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純愛耽美 > 齊天傳

《》章 節目錄 一八六、小白龍 文 / 楚陽冬

    悟空離了凡俗之界,駕雲來在齊天嶺,只要尋一個閒人,代自己下界去守著時令,一旦唐王駕崩,便即刻來報。

    這人要辦事穩妥,又能有自保之力,還要能尋得著自己。悟空想了想,一干妖類自然皆排除在外,必要一個人類才行。否則如牛魔王那樣的下界去,還不嚇壞了長安城的百姓。

    想來想去,悟空還是覺得大禹最是妥當,他尋著大禹,將此事一說,大禹奇道:「此時你所說的那唐王恐怕還未出生,你怎便知他死?」

    悟空心中惶然,自己竟將這節忘了,總不能說自己擁有未卜先知之能吧。他靈機一動,道:「此法是元始大天尊教我,內中緣由我亦不知,想來大天尊必有深意。」

    大禹「哦」了一聲,既是元始天尊神機妙算,還有幾分可能,便道:「我左右無事,便為你走上一遭,不過幾十載光陰,算得了什麼。」

    悟空道:「再過一二十年下界亦不遲。」

    大禹道:「好,那我便十年之後下界。」

    悟空道:「此時托付給大禹前輩,我心中安穩許多。」他辦妥這件大事,又匆匆往北海而來,繼續修習那御水神通去了。

    此時除了土系之外,悟空已將五行之術學遍,其中金、木、水、火均已差一步大成,他亦能覺察出自己「玄空法秘訣」隱隱已入了第三卷「存真」境界。

    「存真」這一卷講得清楚,便是去偽存真,辨世間萬物真假的手段。世上之物無論生死,皆分陰陽五行。尋常人只能目辨雌雄,這陰陽五行之氣卻要靠微視的手段來甄別。陰陽之氣互補互融,生生不息,五行相生相剋,主世間萬物生長、承納、滋潤、升騰。必要熟稔世間萬物之理,清楚萬物習性,才能修成此功。

    悟空此際五行尚未大成,末了還要通曉陰陽。他知道,玄空法秘訣練得其實便是「火眼金睛」。只是這個火眼金睛要比西遊中的「火眼金睛」厲害得多。

    《西遊記》中,悟空雖號稱在八卦爐中煉成火眼金睛,卻屢屢失效,而「玄空法秘訣」一旦修成,可辨萬物真假,那時恐怕一切障眼法都逃脫不出悟空這雙眼睛,這才是真正的火眼金睛。

    大禹又說九天玄女所創的「玄空法秘訣」堪稱逆天的本領,不知內中還有什麼奧妙。

    行不多時,已到了北海海眼,剛一入水,便覺水流激盪,水底竟是起了爭鬥。

    誰人如此厲害,敢在此處鬧事,想來水中功夫也甚為了得,悟空變回猴身,急向漩渦激流處游去,見兩條巨龍正在水中惡鬥,其中一條便是覆海蛟,而另一條龍,通體潔白如雪,翻滾間銀光耀眼。斗不多時,這白龍氣力不濟,已落了下風。

    覆海蛟哈哈一笑,道:「此番你又輸了!」

    二龍收手,原來他們並非真鬥,而是切磋較藝。

    白龍道:「北海巨蛟,果然名不虛傳,恐怕家父亦非你對手。」

    覆海蛟道:「客氣客氣,西海玉龍三太子,我亦聽人提過,你年紀不大,有如此本領,也算難得了。」

    西海三太子?那不正是小白龍?悟空聽到這個名字,心中微微一動,小白龍來此作甚,難道是專為尋人切磋嗎?他隱了身形,便聽二人閒談。

    只聽小白龍笑道:「前日家中醉飲,燒了殿上明珠,犯了天條,故而來我九叔處避禍。」

    覆海蛟笑道:「天下只有四海,你為何有個九叔?」

    小白龍道:「這我卻也不知了,只知北海龍王敖順排行第九,料想還有五個叔伯,不知去了哪裡。」

    悟空暗道,那五個被困在三界數萬年,你又去哪裡見到。

    覆海蛟又道:「龍宮多寶,區區一顆明珠,又與天條有何干係?」

    小白龍道:「我燒的那明珠,乃是玉皇大帝賜下的夜光壁,是天地間極為難得的寶物,四海各有一顆。沒了這顆珠子,西海水晶宮已是漆黑一片,尋常夜明珠千顆也不敵它一顆的光亮。」

