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 節目錄 第五十一章 古都長安 文 / 丞相皮蛋
西安,古稱長安和京兆,是舉世聞名的四大古都之一,其中蘊含的歷史文化底蘊雄厚博大,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有十三朝古都之稱。
西安位於渭河流域中部的關中地帶,北面是黃土高原,南靠秦嶺,東有零河以及灞源山地,西則通至內蒙古。境內有渭河,涇河,石傳河等數十條河流通過,單從地理位置上看,確實是建都興城之地。走在古長安的街道上,盡眼皆是濃墨重彩的歷史遺跡,甚至讓人有穿越之感。
葫蘆帶領我們到了鐘鼓樓下,找個地方把車停好就下車遊覽了。來西安,除了兵馬俑,鐘鼓樓是西安的標誌性建築物一定要去看看的,我們站在鐘樓上觀望,東岸西北四條筆直的大道以鐘樓為中心輻射出去,把整個西安古都都聯結在一起。
鐘樓記錄著這一座豐都偉城的滄海桑田和無盡的歷史變遷,讓人感慨不絕。在這裡你能感覺彷彿恍如隔世,像是隨著都城一起經歷了風霜雪雨的磨練。歷史千年,往事煙雲,看著樓下過往的行人,似乎出現幻覺,那就是古來之人。面對著承載無數歷史足跡的古都長安,思緒飄風,甚至剎那間感覺再經歷了那一段段歷史長河。
「默默,想什麼呢,都發呆了。」葫蘆問了一句。我說看到這些我感慨萬千啊,感覺人生短暫,就憑鐘樓一隅,彷彿就看到了人世滄桑,看到了兩千多年以前的古往舊事。有了曾經來過的感覺,那心境難以言喻。
建國說長安歷史文化淵源留長,站在這處城樓高望,當然會聯想到古代,這裡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古代的繁榮似乎歷歷在目,有些時候會讓人產生錯覺,以為自己也是古代的一員,曾經一起和這一方土地經歷歷史的滄海桑田,年復一年,斗轉星移,一下就體會得到上下千年。
「默默,以你這性格該做考古工作,要不在唸書去,考個大學,就考考古學的。」建國見我幾度惆悵,打趣說了一句,一旁的梁彩兒湊上話說:「對啊,默默哥哥,你也考大學算了,和我就算同行了,莪做你師姐!」
我笑笑回答說:「都什麼年紀了,還讀書?能寫名字,能算錢也就夠了。我不適合干考古這行。」
葫蘆插上話說道:「默默,你還沒放下探險這工作啊,想當年我們也是有一番壯舉的,龍洞一行積攢下不少的經驗,你若真先幹這行,我葫蘆願隨你一起!」葫蘆說得慷慨激昂,倒把我也打動了,我還是很懷念在新疆搜救的工作,見識不少,每每遇到墓葬還是激動得不得了。
「默默哥哥,你對鐘樓還有瞭解的嘛,聽聽你的見聞。」梁彩兒說了一句,等著我給她做一番詳述。我不像她和葫蘆,土生土長的陝西人,對於西安,我沒來過,瞭解的肯定不多,最多也就從書籍裡看過相關的記載。
西安鐘樓應該建於明朝洪武十七年,原址是在西大街廣濟街口附近,我們現在所站的鐘樓位置是明朝萬曆十年新遷過來的新址。對於鐘樓我沒有太多言語可以詳述的,畢竟我知道的也不多,生怕字裡行間說得偏差了,那實在不是好的言論,有辱歷史。
我們走進中樓內再作細考,樓內稱得上金碧輝煌。幾乎門扇和窗格上都繪有浮雕,三層的鐘樓浮雕不一,形象各異。門扇上有八幅浮雕,像「木蘭從軍」,「八仙過海」,「八仙畫像」,「擊鼓金山」,「岳母刺字」,「孟母擇鄰」,「踏雪尋梅」,「灞橋折柳」,等等浮雕,精美無比,難以想像,古人對藝術的造詣如此深厚,望塵莫及之感油然而生。
整個鐘樓為木質結構,從上至下分別有寶頂,樓體和基座三部分組成。論結構應該屬於「重簷三滴水,四角攢頂」的建築形式,大致延續了漢唐時期樓宇的建築風格,歷史考究很深,淵源厚重,底蘊十足。
在一樓看到了三塊碑刻,這是我原先上鐘樓是沒注意到的,一是新中國成立伊始,當地政府翻修鐘樓的碑文記載;二是《重修西安鐘樓記》碑;三是《鐘樓東遷歌》。從碑文中可以追溯鐘樓的修葺情況和年代,這麼說來鐘樓其實也經歷過多次修繕。
一景未能全觀,稍有遺憾,葫蘆催促到別處瞧瞧,我們四人走出了鐘樓,我回望樓宇房簷,氣勢猶存。記憶裡滿是鐘樓內的雕樑畫棟,色彩斑斕的貼金彩繪,美不勝收。
東南西北四條大街筆直寬闊挺立,沿岸街市繁忙,貿易興盛,這是一方繁華的古都名城。葫蘆說趕緊到處走走,選址定鋪,好做生意。
以梁彩兒的說法,飲食餐館合適在**街附近定鋪。我們走進**巷,又是一番熱鬧的景象,各色美食數之不盡,我們沿街品嚐,經過四五家,肚子就已經撐得受不了了。
