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純愛耽美 > 齊天傳

《》章 節目錄 一ま一、界中游 文 / 楚陽冬

    悟空在內室專心修行,外面可急壞了孟軻。

    他自從明白了自身處境後,只平日裡尋一些看的順眼的年輕後輩授道傳業,一來二去也博得些許名聲,其實他心裡知道,易十人之心易,易萬人之心難,自己僅是一介凡人,無神通法術,更不能變出糧食,因此他已近心如死灰,對出界早已無望。

    天可憐見,教他遇見一位上仙,心中那點星星之火又再度燃了起來。人大都如此,若是走投無路也便罷了,破罐破摔又能壞到哪裡去,而一旦有了希望,一顆心便不平靜起來。孟軻此時便如同吞了二十五隻頑貓——百爪撓心,他自然不敢打擾上仙歇息,只眼巴巴盯著門口,等待悟空出來。

    終於,三個時辰之後,悟空意猶未盡收了功法,只覺自身法力滿盈盈的,舒服至極。他自知孟軻在外等候,於是留下本身仍在此修煉,自己化了一個分身出去。

    孟軻見悟空終於走了出來,忙迎上前問安。悟空見孟軻此際與一俗人無異,自然知道他心中失了方寸,所謂關心必亂便是如此。

    悟空也不賣關子,第一句話便是:「欲教化眾人,必先使其衣食豐足。」

    孟軻道:「我自然知道此理,但……」他身子一震,忽然想到那三個道人尚且有法術得到許多糧食,上仙本事更高,肯定有法子解決這一困擾在心頭數十年的大難題,於是忙問道,「上仙可是有此類仙術?」

    悟空點點頭:「彫蟲小技耳。」

    孟軻大喜:「若如此,老朽先謝過上仙了。」

    孟軻曾云:「夫仁政,必自經界始」。所謂「經界」,就是劃分整理田界,實行井田制,說白了就是先談麵包,再談愛情。因為孟軻明白,餓著肚子聽你講道理的,不是白癡,就是等著給好處的。

    悟空道:「事不宜遲,先帶我去田間地頭查看,順便將鎮內精壯勞力叫些出來,準備播種收糧。」

    孟軻紅光滿面出了屋子,到鎮中奔走通告,說是仙人要施法術,能教五穀豐登。鎮中人此次自虎力大仙處得了許多白米,遠勝從前,均知是那白衣書生上仙的功勞,聽到上仙又要施展神通,一個個雀躍歡呼,帶上許多種子浩浩蕩蕩隨著孟軻而行。

    孟軻引悟空來至田間,悟空放眼一望,好一片無邊沃野,田壟分明,其上秧苗長得喜人,只是那穗子甚是乾癟,他伸手打開一個谷穗,仔細觀看,內中竟然空空如也。悟空不由得一陣心涼,他本想施展天罡變數中的「花開頃刻」,使田間作物片刻成熟,但觀此情狀,即便成熟了又有何用,內中並無一顆谷粒。

    此刻足有千八百人跟隨在後,一個個膽怯畏縮,不敢靠前,只有孟軻跟在悟空身邊。悟空回頭看了看,又望了望那無邊的田地,心道,此事需盡快解決,此時豎起威信乃是第一要務,唯有如此,日後才好一呼百應。

    悟空坐在地頭,苦思冥想,為何秧苗茁壯,卻無果實呢?他坐了良久,眾人以為上仙將要施法,自然不敢打擾,就連說話也低聲低語,小心翼翼。

    悟空終究沒有答案,便打算站起身,他睜眼再看這田地,忽然察覺到異樣,這萬千秧苗,便如凝固了一般,立在那裡,紋絲不動。悟空恍然大悟,原來,此地無風!

