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大漢雄風川軍威

正文 第五十八章 震動東 文 / 小黑可可

    書接上回卻說江東軍大都督周瑜和太僕魯肅副大都督呂蒙三人在江東的陸口開展了這一次與劉備軍在荊州開展的荊州會戰的戰後總結!最後周瑜肯定了諸葛亮和郭嘉兩個的計策同時,也提出了今後十年到二十年之間的江東軍戰略的整體方向!江東軍大都督周瑜建議的方針政策是從新與劉備軍建立孫劉聯盟的關係,然後在江東和荊州的長江防線上佈置上江東軍的兵力做好防禦荊州準備!這一次也是第一次江東軍大都督周瑜對荊州開始了轉攻為守的戰略部署!同時江東軍的大都督周瑜也認定了,如今的天下行事只有放棄周瑜籌劃已經得二分天下南北對立的戰略構想,然後轉變開始實行劉備軍丞相荊州大都督諸葛亮在隆中和漢興王劉備提出的三分天下鼎足之勢的路線方針!然後集中江東軍的優勢兵力對曹*的合肥城展開攻勢,試圖打開江東軍奪取徐州的大門,然後形成日後江東軍逐鹿中原的行事!在這一點上江東軍的太僕魯肅和副大都督呂蒙都表示認可和執行大都督周瑜的戰略構想!這次會議結束之後,周瑜便命令江東軍的副大都督度呂蒙駐守江東和劉備軍的荊州防線!同時身為江東軍的大都督周瑜和魯肅趕奔建業去面見吳候孫權!商談日後江東軍的整體走向!而此時的同時周瑜派人去合肥境內面見江東軍的大將軍孫策,讓孫策此時萬萬不可對合肥城內的曹*集團的張合和司馬懿兩人展開攻勢,而是命令江東軍的大將軍孫策展開專攻為守的防禦戰略,步步為營!不讓如今在合肥城內的張合和司馬懿兩個人在荊州之戰江東軍大敗而歸的形式下,對合肥城下的江東軍大將軍孫策所部江東軍兵馬有機可乘!江東軍大都督周瑜把所有問題處理完畢,便動身和太僕魯肅動身趕奔建業而去!

    而周瑜和魯肅兩個人一路之上也不是就那麼輕鬆,等周瑜這一路上開始了很多自己的對荊州劉備軍的戰略防禦的構想!周瑜先是去彭澤,然後下尋陽,而等到了桑落洲後!身為江東軍大都督的周瑜在桑落洲修築軍事營壘,築巢湖城。不過以前其實周瑜就在此處桑落洲按照八卦的原理和桑落洲形態,修建了九洲八卦陣。而此時的桑落洲的這座九洲八卦陣陣修建歷時十年左右。建安一十三年也就是公元二百零八年,周瑜就是從桑落洲出發,才有了赤壁大戰的輝煌戰績。這點可以從袁宏《東徵賦》中窺見一斑。「爾乃出桑落,會通川,背彭澤,面長泉」,這其中的「桑落」就是古桑落洲。也就是當年周瑜此練兵點將時的軍事營壘。想當年,周瑜為右都督,程普為左都督,屯兵在桑落洲。程普在桑落洲紮營的地方,後世稱之為程營。周瑜在桑落洲上修建的九洲八卦陣,規模龐大,氣勢恢宏,有包藏宇宙,吞吐萬物之機。洲與洲之間互為聯動,按照八卦原理修建而成。修繕了九洲,疏通了九條江,把水匯入大澤之中,按照八卦命名原則,命名這個大澤為雷池,這就是雷池的來歷。自此,潯陽才有九江之名。根據東晉張須元《緣江圖》記載「一:三里江,二:五州江,三:嘉靡江,四:烏土江,五:白蚌江,六:白烏江,七:(缺字)江,八:沙提江,九:廩江。參差隨水短長,或百里,或五十里,始於鄂陵,終於江口,會於桑落洲」。唐代賈耽曰「江有八洲:曰沙,曰人,曰九江,曰葛,曰象,曰烏,曰感,曰蚌,此八洲者曲折,而與江為九」。又據《元和郡縣志》記載,「尋陽縣東四十二里有巢湖故城」。而桑落洲剛好處在這個位置。這就表明,巢湖故城在桑落洲上。袁宏的《東徵賦》對這座城有過描述,「鑽靈龜以相土,橫酆鎬之制度,窮河洛之規矩。經始郛郭,築室葺宇建,金城萬稚,崇庸百堵修城以營郭,引通流而發津」。

