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仕途法則

《》章 節目錄 第364章 【專家的威力】 文 / 楚圖南

    每個人的人生都會遇到一些十字路口,而且他們會在這些十字路口做出不同的選擇。

    比如甘家,選擇了收穫意外的利益,並且還不想領情。比如甘子怡,為了自己所愛的男人,不惜後果的瘋狂了一把。

    而郭小洲選擇放手,一是不想甘子怡夾在家族和他中間為難;二是覺得自己在京都這個戰場像個看客,他想當主力選手,就必須先壯大自己。

    任重事件過後的兩天裡,郭小洲大半時間在醫院陪宮加力,小半時間用來收集整理專家組成員的資料。他不習慣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費日娜身上。

    在這期間,朱穎抽空來看望過宮加力。

    最近,她所在在攝制組專題攝制已經接近尾聲,下個星期就將結束攝制工作返回武江。《西海人在京都》專題節目在西海省電視台試播了幾集,獲得了超高的收視率和讚譽,而且觀眾對朱穎的評價非常高。特別是有兩期是於怡主持的情況下的對比,網絡在還不知曉於怡已經退出攝制組的情況下,聯名要求朱穎擔當這個專題的主持。

    這等於說,朱穎在來到省台,經過一段時間的低迷和迷失後,再度煥發了第二春,憑借這個專題再次走紅。

    據朱穎自己說,省台的台長已經親自給她打來表揚電話,並且許諾要為她量身打造一檔知識性娛樂性相結合的訪談節目。

    至於安瑾,則攜新片熱潮席捲整個暑期檔,影片首日票房收入七千八百萬元,名列華語影片首日票房記錄的第五位,超越米國暑期大片。

    她同時還打破了幾項記錄,作為第一次觸電的女主角,首日票房名列華語影片歷史排行榜第一;史上首日票房最年輕的女主角;史上先歌後演成績最好的女主……

    郭小洲到現在還沒有觀看這部電影,他答應過安瑾,一定要等她一起看。

    而丁小寧,自從在唐會遇到了甘子怡後,她便徹底絕望了,和左雅相比,她還存在念想,但何甘子怡相比,她連念想都消失了。雖然後來她又忍不住給郭小洲打過兩次電話,但郭小洲態度鮮明地告訴他,他已經有了女朋友,這個女朋友是甘子怡。她便再也沒有「騷擾」過郭小洲。

    宮加力入院第三天,費日娜發來郭小洲等待多日的一封郵件。

    他當即把資料存儲在u盤,然後去複印打字社拷貝成文字,回到駐京辦的客房,挑燈夜戰,開始仔細研究。

    這兩天,他看過周烽魏格文以及楊笑梅的調查資料。除了周烽的資料有些看點以外,魏格文和楊笑眉的資料完全是廢紙幾張。

    但費日娜的資料則比周烽的又細膩了幾個層次。

    首先,費日娜的資料更契合要點,整體盤點了各教授專家和任重之間間接或直接的關聯。費日娜重點篩選出潛在的三個嫌疑人。

    其中嫌疑人之一就是專家評審組組長,京都大學建築系的華和同教授。

    另外兩個一個是水利大學的博士生導師、華夏首屈一指的水利專家陳安波教授。

    第三個嫌疑人是華鐵四局集團的總工程師劉以外。

    用費日娜的話說,十二名專家中,除了這三個人和任重有間接直接的關係,其餘九人一來和任重沒有任何交集,而且這九個人的人品和學識,不允許他們在這樣的重大的國家級工程問題上暗藏私心。

    如果有問題,也應該出在這三個人身上。至於這三個專家是不是全部有問題,或者只是個體有問題。費日娜也無法給出答案。

    剩下的調查和斡旋工作需要郭小洲自己去完成。

    這三個人中間,最值得懷疑的人選是劉以外。此人的年齡是所有專家評審團中最年輕的,今年才四十一歲。

    有句老話,人就怕年輕,年輕意味著野心,意味著**,意味著向上的空間。而很多專家組專家大多處於年過花甲的半退休狀態,心態已經趨於淡定,知道捨棄、明白忍讓、看淡得失、懂得如何安定自己的心、安定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

    最關鍵的是,劉以外的妻子是任重老家的一個遠親,都姓任。

    不要說任家目前的地位,就是普通親戚,在裙帶關係歷史源遠流長的華夏,只要任重打個招呼,劉以外哪怕不下黑手,只是在評審過程中「認真」地挑三揀四,也能阻止工程的進程。

    這樣大型的國家級工程,涵蓋的評審範圍之廣,牽扯的學科和人文歷史,土地河流交通環境等等方面,要想挑毛病太容易了。許多不影響工程的小毛病若被專家放大,就會形成致命的打擊。

    如果十二名專家中有一人強烈反對,那麼這個項目申請報告會被要求打回整改,直到計劃得到專家的首肯。這樣一來,就無形中拖萎了工程計劃和進度,而且項目方還不能有任何意見。因為專家本著為工程嚴謹認真、負責的態度,你能說什麼?說他們太過認真?

