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網游動漫 > 表妹難為

《》章 節目錄 17國公府親戚來訪 文 / 硃砂

    只剩綺年與喬連波並肩出了春山閣,一走到安繡娘看不到的地方,喬連波的眼淚便不由得流了下來。綺年看她這樣兒,不禁歎了口氣,柔聲道:「這是何苦呢,不好聽的話便如西風過馬耳,難道還要存在心裡慪自己不成?」

    喬連波拭淚道:「我也不是怨怪什麼,只恨自己命苦罷了。」

    確實,住在人家家裡,難道還能怨別人態度不好麼?綺年也只好替她拉了拉衣襟道:「我與你是一樣的,只是如今有外祖母和舅舅舅母疼著,這命苦的話也就說不上了,表妹聰明伶俐,日後必然是有福的。」

    喬連波低聲道:「我如何與表姐相比。表姐雖來住著,聽說大姨母當年的嫁妝卻是帶在身邊的,其實只算在親戚家住著罷了。哪裡像我,身無分文,還有弟弟也要仰仗舅舅,外祖母和舅舅舅母的大恩,也不知如何能報。」

    綺年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能陪著站了一會。喬連波啜泣片刻,終於收了淚,不好意思道:「卻是勞煩表姐了。」

    綺年搖搖頭:「這算什麼,早說過我與表妹是一樣的,自然要親近些。只是表妹面色不太好,若總是這般心結太重,怕也傷了身子,還是該多笑笑才是。」

    喬連波羨慕地看著綺年:「我若能如表姐這般便好了。」

    綺年笑道:「我也不過是心寬罷了。」眨眨眼睛,低聲道,「表妹可知道,我字寫得十分難看的,想來下午見了先生,肯定是要不滿的。」

    連波想起自己的字也寫得不怎麼樣,不覺憂心道:「先生可是十分嚴厲?我的字也寫得不好,這可如何是好?」

    綺年笑道:「所以中午要多吃一點,免得萬一被先生留下罰寫功課時肚裡無食,堅持不住。」一句話說得連波都笑了起來,那份憂心也就散了。兩人又說幾句話,便分道而行,各自回房。

    回了蜀素閣,綺年一頭撲到床上,哀歎一聲:「好累啊。」如鸝端了茶進來,笑嘻嘻道:「姑娘這是怎麼了?奴婢來給姑娘推拿幾下可好?」

    綺年趴在床上,由著如鸝一雙小手在肩頸處推來捏去,忍不住感歎道:「好舒服……」

    如鸝嘻嘻一笑,小聲道:「姑娘,今兒喬表姑娘帶的那位吳嬤嬤到咱們院子裡來了。」

    「嗯?她來做什麼,不是說病了麼?」吳嬤嬤本是吳若蓮的乳母,陪著吳若蓮嫁到喬家後不久丈夫就病死,後來喬家敗落,她兒子亦被發賣,不久隨主人去跑船做生意,卻淹死在了江中,至此已然是再無親人。後來喬諸梁身死,她又一路護著喬氏姐弟入京,年紀已長,全靠一口氣吊著,到了近京鎮見了吳家人,這口氣一散身子就頂不住了,是躺在馬車裡被拉進吳府的。不過想來原也只是勞累過甚,狠狠休息了一日大概也就好些了。

    「她來給姑娘道謝。」如鸝摸出個荷包,「這個是她給我的,只說劉管事都對她說了,若不是姑娘在近京鎮發了善心,只怕喬表姑娘和表少爺如今也回不了家。()她今兒身子覺得好了些,特地過來謝謝姑娘的。」又忙補充道,「裡頭是一對金梅花耳釘,她說是表姑娘賞她的。」

    綺年不由得皺了皺眉:「表姑娘這一路上辛苦你也不是不知道,她有什麼東西?本來不過是舉手之勞,你怎麼就收了人家的東西?」如鸝也不知怎麼的,事事都好,就是這眼皮子淺怎麼也改不過來,「我看看是什麼東西?」

    如鸝挨了罵,趕緊將荷包打開,裡面果然是一對梅花形的金耳釘,看份量也不過是幾分重,光澤亦不甚亮,顯然是舊物,說不定是藏了一路準備彈盡糧絕的時候拿來救急的。綺年忍不住又歎了口氣:「這才多重的東西,你怎麼就——」

