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大漢雄風川軍威

正文 第十二章 張飛以武威天下,關公青龍懾諸侯 文 / 小黑可可

    第十二章張飛以武威天下,關公青龍懾諸侯!

    自劉備接應曹*而回主帳後,卻說十八路諸侯分兵駐紮洛陽城中。如今的洛陽城已經是今非昔比了。死屍遍地,血流成河,百不存一,為什麼堂堂一朝皇都會淒慘成如此呢,原來是李權、郭汜遵從董卓的命令盡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前赴長安。每百姓一隊,間軍一隊,互相拖押;死於溝壑者,不可勝數,死屍遍地。另外李權、郭汜二人荒*,看見漂亮的女人就命人壓入後賬供他二人使用,另外不加制止士兵,又縱軍士*人妻女,奪人糧食;啼哭之聲,震動天地。如有行得遲者,背後三千軍催督,軍手執白刃,毫不手軟,直接於路殺人。更可恨的,不僅光是如此董卓在臨行時刻,教士卒門諸門放火,焚燒居民房屋,並放火燒宗廟宮府。南北兩宮,火焰相接;長樂宮庭,盡為焦土。中華瑰寶,盡皆被董卓燒燬,董卓暴行,足足毀了一座中華瑰寶!另外董卓又差呂布發掘先皇及后妃陵寢,取其金寶。軍士乘勢掘官民墳塚殆盡,大發死人之才,以充軍資!血流如河。孫堅和關公分派各路士兵救滅宮中余火,屯兵城內,設帳於建章殿基上。劉備令關羽帥軍士掃除宮殿瓦礫。凡董卓所掘陵寢。盡皆掩閉。於太廟基上,草創殿屋三間,請眾諸侯立列聖神位,宰太牢祀之。祭畢,皆散。孫堅也自歸寨中!

    是夜星月交輝,乃按劍露坐,仰觀天。見紫微垣中白氣漫漫,劉備感歎道:「如今帝星不明,我大漢王朝,今朝遭劫!賊臣董卓亂國,萬民塗炭,京城一空!天下動亂,如此不知如何才可在興我大漢王朝」言訖,不覺淚下。

    這時關羽把李宇臨行前所交予的錦囊打開,交予劉備,讓劉備觀看!原來李宇的錦囊中寫了兩件事情,第一件事,不是玉璽而是希望劉備借此機會和孫堅,曹*結盟!因為李宇知道這兩個人以後一定會是一方霸主!趁早結盟,以做外援,雖然李宇也想過幫助袁紹滅了曹*,可是李宇一想不現實,曹*畢竟是當代奸雄,終究不是袁紹所能比擬的,就是如今李宇帥劉備軍團幫助袁紹,共滅曹*那麼也是不現實的!劉備看完此計,輕輕的點了點頭,他也是很贊成李宇的建議,在看另一件事情,另一事情,就傳國玉璽的歸屬問題!李宇雖然不知道大漢王朝傳國玉璽的具體位置,不過李宇還是記得三國演義裡說過,傳國玉璽是在一口井中被孫堅發現的,然後李宇就對劉備說,傳國玉璽必在洛陽,很有可能是在皇宮的一口廢棄井中。劉備不見此事還好,一見此事大驚!古代傳國玉璽,代表的不僅僅是皇帝,更是民心,民望,古代人做什麼講究名至實歸,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馳騁天下的英雄,都在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得到這塊傳國玉璽!當時劉備看罷,馬上傳令關公,張飛帥所有士兵立刻展開地毯似搜索!劉備對這塊巴掌大點的傳國玉璽,是勢在必得的!

    當夜傍晚,幾萬士卒,在洛陽皇都之中,手持東隆火把,亮子油松,把整個洛陽皇都,照的如同白天一般,就這一件事情,如果李宇在,一定會秘密派人搜索,而不是這樣的大張旗鼓的開張!劉備這樣一來不要緊,驚動了一個人,誰——被稱作江東猛虎的江東諸侯孫堅,孫台!孫台見劉備如此,雖然沒有想到劉備是在找傳國玉璽,但也猜到了一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物件!孫堅立刻命令部隊開始展開搜索!