    專家們根本不用動什麼歪點子,也無需承擔任何責任,只是走正常的程序,就可以把工程活活拖死。拖到西海省政府等不及,任重再放出一個消息——只要讓郭小洲靠邊站,大橋工程會順利上馬。

    翻開劉以外的履歷,很是耀眼。在他主持科研工作和施工技術工作期間,華鐵四局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6項;獲詹天祐獎5項;獲國家級工法9項,獲專利30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他先後被評為「華夏鐵路工程總公司青年科技拔尖人才」、「鐵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

    這樣的人怎麼去打動他,還要讓他「背叛」任重。無疑非常困難,甚至不可能。所用方法無非是金錢、利益、人情三類。賄賂,別說郭小洲不敢也不會,就是他敢送,劉以外也不會收。利益?他能給劉以外輸送什麼利益?他能給的,任重能給出十倍甚至更多。人情,有什麼人情比得上親情和枕頭風?

    郭小洲知道自己遭遇真正的困局了。

    他接下來翻閱另外兩名專家的資料。

    專家評審組組長,京都大學建築系的華和同教授可以說是這次公關的重中之重,他的意見往往能影響甚至左右其它專家。

    華和同,中國現代橋樑史上無法抹去的一道身影。他早年以優異成績從西南交通大學畢業後,接著攻讀碩士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後留在母校。然而,沒等他的屁股坐熱,就被省交通廳抽調到一個大型橋樑施工的工地上,開始從事純體力活的橋工段綜合作業。後來逐漸走上技術管理工作。在這個大橋施工的技術性上提出了關鍵的技術革新,從而名聲大噪,一發不可收拾。

    接下來,他先後參與了十餘座大橋的指揮建設,徹底奠定了他在橋樑界的地位。

    年約六旬後,他再度返回教育崗位,擔任京都大學的博士生導師。

    費日娜之所以把他列入懷疑對象,是因為從來和任重或者任家的人不搭邊的華和同教授,最近一個星期忽然來往密切起來。任重明裡暗裡和華和同見了三次面,每次見面時間都超過了半小時。

    這意味著任重在做他的工作,不管是否做通,兩人能見三次面,就足以證明華和同的態度。

    要知道,周烽代表項目組屢次邀請華和同吃飯,都被婉言謝絕。

    而第三個嫌疑人,水利大學的博士生導師、華夏首屈一指的水利專家陳安波教授,是任重大伯的中學同班同學。

    綜上所述,這三人中有兩個有可能給任重投人情票。專家組組長著和任重態度曖昧。

    郭小洲苦思冥想,決定暫時把突破口放在華和同身上。

    就他的判斷,在沒有摸清華和同態度之前,既不能樂觀,也不能消極。畢竟,他和任重在華和同身上,暫時還在一條起跑線上,他稍稍落後幾步。而另外的兩人,他則被拋得看不到任重的背影。

    怎麼摸清華和同的態度,很關鍵。

    但要摸清他的態度,就必須有見面的機會。現在,華和同根本不給項目組任何機會。

    他耐心的翻閱著華和同的資料,華和同的老伴是華夏某大學音樂系退休教授,唯一的一個兒子已經全部家移居海外。兩老每天的生活很有規律,早起去北海公園散步,老伴會固定去一座水波涼亭和一班京劇票友們吊吊嗓子,華和同則去湖邊看人釣魚、或者看人下象棋……

    郭小洲看到這裡,心裡已經有了定奪,明天早上去北海公園。

    當天夜晚十二點鐘,已經早早進入睡眠狀態的郭小洲忽然被一陣刺耳的手機鈴聲吵醒,他一看,是准妹夫郭耀明的電話。

    他頓時一個激靈,郭耀明這麼晚打電話進來,一定是出了什麼事情。

    接通一聽,「什麼,喬尼被抓了?為什麼?打傷村民?製藥廠涉嫌污染當地農民耕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