    如鸝低了頭,小聲道:「那天在近京鎮,姑娘還不是拿了自己的銀子去替表姑娘打發了那無賴……」

    「你倒全是道理!」綺年氣結,「我本是為做件善事,只是恰好救了自家親戚。若是救了陌生人,自然這銀子不指望有人會還,怎的救了親戚,反要讓人家還了?」

    如鸝喃喃道:「如今老太太疼愛表姑娘,什麼好東西不會給她?她又不缺什麼——」

    「你住口!」綺年真有些惱怒了,「外祖母愛給表妹什麼東西,那是外祖母的事。別說外祖母也給了我東西,就是不給,也輪不到我們來說嘴!你下午就悄悄過去,把這耳釘還了吳嬤嬤,否則小心挨手板子!不缺你吃不缺你穿,怎麼就這麼眼皮子淺?」

    如鸝被說得眼圈都紅了,蔫蔫應了,不敢在綺年面前再留,起身去廚房端飯了。她和如燕都是五六歲上就被買進周家陪著綺年玩耍的,說是主僕,真跟姐妹也差不多少。綺年罵過了,也就不忍心再尋她麻煩,吃過飯仍舊帶著如燕去秋水齋讀書。

    秋水齋裡地方卻有些窄小。原本只有知雯知霏姐妹兩人,現在一下子加了兩張桌子,只好並在一起,於是綺年就跟吳知雯坐在了一起。丫鬟們則沒有地方可呆,各自回房,待下了課再回來接自己主子。

    張先生年紀已有五十多歲,形容清瘦,三綹長髯卻是十分漂亮。人也和善,聽說多加了兩名女學生,便溫和詢問兩人都讀過什麼書。喬連波少不得又紅了臉,低聲說只讀了《三字經》,又念過《女則》《女誡》而已。張先生聽了,並無什麼不悅的表情,只溫和點了點頭,又回頭來問綺年。

    綺年四書已經讀完,只是吳氏曾想教她作詩,卻被她頭疼無比地耍賴推掉了,寧願偷偷跑去父親書房裡看些雜書。聽張先生問了,便起身笑回:「與喬表妹差不多。當初父親雖也教過《論語》《大學》,只是不求甚解,敷衍了事了。」

    張先生聽了也是笑笑:「既如此,大小-姐先臨一帖衛夫人;兩位表小-姐也寫幾個字看看,如無意外,兩位表小-姐可跟二小姐一起先讀《論語》。」

    綺年看怡園裡的亭台樓閣都以名家法帖為名,就知道多半吳若釗極好書法,卻想不到吳知雯的字竟然也寫得極漂亮。說起來她也算在吳氏的督促下練了幾年字,但是跟吳知雯比起來可就真是見不得人了。

    張先生拿了看看,半晌無語,綺年也只能心虛地笑了笑。她繡花還可以,寫字卻大概是沒有靈氣,尤其是時下流行的仕女簪花小楷,更是寫得一塌糊塗。就連喬連波,寫出來的字看著也比她秀氣圓潤些。

    吳知雯臨完一帖,瞥了瞥周喬兩人的字,眼裡閃過一絲嘲諷,低頭自去寫字了。張先生把兩張紙看了看,緩緩道:「周表小-姐的字腕力足夠,卻無耐心,自今日始,每日臨十張小楷。」

    綺年頓時頭皮發炸。十張小楷,十張小楷!那小楷寫起來麻煩到死,何況還是繁體字!沒等她想出借口來推,張先生已經續道:「喬表小-姐卻是靈氣盡有,腕力不足,每日臨十張魏碑。」

    知霏很同情地看著兩個表姐,在張先生背後扮了個鬼臉,卻不想張先生轉身拿了她的功課看了看,溫聲道:「二小姐的字大有長進,自今日起,每日也臨五張大楷罷。」頓時,知霏的小臉也垮成了一團,仗著年紀小,張先生又是教了兩年,性子溫和,便嘟嘴道:「既然知霏有長進了,先生為什麼還要罰我?」