    孫堅這一動可不好了,這一下十八路諸侯都驚動了,什麼袁紹,袁術,曹*,王匡,韓服,公孫瓚,孔融,陶謙等等可都不是傻子,在他們眼裡來看,這一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或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物件,在十八路諸侯眼裡,不牽扯自己利益什麼都好說,像今天這件事牽動了十八路諸侯各自的利益,馬上就行動起來了,你們看看,趁士氣如虹之勢,十八路諸侯皆不敢攻擊董卓所在的虎牢關,卻為了這一塊小小的玉璽全部都活動了起來!你們說說這塊傳國玉璽有多大的吸引了和魔力!

    就在這時,孫堅身傍有軍士用手一指說道:「殿南有五色毫光起於井中,」孫堅速速喚軍士點起火把,下井打撈,而就在這時劉備也找了過來,其他十八路諸侯也發現劉備和孫堅的部隊都往那一個方向行動,立刻也趕了過去。孫堅見劉備來了,搶先一步命令人打撈起一婦人屍首,而這時其他十八路諸侯也皆以趕到,劉備對玉璽是勢在必得,暗中命人傳令給關羽,做好戰鬥準備,張飛更是手持丈八蛇矛槍,站在劉備身後!以防不測!奇異的事情發生了,在井中被打撈起來的婦人失手,雖然死了幾日的光景,但其屍不爛:宮樣裝束,項下帶了一錦囊。孫堅取開看時,內有朱紅小匣,用金鎖鎖著。孫堅見十八路諸侯皆以來的,親自啟開視之,孫堅心裡也想了,如若不是十分重要的物件就交給聯軍盟主劉備或者聯軍元帥袁紹,讓他們二人自己想辦法去分,但孫堅萬萬沒有想到的事情發生了,他打開錦囊一看,這一看,嚇的孫堅面無血色,這是什麼呢!這就是一大漢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傍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有篆八字云:「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傳國寶」,為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嗣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如今孫堅得到了傳國玉璽,在見十八路諸侯皆到,他也明白這傳國玉璽已經變成了燙手的山芋,一下弄不好就有可能要了他孫堅的小命!孫堅只好小聲問程普如今怎麼可好。程普見孫堅得了傳國玉璽大喜說道:「主公此乃傳國璽也,定不可讓出。主公可知此玉是昔日卞和於荊山之下,見鳳凰棲於石上,載而進之楚王。解之,果得此玉。秦始皇二十六年,令良工琢為璽,丞相李斯親筆篆此八字於其上。二十八年,秦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風浪大作,舟將覆,秦始皇急投玉璽於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華陰,有人持此玉璽遮道,與從者曰:『持此還祖龍。』言訖不見,此璽復歸於秦。第二年,秦始皇駕崩。後來秦二

    世子嬰將玉璽獻與漢高祖。後至王莽篡政,孝元皇太后將璽打王尋、蘇獻,崩其一角,以金鑲之。光武得此寶於宜陽,傳位至今。近聞十常侍作亂,劫少帝出北邙,回宮失此寶。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處不可久留,今可不惜一戰,然後我等護著主公宜速回江東,別圖大事。」孫堅見此說道:「汝言正合吾意。可如今之事不可意氣用事,天命在我,此傳國玉璽必可回轉到我手。」從這件事情上看,孫堅此人足智多謀,他已經明白天命不代表這次傳國玉璽。孫堅拿定注意走到劉備面前跪倒在地把玉璽交給了劉備說道:「如今大漢王朝危在旦夕,我孫台,寧死不做奸臣,吾觀天下諸侯,唯有漢興王劉備可持此傳國玉璽以討國賊,今吾孫台把此傳國玉璽,送與盟主掌管!」

