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窯窕淑女

《》章 節目錄 第一百四十九章 新居 文 / 油偶娃娃

    蕭景土家要去城裡開舖子的事傳了出去,劉氏一聽到這個消息,很不高興,在外頭亂嚼舌頭。

    說老大家能耐了,翅膀硬了要飛了,這些年靠一個陶窯不知得了多少銀子,她和老三家分了家可是什麼能掙錢的進項都沒有。

    又說她不是那種看不得老大家發財的人,這事啊她不眼紅,老大家的有錢,可怎麼不往老宅裡的送個幾兩銀子。

    話裡話外地透出來,老宅裡的兩個老人都是她老二家一家養活著伺候著,是她一個人的功勞,這下老大家去了城裡,連老人都不管不顧了。

    劉氏在外頭說的那些話,免不了會有人學來給范氏聽。

    范氏聽了是一肚子的火,自家辛辛苦苦掙的錢就是榮耀,愛怎麼花就怎麼花。要說沒幫襯著老宅裡的,過年過節送的禮不算少,那邊有個什麼事缺錢的,哪樣不是老大家貼補?她劉氏哪樣出個一個子兒。劉氏分了家,不知道借了老爺楊氏兩個人多少勁,依仗著兩個老人,田里地裡的給她整飭著,她還有臉說是靠她養活著。

    謝氏過來勸,「老二家的也太不要臉面了,她好意思說老人是她養活的,她不想想,她才是靠著兩個老人過日子的。當初分家的時候,她佔著盡孝的名頭,實則誰不知道她的歪心思,還不是好吃懶做的,想靠著爹娘啃老骨頭。依我看,大哥嫂子手頭有了幾個閒錢,拿出去開舖子,總比銀子窩在手頭裡的強。」

    原本范氏還想著要進城開舖子,菜地是種不上了,想分給老二老三家的種。現下一看,便打消了這個念頭,要把菜地全給老三家的種。還有一兩畝桑田也托給老三家的照顧,她要是春上養個蠶蟲也方便。

    謝氏又驚又喜,「那菜地我種上,到時候你們啥時候回來都能吃上一兩口新鮮菜,要是有多的吃不完的,叫老三給你們送去。聽人說在城裡啊,樣樣都得花錢,吃個青菜都得花好幾文錢。」

    「我也不怕你笑話。我啊就是種田的命。去了城裡沒田沒地,我也不心安,買賣做得好倒好,要是做得不好就得吃老本。」范氏心裡擔憂著。

    謝氏溫和地勸了她幾句,「嫂子就別擔心了,勞心勞肺地幹了那麼多年。就當好好歇歇,再說兩個丫頭都大了,玉涵書又念得好。往後啊就儘管享福咧。」

    說起自家的三個孩子,范氏是滿臉的榮耀,滿臉放光放彩的聽著謝氏誇獎一番。復又盯著謝氏的肚子,打趣她道,「你這怎麼還沒動靜,趕緊多生幾個,一屋人才熱鬧哩。」

    謝氏低頭道。「大富還小呢。」起身借口說去看看大富醒了沒,睡晌午覺睡了大半個時辰該醒了。

    蕭玉珠在後院書房裡,畫著桌子凳子圖樣。一樓她想裝修成大眾化的,走平民路線,桌子凳子盡量簡單些,她不喜歡八仙桌太過笨重,覺得前世裡的茶餐廳裡面的桌椅不錯,長方形的桌子,再弄幾個小杌子圍在旁邊,挪動也方便。

    二樓的雅間要裝修成什麼樣子,她還沒定,想著雅致一點傳統的古樸風不錯,覺得像沙發靠墊那樣的坐著躺著才舒服,又突發奇想來些個新鮮花樣的才好,想著想著便覺得腦子不夠用了。

    喜子休假回來看望他爹娘,正好蕭玉涵學裡這日是常休假在家,兩人在後院西間兒嘮話。

    喜子身上穿著嶄新的青色棉衫,一副短衫打扮,下邊是一雙大大的土黃色牛皮鞋,和之前在村裡上學時不一樣,他如今在城裡學木匠手藝,去了大半年,整個人看起來老成穩重了許多。相比之下,蕭玉涵顯得書生氣了。

    「我啊一看到這些書就頭疼得不得了,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

    「讀書能長見識,不過這長見識還不只讀書這一樣,你出去做工學藝,也是長見識。」

    「我們掌櫃的還嫌我沒長見識,人不夠機靈,不會看人說話。」

    喜子這大半年在外頭見識的人多,處事也隨意了些,整個人有些散慢,這會是半靠在床上疊好的被子上,雙手靠在腦後歪著身子,有一句沒一句地說著。

    兩人說到了童年的趣事,雖然他們現今還是孩童,說到興致處,時不時地傳出一陣大笑聲。

    蕭玉珠一邊聽著他們說話,一邊抬頭透過雕花木楞望上兩眼。歎道,喜子的變化真是大啊,往年的那個放牛娃現今在他臉上找不到蹤跡。她想起喜子在城裡學木工,正好鋪子裡要做一批新傢俱,想找他問問,走了進去。

