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恐怖靈異 > 白  矮  星

正文 第四十五章 生死感悟 文 / 茅山阿琪

    (45)生死感悟

    「我的一生充滿悲苦。」林崇道拿過杯子,繼續說道,「年幼的時候,最怕口袋裡沒有錢,因為,那意味著要餓肚子,意味著為了填飽肚子,你將不得不冒險去偷去搶去殺人。從那時起,無論多難,我衣服的口袋裡一定會存放一枚硬幣,過去是5分,後來改為1角,現在則長到1元。雖然作為這麼一個集團公司的當家人,已經很少有自己掏錢買東西的時候了。當我遇到非常困難的時刻,只要摩挲一下這枚硬幣,心裡就會安靜下來。

    「我自己掙的第一筆錢是從車站廣場撿廢飲料瓶變賣獲得的,當時一個瓶子才值2分錢,我一次賣了98個,掙了將近兩塊錢。當時,對於我來說那是一筆巨款呢。後來因為運氣好,一點點發達起來。我第二怕的是死亡。自從十一二歲的時候,父親的意外死亡讓我知道人終有一天會死去。死亡的恐懼,即你不再有感覺、不再有思想,不再有今天的享受和明天的期望,這樣一種對黑暗虛無的恐懼,時常會在睡夢醒來時的午夜突然抓住我,把我拽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不知不覺中渾身被汗水濕透。不過,說也奇怪,每當遭遇這樣的恐懼襲擊之後,我反倒能夠安然睡去,即使被什麼事情困擾,甚至嚴重失眠症的時候,也是如此。這是不是很有意思:左右你的精神並且令你無比恐懼的,反而是你精神的慰藉力量。金錢是如此,死亡更是如此。

    「這個房間,我經常過來,以前是來這裡送別離去的朋友。在這裡,我時常思索,那些在殯儀館工作的人們,整天看著死人,抬著死人,摸著死人,他們對死亡的感覺會與我們不同嗎?死亡的恐懼首先是生理上的,我們的**對死亡是有感知的,也會發生恐懼,可是,刺激久了,**會變得麻木。所以,經常接觸死亡的人,相比於正常人,其生理反應應當弱一些,他們對死亡看起來就不那麼恐懼。因為**可以影響精神。不過精神上的恐懼依然存在,只是反應會有所不同。」

    「董事長對死亡的分析非常深刻……」樂承宇說。

    「我還沒有說完。按照你剛才說的什麼坊間傳聞,我並非善類。確實,在我做生意過程中,尤其在創業的初期行事有點操切,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賺錢的心太欺了,傷害過一些人。但我不是一個真正的壞人,我從不無緣無故地傷害人,尤其是普通的老百姓。我只是防衛心、報復心太強。我從小沒有感受過家庭的溫暖,形成了敏感多疑、缺少安全感的性格。我不會忘記別人給我的一絲微笑,也不會忘掉別人的一個冷臉。對此等劣根性,長期以來卻自詡為恩怨分明,後來認識水平有一點提高,知道這是一種為人不厚道的表現,這樣行事為人,成不了真君子。我也想當真君子,可是,我真的克服不了報復人的衝動,尤其是對那些故意傷害我,故意阻我路的人,總要想方設法讓他痛一下,心裡才舒服。可是這樣做了之後,我又後悔並痛恨自己。這樣一種矛盾的心態讓我感覺很是不爽。

    「改變是在一次送朋友來到這裡之後。也是在這間屋子裡,當時別人都出去了,我一個人望著前邊的墓園,聽著樓下告別廳傳來的哀樂,好像服了一服清涼劑,心情變得無比澄明,沒有了躁動,沒有了仇恨,也沒有了恐懼,腦海裡像是一夜寒風吹盡了城市上空的霧霾,出現了一片透明的本色。那種感覺簡直好極了。

    「從那時起,我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悄悄來這裡一趟,就是這間房子,獨自坐上一兩個小時。後來,我還將主要助手招到這裡來開會,面對著墓地,在如此接近死亡的這麼一個特殊環境裡,商討企業的發展,解決複雜的人際關係、部門利益調整等困難棘手的問題。結果奇效無比。可能發生在我身上的那種奇妙反應也在我的部下身上發生了。後來,我曾試著將生意談判安排在這裡,尤其是那些利益衝突極為嚴重,像是達到火山爆發的臨界點一樣。雖然效果沒有以前那麼明顯,但是因為我們自己先放棄咄咄逼人的態度,凡事主動後退一步,事情有了轉機。從這一點說,也取得了一點收效。

    「你知道我推崇《周易》,我曾說過打動我的其實就是它的第一卦「乾卦」從初九的『潛龍勿用』到上九的『亢龍有悔』,真是說盡了人生及世間萬物的成長故事。以我們崇道集團來說,我們多年前就已經得到超速發展,達到了『飛龍在天』的層級。有的人卻還要想再上層樓,結果錯了,再上一層級,那就是『亢龍有悔』,用我們常說的話叫過猶不及。我一直反思搞太極會館那個項目時的一些做法,原因也就在這裡。除了曉杉,大家都理解了我這個觀點。曉杉過去就是一個打打殺殺衝鋒陷陣的人,將生意場當成了沙場,後來,形勢變了,我們改了,他也不得不改。我讓他離開集團、回到政府機關就是讓他多一些歷練。當然,他還年輕,急功近利的毛病一時沒有改淨。但是他真的已經變得好多了。然而,他的死卻說明,我們改變了,有的人卻並沒有改也沒有變;有些事情我們希望忘記,可是人家還不想忘掉。也可能是因為我們過去做錯了,該還的賬還沒有還。但是,這樣的事情,我真的不希望再次發生。」

    樂承宇認真地聽著,輕輕地點點頭。對於這位口碑不佳的江湖人物,更多了一分認同。可能是他語氣中透出的那股真實反思的意味打動了他;也可能是他的目光,說話間有幾次林崇道轉過頭來,兩個人的目光觸碰在一起。在這悲傷痛苦的環境裡,在濃重的死亡陰影下,他的目光是那麼的憂傷、無助,充滿了迷惘和擔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