    還不等劉備說話,曹*在一旁也說道:「如今漢興王乃是大漢皇親,唯有漢興王劉備掌管此傳國玉璽最為妥當!」劉備見曹*也這麼說,一點也不含糊,他可看出來,此時可不是謙讓的時候,旁邊的袁紹,袁術倆兄弟可是對此傳國玉璽虎視眈眈!劉備一把接過傳國玉璽交給身邊的三弟張飛,然後扶起孫堅說道:「台將軍,孤王如今只是暫未掌管,但台將軍之忠義,必可流傳百世!」

    而此時袁術大怒說道:「軍中之事,因有聯軍元帥定奪!盟主此舉越俎代庖了!」其他諸侯本就是在觀望,今將袁術點火,其他諸侯就在旁邊推風助瀾道:「對啊!」「公路此言有理!」「吾與袁術將軍所見相同!:等等這樣的話全部說了出來!袁紹見眾人推波助瀾說道:「今興兵討賊,為國除害。傳國玉璽乃朝廷之寶,公既獲得,當對眾留於吾元帥處,漢興王雖是大漢皇親,但扔已是一藩之王,豈不是害漢興王否?候誅了董卓,復歸朝廷。」

    誰想就在此時有一人大吼一聲說道:「吾大哥,乃是當今皇叔,堂堂正正漢興王,別說我大哥此時只是暫時掌握著傳國玉璽,就是我大哥稱帝,俺看一點也不為過,爾等是不是要昌昌俺燕人張飛張翼德丈八蛇矛槍的厲害!」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劉備的三弟,桃園結義的張飛張翼德,在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的英雄!公孫瓚見此時機,拔劍在手說道:「何人敢在對此傳國玉璽有心者,吾必助玄德誅之!」曹*和孫堅兩人也站到劉備身後說道:「漢興王本是大漢皇親,暫漲傳國玉璽名至實歸!」張飛的脾氣大家是知道的,他每次犯病劉備和關公都會制止,可這次劉備心裡卻想這三弟有時候的猛撞還真是對的!

    孔融和陶謙等幾路中立諸侯見此也只好搖擺不定,他們可知道,這三路諸侯可皆是此戰董卓的英雄,並且他們的軍威他們也看到了!

    袁紹袁術,王匡也是拔劍在手有決一死戰之勢!袁紹袁術,還有其他幾路跟他們關係比較好的諸侯,也是做好戰鬥準備,激戰一觸即發!就在此時就聽一聲大吼:「吾關羽,關雲長特迎接王兄回轉營寨!今益州遭遇董卓軍團的進攻,漢興候李宇請主公立即回轉益州!如若有人阻攔,必是逆賊董卓一黨之人,我益州軍團今日必一死相像,玉石俱焚!」袁紹回頭一看,關公關爺爺帥部隊亮全隊而來,大有對殺一陣的架勢!袁紹見此只好不過袁紹並不死心說道:「吾本無心一戰,漢興王何強相*?請漢興王作速取出,免自生禍。」劉備指天為誓曰:「孤王今日果得此寶傳國玉璽!必以復興漢室江山,為宗旨,如若有違此誓天誅地滅!」劉備確實沒有反悔自己的諾言!其他諸侯見此只好勸說袁紹道:「漢興王如此說誓,想必必無私心。」其他諸侯可不想參進這趟渾水!袁紹大怒,拔所佩之劍,意思就要看戰。劉備亦拔劍曰:「汝雖為元帥,但吾乃當今皇叔,大漢漢興王劉備也!今日汝袁紹乃欺我也。」袁紹背後顏良、丑皆拔劍出鞘。堅背後程普、黃蓋、韓當亦掣刀在手。曹*身後,夏侯惇,夏侯淵,樂進,曹仁,曹洪,李典等人也隨時準備一戰,張飛手持丈八蛇矛槍攔在劉備面前,關公大刀一揮,代替軍令,幾萬士卒高唱軍歌精忠報國整齊劃一,向前開去!其他眾諸侯一齊見此大驚,這不是馬上就要看戰了,這可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啊!他們可是見過劉備軍團的戰鬥力!其他幾路諸侯立刻勸住袁紹和劉備。劉備隨即上馬,拔寨離洛陽而去。劉備本意還不想今日與天下諸侯交惡,所以趁機離去,劉備可不是怕了那廝袁紹!

