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純愛耽美 > 鬼城詭事

《》全部章 節 第一百一十六章 鬼門關,奈何橋 文 / 極葉

    這一夜爺爺將石女安頓好,就和張正還有趕屍匠一起出去了,石女起初不願意,可是爺爺說。:「你現在有身孕,不應該出來,不然的話,一會兒遇到了危險我們都沒有辦法保護你。」

    石女一聽確實是這樣,看著自己的漸漸地打大起來肚子,石女只能夠很無奈的歎了口氣,然後很乖巧的聽從了爺爺的話。

    於是爺爺就出去了,這一夜,鬼城豐都的夜晚很漆黑,天上根本沒有一顆星星,月亮當然也是沒有的,這就讓爺爺和張正還有趕屍匠的任務進行的十分困難。

    三人一直在鬼城之中尋找了,可是張正的羅盤好久都沒有任何的動靜,屍王一直都沒有出現。就連趕屍匠也沒有發現龍歡的痕跡。

    後來爺爺才知道,趕屍匠之所以晚點走,是因為自己要去師父的墳前取一樣東西,就是專門用來對付靈屍的法寶,原來趕屍匠的先祖們。害怕擔心後世人有用趕屍這一行業欲行不軌,將自己化作靈屍危害人間,特意留下了後手,用來對付靈屍。不然的話,這些靈屍還真的是沒有辦法對付。

    三人在城中很無聊的等待著,但是彼此間又是如此的小心,因為稍有不慎,自己就會陷入危險,當時候就真的什麼都晚了。

    突然,在後半夜的時候張正的羅盤突然之間就出現了異常,指針不斷的旋轉,最後停在西南方向的位置上。

    「西南乃是陰氣最重的地方,屍王還真的不是個省油的東西。」張正說道,然後死人就向著西南方向趕去,一路上陰風陣陣的。吹打在眾人的心頭,讓三人感到脊骨都在發麻,十分的難受。

    不一會兒,前面就出現了一座低矮的山峰,在夜色顯得異常的妖異,以至於爺爺和張正還有趕屍匠還沒有感到近前,就感到全身的汗毛都豎了起來。

    「平都山!」

    「還真會選地方,平都山還真的是個好地方,用來做墳墓最合適不過了!」趕屍匠說道。這個時候趕屍匠突然內心一動,眼睛之中充滿了不可思議的眼神。

    「好啊!龍歡竟然也在這裡,今日新仇舊恨一起算了!」趕屍匠說完就狠狠地握了握自己拳頭。表示出自己的憤怒。

    平都山!因北宋蘇軾題詩「平都天下古名山」更名。海拔287.3米,面積0.45平方公里。相傳漢代有陰長生、王方平兩人曾先後在平都山修道成仙,白日飛昇。道家就把這裡列為道都的「洞天福地」之一。至唐代,有人誤將「陰」、「王」兩姓聯綴為「陰王」,於是名山就逐步被傳說附會為「陰王」(陰間之王)所居之地,即演變成「陰曹地府」的鬼都了。並隨之陸續建起了許多與「陰曹地府」相關的寺廟殿宇。有哼哈祠、報恩殿、奈河橋、玉皇殿、百子殿、無常殿、大雄寶殿、鬼門關、黃泉路、望鄉台、天子殿、二仙樓、城隍殿、九蟒殿等30多座。山上還有蘇軾、陸游、范成大等歷代名人的碑刻題詠。

    平都山之所以成為鬼城陰氣最盛的地方,就是由於平都山的地方有太多的懸疑。有哼哈祠、報恩殿、奈河橋、玉皇殿、百子殿、無常殿、大雄寶殿、鬼門關、黃泉路、望鄉台、天子殿、二仙樓、城隍殿、九蟒殿等30多座。山上還有蘇軾、陸游、范成大等歷代名人的碑刻題詠。參觀完名山的陰世鬼都之後,人們踏過跨在兩山之間的壯觀的仿古建築鐵索吊橋——「陰陽橋」,就到了「陽間」雙桂山。這些地方白天都會讓人感到一陣陣發寒,更別提現在這樣的也晚了,估計爺爺當時一定被嚇的不輕,搞不好現在都會有心裡陰影呢。

    這是平都山的歷史來歷,但是民間的傳說卻又是一番回事兒。傳說之中平都山是一座巨大的墳墓,裡面埋葬了億萬人的屍骨,吞噬了不知道多少人的冤魂,最終就形成了這樣的情景了,據說在深夜的時候,經常可以聽見平都山上傳來陣陣的鬼叫聲,有時候還有你寫別的恐怖的聲音,更有甚者,地下不時的傳來了陣陣嘶吼之聲,就像是地下鎮壓了一個無比恐怖的怪物一樣,但是爺爺還是不相信這些,他只是覺得平都山一定是有什麼分水原因,不然的話,僅僅憑著一點冤魂就能夠造成如此大的威勢,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現在爺爺和張正還有趕屍匠三人正小心翼翼地向著平都山趕去,一路之上爺爺和張正還有趕屍匠見到了不少的小鬼,但是由於自己急著找屍王和龍歡,所以就沒有跟這些小鬼郭義不去,不然的話,爺爺就是隨便將掛在自己胸前的血泥八卦一照,就是一片的小鬼灰飛煙滅了,沒有一個能夠逃脫出去。

    在經過鬼門關的時候,爺爺的心頭一顫,同時張正和趕屍匠也感到了有什麼不正常的現象,因為周圍的陰風突然之間就大盛,就像是完全的兩個世界一樣,另一面是風平浪靜,這邊則是波濤湧起。

