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帶著淘寶穿古代

《》章 節目錄 第3章 陳家 文 / 在在在兮

    事情得從倆個月前說起,倆個月前,陳乖寶還不是陳乖寶,她是陳然,生活在一個二線的省會城市,職業是教師,單身,平日裡沒什麼別的愛好,就是愛逛淘寶。她的日常用品差不多全是從淘寶上買的,衣服鞋子家居用品,總之,能買的她全買了。

    突然有一天,她穿越了,穿越原因不明,她只記得她給學生剛上完課,拿著課本出教室的時候,前一秒眼前的景物還是走廊上打打鬧鬧的學生。下一秒,她眼前的景象就是一個破舊的茅草屋,她躺在一個年輕女人的懷裡,那女人摟著她邊掉淚邊往她的嘴裡喂黑苦的藥汁。

    等她把一切都搞清楚之後,已經是倆天後了。一句話,她穿越了,莫名其妙的穿越了,帶著一個神奇的淘寶空間穿越了。

    明白了這一切,並且把這老陳家以及山河村搞清楚之後,陳然,哦,不,她現在是陳乖寶。

    陳乖寶插腰仰天大罵:老天爺,你不長眼啊你!

    不過罵完之後,陳乖寶的日子還得照過。

    先說這山河村吧,村裡面大部分是姓楊的,姓陳的只有陳乖寶這一家。陳家最大的人是陳老漢,今年五十歲,家裡的事兒都是他說了算。

    其次便是今日那老婦人,她是陳家的當家主母,家裡面的瑣事都是歸她管。

    陳老漢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名字叫大牛,二兒子名字叫二牛,三兒子名字叫三牛。之所以會這樣,原因很簡單,吃了一輩子苦的陳老漢,他此生最大的願望便是希望家裡能有一頭耕牛,陳老漢把願望和現實生活相結合,於是他的三個兒子的名字便成了三個牛。

    陳大牛今年三十二歲,他的媳婦是陳宋氏——宋香花,是山河村臨村的姑娘,今日吵架的倆個女人中年紀大的那一個便是陳宋氏。陳大牛有兩個兒子,名字分別為大麥小麥,大麥今年十三歲,小麥十一歲。這是陳老漢給起的,也代表了陳老漢對生活的美好期望:希望能頓頓吃上白面饅頭。

    陳二牛今年三十歲,他的媳婦是陳李氏——李二菊,是和山河村隔著一個村子的姑娘,今日吵架的那倆個女人中,年齡稍微小一些的便是陳李氏。陳二牛家也是倆個兒子:大米,小米。大米十一歲,小米九歲,和大麥小麥的意思相同。

    接下來,便是陳乖寶的老爹陳三牛了,陳三牛今年二十七歲,他媳婦兒也就是陳乖寶的娘陳楊氏,是山河村的姑娘,名字叫楊木蓮。陳楊氏和陳三牛兩個人是青梅竹馬,到了一定的年齡,倆個人歡歡喜喜的成親了,然後就有了陳乖寶的倆個哥哥以及陳乖寶。陳乖寶的親大哥名為大壯,今年九歲,二哥壯壯今年七歲,陳乖寶今年五歲。

    倆個月前,陳乖寶因為得了風寒而發燒,於是幾天之後陳然便莫名其妙的穿越了。

    陳家人多,但是院子並不大,進了院子,西邊是一小塊菜地,裡面種著一些家常菜,不過因為現在是初春,菜地裡什麼菜都沒有,只有幾顆雜草。菜地旁邊是那棵石榴樹,東邊是廁所,再往裡面,西邊是廚房,東邊是放雜物的小棚子。

    再往裡,便是陳家人住的屋子了,有正屋三間,東屋一間西屋一間。廚房挨著東屋,放雜物的小棚子挨著西屋,小棚子旁邊還搭了一個簡易的雞窩,裡面住著三隻母雞。

    東屋住著陳大牛一家,西屋住著陳二牛一家,陳乖寶一家住在正屋的西間,東間住著陳老漢倆口子,正屋三間分別用粗步做成的簾子隔開。

    這便是陳家的一家。

    說完了這一家的主要人口,剩下的便是這家人的生活了,陳家並不富裕,從這麼多人擠在一個院子裡就可以看出來了。

    陳乖寶穿過來之後已經倆個月了,她就沒有聞見過肉腥味,吃過的唯一葷腥便是她生病那幾日陳阿嬤給她蒸的雞蛋羹。()

    陳乖寶上輩子雖然不是什麼大富之家,但是頓頓能吃上肉的小康生活她還是過得上的。來到這裡之後,吃了倆個月的素,就算是她這個以前不愛吃肉的現在對肉也垂涎三尺了。

    各種想吃肉,想吃各種肉。

    嗯?為什麼不吃魚?小河裡的魚不是挺多的嗎?