    而袁紹大怒,折斷手中寶劍後說的:「吾與劉備勢不兩立也!」遂寫書一封,差心腹人連夜往荊州,送與刺史劉表,教就路上截住奪之。

    次日,人報曹*辭行,回轉沖州!袁紹令人接至寨中,會眾置酒,與曹*解悶。飲宴間,曹*歎氣說道:「吾始興大義,為國除賊。諸公既仗義而來,*之初意,欲煩本初引河內之眾,臨孟津、酸棗;諸將固守成皋,據敖倉,塞*轅、太谷,制其險要;漢興王劉備,帥益州軍團,出陽平關!公路率南陽之軍,駐丹、析,入武關,以震三輔。皆深溝高壘,勿與戰,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今遲疑不進,大失天下之望。*竊恥之!」袁紹等無言可對。既而席散,曹*見袁紹等各懷異心,料不能成事,自引軍投揚州去了。公孫瓚也辭行趕上劉備隊伍和玄德、關、張見面說的:「袁紹無能為也,久必有變。兄等且歸。不久天下必變!」遂拔寨北行。自去守地養軍。兗州太守劉岱,問東郡太守喬瑁借糧。瑁推辭不與,岱引軍突入瑁營,殺死喬瑁,盡降其眾。袁紹見眾人各自分散,就領兵拔寨,離洛陽,投關東去了。

    卻說荊州刺史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也,乃漢室宗親;幼好結納,與名士七人為友,時號「江夏八俊」。那七人:汝南陳翔,字仲麟;同郡范滂,字孟博;魯國孔昱,字世元;渤海范康,字仲真,山陽檀敷,字友;同郡張儉,字元節;南陽岑□,字公孝。劉表與此七人為友;有延平人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為輔。當時看了袁紹書,隨令蒯越、蔡瑁引兵一萬來截漢興王劉備。劉備軍方到,蒯越將陣擺開,當先出馬。劉備出馬問道:「蒯異度何故引兵截吾去路?」越曰:「剛剛收到盟軍元帥袁紹書信,命在此攔截皇叔,讓皇叔留下傳國玉璽!」劉備大怒,關公更是提馬就要出戰。那邊蔡瑁不知深淺也要站一站名動天下的關公關雲長!。就在這時山背後金鼓齊鳴、乃劉表親自引軍來

    到。劉備見劉表親職就馬上施禮說道:「景升兄何故聽袁紹之令,相*鄰郡,相害手足?」劉表還禮說道:「汝匿傳國璽,將欲反耶?」劉備說道:「吾雖有此物,但乃是代為掌管而!」劉表說道:「汝若要我聽信,需要交出兵器,方可離去!」張飛大怒說道:「汝有何力,敢小覷我軍!」這句話說得好,這又是一次劉備沒有阻止張飛莽撞!劉備心想劉表啊劉表你有點不像話了,好那咱們就開戰吧,順勢我就取了你的荊州!方欲交兵,劉表便退軍。然後劉表說道:「賢弟休要如此,我也是被*無奈,如若不如此做做樣子,袁紹那邊為兄也是吃罪不起的啊!」哦!原來是這樣!劉備明白了,剛才劉表是故意的,劉表永遠都是在諸侯之中保持中立,他既要讓袁紹知道他攔阻劉備了,有不想得罪劉備,然後撤軍讓劉備過去!但劉備到底會不會趁勢拿下荊州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