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福妻安康

《》正文 第四十八章 銀票 文 / 雲湘

    岳書瑤押送銀子的法子還沒想出來,但這鏢局卻依舊要做生意賺錢,所以在此之前岳書瑤只能先想一些臨時的法子,例如做好保密工作、把銀票藏得更加隱秘些,或是乾脆每逢接了押送銀子的鏢,就多派幾位武藝高強的鏢師護著,以此來降低風險!

    但這些畢竟都不是長久的法子,而現階段岳書瑤最應該操心的事應該是分鏢局的展,所以岳書瑤索性暫且把如何安全押送銀子一事拋開,只讓趙杏山等人暫時少接這種危險係數較高的鏢,安心把各處的鏢局分點搞起來。

    振威鏢局的分點設在嚴家的鋪子裡後,藉著嚴家原本的名氣與人氣,倒也漸漸的吸引了一些客人,陸陸續續的接了幾筆生意,雖沒有火展起來但也不至於無人上門。初始上門的托鏢的人比較少,正好體現了岳書瑤提前節省成本的聰明之處,否則花了大本錢,但個把月卻只接了幾趟小鏢,那這個鏢局鐵定是要虧本了。

    這代送書信乃是振威鏢局的業務特色,也是當初振威鏢局轉虧為贏的根本。所以岳書瑤自然會交代分鏢局的夥計,著重向當地人推薦這一業務,以前振威鏢局用的那些敲鑼打鼓、挨家挨戶散步鏢局業務的手段,岳書瑤也都派人用上了,打算照著以前振威鏢局起步的經歷,慢慢的讓鏢局由小做起。

    這如何把鏢局由小做大、繼而把範圍擴散開來的經驗,岳書瑤這些鏢局的原班人馬都十分豐富,加上嚴家的加盟以及事先做了充分的準備,所以開業的時日一拉長,分鏢局運作起來倒也還算是順利、慢慢的上門的主顧也多了一些。

    而這鋪子一開起來,錢銀就要源源不斷的投進去,所以沒過幾日嚴仲明就親自把一早說好該出的那份錢銀送到了公主府,這一點嚴家倒是十分自覺,更是細心的準備了官家放的銀票,沒有用私鈔也沒有整箱整箱的把銀子抬來,免去了岳書瑤命人數銀子的麻煩。

    岳書瑤還是一次拿到這麼多銀票,所以也就生出了研究古代銀票的興趣,拿著一張面額為一千兩的銀票仔細研究起來,想看看這傳說中的「古代支票」和現代支票究竟有何不同。

    這古代的銀票其實就等同於現代的支票,而金子應該可以當做是當時最大面額的貨幣了,若是通俗點來對比,金子應該就相當於現代的百元大鈔,當然這一錠金元寶可比百元大鈔值錢多了……

    而金子之上便是銀票了,古代銀票的種類其實十分複雜,有「官鈔」和「私鈔」之分,官鈔即由官府金融機構行的銀票,私鈔則是由民間經融機構(錢莊)行的銀票,這一點岳,只是沒有細細研究過這兩種銀票而已。

    今天嚴仲明送了一疊銀票過來,倒是讓岳書瑤重新記起古代銀票的兩大分類,她一想到在這個朝代商人可以開錢莊、自由的行銀票,心裡馬上浮現出一個大膽的念頭,於是她連忙拿著銀票來到了書房,翻出了一些介紹當時貨幣的書籍來,借而驗證自己想出來的那個大膽的念頭能不能具體操作。

    一經查證,岳原來她穿越到的這個朝代,錢莊和私鈔也不是隨隨便便的人可以碰的,除了開的人在黑白兩道要有一定的人脈關係,自個兒本身更是要有足夠的錢銀才行,否則就是再有關係也做不了這和貨幣有關的買賣。

