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空間之偽嫡女的發家史

正文 第二十八章 往事(一) 文 / 丫丫有點閒

    乾清宮御書房

    已至中年卻仍舊年青俊朗的乾康帝坐在龍椅上,對坐在左下方的鎮軍大將軍向寧遠和懷化大將軍向寧致道:「盡忠已經有三年未回京了吧?獻忠應當也有兩年未回了吧?」

    坐在左上首的向寧遠笑道:「皇上好記性,臣兄弟二人是有兩三年未回京城。不過,這麼多年在邊關也待習慣了。」

    乾康帝笑道:「你二人倒是習慣了,可是家中的家眷還不習慣啊!鄭貴妃和齊丞相明裡暗裡都不知道抱怨過朕多少回。還好,去年年底韃子的皇帝病重,他的幾個皇子正在為儲位之爭忙亂。

    朕還特意派了幾個醫術高明之人潛了過去替他們的皇帝治病,將他的命先吊住,這樣新皇一日未立,人心一日未定,韃子的心思就不會放在咱們大夏朝身上。

    朕尋思著,也該到讓你兄弟二人一起回京住些時日的時候了,不然也就顯得朕這個皇帝太過無情。不過,即便如此,你們此趟也不能在京中待太久,朕怕久則生變,到時候還請二位愛卿莫見怪。」

    「皇上英明。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駐守邊關原本就是臣兄弟二人份內之事,能允臣兄弟二人回來一趟已是皇上格外開恩,臣兄弟二人感激都還來不及,又怎會不知好歹的怨怪皇上呢?」這次,坐在左下首的向寧致趕緊笑著回到。

    「是啊,臣兄弟二人萬不敢有任何抱怨之心。」向寧遠也趕緊隨聲附和。

    「兩位愛卿能如此想,朕心甚慰。這些年來,有二位愛卿辛辛苦苦的駐守邊關,朕和所有大夏朝的子民才能安安穩穩的生活。兩位愛卿的功勞,朕不會忘記的。」

    乾康帝點了點頭,然後又道:「朕今日選擇在御書房召見兩位愛卿,而不是在朝堂,是因為朕想讓兩位愛卿見一人。」

    說完,乾康帝囑咐矗立在他身後的高得柱道:「去宣吳昭儀娘娘來御書房。」

    向寧遠不由與他下首的向寧致對視了一眼,吳昭儀娘娘何許人也,即便他們遠在邊關,也早從京城傳過去的邸報中知曉。

    可是,他二人與這吳昭儀既無瓜葛,又無淵源,後宮嬪妃一般也是不輕易見外男的,乾康帝讓這吳昭儀來御書房見他二人又是所謂何事呢?

    不多會,只見一個上著淺色五彩通袖羅袍,下著銀枝線葉粉紅百花裙,腰時束著和田玉女帶,年約三旬,面容無端讓他們感覺有些熟悉的妃嬪裝女子緩緩走進來,想來就是那吳昭儀了。

    吳昭儀對乾康皇帝行了一禮道:「嬪妾見過皇上,不知皇上喚嬪妾過來有何旨意?」

    乾康帝沒有回答,只是微笑著以目光示意吳昭儀看下方的向寧遠和向寧致。

    向寧遠和向寧致立刻起身行禮道:「微臣向盡忠(向獻忠)見過昭儀娘娘!」

    「難道……難道他們便是臣妾要找之人?」看到身著盔甲的向寧遠和向寧致,吳昭儀想到一個可能性,神情變得非常激動,帶著顫音向乾康帝確認道。

    看到乾康帝點頭後,吳昭儀眼眶盈滿了淚,走到向寧遠和向寧致面前道:「你們便是瑞哥兒和祥哥兒麼?」

    向寧遠和向寧致皆是身軀一震,瑞哥兒和祥哥兒是他們的乳名,除了幼年時極親近之人,幾乎無人知曉。

    「娘娘……娘娘是如何知曉微臣兄弟二人的乳名的?」向寧遠有些驚疑不定的詢問道。

    「我是月娘啊,這是你幼年練飛鏢是在我額上留下的。」吳昭儀邊說邊露出額際的一塊星形的疤痕。

    向寧遠終於明白他為什麼覺得吳昭儀眼熟了,因為她的面容與他的姨母小張氏至少有七八分相似。

    吳月娘是他姨母小張氏之女,也是他髮妻許雲娘的姐姐,因著她的祖母吳氏的弟弟吳前坤未成家便得疾病過世,她的父親不忍見外祖父家絕後,便將大女兒月娘過繼到吳氏弟弟吳前坤的名下,改許姓吳。

    吳月娘與他同歲,不過卻比他大上兩個月,算起來應當是他的表姐。

    不過年幼時他對這個只比他大兩個月、身材卻比他矮小,膽量也比他小的姐姐很不屑,不肯喚姐姐,只肯以名字相稱。大人們見他二人年歲確實相差不大,便也由著他去了。

    她說的那塊練武時留下的疤痕他當然記得,那年他見過鏢局的一個武師耍飛鏢,著魔般的迷上了,硬是磨著父親向大牛也去鐵匠鋪替自己打了幾把,沒事時便天天自己在家胡亂練習。

    有一次不小心扔到了帶著妹妹許雲娘來自己家玩的吳月娘額上,頓時,吳月娘額上血流如注,將所有人都嚇壞了。

    為了此事,他的父親向大牛還狠狠的抽了他幾鞭子,並罰他跪了一整天。他當時甚至做了最壞的打算,大不了日後娶了毀了容的吳月娘。

    「月娘?你真的是月娘嗎?那次燈會時你究竟去了哪裡?」想到這裡,向盡忠的聲音也不禁變得有些顫抖起來。

    那天中逢正月十五鬧花燈,他帶著向寧靜和來家中玩耍的吳月娘、許星辰,也就是吳月娘的弟弟,許雲娘的哥哥四人一起去觀花燈,年幼的許雲娘和向寧致則被留在家中。

    剛開始,他們四人還牽著手,肩並肩的走在一起。

    可是,後來來了一隊舞獅燈的,這是他、向寧靜、許星辰三人最愛看的節目,只是,他們那裡舞獅燈時有不停放鞭炮的習俗,吳月娘害怕放炮,不肯一起跟過去看。

    他們三個男孩子又著急去看,便囑咐吳月娘站在原地,不要亂跑,等他們看完舞獅燈再來尋她一起回家。

    然而,等他們三人看完獅燈之後,卻再也找不到吳月娘。

    見勢不妙的向寧靜還回家找來了大人幫忙一起找,只是,找到花燈散場,也未找到人。那天晚上,有好幾家大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孩子,卻都是毫無消息,大家都猜是不是被拐子拐了去。

    後來,向家和許家以及向、許兩家的親眷都加入尋找的隊伍,在附近的幾個州縣都尋了個遍,卻再也找不到吳月娘的任何蹤跡。

    再後來,他的姨父姨母因思念吳月容,整日鬱鬱寡歡,心病難醫,不待許星辰和許雲娘成年,便相繼過世。

    因為當年向寧遠畢竟還只能算是個半大孩子,大人們倒是沒有將責任算在他身上,更多的是自責,不應該放任幾個孩子自己去觀燈。

    可是,向寧遠卻一直在心中責怪自己,他是男孩之中年紀最大的,卻未盡到照顧來做客的吳月娘的責任,這也成了他一輩子的心病和遺憾。

    當他自己有能力之後,還曾派人找吳月娘找了好久,卻一直未再發現吳月娘的任何蹤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