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十大戰區 文 / 驚世逆襲
母連達殉難火星後,「地球人類」認真研究他發回的關於「火星人類」太空軍力部署計劃的情報,發現「火星人類」有如下六點企圖:
一、擬向「地球人類」發起三輪攻擊。
二、「火星人類」將月球確定為戰時大本營,同時向地球周邊發射數個「星際空間站」,作為太空兵站,負責向太空部隊提供補給和給養。
三、集中優勢兵力,致癱「地球人類」的空天防禦體系,摧毀其定位與導航系統,然後向地球派出地面部隊,大舉登陸入侵地球,徹底征服「地球人類」,把地球變成他們的殖民地。
四、確定重點攻擊方向,選擇歐亞大陸作為主攻突擊方向,在摧毀「地球人類」太空防線的基礎上,在歐亞大陸打入一個楔子,發展「火星人類」力量。
五、突入「地球人類」腹地,建立根據地,割據地球,以作長期經營,最後達到顛覆「地球人類」的目的。
六、以上為「火星人類」征服「地球人類」第一方案。為確保能夠實現此方案和計劃,「火星人類」還有一個備用方案,即擬在第六戰區——南極洲空域戰區——部署一支奇兵,以備在歐亞大陸方面失手時,啟動這一支奇兵,深入奇寒無比荒無人煙的南極大陸,割據南極,與「地球人類」長期周旋,積蓄力量,向外發展,最後實現打敗「地球人類」的目的。
說到這裡,一定有人會問:奇冷無比的南極,令人望而生畏,怎麼會成為割據一方的樂土呢?
其實,說南極令人望而生畏,那是二十一世紀的事兒,三十一世紀的時候,能源技術飛速發展,只要有太陽,隨身攜帶的太陽能芯片可強力吸納太陽光,然後將其轉化為高能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對於取暖來說,那都不是事兒。
「火星人類」把地球周邊劃分為十大戰區,這十大戰區為第一戰區「歐亞大陸空域戰區」,第二戰區「北美空域戰區」,第三戰區「南美空域戰區」,第四戰區「非洲空域戰區」,第五戰區「大洋洲空域戰區」,第六戰區「南極洲空域戰區」,第七戰區「太平洋空域戰區」,第八戰區「大西洋空域戰區」,第九戰區「印度洋空域戰區」,第十戰區「北冰洋空域戰區」。
十大戰區又分為「重要空域戰區」,「次重要空域戰區」和「非重點空域戰區」三大類。
「重要空域戰區」只有一個,就是「歐亞大陸空域戰區」,「火星人類」十分看重這個區域,視其為打擊和征服「地球人類」的核心區域;「次重要空域戰區」是除了「歐亞大陸空域戰區」以外所有陸上空域戰區,所有水上空域戰區為「非重點空域戰區」。
為什麼把水上空域戰區視為「非重點空域戰區」呢?因為火星上水域面積小,「火星人類」不習水戰,而擅長空戰。就如同三國時,曹魏大軍來自北方不習水戰一樣,最後為孫劉聯軍所打敗。
「火星人類」把地球上的大洋視作麻煩,希望在陸地上與「地球人類」展開決戰,而「地球人類」把大洋看做是阻止「火星人類」進犯的天然屏障。
「火星人類」的飛船雖說既能上天,也能入水,但畢竟麻煩很多,「火星人類」不願趟這片渾水,而陸戰更適合他們。
這十大戰區基本覆蓋了地球的外太空空域。如果對十大戰區平均部署軍力,就可實現對「地球人類」的全包圍。但一般來說,戰略家是不會做此等鬍子眉毛一把抓不分主次的太空軍力部署的,因為那樣只會分散兵力,被「地球人類」各個擊破。
鑒於此,「火星人類」國防軍把第一戰區即「歐亞大陸空域戰區」確定為主攻方向,擬實施第一輪重點打擊。為此,在「歐亞大陸空域戰區」部署三個集團軍的飛船部隊和五個集團軍的單兵部隊,這樣的部隊被稱為「單兵和飛船混成集團軍」,既有殺傷力又有機動靈活性,「火星人類」十分看重這支部隊,將其賦予「a集團軍」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