    原來在這個朝代,若是私人想要開錢莊來錢收利,只要有關係獲得官府的許可、並經查證擁有足夠的錢銀,在官府裡備了案後就可以掛牌開錢莊了。這個朝代和貨幣有關的制度不像現代社會那般完善,明文規定市場上流通的貨幣、一律只能由國家來行……

    岳書瑤是穿越人士,自然是比較信任新時代的貨幣制約體制,所以封建社會對貨幣的管理讓岳書瑤很不放心。所以岳書瑤先前雖然沒有查證得如此清楚,但她一早就知道這個朝代的銀票分官鈔和私鈔,這一點讓岳書瑤一直覺得很沒安全感——要是這行私鈔的私人錢莊突然倒閉了,那該錢莊行的銀票要上哪裡兌換?

    所以岳書瑤先去一得知這個朝代有官、私兩種銀票,就只讓振威鏢局的掌櫃只收官鈔、不收私鈔,若是上門托鏢的主顧付給的佣金是用私鈔,掌櫃的必須婉言請他們先把私鈔兌換成官鈔,兌換換了再上門請他們托鏢……

    畢竟這官鈔只要朝廷不被推翻,那一定就有得兌換,若是這個朝代只有私鈔一種銀票,那岳書瑤寧願多費些勁兒直接收銅錢和銀子。

    不過這讓個岳書瑤不放心的制度,卻讓她靈光一現想出了一個既能生財、又能解決鏢局眼下面臨的難題的好法子!不過這個法子太過新穎和大膽,岳在這個朝代可不可行,於是便更加用心的翻查起和當時貨幣有關的書籍介紹,藉以來判斷自己這個大膽的法子能否進行實際操作……

    岳書瑤再細細的深入鑽研,才現這個朝代的銀票除了分官鈔和私鈔外,行的紙鈔又可分「銅錢票」和「銀兩票」,前者憑票可兌換方空銅錢,後者憑票可兌換白銀。這一點岳的,在她的印象裡一直認為銀票只有一種,且只能兌換銀子!

    所以一深入鑽研,岳書瑤就越感歎自己這個現代人「沒文化」,辛好鏢局有幾位老掌櫃幫忙打理,她只要負責過目賬目即可,否則她光是分別這些貨幣就頭大!而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後,岳書瑤更是卯足了勁兒把銀票的來歷也翻查了一遍……

    原來這銀票最早是由商人自由行的,並不是由國家率先行的,據說銀票是從岳書瑤所在的這個朝代的前朝開始行的,當時的商人已懂得四處走動做生意,但他們每次出門做生意,都要挑著幾個大箱子,裝著滿滿的銅錢或是銀子,因為他們只有這樣挑著錢到處跑,才能在做買賣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這樣的交易方式讓買賣雙方的利益都得到了保證,但買方卻多了不少麻煩,除了要僱人挑錢外,還要帶著那些笨重的箱子趕路,比自身一人輕鬆趕路要費時、費力,於是這些走南闖北的商人,慢慢的就想用別的什麼法子來代替挑錢這一力氣活兒……

    這商人們的需求多了,自然就會有解決的法子出現,很快南北邊的一個名為「延平」的繁華都城裡,率先出現了了一個專為挑錢做生意的商人保管錢銀的「銀票鋪戶」。

    所謂的「銀票鋪戶」,它的具體操作方法是:帶著大量銀錢到的延平城做生意的商人,一到城裡可以先把錢銀挑到銀票鋪戶給鋪戶的掌櫃,鋪戶掌櫃則把商人存放的錢銀的數額,臨時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卷面上,填好數目雙方過目驗證後,再把那張紙卷交給商人保管。

    當商人在城裡同人談妥生意、或是辦完事打算把錢銀取走時,只要到「銀票鋪戶」出示楮紙製作做的那個憑證,並每貫付給鋪戶三十文錢的利息、也就是鋪戶替商人保管錢銀的保管費,即可將自己的寄存的錢銀取走,或挑去支付或挑著繼續趕路。

