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大漢雄風川軍威

正文 二十三章 劉備立誓 文 / 小黑可可

    上說到蔡姬一共向郭嘉提了三個要求,郭嘉答應了前兩個!現在該輪到蔡姬說第三個要求了!只見此時蔡姬改變了口氣,用鳳眼看了一下郭嘉和劉備還有在場的一切益州官員!然後開始轉變口氣,用試探的口氣對郭嘉說道:「如今你輔助大王,是為再興大漢王朝,妾身不敢多言,並且引左國相大人為容,但如若他日當左國相大人輔佐大王一統河山,再興大漢王朝之時,妾身請君功成身退,與妾身廝守終身,享受田園之樂!效仿興漢之三傑留侯張良張子房的故事,隱居上林之中!不可在為俗世出仕可否?」

    這下郭嘉可為難了,他與劉備亦君亦友!如今郭嘉做夢都沒有想到蔡姬會有如此一問!不僅郭嘉如此,就是劉備和眾多益州的武大臣都震驚了!這個問題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現在最緊張的就是蔡姬的父親蔡邕了。因為無疑蔡姬引用留侯張良的故事!就是暗指以後劉備有可能會成為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之後,大肆屠殺功臣良將!畢竟漢高祖劉邦最著名的元帥!西漢的第一功臣,在西漢歷史上在垓下之戰一舉殲滅楚霸王項羽,*迫楚霸王項羽在烏江自刎的!的戰神楚王韓信!韓信可不簡單啊!那可是西漢王朝王侯將相一人全任的人物!韓信那可是響噹噹的漢初三傑之一,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韓信是公元前三世紀的軍事家、戰略家、戰術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是中*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啊。為西漢立下汗馬功勞,歷任齊王、楚王、淮陰侯等,卻也因其軍事才能引起猜忌。劉邦戰勝主要對手項羽後,韓信的勢力被一再削弱;最後,韓信由於被控謀反,被呂雉(即呂後)及蕭何騙入宮內,最後被處死於長樂宮鐘室。臨死前韓信還給後人留下了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其實這個道理怎麼能瞞得過郭嘉呢?郭嘉也明白蔡姬是讓他以後再輔助劉備完成大業之後,讓自己功成身退!其實張良的這個故事很有名,張良素來體弱多病,自從漢高祖劉邦入都關中,統一天下!定國號為漢!那個時候天下初定,他張良就知道劉邦不可能與這些功臣共同富貴,那張良多麼聰明的人,他看透了自己的主子——漢高祖劉邦!便想好了對策,對外開始托辭多病,閉門不出。隨著漢高祖劉邦皇位的漸次穩固,劉邦對那些昔日與自己同患難的兄弟和舊臣良將就矛盾就更加鋒芒!並且已經逐漸變成了漢高祖劉邦的眼中釘肉中刺了!而這個時候的張良便開始逐步從漢高祖的「帝者師」退居到「帝者賓」的地位,遵循著可有可無、時進時止的處事原則,這個時候的張良看出來了劉邦要對舊臣和良將還有那些異姓王動手了。張良果真沒有看錯在漢初劉邦翦滅異姓王的殘酷鬥爭中,張良極少參與謀劃。在西漢皇室的明爭暗鬥中,張良也恪守「疏不間親」的遺訓。張良把明哲保身進行了到底!?漢十年(公元前一百九十七年),剛剛組建的大漢王朝的朝廷之最上層出現了一場新的危機並且這個危機危及到了剛剛出生的大漢王朝。什麼危機?漢高祖劉邦有改易太子之意。當時漢高祖劉邦寵愛戚夫人,並察知呂後有異心,有代劉而王的跡象,故欲廢太子孝惠(呂後子),改立趙王如意(戚夫人子)為國儲當太子未來好承接自己的漢天子地位。朝野大臣,群起諫爭,但絲毫不能更改漢高祖劉邦初意。眼看太子位行將被剝奪,呂後遂求救於昔日漢高祖劉邦的「智囊」現如今的留侯張良。張良考慮到太子一位,事關重要,不可輕易更立,大儒叔孫通說得好:「太子天下本,本一搖天下振動。」再加上當時天下方定,漢朝統治根基還未穩固,各項制度還正在健全,只有順其現狀,無為而治,才能安定天下,穩保江山。基於這個大局,張良遂對呂後說道:口舌難保太子,「商山四皓」(皓:白,即四個白頭髮的老人,分別是東園公、甪里先生、綺裡季和夏黃公)皆八十餘,節義清高,不就漢朝爵位,匿亡山林,皇上敦聘不至,但仍然高義「四皓」。太子若卑辭固請「四皓」出山,出入宮廷以「四皓」相隨,皇上必問而知之,知之則太子位可固。事果如張良言,劉邦問知伴隨太子的「四皓」就是自己數請不來的隱士,今為太子左右,可見太子羽翼已豐,翅膀亦硬,奈何不得,從此再也不提易立太子一事。太子終得嗣位,呂後為此對張良也勳口敬重。這也就是呂後為何沒對張良下手的直接原因!?在《史記》和《漢書》中對張良幫助蕭何籌謀劃策多不記載,但亦無妨張良後期的功績。論功行封時,按級班爵,漢高祖劉邦令張良自擇齊國三萬戶為食邑,張良辭讓,謙請封始與劉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蘇沛縣),劉邦同意了,故稱張良為留侯。張良辭封的理由是:當年他韓被秦滅家敗後淪為布衣,布衣得封萬戶、位列侯,應該滿足。看到漢朝政權日益鞏固,國家大事有人籌劃,自己「為韓報仇強秦」的政治目的和「封萬戶、位列侯」的個人目標亦已達到,一生的宿願基本滿足。再加上身纏病魔,體弱多疾,又目睹彭越和韓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慘結局,聯想范蠡、種興越後的或逃或死,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哲理,懼怕既得利益的復失,更害怕韓信等人的命運落到自己身上,張良乃自請告退,摒棄人間萬事,專心修道養精,崇信黃老之學,靜居行氣,欲輕身成仙。但呂後感德張良,勸他毋自苦,張良最後還是沒有聽從呂後的勸告,仍就服人間煙火。最後張良也是官拜大司馬之後,辭官歸隱,但他張良卻是漢初三傑當中,唯一一位甚得善終的人。這也就是張良的計謀!