    這個說起來,更是讓陳乖寶悲憤的地方,是,村裡那條小河裡面的確有很多的魚,不要錢,隨便吃,想吃多少吃多少。

    但是問題是,在這個窮巴巴的山村裡,油鹽稀缺,平日裡村裡的人做飯時都是水煮,裡面撒點鹽,是很少很少的鹽,只能確保菜不是沒味的。

    只有在重大節日還有過年時才捨得用油做飯,油和鹽,那是很奇缺的存在。

    油鹽缺,姜這個做菜的基本調料也缺,陳乖寶穿來倆個月了,在陳家沒有見過姜這種調料。以至於陳乖寶懷疑是不是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姜。

    雖然主料魚多不勝數,但是沒有油,沒有鹽。沒有調料,且沒有辦法除去魚身上的腥味,所以除非是餓的狠了或者是實在想吃肉了,一般情況下,沒有人去捕魚的。

    當然,有些人對魚的土腥味能扛得住,他們不在乎魚的土腥味,扛得住的人,便時不時的來小河裡摸魚。

    但不巧的是,陳家的當家主母陳阿嬤,便是那扛不住魚的土腥味,不愛吃魚的。陳家的日子雖然過的緊巴巴,但能頓頓吃飽飯,因此陳阿嬤從來沒有動過吃魚的念頭。

    所以陳乖寶穿過來倆個月了,一點兒葷腥都沒有沾上。即使在她生病那幾天,陳阿嬤每頓飯都給她蒸蛋羹,但是陳阿嬤始終沒想過小河裡的魚。

    以前窮的吃不飽飯時,陳阿嬤倒是經常命令家裡的人去河裡摸魚,那時候窮,吃魚別說是油炸,連煎都不行,只能水煮,裡面隨便撒點鹽花,沒有別的調料。這樣簡單的做法自然不能掩蓋魚的土腥味,或者是那些年吃魚吃傷了,所以陳阿嬤對魚一點都不感冒。

    陳阿嬤對魚不感冒,那陳乖寶只能頓頓吃素了。

    這幾年,陳家人的生活慢慢的好了,最起碼隔個十天半月的能吃上白面饅頭了,最起碼在做粥的時候鍋裡不再是能數得清的米粒了。

    如今雖然每天吃的是白面攙和著其他雜面做的窩窩頭,但是這樣的情形和以前比起來好多了,在戰亂結束那幾年,陳老漢和陳阿嬤帶著年紀幼小的大牛二牛三牛,陳家吃的是小麥脫皮後的糠,有時候甚至還要餓肚子吃不上飯。

    如今陳家能吃上飽飯,且是吃白面吃玉米面,和以前相比,這真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但是這樣的生活質量和陳乖寶上輩子比起來,那完全是不在一個層次上。現在陳家每天粗茶淡飯隨便吃,絕對管飽,但是想吃肉和零食,那真的是夢中的事情。

    從二十一世紀的小康社會突然穿到這個莫名其妙的地方,陳乖寶不是沒用怨念的,她的怨念很大。

    不過令陳乖寶稍感心安的是,她的便宜爹娘很好,完全是把她當成心肝寶貝的疼,除了對她很好便宜爹娘之外,還有一個對她很好的阿嬤。

    不錯,是阿嬤。

    按照正常的情況來說,古代人都是重男輕女的,女娃子在老一輩人的眼裡是很不值錢的,特別是在農村,女娃子完全就是賠錢貨。

    但是陳阿嬤不一樣,在農村,極品的老婦人很多,但是陳阿嬤和那些極品的老婦人完全不一樣。

    陳阿嬤她重女輕男。

    是的,是重女輕男。

    在陳家,陳乖寶的地位遠遠超過她的哥哥們,陳阿嬤對待陳乖寶只有一個字:寵。陳乖寶的名字是陳阿嬤取的,光從這個名字裡就可以看得出來陳阿嬤對陳乖寶的喜愛。

    而且從下面的幾件小事中也可以看出來陳阿嬤對陳乖寶到底有多麼寵愛。

    陳乖寶剛穿過來的時候,她穿的這個小身子生病了,這可是把陳阿嬤心疼的不行,除了吃藥之外,陳阿嬤每頓飯都會給陳乖寶蒸蛋羹吃,陳家有七個孩子,就她有雞蛋羹吃。

    就算是幾天之後陳乖寶身子好了,陳阿嬤仍然繼續給她蒸蛋羹吃,最後一直把家裡面這個月存的半籃子雞蛋全吃完。

    陳乖寶初時不知道以往陳阿嬤對她的疼愛,在種田文中,女主人公的奶奶幾乎全是極品的,受以往經驗的影響,那幾天吃蛋羹的時候,陳乖寶總覺得心驚肉跳的,唯恐陳阿嬤面上對她好,暗地裡卻在打什麼壞主意。

    因為這個,陳乖寶沒少挨陳宋氏和陳李氏的白眼。但陳乖寶有陳阿嬤罩著,所以陳宋氏和陳李氏明面上不敢對陳乖寶怎麼樣,只能私下裡時不時的瞪她幾眼擠兌幾句。

    陳乖寶對此通通無視,在外人面前,她可是個有禮貌尊敬長輩的娃~

    除了明面上給陳乖寶蒸蛋羹之外,陳阿嬤暗地裡還偷偷的給陳乖寶買零食吃。在陳乖寶穿過來的兩個月中,陳阿嬤曾經去鎮上趕過一次集會。

    回來之後的第二天,大人們都去地裡幹活去了,年紀稍大一些的大麥、小麥、大米三個人也跟著下地幹活去了,剩下的年紀小的小米、大壯、壯壯出去玩去了,家裡面就剩下陳阿嬤和陳乖寶。

    於是陳阿嬤便讓陳乖寶去她的屋子裡,拿出昨日集會上買的麥芽糖和糕點給陳乖寶吃,麥芽糖和糕點都是粗製的,口味和現代蛋糕房裡的精美糕點不能比,但是在這個物質貧乏的地方,陳乖寶吃的津津有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