    喜子意思到他的失態,直了直身,從床上起來,「玉珠姐,聽說你要到城裡開舖子了,這麼說玉涵也要到城裡唸書了?」

    蕭玉珠點點頭,「剛找到鋪面,離開舖子還遠著呢,玉涵到時候一轉過去,你們倆又能經常見面了。」

    喜子嘿嘿笑笑,「還是玉珠姐有大能耐,開舖子比做木工強多了。」

    蕭玉涵皺了皺眉,「有一門手藝也好啊,我聽我娘說,學木工手藝學兩年就能出師,到時候找你做傢俱的接都接不過來。」

    喜子無所謂地聳肩,「我才學半年,離出師遠著呢。」

    三人閒嘮了會,蕭玉珠拿出正經事與他說,說想做一批桌椅板凳,式樣不太複雜,讓他幫忙問問,他在的木匠鋪能不能做。

    原本是打算在鎮上做花瓶盒子的那家木匠鋪做,可做好了要拉著去城裡麻煩,要請木匠師傅去城裡,這麼多個人的吃喝算下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還不如找家城裡的方便。

    喜子學藝的木匠鋪,是喜子娘家的一位親戚開的,裡頭有著喜子娘一層關係在,價格上也能公道一些。

    蕭景土往城裡跑了一趟回來,說宅子找著了,大著呢主屋兩邊還帶有個小院,只可惜不是帶天井的。

    他口裡說的宅子大概是那種帶跨院的,這樣的房子住起來寬敞方便,帶天井的房子相比之下顯得略小了些,各有各的好處。

    找著了院子,鋪子裡頭要動工裝修,還有桌椅要做,裡外離不開人。范氏提議全家先搬過去,家裡頭也別搬空了,田里陶窯裡還要照顧,當家的免不了兩頭跑,往後一家人過年過節的回來,也好有地方住。

    定下來要搬家,接下來便是打包收拾東西。蕭玉珠玉翠在房裡收拾衣裳,衣裳不多收拾起來也快,秋冬的和春季的各拿了兩套,太舊的就不拿了,裝到一個箱子裡,又把被子之類的歸置到一起,把玉涵的書本和筆墨之類的另裝了一個箱……

    家裡的東西差不多收拾好了,人跟著牛車去了城裡,拐進一條巷子,沒走多遠便到了,蕭玉涵按捺不住的激動,還沒等牛車停穩跳下去開門。

    迎面而來是一個大院子,院牆一角種著一棵大槐樹,蔥蔥鬱郁樹枝開得級大,陰了大半塊地,和蕭家村的家有異曲同工之處,讓人感覺到親切。地上鋪了一層落葉,被風吹得到處都是,好久沒有人打掃過了。一面牆上爬滿了爬山虎,深深淺淺的黃色葉子隨著風跌宕。再過去是一口水井,井邊沿的石頭上長滿了青苔。

    蕭玉涵興奮地跑到水井邊,探著頭看,一手指著水井大聲說,「有水!」他老早就想家裡頭有一口井,這樣的話就不用去井裡挑水了。

    范氏看到水井,也覺得怪好,能省不少功夫。

    正對面是正屋,左手邊是一間廚房,兩扇窗戶對開著,還有一扇後門,通往後院。

    正屋裡頭擺著八仙桌,兩張圈椅,磨得蹭光發亮,再沒有其他物件。

    范氏吩咐著把東西搬進正屋裡去,把後頭的房間收拾出來,一手拿了個爛得只剩下幾片蜀黍桿子的掃帚屋裡屋外地打掃起來。

    蕭玉涵找了塊帕子,穿過正屋旁邊的小門急哄哄地佔地去了。後頭有一間正房東西各兩間耳房,一個門通往廚房,一個月洞門通往後院。他一眼看中了西邊的靠正房這間耳房,一打開窗戶,便能看得見外頭的芭蕉葉子。

    蕭玉珠刮著他的小鼻子,「誰跟你搶?我們這邊可是有更好的景致看。」扭頭從窗戶上看見後院有一塊空地,大概兩分地左右,叫玉翠玉涵過來看。

    蕭玉翠看了,相視一笑,「這塊地開出來種點菜,也能省點菜錢。」提了桶要去井邊打水。蕭景土正在下牛車,急忙放下手裡的東西,說他來打,這水井啊沒用過的還不知道怎麼個用法,村裡頭不興這個,他出門在外見人打過幾回。

    拿了一隻小點的桶搬了繩專門給打水用,教著玉翠轉動轱轆,把桶扔下去,升上來,像按住一個什麼機關,把桶定住了,提起來把水倒進另一隻桶裡。

    蕭玉翠看了半晌,沒琢磨過來,試著打了一回水,能打上水來卻只有蓋著底的一點。蕭景土沒空管她,讓她多打幾回就會了。

    蕭玉翠打了水,把三個房間裡落了灰的窗楞和門擦了一遍,把正屋的桌子凳子擦了,鋪上帶來的稻草被褥,歸攏好衣裳,現得人氣多了。

    這新居雖小有些舊,樣樣俱全,只要好好拾掇一番,可以住得很舒適,都不知道她爹怎麼找著這麼一個好地方。(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