    蔡姬雖知父親蔡邕是大漢的忠臣,也明白郭嘉是漢興王劉備的肱骨之臣!是漢興王劉備現在乃至以後的左右臂膀!並且蔡姬也能看出來郭嘉對自己的感情絕對是真摯的!但蔡姬對劉邦的後代並沒有什麼好的看法,他怕他以後的夫君會變成昔日的韓信,死無葬身之地!蔡姬何許人也~!那是堂堂的一代才女,享譽中華上下幾千年的大才女!而現在的蔡姬也在考研這劉備!如果就因為這句話劉備就要怪罪的話,那足可以證明劉備不是一個明君!充其量也就是新的一個漢高祖劉邦而已!

    而這個時候劉備上前不等郭嘉回合,卻先笑道:「請問姬小姐,是否怕孤王劉備日後效仿高祖故事乎?」

    蔡姬對劉備偏偏施禮說道:「稟告大王

    王,臣女姬不敢!只是平生一小願而已!」

    劉備哈哈大笑說道:「孤王焉能不知姬小姐心意乎?」

    蔡姬反問劉備道:「請問大王,是想做千古一帝呢?還是萬代稱頌的聖君呢?」

    劉備不解蔡姬話中之意說道:「兩者有何區別嗎?孤王實在不解!」

    蔡姬解釋道:「千古一帝,雄才偉略足矣!如秦之始皇,祖龍嬴政!以秦之一國之力奪九鼎!破聯眾,吞六國!!真可謂秦始皇橫掃*為一代雄主但不可稱為聖君也!」

    而劉備聽後並沒有說話他覺得蔡姬把秦始皇抬的太高了!畢竟秦的滅亡是他老劉家干的!不過這個時候李宇卻上前說道:「漢雖滅秦,乃是暴秦害民,天怒人怨也!秦之始皇可為聖君!廢除王天下之制度,行中央之集權制!雖燒書坑儒但卻統一字,功在千秋!??正因如此方能書同,?度同制。改良貨幣制度,使我中華古國統一發行一種貨幣!整治交通,讓車同軌!行同倫!萬古不可滅其功!秦軍南征百越,?北擊匈奴,開發北疆,開拓西南!這真可謂是開疆拓土萬古流芳!修長城,使我中華百姓,在那個年代少遭受了多少欺辱!秦之始皇,雖暴不可毀其功!雖奢不能奪其功!可為萬古稱頌之聖君!」