據說**街歷史已逾上千年,是西安著名的飲食文化街,這一點我可不敢否認,單從地面鋪砌的青石板路就可見端倪,腳下行路似乎也有與歷史腳步重合的錯覺。
**街街道兩側綠樹成蔭,樹下還有不少的小吃攤位,攤位上擺上各色美食,在此間行走,真是流連忘返,口福肯定不在話下了。街道兩旁的建築風格大多有明清時代的氣息,偶爾也會有仿製漢唐的建築樓宇,最顯眼的還是那些穆斯林風格的清真院落。
漢武帝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通行,長安作為其起點,商旅往返,可能就迎來了**的先祖---從阿拉伯,波斯,伊朗等地貿易經商過來的商旅。在**街隨處可見伊斯蘭風格濃郁的建築和清真寺。
葫蘆介紹說回坊包括了北院門、大學習巷、西羊市、東羊市、大皮院、北廣濟街和橋梓口大片區域。我們走著走著,在路邊攤上買了點烤肉串,蜜餞等小吃,一邊逛一邊開胃。
不過逛了半天也沒找到合適的鋪面,這一區域太過繁華,商舖林立,生意興旺火熱,哪裡還有躋身進來的空間。想在此地開食坊,主意不錯,可惜沒有空鋪子了,我們還得另外找地方。
建國吃著肉串說道:「葫蘆,也不讓叔叔阿姨早點來這佔位子,現在空地都沒了。哎,要是能在這地段開家清真館,估計生意會火,那我們不就發達了?」
葫蘆愣了一下開口說道:「我也不就這幾個月想開餐館嗎?誰想到這地區這麼繁華,擺地攤的位置都沒有了,哎呀,真是可惜了,這麼好的飲食文化街!」
遺憾歸遺憾,咱這生意還得做,這裡不行,那再找其他的地方,偌大的長安城就不信找不到合適的地方開餐館。我們四人悻悻離開了**街,得到別處地段瞧瞧,看有沒有合適的地方開舖子。首當其衝就是書院門。
我們輾轉幾條街道終於來到書院門。書院門應該從碑林街算起,到關中書院門口這一段街道。
要知道書院門也是歷史淵源悠長的,可追溯到明清時期。在這地段墨寶,文房四寶應有盡有,不少人喜歡來這淘些文字墨畫,此地素有書香門第第一府的稱號。
我不懂字畫,對於之中各家流派也知之甚少,欣賞的地方就稀缺了。筆墨我知道,可我不會用,半個文盲能把自己的名字寫整齊了也就差不多了。
很快我們就來到了關中書院的牌坊下。牌坊正中金黃匾額書有「關中書院」四字,在左右旁坊各書字「崇文」和「尚德」。街道兩旁都是矮木樓,兩三層格局,大多都是漆木紅柱,房簷碉樓飛宇有秦汗時期的風格。
這裡的鋪面大多時字畫墨寶之類的,露天的瓦頂木樓小攤整齊的擺在街道兩側,擺著許多當地的裝飾品。這一帶書香文化濃郁,色彩琳琅滿目,想在此處收藏珍品怕不無可能,收藏夾適合來這地方轉轉,但對於開餐館恐怕有些不合適,倒顯得和書院門的氣氛格格不入了,文人墨客最忌諱書香之地參和著酒肉皮囊。
合計著轉了半天還是沒找到合適地方立鋪開張,這倒愁了葫蘆,他一臉的氣餒,一氣就胡亂買東西吃了。我和建國跟著他,手裡已經幾包吃的東西了。不過這味道真不懶,肚子再飽,嘴可就閒不下來了。
轉了一上午,鋪面還是沒定下來。此時雙腳發麻,真想找個地方坐下來歇歇腳。我說要不找點古董市場看看,興許能有點收穫,做生意嘛,慢慢來,急也沒用,得多加考量。今天沒找著鋪子,明天接著逛嘛。
葫蘆搖頭晃腦,擺手說道:「算了算了,我葫蘆累的不行了,今天不找了,明天趕早。兩兄弟,咱找消遣去,我帶你們遊山玩水去,怎麼樣?」
建國說反正也沒什麼事,到處走走看看,長點見識也好。葫蘆和梁彩兒高興地點頭同意。書院門一帶雖然也有部分古董,但大多都是珍藏自賞的,算不上是大量的古董交易市場,最有名的還得數八仙庵和朱雀路上的古玩城。
葫蘆帶領我們轉到八仙庵附近的古董街道上,琳琅滿目,滿滿噹噹的擺滿整條街。瓷器、玉器、字畫、像章、書籍、古幣等等應有盡有。甚至有的門市還有古陶、青銅器、唐三彩等貴重的物品出售。我雖然對古董知之甚少,但還是大致能分辨得出來,這些擺滿整條街的「古董」絕大多數都是贗品,有的製造的年份還不到幾年的時間,再說了,真有真跡絕對不會明目張膽的擺出來,局子誰都怕蹲的。要真想買到珍品,只能在老店裡稍加詢問,或許還能有些收穫。
葫蘆此時手裡拿著一件看上去有些年頭的瓷器和店主低語商量著什麼。我看葫蘆很想把這件玉器買下來。店主說這件是剛出土的宋代瓷,可能有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
(本書成績欠佳,望看到本書,喜歡本書的朋友多多支持,有票子的也給幾章,不盛感激,能留下您珍貴的評論是對我莫大的支持,推薦,收藏,月票,評論,在下丞相皮蛋拜求,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