    這界中實在完美得過了頭,雖土地肥沃,常年光照,又無蟲害侵襲,但若無風,便只空生苗,不結果。悟空自嘲地笑了起來,這年代的人哪裡會懂得授粉這門學問,無風不能授粉,不授粉便不能結出果實。

    他心中有了答案,便當機立斷,面前這片作物眼見已經廢了,他使個推山填海術,將千頃良田翻起,又自孟軻處取來種子,隨意使個法術,便均勻落入田間,鑽進土中。

    「花開頃刻!」這一天罡變化使出,只見一株株嫩芽自黑土中鑽出,瞬間便長成齊人一般高矮,悟空眼見花開,便停了法術。

    「呼風!」悟空不懂什麼是自然授粉,只是隱約聽過風是授粉的媒介,管他如何,只一通亂刮便是了。

    但見:揚塵播土,搖樹撼林,乾坤昏蕩蕩,界內暗沉沉。將那些凡人吹得一個個抱頭伏在地上,不敢睜眼張口。這一通好風,直吹了半個時辰有餘方才歇住。

    悟空估摸著差不離了,便又使個「花開頃刻」,那一株株秧苗自嫩綠轉為深綠,一顆顆偌大的谷穗麥穗鑽了出來,須臾功夫,便沉甸甸將禾苗壓彎了腰。

    悟空心中大喜,喝道:「成了!取家什收了吧。」

    孟軻走上前,伸手取了一個穗子查看,竟喜得老淚縱橫,當即跪倒在地:「上仙神通廣大,老朽永銘在心!」

    悟空對孟軻道:「教人在鎮中建一個糧囤,所有糧食皆收入其中,任誰也不能擅動!」孟軻自然依從。

    他叫了些年輕後生回鎮,著手建造糧囤,悟空仍回孟軻家中,只待收完莊稼再去施法。

    悟空到了孟軻內室,見自己的本身仍在那裡修習《道德經》,這分身卻不合二為一,趁有了閒空,便開始琢磨此界的玄妙。

    聽虎力大仙三人講,此界與其他兩界相連,中間有門,卻並非時時都開。

    此界安寧,乃是教化之地,按此來講應重道,但卻因五穀貧乏而無溫飽,叫諸如虎力大仙之類的修行者得了空。「生門」自然是適於生存之意,但此地無風,想必是造界之主故意為之,便是教界中人於逆境中現本性。

    中間那界嗜殺,應是弱肉強食之地,「奪門」又是何含義?奪取生機,奪取造化,奪取性命?參詳不透,或只有去了才知。

    另一界描述得不甚清楚,但虎力大仙三人在那界無人理睬,想是那裡人性情孤僻古怪,不喜交往,又或者高人甚多,一眼便看出他三人並非善類,故避而遠之。

    那兩界,我是遲早要走上一遭的,只是眼下,先幫孟軻理順這欺心國之事,待他出界時尋個端倪,想必於己也有裨益。

    那處田地甚廣,收完莊稼至少也要一日夜的功夫,我先在此界內走走,看看別處是何樣子。

    悟空想到此處,再不猶豫,他將分身與本身合一,施展騰雲術離了鎮子。

    他曉得了《道德經》在此界中的妙用,使用法力再不吝惜,風馳電掣般在空中遊走,這一走才知,此界之廣袤遠超自己想像。

    悟空騰雲翔空,遇見大城便下來探聽一番,將此地風貌民俗記下,再起身前往下一處。如此走走停停頗費工夫,花了六七個時辰,方才將此界轉了個完全。

    好大手筆,悟空回到欺心國小鎮孟軻的家中,暗暗歎道。

    這界如一個圓盤,徑長足有十萬里,自上而下望去,便如一個太極圖形狀。陰陽魚栩栩如生,陰魚中土地皆為黑色,陽魚中土地皆為白色,便連那白中黑點與黑中白點也都分毫不差,如同細筆勾勒一般。此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悟空細細數來,在這陰陽魚中,各有三十二個國度,加起便是八八六十四,暗合六十四卦意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