    覆海蛟道:「既然犯了天條,為何不上天請罪,在此避禍,豈不是罪加一等?」

    小白龍道:「天庭條例極嚴,若是請罪,只怕死路一條,我父教我來此避禍,他那廂已去天庭斡旋了。」

    悟空聽到此處,心中詫異,此處又有出入,明明《西遊記》中寫道西海龍王敖閏親將小白龍告上天庭,後來觀音說情才將其救下,此際敖閏怎搖身一變,成了包庇犯?

    小白龍與覆海蛟閒談幾句,便揚長而去,神態輕鬆,全然看不出有罪在身。悟空心道,看來天庭也並非如傳說中律重法嚴,至少小白龍相信西海龍王能擺平此事。

    火燒夜光壁,依律當斬,但事發在西海龍宮之內,旁人怎能知道內情,若西海龍王真想保小白龍性命,隨意找個人頂缸,那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水至清則無魚,四海龍王能做到這般地位,自然不是笨人。

    再說小白龍,他吞唐僧白馬,混入取經隊伍,絕非偶然為之,而是精心策劃的結果。西海龍王從觀音處開了一個後門,寧教小白龍忍辱負重甘為坐騎,也要混入取經序列之中,他是如何知道取經消息的,這樣做又有何目的呢?

    悟空雖想不出西海龍王究竟為何這麼做,但憑此一點,便是四海龍王恐怕並非單純的韜光隱晦,而是隱忍行事,低調佈局。心中不由得起了提防之意。

    悟空再細數取經五人,自己是造化神猿,唐僧是如來二弟子,如來得之均有大用處,身在取經行列無可厚非。

    豬八戒與沙僧二人,一個是逢蒙轉世,一個是捲簾大將,這兩人雖也有些地位,但論修為身份,如來自然不會把他倆放在眼中。

    如來自恃身份,選人的工作自然不用他親自出馬,便將此事交給了觀音菩薩代勞。同時交給觀音的還有三個厲害法寶,便是那三個箍兒,專教他降服難馴的妖怪。

    緊箍自然給了美猴王帶上,金箍、禁箍沒給八戒沙僧,卻給了黑熊精和紅孩兒,此處顯然與如來初衷不符。而黑熊精與紅孩兒的結局大致相同,都去了南海服侍觀音,頗為耐人尋思。

    觀音敢明目張膽利用佛祖的法寶為自己擴充實力?她又有什麼依仗呢?

    悟空獨自在海中想了一會,然後放棄了去海底苦修御水神通的想法,此刻當務之急不在此,而是,自己要如何去做,才能搭上西去取經這班車。許多秘密,單靠自己揣測都是主觀臆斷,只有走一遭西遊之路,才能更加清晰明瞭吧。

    花果山美猴王以叛逆聞名天庭,終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用以消磨銳氣,說的再直白一些,便是要叫他心服。

    今世自己少了這個被如來馴服的過程,想要再入取經隊伍,恐怕有些難度了。總不能再去鬧次天宮吧,即便去了,如來恐怕也不會再出面了。

    悟空撓撓腦袋,出了海面,不知不覺飛到了花果山。

    居高臨下看去,悟空大為詫異,花果山一片花團錦簇,其樂融融模樣。原來自灌江口調回那三千小妖早已到了,將花果山佈置的煞是好看。

    悟空心中感觸萬千,就算是妖,心裡也有家的定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