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恐怖靈異 > 星戰風雲

正文 第十八章 戰爭與和平(中) 文 / 驚世逆襲

    「溫和派」則認為,應該讓火星佔領軍有體面的撤出地球,否則如果讓「火星人類」太過屈辱,就會激起他們的反彈,進而在今後的戰爭中會變本加厲攻擊「地球人類」,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冤冤相報何時了啊。

    「溫和派」的意見是有歷史依據的,依據就是二十世紀「地球人類」的兩場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奧為一方,稱為同盟國,英法俄為另一方,稱為協約國。戰爭結果,同盟國戰敗,協約國強迫同盟國簽定割地賠款的《凡爾賽和約》。德國倍感屈辱,於是臥薪嘗膽二十載,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使人類又一次遭受塗炭。

    戰後,人類反思戰爭,意識到不該以牙還牙,不該向發動戰爭的戰敗國攫取太多,不該過分懲罰戰敗國,否則將使戰敗國為復仇而變本加厲發動新的戰爭。

    「地球人類」正是吸取這個教訓,才決定對「火星人類」網開一面的。況且「地球人類」認為,兩個人類本為一家,不應該仇恨到永遠,應該化干戈為玉帛,相逢一笑泯恩仇。

    但不能一點兒條件也不講,「溫和派」在這關鍵時刻想到了那位為「地球人類」捨身刺探情報的「孤膽英雄」母連達,「聽說他在火星上娶了一位「火星人類」的女子做妻子,還聽說他的妻子是歐裔女子,母連達與妻子在火星上生育了一兒一女,是一對龍鳳胎。」一位「溫和派」人士爆料說,「何不趁此時機,向「火星人類」要回母連達的遺骨,討要母連達的妻子和兒女,以告慰這位「地球人類」孤膽英雄的在天之靈。

    「地球人類」還算有良心,關鍵時刻想起了「孤膽英雄」母連達,打算要回他的妻子和兒女。

    綜合各方面討論意見,「地球人類」將談判條件定為簽訂《火星和地球互不侵犯條約》以及要回母連達的妻兒,但前提條件是母連達的妻子同意回歸地球,如果不同意,「地球人類」就沒有強迫的權力。

    條件確定後,歐陽飛乘星際航班星夜飛赴火星參加和談。

    歐陽飛落地火星,受到簡單接待,即被接待人員安排進「星際酒店」下榻,並被告知於次日晨參加「星際合約」草簽儀式。

    他問草簽儀式地點設在哪裡,接待人員冷冷地說:「到時候就知道了。」

    整個一晚上沒有任何活動,歐陽飛一個人悶悶地呆在「星級酒店」抽悶煙。

    歐陽飛很是鬱悶,想到戰敗國特使不受待見,問話都沒好言語答對,於是發出「此次來火星和談真是屈辱」的感歎,於是更加鬱悶。

    想到李鴻章當年赴日搞和談時,還受到時任內閣總理大臣伊籐博文的接見,在那種頹勢下,李鴻章竟然獲得伊籐博文以私人身份前來拜會的「殊榮」,會見時,伊籐博文對李鴻章竟然客氣有加,並送上阿諛之詞。以下是兩人會面時說過的話:

    李鴻章:博文君,久違了,後生可畏呀。

    伊籐博文:中堂大人神采依舊。不知四年前贈大人的玉蘭長得如何?

    李鴻章:蒙博文君盛情,家國屢遭不幸,風雨飄零,唯君贈之玉蘭此刻正含苞待放。

    伊籐博文:想當年中堂大人何等威風,談不成就要打,如今真的打了,結果又如何呢?

    李鴻章:如果我們兩人易地而處,結果會如何?

    伊籐博文: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幹得比我強;如果我是你,在中國不一定幹得比你好

    歐陽飛感覺此行來火星開展和談,際遇都趕不上當年的李鴻章,於是不禁唏噓連連。

    翌日晨,歐陽飛在接待人員的帶領下,前去參加星際會談。他被帶到一幢建築物前,抬頭去看,發覺那建築物飛簷斗拱雕樑畫棟的,非常具有「地球人類」東方建築風格和特點。走到近前,大吃一驚,那建築物的門楣上鑲嵌著一塊匾額,那匾額上鐫刻的三個大字「春帆樓」赫然在目。

    「春帆樓」本為日本「馬關」的一家酒樓。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後,日本強迫中國割地賠款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就在這個地方。一千多年來,「春帆樓」、「馬關」和《馬關條約》這些字眼兒,已經成為中國人心中一道永遠的傷痛,是為國之殤,只要提到它們,就無不令有良知的中國人扼腕痛惜。

