華!魯肅見此說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此言不虛啊!真乃至理名言!李宇此人真乃不世出之大才!如生逢盛世,必然會是一代名臣!更難能可貴的是李宇能能武真乃罕見的武全才!能提筆安天下,武能單戟定乾坤!這幅對聯用在李宇身上,恰當不過!恰當不過啊!此時李宇開創荊州的沙發廠、啤酒廠、飲料廠、棋牌廠、水泥廠、後勤部、醫學院、醫院等!如同是開戰了新的荊州經濟局面,使得荊州很多無業遊民有了工作增加了收入!使得荊州的百姓的收入得到了明顯的增加!如此則荊州的收入必然會大大的增加!他李宇改進農用生產器具使得糧食產量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在荊州四處開建招賢館,招攬天下賢才!在荊州四處廣建學習,培養人才!把川蜀一年一次的大考和一年一次的科舉用在了荊州!則可做到賢不遺野!李宇招募新軍,兵力更勝往昔!就連曹*現在想取荊州都要再三考慮和衡量李宇的兵力了!李宇有從新命令修築上庸和新野城、樊城三地城牆,就等於明著告訴曹*,樊城和新野如今已經今非昔比!如同銅牆鐵壁一般,不怕你曹*來!就怕他曹*不來!李宇此人真乃大才、天才也,李宇也乃是我軍頭號大敵!怪不得無論是董卓還是曹*都對李宇又恨,又惜!公瑾啊!我江東應當效仿之,雖說沙發廠、啤酒廠、飲料廠、棋牌廠、水泥廠、後勤部等我江東無有技術也效仿不得!但集中所有鐵匠,打造兵器設計新的武器設備,我們江東還是可以做到的!集中醫生開創醫院和醫學院我們江東也可做到!開設學習,培養人才,乃是立國之重!取天下首先在於取人才啊!如今天下,科舉和大考制度,代替曾經舉孝廉的制度已經是大勢所趨!另外水泥確實是一個好東西,今我江東雖然造不出水泥,但卻可以向李宇大肆購買水泥!修築城牆啊!請大都督與我魯肅共同像吳候進言!」

    周瑜聞聽魯肅之言,也是默默的點了點頭!確實周瑜心裡也說了,李宇的每一項政策對這個時代都擁有著顯著的意義!周瑜不服輸不行啊!其實李宇要是和周瑜、魯肅等人生在一個時代,一定還不如他們!可是李宇比周瑜和魯肅多了五千年的化啊!其實李宇就是把現代的一些東西,按部就班的用在了三國的時代而已!不過這就夠周瑜和魯肅等人吃驚的了!

    />

    卻說那個細作繼續有稟報道:「稟報大都督另外今荊州境內所有城池都揚起布幡做法事,不僅如此就是川蜀之地也是如此,另外川蜀漢興王劉備國都成都城外,還修建了新墳!荊州和川蜀所有劉備軍不管大小三軍將士人盡掛孝舉哀。」周瑜聞聽此言大驚問細作道:「可知川蜀之中沒了什麼重要的人嗎?」細作回周瑜道:「回稟大都督!是漢興王劉備劉玄德沒了甘王妃,即日安排殯葬。」周瑜聞聽細作之言大喜對魯肅說道:「子敬!天助我也!天助我東吳也!吾計成矣:舉手間便可使他漢興王劉備束手就縛,荊州之地也反掌可得!」魯肅聞聽周瑜之言大喜急問周瑜道:「公瑾今計將安出?」周瑜說道:「他漢興王劉備喪妻,必將續娶。主公有一妹,極其剛勇,侍婢數百,居常帶刀,房中軍器擺列遍滿,雖男子不及也。我今立刻親筆上書主公,教人過荊州去川蜀為媒,說他漢興王劉備來入贅我江東。把他漢興王劉備賺到南徐,然後妻子不能勾得,幽囚漢興王劉備在獄中,然後我等卻使人去討荊州來換劉備。等他李宇和諸葛亮交割了荊州城池之後,我周瑜別有主意。但於子敬身上,也就無事了。」魯肅聽此大喜拜謝周瑜今日相救之恩。

    卻說周瑜親筆寫了書呈,然後命人選快船送魯肅投建業來面見吳候孫權,吳候孫權得知魯肅從荊州回來,命人速請魯肅來見!魯肅見了吳候孫權先說荊州李宇免去了一半糧草只要十五萬擔之事,然後呈上李宇和諸葛亮還有魯肅自己簽了字的書。孫權接過書看罷大怒,對魯肅斥責道:「子敬啊!子敬啊!你怎能如此的糊塗!你這樣書,孤要他有何用!今國庫空虛,你子敬不是不知道啊!今國庫之中只有存銀不足三百萬兩,糧庫之中存糧更是不足一百萬擔!今支付給李宇的荊州軍十五萬擔,我軍剩下的也就是八十萬擔左右!江東無有戰事,過個一年半載,讓我江東緩過口氣是最好,但如若曹*的北方軍從合肥南下!我江東軍必然要迎戰之,到時候糧草軍需都不濟!我江東軍如之奈何!」魯肅聽吳候孫權把話說此,心中暗暗佩服周瑜之先見之明!魯肅見此急忙拿出周瑜的親筆書信對吳候孫權說道:「今子敬有我江東軍大都督周瑜親筆書呈在此,請主公觀看!大都督在子敬臨行之前說道!如若主公能用此計,不僅債務全無,就連荊州也是反手可得。」孫權聞聽魯肅之言大喜,急忙一把從魯肅手中搶過周瑜書信,拆開觀看,只見吳候孫權一邊看著周瑜的書信一邊點頭暗喜,不過看完之後吳候孫權有愁上眉頭了!只見他孫權左右來回度步,心中尋思派誰人可去勝此重任。突然之間只見吳候孫權幡然醒悟說道:「如此大事,非我江東名士呂范呂子衡不可。」遂召呂范來至吳候府邸前來相見!有人問呂范是何許人了!呂范這個人可不簡單!呂范此人能能武!是江東為數不多的大才!如今之所以,未引起人們的重視,是因為周瑜和魯肅、張昭、張紘、孫策、甘寧、凌統、周泰、諸葛瑾等人的光輝太盛了!還有就是江東老將程普、黃蓋、韓當等人還沒有退位讓賢而已!呂范此人可是奠定孫吳集團基礎的一個關鍵人物。呂范的籍貫在豫州汝南細陽!他呂范先是孫策手下的一員幹將,參加了很多重要的戰役,並立下大大小小的功勞。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向孫策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受到採納後獲得了很好的效果。孫權對呂范甚至評價道:「昔管仲逾禮,桓公優而容之,無損於霸。今子衡身無夷吾之失,但其器械精好,舟車嚴整耳,此適足作軍容,何損於治哉?」、「呂子衡方吳漢」、「呂子衡忠篤亮直,性雖好奢,然以憂公為先,不足為損,避袁術自歸於兄,兄作大將,別領部曲,故憂兄事,乞為都督,辦護脩整,加之恪勤,與吳漢相類,故方之。」

    :「性好威儀,州民如陸遜、全琮及貴公子,皆脩敬虔肅,不敢輕脫。其居處服飾,於時奢靡,然勤事奉法,故權悅其忠,不怪其侈」、「呂范以舊臣任用,若范之越隘,得以吉終,所遇之時殊也。」從這些記載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呂范此人絕非浪得虛名之輩了!而此時孫權找呂范前來商議此事到底能不能成功呢?要知下,請看下章分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