    李宇的這番話無疑更是給秦始皇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不過劉備聽完李宇的這番話心裡也覺得很有道理!不僅劉備就是蔡姬也在一旁靜靜品味著李宇的這番話!李宇的這番話可以說是對秦始皇的從新定位!益州在場的全部武官員也都在從新品味著李宇對秦始皇的定位,和在思量李宇這番話的道理!

    最後是劉備打破了僵局說道:「我們不要管前人之事,但請姬小姐講講聖君!」

    蔡姬說道:「臣女觀歷史,能稱得上是聖君的!也就寥寥幾人而已!」

    劉備對蔡姬問道:「不知那幾位可稱得上是聖君呢?

    蔡姬說道:「臣女在如此之多大賢和前輩面前賣弄了!確實有些班門弄斧了,請諸位大賢和前輩不要見怪!」

    眾人皆言說道:「願聞其詳?請姬小姐賜教!」

    蔡姬說道:「我觀我中國歷史上的明君可以分四種。一奠基創業、開國換代的開國雄主!如秦始皇嬴政和我漢光武帝劉秀,我漢高祖皇帝為何不能位列明君聖主之列諸位皆知,臣女不敢造次。二或繼業守成、開創治世或盛世的盛世明君。如我大漢的漢帝劉恆和漢景帝劉啟還有漢武帝劉徹等三位聖主。三是承天命於宇廈將傾、社稷飄零的衰世,後勵精圖治、中興家國的中興之主如漢昭帝劉弗陵,漢光武帝劉秀兩位聖主!。四是.雖沒有開創國家和締造盛世也沒有中興國家,但是卻鞏固了身後的帝國的待興之主如漢武帝劉徹。眾說紛紜的「三皇五帝」當為聖君,夏商周開國之王亦為明君。自夏朝以來,可以說歷朝歷代基本上都有明君,如雲的明君,閃耀著歷史長河,他們繪畫出了中華民族一幅幅絢麗的時空色彩,造就了華夏明一次次永恆的輝煌。我言說這些古之聖君,不知眾位大賢還有何不同見解!」

    郭嘉聽此說道:「還有幾位可稱為聖君明主!」

    蔡姬說道:「請左國相見教!」

    郭嘉說道:「夏王朝的禹、啟、少康、杼、槐。」

    陳宮也接著郭嘉說道:「商王朝的:湯、仲壬、太甲、沃丁、太戊、河亶甲、祖乙、盤庚、武丁、祖庚。」

    李宇也接陳宮道:「西周王朝的: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

    劉備聽完沉思片刻說道:「今日孤王在此受教了!孤王在此勵志,必要繼往開來扶我大漢王朝之將傾,黎民之塗炭!孤王從今日起要勵精圖治!決心繼往開來做一個萬世稱頌的聖主明君!孤王決心成就萬年的基業,還請諸位賢臣良將多多佐助孤王!孤王劉備漢高祖之子孫,在此跪求各位了!」

    劉備這番話說完,立刻跪倒在地!

    李宇和郭嘉還有陳宮立刻帥眾武百官等人即可跪倒在地就連糜皇后和王雪挺著個肚子也跪在地上!

    李宇帶頭以頭觸地開口說道:「今我漢興王決心繼往開來,從建我大漢王朝!臣生遇亂世不幸也!但卻有幸遇到聖主明君!此乃三聲之大幸!臣李宇決心為我主漢興王劉備排除萬難,佐助大王評定亂世!」

    陳宮也說道:「臣遇明珠,萬死不辭!必要輔助大王,成為萬古之聖君楷模!」

    郭嘉也說道:「姬,奉孝不能接受你最後的要求,奉孝決心生為我王之臣,死為我王之鬼!姬能否接受?」

    蔡姬說道:「妾身非郭君不嫁!」

    劉備等君臣三拜之後,共同起身!

    李宇跪倒在地:「臣請令征討漢中,不勝不歸!』劉備聽後沉思片刻,劉備到底同意不同意李宇出征漢中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