    而此時周瑜故地重遊是有原因的,周瑜這位戰爭的天才,當代的絕頂智者在看到了劉備軍丞相荊州大都督諸葛亮的武侯八卦陣後,深受啟發!又再一次開始命人將桑落洲的九洲八卦陣重新進行了修整和改變!使得桑落洲的九洲八卦陣更加完善起來!周瑜為了能夠完善這次桑落洲的九洲八卦陣更是重新抽調了十萬人馬按照他周瑜的自己的意願進行修改,而等周瑜把這一切都安排完畢,才開始和魯肅兩個人動身直奔江東的建業去面見自己的主公吳候孫權!

    正所謂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卻說此時的建業城中吳候孫權在見到錦帆賊甘寧甘興霸後,也是大大的吃了一驚!上我們說了,吳候孫權此前還在準備在這次與劉備軍開展的荊州會戰之後便動手開始削弱江東軍大都督周瑜的手中兵權,然後再對江東軍的大將軍長公子孫策開始動手!接著便是讓江東四老將軍剩下的程普和黃蓋還有韓當三人解除兵權,告老還鄉!然後開始委任江東軍副大都督呂蒙和朱然、潘璋、陸遜、呂岱等人。這些人可都是吳候孫權自己班底的將領,吳候孫權對他們還是信心十足的!可以說諸葛亮和郭嘉兩個人的計謀太成功了讓吳候孫權直到現在還在幻想著,荊州之戰自己的江東軍會大獲全勝!可是夢想這種東西就是用來破滅的嗎?最起碼此時的吳候孫權的夢想就已經被劉備軍的荊州大都督丞相諸葛亮和左丞相郭嘉兩個人給破滅掉了!但是這一切吳候孫權此時此刻還不得而知!

    但是當江東軍的名將錦帆賊甘寧甘興霸的回來,整個建業城都震動了,錯!不是整個建業城,就是整個江東六君九九八十一州都震動了!剛開始有人稟報甘寧回來了!吳候孫權還大喜,命令身在建業城的江東眾臣一起陪同他吳候孫權出城迎接錦帆賊甘寧!原來那個時候的吳候孫權是以為江東軍的大都督周瑜已經在荊州和劉備軍的會戰之中獲勝了。然後派他甘寧回來向他吳候孫權前來報捷的!可是甘寧的回來卻證明了吳候孫權的想法多麼單純,如今的江東軍和劉備軍的荊州會戰!江東軍大敗而歸!並且當誤會孫權得知指揮這次劉備軍和江東軍進行荊州會戰的人並不是吳候孫權他們從情報裡面得知的那個劉備軍的右丞相陳宮,而是還是那個當初在漢興王劉備三顧茅廬之下才出山的臥龍先生!後來又來江東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七星台借來東南大風幫助江東軍大都督周瑜周公瑾火燒赤壁曹*百萬雄兵的臥龍先生諸葛亮!吳候孫權知道自己上當了,他這位江東的領袖!過於在荊州的問題上急於求成了,中了諸葛亮的計策。讓江東軍慘敗而歸!不過此時的吳候孫權是喜憂參半!為什麼呢?吳候孫權在後來得知江東軍的守護神一向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向披靡的大都督周瑜並沒

    有身死,而是被劉備軍的荊州大都督丞相諸葛亮送回了江東!並且諸葛亮和周瑜兩個人還在荊州達成了共識,決定重新構成江東軍和劉備軍的孫劉聯盟的關係,然後用孫劉聯盟的大軍一同與北方的曹*集團展開抗衡!可是不等吳候孫權緩過勁來,就得知江東軍的副大都督呂蒙已經在陸口帥令江東軍的三十五萬新軍動身出發直奔荊州而去!吳候孫權就是再傻的一個人,也能看出來若是江東軍副大都督呂蒙帥令的這三十五萬江東軍新軍登陸荊州的土地之後!也將是要重蹈江東軍大都督周瑜的覆轍,可以說呂蒙此戰必敗無疑!吳候孫權也知道若是自己的這三十五萬江東軍的新軍若是被諸葛亮帥令劉備軍在荊州的境內全部殲滅的話,那麼江東軍賴以生存的長江防線將會對劉備軍全面打開!而劉備軍的兵馬就可以趁虛而入,到時候江東六郡九九八十一州將不在屬於他吳候孫權的存在!到時候吳候孫權從他的父親江東猛虎孫堅手中繼任過來的基業將不復存在!而他深信不疑的周瑜的二分天下南北對立的計策,將會把他吳候孫權淘汰出三國這個亂世,然後將是他漢興王劉備和北方集團的曹*來最重完成這個二分天下。南北對立的戰略構想!