    鬼門關是中國神話傳說中陰曹地府的一個關隘。中國民間相傳農曆七月是「鬼月」、七月十五日(又說七月十四日)是「鬼節」。在每年的這一時候「鬼門關」就會打開。

    鬼門關是進入鬼國的必經關卡。無論是誰來到這裡都必須接受檢查,看看是否持有鬼國通行證一一路引。鬼門關是一座牌樓,上面橫書蒼勁有力的「鬼門關」三個大字。傳說是人死後到陰曹地府報到的第二座關卡。兩旁有十八個鬼王和把門小鬼把守。森嚴壁壘、銅牆鐵壁,牢不可破。無論哪個亡魂來到這裡,必遭檢查,看是否有通行證。這個通行證就是「路引」。它是人死後之魂到陰曹地府報到的憑證。在這張長三尺、寬二尺的黃紙上印有「為酆都天子閻羅大帝發給路引」和「天下人必備此引,方能到豐都地府轉世升天」,上面還蓋有「閻王爺」、「城隍爺」、「酆都縣太爺」三枚印章。凡是人死後,即燒掉它,亡魂就拿著它到鬼門關,經查驗無訛後,方能入關。

    鬼門關前為新刻的**鬼,傳說是閻羅王專門挑選的一批惡鬼來此鎮山把關的。他們對劣跡斑斑、惡性未改的亡魂野鬼盤查得格外苛刻、嚴格,不使一個矇混過關。這組石刻體現的是鬼城民俗文化的「懲惡揚善」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主旨。但是眼前的鬼門關,分別就像是一個真實的地獄入口,處處充滿著陰森森的寒氣,十分的恐怖。

    三人走著走著,就感到周圍好像都是鬼魂,這個時候爺爺將自己胸前的血泥八卦一照,就看見自己周圍的竟然不知道什麼時候都是冤魂野鬼,只不過由於眾人的身上都帶有法器,所以沒有鬼魂敢近身,不然的話,只要一靠近眾人所有的鬼魂就會煙消雲散,頃刻間就灰飛煙滅了。

    可是這個時候,爺爺和張正還有趕屍匠無意間看見了一個讓他們感到很詫異的鬼魂,不是說這個鬼魂有多麼的厲害,而是因為這個鬼魂乃是無魂道長的鬼魂,除了身體處於半透明的狀態,他就和無魂完全是一個模樣。

    這個時候,張正看見了無魂,瞬間就來氣了,直接怒氣沖沖地衝到無魂的鬼魂前,手中的魔刀一閃,一道又綠色的光芒,瞬間就顯現了,然後就看見無魂的魂魄就像是瓷器一般,瞬間就破裂了,然後就灰飛煙滅,什麼都沒有了。

    「夠日的,今天終於出了一口氣!」張正說到,然後狠狠地跺了一下自己的腳,表示自己很憤怒。

    「哎、!算了吧,人都死了,現在魂魄也被你打碎了,就不要在生氣了!『爺爺安慰道。

    說完三人繼續向前走著,沒有多久,他們就來到了一座很古老的木橋之上,木橋很窄,但是卻很長,以至於風一刮,整個橋都好像在顫抖了。

    爺爺和張正還有趕屍匠相信翼翼地看著眼前的一切,全身的神經都繃得緊緊地,因為眾人都已經感到了,這應該就是傳說之中的奈何橋。陣夾木弟。

    奈何橋,橋險窄光滑,有日游神、夜遊神日夜把守。橋下血河裡蟲蛇滿佈,波濤翻滾,腥風撲面。惡人鬼魂墮入河中,就好似《西遊記》第十回中的描寫:「銅蛇鐵狗任爭餐,永墮奈河無出路」。不由讓人想到陰間奈河的恐怖。

    民間傳說:人死後亡魂都要過奈河橋,善者有神佛護佑順利過橋,惡者被打入血河池受罪。《豐都宗教習俗調查》一書對此有過詳細的描寫:「橋分三層(或三座),善人的鬼魂可以安全通過上層的橋,善惡兼半者過中間的橋,惡人的鬼魂過下層的橋,多被鬼攔往橋下的污濁的波濤中,被銅蛇鐵狗狂咬。每年香會時,香客爭以紙錢或銅板擲入池內,並以炒米撒入池中,以為可以施給餓鬼。許多老年香客,喜歡從上走過,以為走過此橋,死後可以免去過奈河橋之苦。」由此可見,建國前一些善男信女到橋前燒香化紙,施捨錢物的虔誠,只求死後佛能護佑過奈河橋。廟裡僧尼們更是生財有道,為了撈取更多錢財,故意在青石橋面塗上桐油、蛋清,使過橋香客,尤其是老人和小腳女人行步更難,常常摔倒在橋上,人人誠惶誠恐,只好拿錢消災。

    但是這僅僅是表面之上的,之所以這樣流傳是因為奈何橋真的很危險,政府不想再發生這樣的危險,只好說奈何橋什麼什麼的,不能去,然後百姓就不會去了,於是就很少有人出事了,不然的話,只要一有人去,就會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失。

    三人此時緊張的看著眼前的一切,心中感到十分的難受,甚至有一種窒息的感覺,

    但是眾人還是要向前繼續走著,因為這些即使奈何橋在如何如何的詭異,危險,眾人為了殺掉屍王,就必須要過去,不然的話,一等到屍王出現什麼重大的變故,當時候,還真沒有人能夠對付了。

    走在橋上,風嗚嗚的吹著,眾人的心頭都像是懸著一塊巨大的石頭,十分的沉重,粗重的呼吸聲,此時顯得尤其的響亮,但是眾人再走到中間的時候,奈何橋突然之間就是一陣劇烈的搖晃著,三人險些就摔倒在地,幸好爺爺和張正還有趕屍匠早有準備,不然的話,真的掉下了橋,還真的不知道會發生了什麼樣的後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