    《馬關條約》賠款之巨割地之廣,令後世瞠目結舌。巨額賠款幫助日本完成了原始積累,有力地促進了倭人的工業化進程,使之大肆擴軍備戰,持續開動戰爭機器,在軍國主義的道路上迅跑。戰後依靠這筆不義之財,日本獲得長足發展,不怪曾參與「談判」並和中國正式換約的日方代表伊東代治,後來在春帆樓前勒石為銘,論定「日本今之國威之隆,實濫觴於甲午之役」。

    歐陽飛慌忙問自己到了哪裡,接待人員這一次回答了他,「是馬關,我們到馬關了。」他說,「這個地方是『火星首都』大業市的一個衛星城,前幾日還叫『大業衛城』呢,是這幾天為歡迎貴使您的到來才改的。」接待人員若無其事道。

    歐陽飛的心「砰」地震顫一下,「這不是成心羞辱我嘛!」他心下想,「為了我的到來,專門把一個城市的名字改了,真是煞費苦心啊!」他心下想,「羞辱我就等於羞辱『地球人類』,他們這是要我做李鴻章啊。」他想,「所不同的是,當年李鴻章代表一個國家出使另一個國家,現在我是代表全『地球人類』出使『火星人類』。」他心下想。

    由這件事,歐陽飛想到「地球人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一段往事:「二戰」初期,德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法國首都巴黎,法西斯元兇希特勒為羞辱法國,特地把「一戰」結束時簽署停戰協議的那列火車找到,逼迫法國政府在那裡簽署協議,以報「一戰」戰敗的一箭之仇。

    「火星人類」的做法,與當年希特勒德國的做法如出一轍,這不是有意羞辱「地球人類」又是什麼呢?

    談判幾乎毫無懸念,火星談判代表見「地球人類」將談判條件壓得很低,幾乎沒開出什麼價碼,基本屬於正當要求,什麼交還母連達的遺骨、遺孀和一對兒女,什麼簽訂《地球和火星互不侵犯條約》,於是一一欣然接受。但在私下裡,火星當權者卻說,簽訂了也可以毀約,這在人類歷史上也不是沒有過,二戰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就是一個明證,此外還有更多。

    相反,「火星人類」卻向「地球人類」提出了非分要求,要求「地球人類」開放通商口岸,以及毫無保留無條件地將地球資源以低價出售給「火星人類」。這些要求十分無理和嚴苛,根本不考慮「地球人類」的尊嚴和感受。

    火星談判代表指著協議文本上的無理要求,要歐陽飛在「允」與「不允」兩個說法上給個痛快話,休要討價還價,否則即行開戰,其獅子大開口的厚顏無恥行徑昭然若揭。

    歐陽飛在「火星人類」的巨大壓力下,不得不向「地球人類」請示此事。鑒於「火星人類」步步緊逼,「地球人類」無奈,竟然同意了。

    歐陽飛與「火星人類」締結了關於《地球為火星開設通商口岸的議定書》和《地球以低價出售資源給火星的議定書》。

    這與一段史實又高度的契合,說的是一段不勝而勝、不敗而敗的歷史:還是在十九世紀末的晚清,法軍依托越南,侵略進攻中國雲南,形勢危急,清政府啟用老將馮子才。危急時刻,馮子材身先士卒,跳出塹壕,大喊一聲,帶領所部衝向敵陣。敵人見中**隊勇猛,立刻氣勢大減,被中**隊反超取勝,這就是有名的「鎮南關大捷」。

    但奇怪的是,戰後簽署合約,不知為什麼,中國卻以戰敗國的身份參加和談,而法國卻從中國攫取了不少權益。這裡的為什麼,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弱國無外交,大國當自強」。

    歐陽飛簽訂損害「地球人類」權益的條約,會被「地球人類」視為「賣球賊」嗎?答案是有可能。

    這又好有一比,比的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晚清重臣李鴻章屢次與列強簽訂喪權辱國條約的事例。李鴻章代表的是國家,而且洋人簽約就認準李鴻章,無人能夠替代。為國家服務,並且請示最高統治者,與洋人簽約,還是被罵了個狗血噴頭,「賣國賊」非他莫屬,而幕後決策者,比如慈禧、光緒,尤其是光緒,倒鮮有被罵成賣國賊的。