    張先生仍舊溫溫和和地笑:「百尺竿頭,亦需更進一步。二小姐有了進益,更當努力才是。」

    知霏無話可說,索性撒起嬌來:「先生真壞!」她本生了一張小圓臉兒,這時候鼓起兩腮,就像一隻小花栗鼠,連張先生看著也不由微笑,並不去責罰她出言無狀。吳知雯卻沉了臉道:「二妹,怎麼這般無禮,還不向先生道歉!」

    吳知霏也知道張先生並不生氣,正想著撒賴不道歉,就聽門外有人笑道:「誰對先生無禮了?」卻是吳若釗的聲音。

    知霏跳起來歡呼一聲「爹爹」,便往門口撲去,正撲到吳若釗身上。吳若釗還穿著官服,顯是一回家便過來了,隨手接住小女兒,在知霏的小鼻子上刮了一下:「就知道是你頑皮,怎麼對先生無禮了,還不快些道歉?不然讓先生打你手板子。」

    知霏吐吐舌頭,回身向張先生行禮:「先生恕罪,不要打我手板子了。」

    張先生捋著鬍髯笑起來,故意道:「不行。若是不打板子,就把字兒再多寫五張罷。」

    知霏拉著吳若釗的衣袖撒嬌,喬連波羨慕地看著,眼圈不知不覺又紅了。綺年瞥見,趕緊輕輕捏了捏她手,站起來擋住了她向吳若釗行禮:「舅舅。」

    吳若釗笑著拉了知霏的手,向張先生道:「今日卻是要請先生免了她們的課,舍妹聽聞幾個外甥女兒來京,今日特來探望。」

    張先生教幾個女孩兒唸書,原本也不似男孩一般要她們考功名。似吳家這般每旬八日,每日一個半時辰,已經是教得十分嚴格的了。既是吳若釗發話,自然無不應允。知霏歡喜不盡,拉著父親的手仰頭道:「姑姑有沒有給我帶小泥人?」

    綺年知道知霏所說的姑姑其實應該是四姑姑,就是顏氏所生的幼女吳若菡。只是其餘三個嫡庶女兒皆嫁在京外,長年只有吳若菡與家中來往,故而知霏只叫姑姑。

    「就知道小泥人!」吳若釗又刮了一下女兒的鼻子,「姑姑又不是去了江南,哪裡有小泥人給你?一會兒好好地給姑姑行禮,不許總要小泥人。」

    康園裡此時又聚了滿堂的人,綺年還沒進門,就聽見裡頭一個脆亮的聲音且笑且說:「本來昨兒就該來的,可是昀郡王的庶長女出嫁,汝陽侯雖然府第不在京裡,也借了東陽侯的府上大宴賓客,你女婿實在不能不去。加上老太君要去寺裡上香,又要多住幾日,光是準備東西就忙得我人仰馬翻。好容易今兒上午把人送走了,我這才得閒過來。」

    綺年一腳跨進門去,便見顏氏下首坐了個三十出頭的貴婦,頭上梳著牡丹髻,插一支赤金嵌紅寶的展翅金鳳,鳳身上的羽毛一片片的全是累絲所成,在微微西斜的日光裡金光閃爍。鳳嘴裡一顆杏核大小的硬紅寶石,下頭垂一串黃豆大小的金絲串珠,最下頭還垂一顆水滴形的硬紅寶石。單這一隻鳳釵,其價值就在百金以上。還不說她耳朵上那兩顆綠得似乎能滴出水來的耳墜子。襯著身上繡金線牡丹的正紅襖子,真真是能晃花了人眼。

    阮夫人一見吳若釗帶了幾個孩子進來,眼睛一亮便站起來:「哎喲,這就是兩個外甥女兒吧,瞧瞧這模樣兒,真是一把水蔥兒一樣。」上前來一手拉了一個看了,隨即從腕子上抹下兩個鐲子,「四姨的一點見面禮,別嫌棄。」

    這兩隻鐲子卻是實心的,鐲身上用綠松石鑲嵌著葡萄花紋,鐲口處還嵌了一顆大珠。雖然形狀不是滴溜滾圓,光澤卻也不錯。喬連波拿在手裡,不由有幾分惶惑:「四姨這鐲子太貴重了……」