    吳候孫權見此雖然心裡慌亂但是還是命令長史張昭在江東境內開始緊急招募新軍,然後從國庫之中撥出專款準備和劉備軍議和!希望可以用錢來滿足漢興王劉備不讓江東滅亡!可以說此時此刻的吳候孫權是以最壞的方向去想去準備的!不僅如此吳候孫權還親自休書一封將此時此刻的江東軍將要面臨的形式告訴給了身在合肥城下的江東軍大將軍孫策,希望大將軍孫策可以力挽狂瀾拯救江東軍的這次危難!而此時江東軍內部的臣集團也開始紛紛向吳候孫權進言,請求吳候孫權向北方的曹*集團稱臣投降!用稱臣來換來北方的曹*集團的軍力和財力上的援助!而主戰派的江東武將也是紛紛上言請奏吳候孫權,希望吳候孫權能夠對荊州的劉備軍開始舉國之戰一雪前恥,無論如何也要在劉備軍的手中奪取荊州!兩個集團紛紛上言,讓吳候孫權忙的焦頭爛額!而此時這一切使得吳候孫權一心要見江東軍大都督周瑜和太僕魯肅兩個人,因為只有周瑜和魯肅兩個人才能在如今江東軍的如此亂局之下力挽狂瀾,保住江東!如今的江東外亂沒有平定,內亂反倒有開始了!

    而就在此時江東軍的好消息傳來了,江東軍大都督周瑜成功的在江東軍副大都督呂蒙沒有和劉備軍的荊州軍開戰的前夕阻止住了江東軍副大都督呂蒙和荊州的劉備軍交戰,然後並且江東軍的大都督周瑜成功的將江東軍副大都督呂蒙和江東軍在陸口的三十五萬新軍毫髮無損的帶回了江東!此時此刻就在江東的陸口駐紮!這個消息來到太關鍵太是時候了!這個消息可以說無疑使得此時的吳候孫權身上的壓力驟減,使得江東軍的兵力雖然在大都督周瑜和劉備軍的荊州這次會戰損失了將近二十萬兵馬,但是江東軍的兵力仍然是守成有餘!這三十五萬大軍對此時此刻的吳候和如今的江東來說真的可以說是太關鍵了!這簡直可以說是一場及時雨一樣!而此時江東軍境內的主戰派就更加活躍了,一心要和荊州境內的劉備軍在此交戰,要發動舉國之戰一雪前恥!而本身的主和派此時此刻也變得無言了!可以說如今周瑜將江東軍副大都督呂蒙的三十五萬新軍成功帶回來的消息,徹底的給江東軍內主和派和投降派潑了一盆冷水!讓他們變得安靜了下來!但是主戰派此時此刻卻開始活躍,甚至以老將軍程普和黃蓋、韓當三人為首竟然開始紛紛聯名上書請求吳候孫權對劉備軍開戰了!吳候孫權見此只好說大都督周瑜沒有回來,大將軍孫策身在合肥城下和曹*軍正在對峙,太僕魯肅也不在!副大都督呂蒙有身在陸口駐紮,防禦荊州方面的劉備軍!如今這個局面之下只有見到大都督周瑜和太僕魯肅兩個人,然後商議之後,方可以決定是不是在此對荊州境內的劉備軍展開進攻!吳候孫權這麼一說使得江東軍的主戰派也只好暫時的閉起了嘴,默默的等待著大都督周瑜和太僕魯肅兩個人!而魯肅和周瑜兩個人卻直到此時還沒有回來!這讓吳候孫權心煩意亂起來,而到底如此亂局周瑜和魯肅兩個人準備怎麼處理呢?請看下章分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