    什麼叫背黑鍋,這就是典型的背黑鍋。但李鴻章並非一點責任也沒有,甲午戰敗他要負領導之責。

    歐陽飛與「火星人類」還締結了關於歸還母連達遺骨問題的協議。在涉及愛麗絲和一對兒女回歸「地球人類」的問題上,「火星人類」徵詢愛麗絲的意見,愛麗絲表示父母都在火星上,火星依然是他的父母之邦,不願棄父母之邦而投奔地球;至於一對兒女回歸地球的問題,她表現得很開通,表示同意,「讓一對小傢伙回到爺爺奶奶身邊吧,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講究後繼有人、一脈相承,講究四世同堂,讓他們回到父母之邦繼承他們父親的遺志去吧。我可以頻繁往來於火星和地球之間,看望我的孩子們,希望兩個人類為我探望孩子大開方便之門。」她殷切希望道。

    按照程序,待一切民事談判進行完畢,和談進入實質階段,即簽訂《地球與火星互不侵犯條約》階段。經反覆協商、討價還價,「地球人類」與「火星人類」於地球公歷3015年、火星公歷294年3月18日簽訂《地球與火星互不侵犯條約》,合約共計二百七十八款,三千兩百六十四條。

    合約對於有效管控分歧加強合作都做了具體規定,呼籲兩個人類加強貿易合作,互通有無,不要老想著征服對方,掠奪對方資源;合約還呼籲放寬對對方的高技術出口限制,本著加強和積累信任的精神,將兩個人類的合作推向更寬更廣的領域。

    合約簽訂之後,「地球人類」按照約定派飛機到西伯利亞上空撥雲見日,驅散濃煙迷霧,讓火星佔領軍重見天日,然後為火星佔領軍提供必要條件,將他們遣返回火星。

    被遣返回火星後,火星佔領軍清點人數,發現凍餓而死的佔十之三四,四十五萬隻剩下三十萬,這就是侵略的代價啊!

    五月的一天,愛麗絲帶著一對兒女在「地球人類」駐火星聯邦「總領館」的幫助下,乘坐「星際航班」飛抵地球。

    當愛麗絲和一對兒女登陸地球出現在上海虹橋機場時,「地球人類」派出最尊貴的歡迎嘉賓等候在機場上,給予愛麗絲與一對兒女以最隆重最由衷的迎接。機場上所有人都肅立行注目禮,向這位可敬的「火星人類」一份子、母連達的愛妻投去敬佩的一瞥。

    戰爭的一切善後都處理完了,至此,第二次星際戰爭草草結束,星際和平再次降臨人間。

    戰爭與和平,人類在週而復始中渡過一次又一次戰爭的激流險灘,不知哪一場戰爭會將人類引向毀滅。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絕不是人類的最後一場戰爭。

    我們這個人類,戰爭是絕對的,和平是相對的。人類總是在和平的短暫間隙策劃下一場戰爭,卻從不想法兒一勞永逸的消滅戰爭。這就是人類,這就是人類的弱點。

    戰爭是結束了,戰爭的傷痛卻無法兒撫平。此次星際戰爭的代價是,「火星人類」方面:「a集團軍」二十五萬人殞命太空,被活活燒死,五萬飛船無一倖免;b、c兩個聯合集團軍降落西伯利亞,凍餓而死占三分之一,共十五萬人,軍械裝備無一損失,斃亡人數兩項相加共計四十萬人。

    「地球人類」方面:第一方面軍被打散,不知所蹤,無法統計損失及傷亡情況;第二和第三兩個方面軍實施圍魏救趙之計,去抄「火星人類」的老巢,無功而返,但無一傷亡。

    縱觀兩個人類的損失和實現的戰略目的,可以看出,是「地球人類」勝了這場戰爭;「火星人類」不僅沒有達到目的,還付出了死傷四十萬人的巨大代價,無疑是輸了這場戰爭。

    但「地球人類」的勝利有一定偶然性,總而言之是僥倖得來的。如果沒有范喜彤,「地球人類」怎麼有能力把火星佔領軍驅趕出去,若火星佔領軍在地球上做大做強,假以時日,他們必定會實現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戰略目標。

    縱觀「地球人類」在兩次星際戰爭中的心態和表現,可以看出發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第一次星際戰爭(即星際百年戰爭)前,「地球人類」氣勢咄咄逼人,強迫「火星人類」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讓「火星人類」備感屈辱。

    「火星人類」不甘屈辱,發奮圖強,奮起反擊,在第一次星際戰爭中取得對「地球人類」的完勝。這一下「地球人類」被驚醒了,他們意識到「火星人類」再也不是當年剛到火星上的那個扶不起來的阿斗了。於是,「地球人類」開始以仰視的姿態看待「火星人類」,對「火星人類」採取奴顏卑膝的綏靖政策,處處忍讓「火星人類」。接下來,「火星人類」反過來對「地球人類」示強,顯得咄咄逼人,直至發動對「地球人類」的第二次星際戰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