    阮夫人咯咯笑起來:「四姨給的,你就拿著。看你這眉眼兒,真跟姐姐是一個模子出來的。只是看著臉色不好,可吃著藥麼?」

    顏氏端坐上頭,聞言便道:「滿屋子都只聽見你這猴兒的聲音了,還不快給我老實坐下。這孩子身子是弱,過幾日請個御醫來好生把把脈,做幾丸藥吃吃,將養幾年才好。」

    顏氏發了話,阮夫人才放了手坐回去,仍舊端詳著兩人道:「綺兒個子倒高,盼兒今年快十四了,瞧著似乎還不如她。都說成都那邊兒女子不高,這孩子倒是異數。」

    顏氏招手叫喬家姐弟都到她身邊去,淡然道:「這孩子是隨了若蘭,自然不矮。」喬連章早已經到了屋子裡,得了阮夫人給的一塊玉珮,拿著給喬連波看,讓她收起來。阮夫人一眼看見,不由得又笑起來,「這姐弟兩個倒是親近。」

    顏氏臉上也露出笑意:「可不是。今兒去學館裡呆了大半日,回來就問他姐姐在哪裡。」又看向吳若釗道,「我聽雱兒說,學館裡的先生說連章甚是聰明?」

    吳若釗雖然從前與繼母所生的妹妹並不十分和睦,然而對外甥和外甥女兒卻終究是關切的,今日衙門無事,特地去了學館將兒子與外甥接回家來,也與學館裡的先生談說了兩句,聞言便點頭道:「先生說雖是起步晚了些,但勤奮讀上一年,也能慢慢追得上來。」

    顏氏笑意更濃,摸著喬連章的頭道:「雖說讀書要刻苦,只這孩子身子也弱,倒是慢慢來的好。」

    李氏在一旁看著,招手叫綺年和知霏過去,方含笑道:「你們姊妹今日上課可慣?」

    吳知霏靠著李氏,仰頭道:「喬表姐繡花繡得真好,繡出來的牡丹像真的一樣。」

    平日裡吳家眾人聚會,小輩原是不許隨便說話的。知霏是庶女,年紀又小,若不是長輩垂問,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只是今日這句話答得正在顏氏的心坎上,當即舒了眉眼,破天荒也問了一句:「哦?你也看得出你喬表姐的針線好?」

    知霏難得答祖母的話,平日裡顏氏對她也並不親熱,當即有些緊張,低聲道:「安師傅也誇了的。」

    顏氏笑了起來:「前幾日還聽安師傅說,你學得也十分認真。雖說咱們家的姑娘將來也不必自己做針線,總還是要會的。」回頭向琥珀道,「我從前用過的那個針囊呢?拿出來給二姑娘。」

    孫姨娘站在顏氏身邊,聽了這話不由得心中一緊。今日春山閣的事她早已聽吉祥說了,生恐知雯一個把持不住說了得罪連波的話。幸而知雯雖然面色不佳,卻一直坐著沒開口,心裡略略鬆了一點,忙道:「老太太,廚下的飯菜都備齊了,四姑奶奶今兒忙著國公府老太君出行,怕也沒好生用飯。老太太看要不要現在就開飯?」

    顏氏素來也心疼這個小女兒,聞言便點頭:「你說得是,我只顧說話倒疏忽了,快擺飯罷。」

    阮夫人笑著起身,又拿了兩個荷包給知雯知霏:「雖然沒有泥人兒,這東西拿去頑罷。」伸了伸腰,「也就是回娘這邊兒來,能得好生休息半日。今兒晚上,我就跟著娘睡罷。」

    顏氏一怔:「怎的,你不回國公府?」

    「老太君帶著盼兒,說要在廟裡住上幾日。國公爺今兒該在蘇氏房裡,我不回去也使得。」阮夫人眉眼間也帶上了幾分酸意,「只怕我不回去還好些呢。」

    顏氏眉頭皺了皺,看看下頭一圈兒孫女,把話嚥了回去,只道:「怎的帶著盼兒去廟裡住?盼兒小姑娘家家的,廟裡清苦,熬壞了身子可怎生是好?」

    阮夫人臉上又現出一絲得意來:「娘不知道,是老太君說要帶盼兒去拜菩薩,請高僧批一批盼兒的八字,看今年到底去不去應宮裡的選。」

    顏氏一怔,吳若釗已微微皺眉:「怎麼,聖上今年要選秀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