    這種臨時填寫了寄存錢銀金額的楮紙券,慢慢的便被稱作「銀票」,這時的「銀票」其實類似現代的存款和取款憑據,而非可以流通的貨幣。

    且那一個開「銀票鋪戶」的人,其實並沒有想到藉著這一存、一取,來實現銀票可以在不同錢莊兌換的目的。一個鋪戶之所以會開一間「銀票鋪戶」替商人保管錢銀,乃是因為商人無論是趕路、還是到某個地方辦事,挑著那些錢銀終歸有些不便和存在風險,所以一個鋪戶才會想出當商人在某地辦事時,暫時幫他保管錢銀、賺幾個保管錢的法子出來。

    這一個鋪戶的初衷只是單純的想賺保管費,那時他還沒想到可以自己集結一些錢銀作為周轉資金,然後再把存的時間較長的商人們的錢銀再借出去,靠放錢給人來收取利錢,更沒想到在別的地方也開幾件「銀票分鋪戶」,好讓商人們可以在不同地方取走暫存的錢銀。

    但隨著商品經濟的展,「銀票」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一個地方的暫時存、取已滿足不了了商人們的需求了,於是更加便捷的解決方法便出現了——許多商人聯合成立了專門行和兌換「交子」的銀票鋪,並在各地設立了銀票分鋪。

    也就是說,原本暫時存、取錢的憑證「銀票」,徹底改名為「交子」,而交子雖然本質意義上還是商人們存、取錢的憑證,但它由於通用的範圍變大了,也就變成了可以在少部分地區流通的貨幣,也算是最早在小部分地區出現、可以流通的銀票。

    交子出現後「銀票鋪戶」的行規也逐漸的得到完善,且初始由於商人們聯合成立的銀票鋪戶恪守信用、隨到隨取,所印「銀票」的圖案也十分講究,並慢慢的在銀票上隱作記號——黑紅間錯、親筆押字,讓他人難以偽造。

    所以「銀票」很快就贏得了很高的信譽,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為了避免搬運大量錢銀的麻煩,慢慢的直接用隨時可變成現錢的「銀票」來做買賣的人也多了起來。而正是在反覆進行的流通過程中,「銀票」逐漸具備了信用貨幣的品格。

    後來銀票鋪戶在經營中現,只動用商人們存的部分錢銀,並不會危及到「銀票」的信譽、也不會造成任何影響。於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銀票」,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行。這種「銀票」已經是鑄幣的符號,真真正正的成了銀票。

    但這事情一變得複雜起來,那一個鋪戶簡單的初衷一被纂改,這銀票的弊端也隨之出現!畢竟是人就總是會有些貪念,所以慢慢的,不再所有的銀票鋪戶都按著定下的規矩守法經營、恪守信用,一些害群之馬慢慢的出現了。

    這銀票在小部分地區流通一段時間後,有一些唯利是圖、貪得無厭的鋪戶開始變得會惡意欺詐老百姓,在濫伐銀票之後閉門不出、甚至停止錢莊的一切生意;或是有些錢莊挪用商人們的存款、運作他項買賣失敗而破產,使該錢莊所的「銀票」無法兌現。

    這樣的事情一生,當存了錢的老百姓們欲取錢而不能時,便往往會激起種種事端,更甚至會引官司訴訟。於是,當時的朝廷一覺事態嚴重,馬上頒布法令命專員對銀票鋪戶進行整頓,剔除一些不法之徒、專由十六戶富商經營……至此,「銀票」的行才算是真真正正的取得了官方的認可。

    岳書瑤看完這些資料後更是驚歎不已,同時也暗暗慶幸自己只要官鈔而不要私鈔的做法是對的!畢竟經朝廷認可的十六戶富商,也很難保證能過一直富裕下去,跳票的危險還是存在的!所以還是只收朝廷的銀票安全些,最好是把這些銀票都兌換成實實在在的金子、銀子藏起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